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三花聚顶 >

第35章

三花聚顶-第35章

小说: 三花聚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远方消失的长衫人,李长安打定主意,这次是非走不可。但现在并不是闪人的时候,堂堂武圣在军中坐镇,整个军营一有风吹草动,他哪能不清楚。莘正元一部暂时可能还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份,现在只能静观其变,不得卤莽逃脱。

清晨,就待李长安回至营中之时,一个士兵传报,“大都统,董将军召见。”

“我随后便去。”

难道是昨晚之事?这个长衫男子,李长安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李长安估计,他的地位,绝对在董将军之上。现在叫我过去,难不成要将我拿下?不对,不对,昨日已然得知,他们只是试探于我。如果昨日我露出了什么马脚,我怕是早就被他所擒。

“去就去。”

不就是一个武圣么,我命功修炼虽不如他,但若要逃跑,就算是武圣,又耐我何?

李长安喝退士兵,想了一会,就已决定前往董将军帐下。

“参见董将军。”

将军帐中只有两人,一人是董海川,另一人,却是昨日试探李长安的长衫男子。

“李都统,这位是临川郡王莘王爷。”

“临川郡王。”

想不到,这位长衫男子,正是莘正元。

“参见王爷。”

李长安暗暗提防,若情况不是推测的那样,李长安立即就考虑逃命。

“哈哈哈李青云,你不记得我么?”

莘正元摸着自己的八字胡,欣赏的看着李长安。

“昨日不知王爷驾凌,属下多有冒犯,还望王爷恕罪。”

“哎,所谓不知者不罪。如果你知道本王来到,恐怕本王就看不到李都统的真正本领。”

莘正元并不怪罪李长安,反倒是越发的喜欢。

“李都统,今日王爷召你前来,是想派你前往临川府,不知你可愿意?”

临川府,那是莘正元的地盘。虽然大理城也被莘正元所控,但远远达不到临川一府,那里才是莘正元的本命所在。

“属于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李长安敢说不愿意么?但不知莘正元叫我去临川做甚。而且,我与莘正元之女有过两次碰面。我这一去,身份立马揭穿。

“好,我能得到像李统领这样的少年英豪,实乃是本王的荣幸。”

莘正元大是高兴,次日一早,就帅领着李长安,一路前往临川府。

为了表示对人才的爱惜,半个多月,莘正元与李长安共坐一趟马车。不时大谈治国之道,也有云领军之方,更指点起李长安命功修炼之法来。

如果不是莘正元心有反意,这份惜才之度,足可以当得一代霸王,难怪这么多杰出之人,都甘愿为他卖力。

只是这样一来,弄得李长安更没有机会离开。

“青云贤侄,这里就是临川了,感觉如何。”

一路相伴,莘正元为了拉拢李长安,连称呼都变得亲切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个不错的地方。”

李长安回答之后,这时,一人走到莘正元耳旁,向莘正元悄然说了几句。

李长安暗自叫遭,凭着直觉,李长安知道,他的身份已被发现,待要夺路而跑之时。莘正元却开口说道,“怎么,贤侄,不愿意到本王府中一叙么?”

“哪里,哪里,只是来到临川,我却想起了有位故人,准备前去探访,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既然是故人,当然得去看望,我又有何不允的呢。来呀,给贤侄备马。”

一会,一匹宝马就牵到了李长安的面前。

“那王爷,我可就要走了。”

莘正元心里唱的哪出戏,李长安一时摸不着头脑。既然发现了自己的身份,为何却不将他拿下。若是我这一走,你想留我,也留不住。

“贤侄尽管去,代我向你那位故人问声好。”

说罢,莘正元就进入了府中,未再看李长安一眼。而李长安,骑着一匹宝马,杨尘而去。

“王爷,此人为锦衣卫右统领,为何不将他拿下。”

身为锦衣卫右统领,莘正元这边,哪能不展开调查。就在莘正元第一天接触到李长安,莘正元就派人将李长安的底细察的一干二净。这次却不知莘正元打的什么主意,明知道李长安是朝庭派过来的奸细,反而大方的放他回去。

“李长安只在长安城呆了不到一年,料定对朝庭没有太多的忠心。我若要招得此人,只能以礼相待。若不然,他不会为我所用也。”

“王爷英明。”

话说李长安骑着一匹宝马,一路离开了临川府,行至久时,方才停下。

“好厉害的莘正元。”

直到这时,李长安才明白过来。

别看莘正元大方的放了李长安,说不定,这个消息肯定就传到了北方的朝庭那边。本来李长安就在锦衣卫没多久,而莘正元这半个多月以来,又与李长安朝夕相处,以礼相待。说不定,郭子仪都要怀疑李长安是否被莘正元收买。

莘正元大方的将李长安放走,一来显示自己的大方,二来令朝庭有所顾忌。李长安只要是个聪明人,此时就不会回到长安。

如果换做别人,说不定现在只有投奔莘正元。只是李长安却不是凡人,朝庭对他的猜测干他何事?只是莘正元摆了他一道,李长安却有些不服。

“既然如此,那我就投奔你好了。”

李长安心中计较,莘正元以为我无路可走,我就将计就计,先上得他府中住上一住。日后找个机会,再离开临川。到时候看看莘正元,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三日之后,李长安骑着宝马,来到了莘王府。

莘正元暗自微笑,一如继往的对李长安以礼相待。又过了几天,莘正元才派给李长安任务。任务很简单,只是令李长安教习一干莘家子弟的武艺。

又是几日过去,李长安的教习生涯,过的很是惬意。

这些莘家子弟,虽说都不是天资非凡之辈,但也马马虎虎,并不是愚笨之人。李长安随便从古籍中找了些世俗修炼功法,传授于这些莘家子弟,勉强可以应付。

平常时候,这二几十个子弟,并不花李长安多少时间。除了每日中午的讲解之外,大都时间,李长安皆一个人独自修炼,偶尔也会出出莘王府。

最让李长安奇怪的是,不管李长安在莘王府做些什么,莘正元都从来没有干涉,好似莘正元彻底的对李长安放心似的。

这一日,李长安正午教习完毕,就要回到住处独自修炼。却不想,有一人来到了正气堂。

“王爷驾到,有失远迎”

不管如何,两人现在并没有闹翻,李长安还是打着李青云的身份叫着莘正元。

“堂堂御林军右统领李长安,李贤侄,你客气了,本王应该迎接你才是。”

莘正元这一次前来,立马就揭穿了李长安的身份。

“哈哈,不错,我确实是李长安。”

既然莘正元揭穿了自己,李长安就懒得再做掩饰。

“好一个少年英杰。”

莘正元是一人前来,也未带什么兵马,这让李长安稍稍放下心来。若要逃跑,莘正元就算是堂堂武圣,李长安也可转眼即逝。

“哪里,哪里,王爷的一石二鸟之计,更是高明呀。”

身份暴露,两人不再是遮遮掩掩。

“大丈夫若要成天下大事,有些计谋,就算非我所愿,我也得用上一用,还望李贤侄不要怪罪。”

莘正元双手扶着栏杆,远跳着北方的长安城。

“如果谋朝篡位也是天下大事,那王爷的志向倒真不小。”

李长安虽然并不管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但李长安也并不喜欢谋朝窜位之人。

“是么,纵观历朝历代,又有哪一个皇帝,不是谋朝篡位而来?就如当今大楚国皇帝,不正是从李近渊手中夺来的么。不说我朝,拿堂堂大汉朝来说,篡的也是大秦朝的皇位。之后又有魏晋篡汉,大楚篡隋之举”

莘正元冷哼一声,将历朝历代的篡位之举,全都说了出来。

李长安心口一闷,说不出话来。

莘正元说的正是事实,现在就算莘正元是篡位。但若是成功,当得了天下一代帝王。再过几百来年,恐怕世人就会将认其为正统。

“王爷你说的不错,只是天下大势,现在并不在你这边。”

天下大势,说的就是天下人心。天下人心,仍是向于大楚国,向于朝庭。

此时大楚国物华正盛,百姓安康。就算莘正元有篡位之实力,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乱。而且,临川不属中原,更离长安甚远。守成有余,攻取不足,这些都是莘正元不敢篡位之原因。

“李贤侄说的没错,天下人心,确实不在我处,本王也在等候这个时机的到来。”

“难怪王爷到处招兵买马,就等这个时机了。”

“人生于世,若没得一些资本,必将被人取代。就如我这个莘王府,若不是我手中有些兵马,恐怕早就被移为平地。”

以莘正元现在的处境,若没得一些兵马,恐怕早被皇帝抄家灭族,但这并不是篡位的理由。堂堂名将郭子仪郭将军,当年之风,比之现在的莘正元,威名更胜。若是当时郭子仪灭了“安平一部”之后,顺手就可将朝庭取而代之。但郭子仪却没这么做,而是将手中兵权,全部归还于朝庭,真正做到了大忠。

正待李长安要回击之时,却又硬生生将话咽回了肚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郭子仪之般大忠无私。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郭子仪。”

“王爷如此想,并没什么错,可亦没什么对。而真若真要分出个对错,恐怕也就是这个世间,图的只为一个字”

“何字?”

“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是错与对,只有利字当头,就有人会去做。为利是对是错,谁又知道的呢?

“李贤侄,你说的不错,我所图的,就是这一个字。但却不知,李贤侄,你图的又是何

物?”

莘正元反问一句,却让李长安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呀,我图的又是何物?”

====

PS:一万多字爆发,票票何在?

第五十八章:反目成仇

被莘正元反问,李长安一时却回不上来了。

如果说是世俗中的利字,但李长安并非为此。可如果图的不是利字,那李长安又何苦修什么仙?倒不如平平安安,呆在长安村中,一生终了。

“我所图的”

下得世俗久了,李长安差点都忘了自己所图何物。

老先生一生只为明心见性,而我,只为问道。我之谓我,皆因我有我的道。若我的心中无道,则我就不是我,而是芸芸众生,与凡人一般。过得百年,终入轮回。

“我之为道。”

一颗坚定的心灵,说下了此句。

莘正元再没有说话,心头一直有一句,“我之为道”,伴随在他的耳边。

“很久以前,我不正也是与他一样么?”

世态变迁,当年那个坚强小兵已不再了。如今换成了那个坐守整个临川,拥有了与朝庭抗横本钱的莘正元。

带着自己的迷惑,莘正元离开了正气堂。随后几天,莘正元不时常来正气堂。大都时候,只是与李长安聊天。有时候,也不时寻问,道是何物?

李长安并没有直面回答道是何物?

所谓的道,若要描述,根本写之不来,只得自己去领悟。而李长安的道,现在只在“问道”之中。就是说,李长安现在的“道”,是在追求“道”的途上。这个路途之中,纵算不是真正的道,但这一步,却不能少。

又一天,莘正元找到李长安。

“李贤侄,我观你已入得北斗一境,但却不知,你是否明白,何谓全身纯阳?”

“全身纯阳?”

全身纯阳一词,徐慕白说过,袁天罡说过,现在莘正元也提及。但入得世俗这么久,李长安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纯身纯阳所谓何意?

“李某不知。”

“众多北斗境高手皆以为,体内结成之内丹,只为凝聚纯阳,用之杀敌。却不知,内丹之力,远远不是杀敌之用。若要修得全身纯阳,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粉碎内丹,将内丹之力融于全身,始才可修得武圣之境。”

修真之中,金丹一境之后,是为元婴境。而若要成就元婴,必需金丹破碎,始才结得元婴。而命功当中,也只有粉碎内丹,才能化为全身纯阳。

莘正元只一提点,等于给李长安打开了“武圣”秘境的大门。

“莘王爷你这是何意?”

李长安目前的身份,是为御林军右统领,与莘正元一部可说是水火不融。却不想,莘正元将如此奥秘都传于李长安。要知道,在御林军中,就算是郭子仪郭将军,也未对李长安提半字纯阳之意。

“我观李贤侄乃大智大勇之人,着实不忍你离我而去呀。”

早就知道莘正元惜才,却没想到,惜才到这种地步。平时以礼相待李长安不说,而且还将最为宝贵之修炼心得传授于他。这份情意,不可谓不重。

“莘王爷,你我本不是同一路人,你今日待我,来日我却不一定这么对你。”

“能遇到像李贤侄这样的大才,就算来日你负我,又当如何?”

李长安所说的不是同一路人,莘正元自然是不会明白的,可李长安却又不能解释。这份大礼送了过来,李长安就算是不想要,现在也接收了。一时间,李长安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本来李长安来得俗世之中,不管是去书院,还是入得御林军中,更或是再回到大理,只是想在滚滚红尘中突破灵肉合一之境。什么朝代更替,什么人情冷暖,李长安都不想顾及。

可入得俗世久了,俗世之中的侠义之举,却每每影响着李长安。就如袁天罡时刻念及大楚国的安危,又如郭子仪的大忠大勇。这些,就算李长安不想学他们,却也令李长安佩服的。

心中不免也染上了一份人世间的正义之举。就像莘正元,如果对于纯粹的修真之人来说,莘正元是叛乱也好,犯上也罢,与他是没得干系的。

“唉,世俗多纷扰,入得俗世就要受得了红尘的打磨。”

面对着莘正元的热情款待,又以毕生心血相授。就算是打通天冲,灵慧二魄的李长安,此时也不知道该是如何是好。

“不好。”

又是一月过去,李长安摸索着粉碎内丹,化为纯阳之意时。突然,内心一跳。待李长安仔细感知之时,才发现,紫微星,已渐渐暗去,似乎就要消失于天地之中。

“这么快。”

袁天罡所托之事,难道这么快就来了?只是现在自己却在莘王府,也无法联系袁天罡。但从星像上来看,似乎大楚国储君将快要消逝。

“看来,只有回长安城一趟。”

大楚国的兴亡与李长安没得关系,可李长安这次入得世俗,却是答应过袁天师。若不回,则是失信于人。李长安做人坦荡,岂会做失信于人之事。

“莘王爷,感谢这些时日对李某的招待,只是今日,李某却是要告辞了?”

这些天一直呆于莘王府,或多或少,李长安对“莘正元”的态度就变得好了一些。

李长安本来是想不告而别,但却又受他之恩。就算这份恩情,是莘正元强塞过来的。但怎么说,对于李长安的帮助还是无比巨大的。

“李贤侄,是怪本王招待不周么?”

李长安说要离去,莘正元一脸失望,痛心的说道。

“这倒没有,李某在莘王府住的很好。只是李某答应过一人,就要回到长安城中。为人做事,不能失信于人,李某只能先行离去。若有时间,再还莘王爷的恩情。”

“李贤侄,非得离开不成么?”

“还望王爷成全。”

莘正元大是心痛,急急挽留,只是李长安坚如是铁,说什么也要离去。

“枉本王如此对你,却没想到,李贤侄还是如此冷漠。罢了罢了”

李长安正要说多谢王爷成全之时,却听莘正元大吼一声,“所有将士听令,拿下李长安。”

“莘王爷,你?”

“李贤侄,你别怪我。你若不能为我所用,本王也绝不让你为他人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