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人生落子无悔 >

第13章

人生落子无悔-第13章

小说: 人生落子无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晌沂抢床渭庸噬桃笛Щ岬哪昊岬摹!』嵋槭窃谥藜始偃站频昃傩校靼斓ノ灰寻才帕舜踊〉骄频甑拇蟀汀N业巧狭似岛螅痪獾鼗赝芬豢矗馔獾兀矣氪藿淌诖蛄烁稣彰妗K鞘币丫闪酥形鞑恳凰笱У慕淌冢颐鞘峭辛耍故俏业睦鲜ΑN壹涔Ь吹匚屎蛄怂诩虻サ亟惶讣妇浜螅途醯梦藁翱伤盗恕!≡谌斓幕嵋槠诩洌腋疚抟庀硎芫频甑拿牢都央龋裁挥行乃剂炻韵耐牡拿览龊L病⒁旃绻夂鸵巳说钠颉N医辜钡氐却牛却蠡嶙詈笠惶斓娜寰鄄突幔鞘苯疾┦柯畚慕北热慕峁!』嵋榉肿榛疃械囊幌钜槌叹褪怯勺罴巡┦柯畚慕钡娜鋈胛д呓樯茏约旱难芯砍晒N姨似渌饺说谋ǜ婧螅途醯梦业难芯烤投来葱院椭匾岳此担加懈蟮难豕毕住N胰衔矣Ω檬腔袷ふ摺?烧饣岵换峤鍪亲晕腋芯趿己枚眩俊≡谀歉龌嵘希颐钦馊鋈胛д咭不ハ嗳鲜读恕>」鼙舜丝磐嫘Γ嘉薹ㄑ谑巫⌒那榈慕粽拧:罄次颐窃级耍堑媒闭呔捅匦肭肟汀!≈沼冢镜搅舜蠡嶙詈笠惶斓囊槌蹋谘缁崽暇奂攀傥焕醋允澜绺鞯毓噬萄Я煊虻拇笮∪宋铮谌硕际且鹿诔烦⒆琶谰萍央龋感Ψ缟晌业男娜淳镜媒艚舻摹T谄渌恍┮槌掏瓿珊螅沼冢⒐弈峤淌谧呱狭私蔡ā!∷纫樯苷獯尾┦柯畚慕苯械那榭觯缓蟛呕嵝计辣冉峁N已挂肿沤孤堑男那椋托牡靥潘慕樯埽虻サ叵虼蠡嵬ū苏庖徊┦柯畚木喝钠姥」蹋胛д叩拿旨八锹畚牡奶饽俊U馐保逝榈赝6僮×耍移料⒕财氐却拧!≈沼冢脸隽说媒比说拿郑肺尬蟮啬畛鑫颐值暮河锲匆簟猉ianfang Liu。 那一时刻,我感到突然,觉得难以置信,尽管在这之前,我在内心中已做了无数次评比,与其他两个入围者的论文相比较,都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后的获胜者。
在热烈掌声中,我走上了主席台。阿哈罗尼教授向我赠送了一面镀金的奖牌和作为奖金的支票,我们又一起照了相,最后该由我作答谢辞了。我站在讲台后,环视着下面的观众,他们中有学术界的泰斗,有我的老师
有我的同事,也有崔教授…… 在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泪涌如泉,我已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了。那时我觉得,就为这仅仅一瞬间的感觉,这么多年的痛苦付出就已是完全值得了。 博士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结果是博士论文,所以一个博士的论文是衡量其学术质量的最重要标志。今天,在经过多年努力后,我的研究结果能为我所在学术领域的最高权威机构所承认——这是一个终身的荣誉。
这一奖项对于我,更是至关重要。因为我的自信心,在崔教授摧残下,几乎已荡然无存了。可在那一刻,这些学术权威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不仅是承认我的努力和能力,也是对我的公正鉴定,使我重新确立起了自信——从此我不会经常地自责,也不必把自己的挫折归咎于无才无能。这一荣誉使我找到了自我,也增加了我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 至今我是获得过此殊荣的两个华人之一,却是唯一的中国学者。在会议结束后,上来祝贺的众人中,有位来自香港的周教授,她握手祝贺时说:“你为我们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至于崔教授,除了从机场去酒店路上的那一次,我就再没有遇上,因为那个会议规模太大了。但我在那里结识了他学校的另一个教授,在离开前又巧遇上她。她提起了崔教授,说那次宴会后,崔教授就到处告诉别人,我是他的学生……

似是而非的唯意志论

受挫后仍不气绥,仍然坚持一次次去努力,那是以一百次努力去撞那百分之一的机会,最后才如愿以偿了。所以,我能够实现,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放弃。 无独有偶,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唯意志论的思潮。那些成功学和潜能大师们,在推广他们理论时,极其强调“暗示”、“潜意识”的力量,“自信的奇迹”等,其本质表现为这样的奇迹创造模式:“意识→实现”。
他们说,只要有强烈的意愿,坚定的信念,去思念,去想象,去充分运用意念,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奇迹就会出现,愿望就可以达到。按此说法,你若想发财,就要梦寐以求,每天化一定时间去考虑,想自己怎么有钱,怎么去过有钱人的生活,等等,结果暗示起了作用,你就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了(我有盒励志类的英语录音带,就是这么说的)。 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很荒谬,难于为我们理性所接受,但却很有市场,因为它似乎印证了我们人生的体验。我以自己为例,就是以强烈的意念,“使”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实现了那很难达到的目标:领导生产队工作、上大学,读博士,以及后面会提到的很多经历…… 我也想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命不好,运气不佳,所以才人生多坎坷,多磨难,做事极少一帆风顺。可是,我又觉得上帝待我也不薄,在那最紧要关头,似乎就有那神秘之手,拉了我一把,使我绝处逢生。我认为,这大概就是天数。
后来,我与一些奋斗过来的人们探讨时,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有那种最后“险胜”的感觉——原来这是人之常情啊!正是因为众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有了“意念大师”的高超理论。 现在,我以悟得道了。且愿把自己的感悟谈出来,以使大家不再为那种时髦理论所误导。 首先,从我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不顺,不断受挫,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好高骛远,目标太高了,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境况的许可。所以,尽管我竭尽全力,却在从事着一种失败可能很大的尝试。但我受挫后仍不气绥,仍然坚持一次次去努力,那是以一百次努力去撞那百分之一的机会,最后才如愿以偿了。所以,我能够实现,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放弃。
那么,真正的奇迹实现模式是:“意识→努力→失败→努力→ …… →实现”。 但那些潜能大师们却在偷梁换柱,把这一实现模式斩下头尾,去掉中间,再把头尾嫁接上,编织出了这个“意识→实现”的公式。这似乎解释了我们生活中的观察和个人经历的体验,但却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可以相象一下,如果没有过程中的不断努力与尝试,会有奇迹的最后出现吗?

盲目乐观的心态

中国人惯用激将法,而西方人则着重于正面鼓励,中国人强调忧患意识,而西方人更提倡积极思维。其实,西方文化中才包含着“阿Q精神”的深厚底蕴,西方人善于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态的平衡。 我们人生要有乐观精神,甚至是达到“盲目乐观”的境地。 有人问,为什么要如此极端? 前面的励志篇阐述了普通人的实现法则,首先要有“好高骛远”的目标,然后再“一意孤行”地去追求,在此过程中去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去承受失败后的痛苦,却仍然不放弃,不折不挠地去努力,去撞那偶发的机遇,结果就能“侥幸”成功。我们若是普通人,又要去争取不普通的成就,就只有如此去奋斗。 这样的追求,是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追求百分之一的机会。这样的追求,太难、太艰辛了,理性的人是不愿如此去尝试的。
又怎样才能一鼓作气,再而不衰,三而不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只能是盲目乐观,去无视那九十九次的失败,只看到那一次成功的机会。在寻求“好高骛远”的实现时,去从事挫折多于成功的努力中,我们就必须有这种盲目乐观的傻劲,否则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将领在决战前夕,面对险恶的战情,明知道胜利渺茫,也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士兵。士气可鼓而不能泄,而士气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结果。他必须以盲目乐观的精神,激发起士兵打败敌人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他的士兵们在投入战斗前也许是盲目的,但也只有这样才有侥幸的希望。

进取、乐观和积极思维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有坚持到最后的力量。但是,如何才能保持这种进取心态和乐观精神呢? 那就要有积极的思维(Positive Thinking)。前一章提到的麦克,那就是积极思维的例子。西方人强调自信,可信心是建立在积极思维之上的。只有以积极的方式去思维,才会有成功的信心,才能集中注意力于如何实现目标,也才能在追求中总始终保持“盲目乐观”的精神。
一些国外朋友,在了解到我早年的经历,会问我:为什么你没有表现出怨恨的态度?是的,在海外经历类似事件的某些中国人,提起过去,往往对那个时代和制度表现出刻骨仇恨的样子。而我就没有那种感觉,确实没有,只是理性地分析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历史为什么会发生。那时我也不清楚,我们的态度为什么如此截然不同?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有积极思维。 谈到积极思维,我还必须提到我的母亲。她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政治年代,因而总的来说,人生态度不是很乐观的。但是,在“文革”中,当社会盛行“读书无用论”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时,她却鼓励我要学习文化知识——“因为社会到最后还是要靠知识吃饭的”。在那个时代,很少人会这么看,能坚持这么想。我到后来几乎绝望了,可她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一直这么说,一直这么地鼓励我。那才是乐观啊,而且是盲目的乐观。后来,变局果然发生,大学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
由于我能坚持自学,才以初一的教育程度,考上大学而且改变了命运。 积极思维是力量的源泉,也能创造机遇。前一章中提到了麦克和安迪,他俩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积极乐观,另一个消极负面。他们从同样的遭遇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而情绪难免会流露在态度上。他们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别人对他们的态度和选择,那也就导致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我们都是更愿意把机会给予更积极的人们。
我这本书出版后,曾在美国的中文网站CND部分转载,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在那激烈的讨论中,有些评论文章是大肆批判,甚至人身攻击。我在初看时,觉得难以接受,因为我诚实地回顾过去,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对人生的认识。我在推心置腹,有些人却是站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以“文革”式的语言对我进行道德审判。初看那些评论,我心惊肉跳、面红耳赤、心里很难过。可我突然又想到,我人生还从来没有如此经历,这是新的挑战,是对我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想到这里,我释然开怀,心静如水了。我事后意识到,我如此去想,就是积极思维,就能调节心态,也能找到平衡点。

阿Q精神万岁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农民人物,他懦弱、自私、愚昧、狡猾,常以“精神胜利法”,即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来获得心态的平衡。他后来却被人当作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的代表。今天,“阿Q精神”已经家喻户晓,完全变成一个带负面意思的概念。其实,阿Q形象能在中国广泛地流传,并成为大众嘲笑的对象,这才反映了国人的民族性格。 中国人是一个比较不快乐的民族,倾向于悲观、忧虑,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历程,才比较能理解此民族性格的形成。世世代代衍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人口过剩、自然资源紧缺,走过了多灾多难的历史,饱受战争、疾病、饥荒、动乱等社会性大动乱。古代多次经历过人口的锐减,那是生存斗争的残酷表现形式,也是大自然以其固有法则重建起人口与资源的平衡。中华民族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中形成她的性格,带有很大的悲观性。 只要把中西文化相比较,我们就会注意到差别了:中国人惯用激将法,而西方人则着重于正面鼓励;中国人强调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而西方人更提倡积极思维。其实,西方文化中才包含着“阿Q精神”的深厚底蕴,西方人也善于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态的平衡。我们来看一下类同于阿Q的思维方式吧:
?人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詹姆斯?艾伦) 幸福不在于你是谁或拥有什么,完全在于你如何去想。(戴尔?卡耐基)。除了相信自己的美丽外,没有其他什么能使一个女人更为漂亮。(索菲亚?罗兰)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也要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会欢乐无穷。(契诃夫)
若是生活在西方文化中,就会无时无刻地观察到阿Q精神的痕迹。可鲁迅先生的做法,是先把这种思维本土化,然后再加以嘲笑和批判,就即刻得到了众人的随声附和,因为有思想上的共鸣。其实,这种精神胜利法,以及我所提出的“盲目乐观”,其核心就是西方文化中常见的积极思维。

结束语

2003年6月的一个早上,我要赶早班飞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香港,所以凌晨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家。
我办了手续、登机、安置好手提行李,然后找到座位坐下,总算轻松下来。舒服地把头靠在枕头和毯子上,喝着空中小姐端上来的冰冻橘子水,我渐渐觉得有些困乏了。 飞机在缓缓地行进,我看了一下手表,上午8点整,飞机准时起飞。我到达香港时也会有人到机场接机,一切都很顺利。我顿时感到一阵轻松,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睡眠。 再醒来时,飞机已在半空中了。看了一下手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打发。 于是,我闭着眼,把这次中国之行的主要行程安排在脑海中重新整了一遍:首先,为我们中美合作的MBA班讲课十天;然后,去珠海市接待美国著名的WNB建筑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克里斯婷和她的团队,届时我将为他们引荐中国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总,让他们商定最后合作的细节;最后,去深圳,我是新一佳超市集团的总裁顾问,按计划,我要为公司的主要管理干部提供一星期的管理培训…… 现在,该做些怎么呢?陡然想起在机场书店里买了一本杂志,便拿出来阅读。 这是美国主流杂志《美国新闻及世界报道》的一期特刊,标题是“改变20世纪的三个思想家——天才人物的秘密”。封面上是三个人的头像: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马克思。 文章介绍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缺乏思想家,如果说在20世纪初,具有世界影响的知识分子是这三个人,而该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们所能想到的还是这三个人……专刊中又以专门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主要理论贡献……其中,一段介绍马克思的话让我的眼前一亮:
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着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
这是马克思十七岁时写的《一个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它曾对我的青少年时代产生过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