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三花聚顶 >

第33章

三花聚顶-第33章

小说: 三花聚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是人间正理,哪有天下大同的理想国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说的是,天地没有什么仁或不仁,对待万事万物,都是让其自生自灭,从不过问。随着家园的破碎,加之修道多年,对人世间的情感,李长安却是看淡了许多。

天下苍生之事,与李长安是没多大干系的。

“为何如此一说?”

“将军却是明白的。”

郭子仪当然明白这是天下至理,只是人活于俗世之中,就脱离不了这个世界。纵是自己明白,也难于放下。

还是了无牵挂的好,就如眼前的李长安。郭子仪不免生出羡慕之意,虽然一人孤苦,但心志份外坚定。以这样的心志,迟早踏入“人仙”境界。但看看自己,凡尘俗世已撤底的占据了他的心口。若要忘掉一切,斩断世俗,达到最高境界,着实甚难。

“长安,今日找你前来,是朝庭有一任务要交给你。”

“什么任务?”

李长安却是知道,郭子仪此翻叫他前来,岂是谈心么?

“前往大理。”

郭子仪一说,李长安也就明白了过来。朝庭虽然出师有名,但同样也没准备好。再加上兵马多年囤于营中,天下太平的久了,早已失了血气。而观莘正元之兵马,常年守卫边疆,连年争战,兵锋正利。再加上莘正元一部,久居边关,拥兵之久,粮草充足,坐等来攻。而朝庭若要出征,所谓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这一开战,首先粮草就得准备几月。

这样一算,似乎没多少胜算的机会。难怪朝庭就算知道莘正元参与了李承乾谋反一事,只当作不知。郭子仪命令李长安前往大理一趟,恐怕是要李长安调查莘正元的兵马,粮草,以及步防等等。

这个任务不可谓不重,也不可谓不险。

一直以来,朝庭这边没少派人前去。只是大都派去之人,能力低微,却是打探不了多少情况。李长安这一来,真是天赐良缘,郭子仪立即就想到将李长安派往大理。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也好。”

想不到,又得去大理一趟。

大理,长安村,是为李长安的故乡。

“何时动身?”

“立即前往,到了大理之时,自然有人联系你”

兵贵神速,一个命令下来,由不得李长安考虑。不过,李长安倒没觉得什么。反正他只是一人,在皇城当个右统统是寻机突破,去大理也是一样。

“是。”

李长安正要离开,然后又想起一件事,“将军,天师那里,还望带我转告。”

“长安放心,我必当前往。”

郭子仪并不知道袁天罡与李长安是何关系,但袁天罡堂堂一代天师,怎会无缘故的推荐李长安呢?想必,李长安与袁天罡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郭子仪也有必要去袁府走上一趟,将事情说明。

大理。

长安离大理相隔千里,不过,一路快马加鞭,倒没花多少时间,李长安就到了大理城。

为了不引人注意,李长安在大理城逗留了几天,又欣赏了几天大理风景,换了三四个行头。最后发现已没人注意,又换了一身粗布衣衫,前往大理南部的一处军营。

这几天游玩之中,李长安打听到了,大理城此时正在征兵。这次前来大理探察,最好的去处,就是军营了。

十几年来,大理城一只相安无事,也不知近来为何,驻守于大理城的大军,居然开始大量征兵。不说你自愿跑去,就算你不愿,也将你拉去。

一切都很顺利,李长安成功的混入了军营之中。但这个军营,显然只是一个训练营,并不是正式的兵营。在严格训练了半个多月后,李长安等一些身体强壮之人,随后被调入到了大理城最南部的一个军营之中。

随着军营,一直赶跑,十天过后,军营终于在一个地主驻扎了起来。

这个地方,名叫“望夏”,靠近“南昭国”。

听说,这一次大理城征兵,正是为了攻打“南昭国”。

这是李长安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军营,就算在守卫皇城之时,御林军那区区几千人,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军队,远远比不得这里。

从踏入军中的第一步,李长安就已感觉到三军将领全身散发的气血。这份气血,比之郭子仪身上的纯阳刚烈之气,还来得猛烈。

特别是鸣鼓呐喊之时,吼声震天。所有士兵的精气,伴随着这一吼,精气凝而成团,一时直冲云宵。天空之中,笼罩着一股无边的煞气。不说李长安未达“出窍”境,就算是达到了“出窍”境,只要元神在军中上空行得半步,都会被无尽的气血吞没。

世俗之中的一场战争,想不到还有如此之大的威力。难怪区区凡人,虽然个个都身小力弱,但却还能掌控人界。

李长安不想表现的太过特殊,只想和其他卫士一般。感受着三军将领的滚滚气血,李长安体内的那颗内丹,也不时的跳动起来。李长安知道,这是周边气血强大,从而影响到肉身,进而有了一些本能反应。

除了这些以外,对于沿途的一些设施,李长安也暗暗记在心上。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是这些将领的作战策略,还有粮草存放之地。

如果李长安能摸清这些,基本上,任务也就完成了。

当然,李长安其实是很愿意来这个军营。战场军营,军中战魂,如果将这些意志化于腹内,比之在皇城,都能更好的磨砺自己。

这一日,望夏军营的统领召集了所有三军将士,对南昭国发动了一次突袭。

三军,分为前,中,后三军。

前军,称之上军,是为开路搭桥,运送物资之军。中军是为士卒,铁骑,作战之军也。下军,又称为后军,是为后勤补养之军也。

三军之中,以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李长安所在的军营,是为中军,就是正规与南昭国作战之军。

“攻城。”

鼓声传来,号角响起。

咚咚咚的战鼓声,如巫师的咒语,一次一次的激励着士兵们的血气。

战场之中,最怕士兵头脑冷静。只要气血一热,前方就算是刀山火海,这些士兵,都会一往无前,不会有半点退缩。

一声令下,攻城就已开始。漫天箭雨,飞至“望夏”城中。

第一道攻城利器,是为重型弩箭。

重型弩箭造型并不是平常弓箭,两手持弓就可以射出。而是得以双手,双脚并用。将重型奴箭放于地面,双脚踩着弓臂,双手紧拉弓弦。然后,腰身往后,将弓弦拉开。一箭射去,就算是金钢巨盾,也要洞穿。可见,重型弩箭的杀伤力,是如何的巨大。

往往一箭之威,能连穿透多个人的身躯。一翻箭雨过去,就算是硬如钢铁的圆球,都会被射成如刺猬一样。更不用说,区区防护城墙了。

这还不止,除了重型弓弩,几百辆投石车也招了过来。一块块巨石抛于城中,有的石车之中,更带有火种。一抛过去,城中就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些防御设备,皆被大火烧着,派不上用场。而且,大火烧着之时,满片黑烟,城中士兵一闻,就咳嗽不止,刺人眼鼻。

箭雨夹着巨石,凡人之躯,如何档得?

“啊啊”

惨叫声不时响起,连李长安都暗暗心惊。李长安虽然命功修炼至“北斗”境,但从小至今,却未杀过一人。现在来到军中,终于知道,人命如草芥。

两军交锋,哪有手软之情。你不杀他,他就杀你,有什么慈悲可言。

“搭云梯。”

一翻箭雨及巨石过后,攻城之云梯架了过来。而李长安,也开始登上了“望夏”城中。

“杀”

耳边的杀字不时响起,只是李长安却一直没有放开杀戒。在望夏城头,最多只是一掌击晕他人。手中之刀,一直没有挥起。

“李兄弟,杀呀。”

与李长安一道进入兵营的兄弟,看着李长安傻傻发椤,不由的急道。说完,一刀又砍向了一个南昭兵。

“啊”

又一声惨叫,这一刀下去,一条手臂,都被活生生的砍了下来,重重的掉落于地。鲜血一撒,就撒到了李长安脸上。热辣辣的感觉,让李长安心头满不是滋味。

“李兄弟李兄弟”

边上大声喊着李长安的士兵,长的虎头虎脑,大家都叫他虎头。虎头为人憨厚,不怎么说话,但却天生神力。现在看到与自己一道上城的李长安,居然发起呆来。

虎头心下不由着急,参兵之前,虎头的大伯就跟他讲过当兵打仗的故事。说是两军要是一打起来,胆小的怕是一见鲜血,就可能冲乱了他的心智。这样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被敌军一刀所灭。而李长安现在的样子,正是虎头大伯跟他说过的一样。

虎头兄弟很讲意气,一个多月以来,与李长安的关系混的不错。现在见到李长安发傻,哪愿意让李长安就此送死?

“小心。”

就在李长安发呆之时,一支冷箭射了过来。

这箭虽然是普通之箭,但却比平常之箭快了数倍。好在虎头动作够快,身形一闪,就闪过这道冷箭。只是虎头闪过之后,那冷箭却射向了李长安。心下大惊,也不回头,右手往后一捞,就将这支冷箭抓在手中。

只是虎头虽然将冷箭捞着,但他却忽略了这只冷箭的威力。右手一抓,冷箭之威,就已将他的右掌,震出一道箭痕,渗出血来。虎头心叫不好,但却心志坚强,哪里肯松手。

“砰”

就算是被虎头抓住,但冷箭威力仍未有减。急冲之下,箭势之威,就将虎头带至了城墙之上。然后,砰的一声,虎头整个身躯撞上了城墙。而冷箭之威仍还未停歇。又是咻的一声响起,穿进了城墙之中。

这个时候,李长安却被这道惊虹冷箭,惊醒了过来。顺着这道冷箭望去,却见“望夏”城中,一个身穿金甲的将领正在那里搭箭,似乎又要一箭射来。

从刚才那支冷箭射来之威中,李长安就已知道,这位金甲将领,恐怕是“武者”巅峰之境,差一线,就要进入“大师”境界。

李长安正待要下去解决这位将领之时,却见虎头那边,已危险不堪。随手几拳,将一旁的南昭兵击退,将虎头救下。这时,又一支羽箭射了过来。

李长安是何人,堂堂北斗境高手,在大楚国都找不出几个。现在清醒之即,就算这支羽箭力量再强些,李长安都不会将他放在眼里。

“拍叉”

李长安右手一抓,就将这支羽箭抓住,轻轻一用力,这支冷箭就被李长安一手捏断。

“哇,李兄弟”

虎头这才发现,原来李兄弟这么了得。

金甲将领一箭射出之后,就被李长安一手折断。心下震惊,又见李长安眼露凶光,心生惧意,跨上马背,就要逃走。

见他要走,李长安哪会让他如意,跃下城墙,快步就追了过去。金甲将领还未逃跑,只一瞬间,就已被李长安追上。凌空一掌,就将金甲将军拍下马背。

一个时辰之后,南昭兵开始撤退。这也标志着,望夏城已被大楚国占领。

这场战争之中,由于李长安抓住了一位金甲将领,破例将李长安提升为“百夫长”。

而从这一场战争打了下来,李长安也了解到,莘正元一部的兵锋是何其利也。而且,这一战中,大都还是新兵。就算这些是新兵,但发挥的战斗力,亦不是南昭士兵所能档的。

这只是攻城战。如果是平原战,更不敢想。

听说莘正元一部有三万铁骑,若是三万铁骑一个冲锋,怕是无人可档。

李长安心下盘算,以莘正元之兵锋,就算是了解了他的用兵之道,朝庭恐怕都不敢来攻。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恭喜李兄弟荣升为百夫长。”

大楚国军中,一般将五人为一伍,长官为伍长。二十人为什长,百人为百夫长。五百人为小都统,一千人为大都统。。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

百夫长就是一百个人的头领。

此时大楚国打了大胜仗,自然得喝酒庆功。与李长安较为熟悉的一干士兵,纷纷拿起大碗,向李长安敬起酒来。

李长安端起大碗,并不推辞,说道,“全靠各位兄弟们的支持。来,干。”说后,李长安一口就将烈酒喝下。

“好,爽快。”

军中喝酒,哪有什么品酒之说。众士兵见李长安为人豪爽,就算是升为百夫长,仍是待他们如兄弟。心中高兴,端起大碗,跟着一口喝下。

“来来来,满上,满上。”

李长安入得军营,就是想和常人一样,即不假装清高,也不大施脸色。不管是何人敬酒,都一一和其对饮。

一个时辰过后,这个庆功酒,就已结束。大都士兵,个个喝的大醉,只有少部分人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虎头兄弟,怎么了,回家了么?”

虎头并未和其他人一样,而是一个人独自来到一处小山坡。傻傻的抬起头,遥看北方。

“嗯。”

虎头姓常,名字就叫虎头,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这次打仗,做为青壮年的他,自然被大楚国征兵了。

“等仗打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虎头心中一脸的希望,只盼望这仗快点打完,到时自己可以回到家中,侍候老母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谁又知道,一入沙场,生死可由不得自己。天下之大,这仗哪有打得完的。虎头的美好愿望,也不知,能不能实现。

“李兄弟,你念的这诗,是什么意思呀。”

在虎头的眼中,李兄弟一看就是个读书人。这样的人,应该去科考,当大官的,怎么跑到这里来打仗了?

“噢这句话说的是少年去打仗,之后衣锦还乡的故事。”

虎头正在思乡的时候,李长安哪敢对虎头解释真意?

“衣锦还乡,李兄弟,别逗我了。当年我们村子,几百人征去当兵,最后只我有大伯一人回来。而且回来之时,一支手都被砍断了。”

说着说着,虎头眼角都湿润起来。

“虎头兄弟,这打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我一个读书之人,不也是来打仗了么?”

“哈哈,是呀,李兄弟,你怎么跑来这了。你不知道,今天中午,没把我吓死。”

想起中午那会,李长安的内心,微微温热。

自己与虎头也只是认识了一两个多月,但他却能如此重情意。当然,就算虎头不去抓那支冷箭,李长安也不会有事。但这份情意,李长安哪能不感同身受。

“这还要多谢虎头兄弟。”

李长安抱抱拳,对虎头谢道。

“哪里,哪里,李兄弟身手非凡,就算没有我,李兄弟也不会有啥事的。”

想起中午李长安右手一抓,就将那羽箭折断,虎头是佩服的紧。

“对了,虎头兄弟,我这有套粗浅的拳法,你若习完,在战场之中自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虎头这样的人,李长安自然是喜欢的。再加又对李长安算是有救命之恩,不免想助他一助。至少,在这乱军之中。学得一套拳脚功夫,总该是好的。如果只是一身蛮力,迟早都会死于非命。

“啊虎头我真不知”

虎头不知说什么好,胀好着脸。

“虎头兄弟,什么也不用说,李兄弟我懂的。”

说着,李长安眼中闪现一道金光,印入于虎头的脑海之中。这道金光,是李长安施展的一门道家传功之法。比较简单,一学就会。

“这套降龙伏虎拳,你好生练习。”

“李兄弟,你是神仙么?”

只一瞬间,李虎头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套拳法。这套拳法不仅有口诀,还有图形。就算常虎头看不懂字,按着上面的图形依法修炼,也是没得问题。

“什么神仙呀,只是一点点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