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三花聚顶 >

第22章

三花聚顶-第22章

小说: 三花聚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字,好字。”

就只这区区几字,一横一划之间,如金戈铁马,杀气横生。待李长安看得久了,仿佛看到一位大将手持长戟,在战场中厮杀。长戟银钩铁划,一刺,一扫,正如这字意一般。

这位书生,竟然将他的无尽杀意,写在了字上。笔锋过处,力透纸背。

李长安点了点头,仔细的体会着字中的意境。

若我与其比之,又当如何?

稍后想了想,李长安就得出答案。

“我不如他。”

就这份杀意来说,李长安的命功修炼,的确是未能达到。若与之动武,李长安恐怕不能与之为敌。

“哼,这什么破字,一字千金,亏的写的出来,敢情说我大爷不识字么?我告诉你,大爷我在白鹿洞书院,也是有名的才子。你这小子也太狂了吧。敢紧收拾收拾,免得少爷我拆了你的破摊。”

就在字牌摆出来时,一位胖书生手持纸扇大摇大摆的走到了滩位面前。

“兄台如果不识得这字,若要买之,也就按一字千金来算。要是不买,大可以在此观看。若要拆我滩子,就得问问我徐某人肯不肯了。”

这位自称姓徐的白衣书生冷冷一笑,并未被胖书生吓倒。

“哟喝,你还挺狂的嘛,你以为少爷我不敢么?”

少爷,老爷吩咐过了,叫少爷最近别到处惹事。免得哪位大臣,又参老爷一本。这时,胖书生边上一位家丁悄悄的对他说道。

“废什么话呀,少爷哪会不知道。”

“哼,小子,算你走运。少爷我今天心情好,就不跟你计较,辱我读书人的斯文。咱们走。”

说罢,带着一干家丁大笑而去。

这位胖书生也是白鹿洞书院的,李长安大感无趣。虽然不知道这位胖书生到底有无才华,但看他这一幅样子,想必也是一个纨绔子弟。若是白鹿洞书院,尽是这些浪少之辈。我李长安还是找个小小书院,以求清静才好。

“好字呀,好字,一字千金,并不为过。”

李长安走了上前,不惊对这字赞叹起来。

“哦,这位公子,你要买徐某所写之字么?”

“这字虽然是好字,只是在下却拿不出千金之物。你说,可惜却不可惜?”

“的确可惜,只是不知公子所说之好字,这字,又好在哪里?若是识得,徐某自当如实相赠。”

“这字之好,好就好在区区几字,竟然能将徐公子的心意下入字中。就拿最后这个“赠”字来说吧,收笔本来只是最为简单的一横,却被公子写得锋芒毕露,满纸煞气,似乎要杀尽天下可杀之人。想必这位兄台心中有天大的仇恨埋藏于胸,只是却不得报。于是借笔,将心中那股杀气全都写下。不知,我说的对与不对?”

“哈哈哈哈哈哈好一个杀尽天下可杀之人。”

“徐慕白。”

“李长安。”

“原来是李公子,既然李公子能识得我之心意。说吧,李公子要在下所写何字?”

“我观当朝诗仙李太白气骨不凡,所写诗句,皆气势磅礴,大有深意。不如写一首他的侠客行,你当如何?”

李长安下得世俗,皆要在命功与性功上有所突破。徐慕白竟然能将自己的杀意赋于纸上,想必字如其人。李长安要徐慕白写一首侠客行,皆是为了习得他的字意。然后,从中参透出那股“杀尽天下可杀之人”的意境。

“好一首侠客行,你且等着。”

说罢,徐慕白展开宣纸。手提狼毫。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李长安仔细的盯着徐幕白的手势,感受着他所写下的那份字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写到这里,李长安心意一动。体内气血一下子随着那股字意,滚滚如潮。

杀,杀,杀

徐慕白这“杀”字,鬼神看后都会为之心惊。笔锋过处,尸横遍野。这已不是字,而是真正的杀人之术。李长安闭着眼睛,体会着这“杀”字真谛。

徐慕白可没有管李长安如何,此时的他,已完全沉浸在无尽的宣泄之中。

“杀尽天下可杀之人”之意,全部灌注于这首侠客行中。

随后,李长安睁开眼睁。徐慕白此时仍未停止,笔走龙蛇,一笔一画,皆如无上神通。

现在亲眼看到徐慕白写出之字,比刚才他所写完,这份意境更来得猛烈。借着徐慕白这首侠客行,李长安渐渐的融入到了这份杀意之中。

杀。

区区只有一字,李长安体内之,喉轮,心轮,也就是力,气,二魄所在的脉轮。皆被李长安丹田的纯阳刚烈之气,冲击的左右摇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长安闷哼一声,古之侠客十步杀一人的场景,赫然出现。只要出剑,便是赤地千里。

“给我破”。

李长安深吸一口清气,丹田之气,借着充足的天地元气支配,从丹田中炸响了出来。只一瞬间,就冲到了心轮与喉轮之中。

一阵细微的响动,李长安知道,心轮与喉轮,他已经成功突破。尔后,李长安只感觉现在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口中一个呼吸,大量的元气飞入体内。

“哗,哗,哗。”

此时李长安所吸之力,竟然连徐慕白所写的宣纸,都感受到了元气的波动。被元气风儿一带,抖动了几下。

徐幕白被此影响,杀意顿失,收笔,停了下来。

“李兄,这首侠客行,还有最后一句没有完成。待过些时日,我再送至李兄府上,你看可好。”

“徐兄客气,我刚才已观得徐兄大才,所写之字,已入我心。就算是夜半醒来,也能感受到这篇侠客行中的字意。李某受教,受教。”

李长安抱抱拳,心中对这位徐慕白还是非常感谢的。只是又不好说明是利用他所写之字,以冲破,喉,心二大脉轮。

“哪里,哪里,最后一句没得写完,终是不美。我看也至正午,我与李兄是一见如故,真有相见恨晚之意。不如先到太白酒楼,先饱吃一顿。”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徐兄送我这字,那么这次就由小弟代为请之。”

“也好。”

徐慕白并未推辞,收拾好笔纸,与李长安一道,前往太白酒楼。

==

PS:讨论区不是很热闹,大家看后,希望多多到评论区留言。

第三十六章:白鹿洞书院

太白酒楼,传闻是当朝诗仙李太白经常出没之地。也不知真是假,不过,从他取这名没被惹下麻烦,就已知道,这传闻就算不是真的,也相差不远。

两人徒步,来至太白酒楼,选了一个靠窗位置的座位。不一会儿,店小二就已过来招呼,问着客官需要什么酒菜之类。

“小二,听说你们酒店,当朝诗仙时有光顾,不知是真是假?”

徐慕白并没有立即点菜,而是饶有兴趣的问起店小二来。

“回客官,青莲居士官至翰林,平日功务烦忙,只是一月中有一两次前来,并没有传说中的经常光顾。”

这太白酒楼果然名不虚传,就看店小二的回话,就已是如此风度。二人听后,甚感店小二说话成熟老道。即不得罪人,也没有把话说死。

听完店小二的回话后,徐慕白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好,传闻太白酒楼有一道名酒,号“醉生梦死”,就算是青莲居士喝了,都是如醉还休,更有传闻青莲居士一喝之后,诗意迸发,一篇又一篇传世绝句留传了下来。今天,我们二人,就喝一喝你们太白酒楼的“醉生梦死”。”

其他菜类各等,李慕白倒没怎么细看,随便点了几道。

“哈哈,李某今日到得长安城,就只是在长安城随便一观,才明白长安城果然名不虚传。就是我朝这位诗位,也让李某佩服的紧呀。”

酒菜还未上来,李长安与徐慕白说起了闲话。

“现在的长安城并不是当朝的长安,而是历代帝王治下的长安。我等现在所看之长安,不知道经过多少前人的努力从而修建而成。有现在如此气派,再正常不过。至于我朝这位诗仙,徐某只是佩服他之文采而已,并没有其他。”

大凡书生,皆是傲气的很。这位徐慕白,更是狂傲。先是在街头立“一字千金”之招牌,现在即而又口出狂言,只认为诗仙李太白也不过如此,最多是个咬文弄字这辈。李长安也是个读书人,怎么会不明白徐幕白所说的意思。

“哈哈,想不到徐兄眼界如此之高,我李某就大大不如了。”

“李兄客气,并不是我对青莲居士有什么不满。而是我观整个大楚,虽是国力昌盛,但却不知进取。上至百官大臣,下至黎明百姓,皆是奢侈之风。就如大楚国科举一道,尽是些诗词歌赋,文人每每举杯,吟风弄月。你观长安城宝安街,满街皆是奇淫技巧,举国都在享乐。纵观历朝历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衰败下去。”

“徐兄高见,令李某大长见识。”

这徐慕白虽然生得狂傲,但一翻话说将下来,李长安认为,还是有些道理的。

李长安说完,店小二已将酒菜之类送至桌上。

“来,李兄,这壶醉生梦死,我可是专门为他而来。”

徐慕白说完,给李长安倒上了一杯酒。然后,也给自己满上。

“不错,不错,我观这酒之颜色,纯净透明,没有一丝杂物。以卖相来说,就比他酒胜上三分。”

徐慕白对酒之一道,想必了解较深。倒出酒时,并不着急喝下。而是正中而坐,凝视观之。先观这酒之颜色,然后才缓缓向李长安道来。

“徐兄不说,我却没有发现。现在看来,这酒之纯净,比其他酒类都好过一些。不知道这店家是如何制而出,如此纯净之酒。”

在李长安的印象中,酒之颜色,大都是混浊偏带综色,而纯净透白之酒,还是第一次看。

“李兄有所不知,酒如茶一般,得品。首先得观色,其次是闻味,再之后才是品酒。这品酒,重在品字,三口成品。不得如牛饮一般,一把就倒入口中。”

徐慕白大概是酒中常客,一堆酒论,说得头头是道。但李长安却不敢苟同,微微一笑,反驳说道:“我观这酒,并不是茶。茶是清雅之物,当然得品。而这酒嘛,却是大热大烈之物。喝酒不图个痛快,一喝而尽,怎么能叫喝酒呢?”

“不对,不对。李兄,这酒若是仰口而喝,一喝而尽。那是匹夫所为。我等读书人,应该用品,才能尝出这酒之真味。”

“徐兄,此话差矣”

两人文采甚好,又心有智慧,一谈酒论,直说的周边喝酒之人大是砸舌。他们从来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壳酒还有如此多的学问。只是两人一翻论战,直到下午也没结束,更是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眼看着天夜不早,二人两目相对,接着又大笑起来。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今日与李兄一谈,大是舒畅。”

徐慕白大是高兴,生出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

“我看天色不早,不知李兄住往何处,我这幅字却还是要赠给李兄的。”

“我托朋友介绍,入得白鹿洞书院,今日刚到长安,还没去书院。日后徐兄可到白鹿洞书院找我,也就是了。”

“巧了,我与李兄还真是有缘,我也正是在白鹿洞书院,也才刚来不久。”

“哈哈,这倒真巧。”

“既然如此,长安城我还是熟悉的,那我就尽地方之谊,带李兄前往书院。”

“甚好,甚好。”

两人再喝了一会,李长安付了酒钱,随徐慕白前往白鹿洞书院。好在白鹿洞书院与宝安街不远,两人行了大概半个时辰,就发现一处书院。

在李长安拿出赵天寒的推荐信后,那白鹿洞书院之管事,用复杂的眼光看了李长安一眼。然后问道,“公子是要入文科还是武科?”

“文科,武科?”

虽然李长安听闻,这大楚国,也有武举一途,但没想到,书院之中也会有武举一科。

至大楚国开辟武举以来,四大书院,都设立了武科。也有诸多习武弟子,被推荐至这四大书院。书院之中,可谓龙蛇混杂,不下于一个江湖。

李慕白见李长安不明白,稍稍跟李长安解释了一下。

“不知能否文武同习。”

这书院之中的武科,应该教习的是一些练武之术,虽说高深之理不会有之,但既然他们开得出武科,应该也有一些过人之处。李长安现在修炼的正是世俗中的命功。若能从书院中获得一些学问,倒也欢喜。只是来这长安城,李长安也想感受一些大楚国之圣人教诲。所以,就问得了一问,这文武两途,能不能共同习之。

“这又有何不可?”

徐慕白说道,白鹿洞书院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中午习文,下午习武。若要双修,只是学业烦重了些,只要个人愿意,并没什么问题。

于是,李长安就将文,武两科都通通选上。自然,所收之费用,倒增加了一倍。李长安并不再意,跟着这位管事之人,来到了一处住房。

白鹿洞的环境甚好,只要学子教得起钱,那么,就会有单独一间卧室。对于李长安这种修真之人来说,黄白之物并不看重。通通交了一笔钱财,选了一个安静些的住处。

“李兄,这就是白鹿洞书院了,怎么样?”

白鹿洞书院很大,不知占用了多少良田。李长安一路走来,皆是房屋楼舍,有学子住之卧室,也有大一些的讲学之地。书院内小桥流水,还种了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清香被风清清一吹,倍感舒心。虽然比不得神宵道派,但在世俗之中,能有一个如此闲雅的地方,很是难得。李长安只是观了一观,觉得甚是不错。

“正合我心意。”

“对了,李兄,我就住于前面湖对面,隔的并不甚远。平时有空,还望李兄常来。”

徐慕白指了指,就在前面有一个小湖,湖对面就是徐慕白所住之处。

“一定,一定。”

之后,李慕白就没有打扰李长安,自个一人回到住处去了。

李长安整了整刚才买之行李,稍后盘坐起来,感受着中午突破气,力,二魄时的变化。

气魄,管人之呼吸,力魄管人之力量。

一但冲破喉轮,心轮,那么,用喉所吸之天地元气,也就大大增加。

难怪“周身大用里”说到,三要喉头永不抛。其中之喉头,不单单指的是将天地元气吸至喉口。其中真意,恐怕是开发“喉口”吸收天地元气之速度。

其后是心轮,心轮连接手与脚,又与海底轮相通。

本来打通,精魄,英魄,肉身就增加到了一个难于想象的地步。现在气,力二魄接着开发出来。在肉身无比强大的基础上,再增加力量的供给。若不是怕在凡世间会惹出麻烦来,李长安真的想试一试自己的力量到底增加到了何种地步。

“这也急不来。”

肉身的修炼固然重要,但“中枢魄”一日没有修复,自己的丹田就一日存不到灵力。下得俗世最要紧的不是命功修练到如何,而是打通中枢魄,以修复丹田。只是中枢魄是为人之命魄,最为关键。这在还真诀中的炼肺一境,是为最后打通之关口。

若要打通中枢魄,则需将天冲,灵慧二魄打通之后,方得触碰到“中枢魄”。

想罢,李长安暂且放下了肉身的段炼,拿起了刚才所发之书籍看了起来,毕竟明日还得上课。

李长安久居山中,世俗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很了解。现在入得世俗,只好将一些规则看得清楚。到时夫子讲习起来,李长安也能听得明白。

第三十七章:天意道意

次日,李长安早早出了房门。这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有三三两两学子。有的坐于石旁,背读经义,有之对着湖水,纵歌呤诗。也有的学子,寻得偏些的地方,正在练武强身。

“这比神宵道派可热闹多了。”

神宵道派顾然是人间仙境,只是道派如此之大,但弟子却没有多少。大都弟子,都是一人独处一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