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

第17章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第17章

小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阉捣患潭懦饣浦遥绻皇欠咽苎陨频溃疾荒苣媪纤难荼洌耗墙牵醣溉绻恢С止赜穑赜鹂赡苌龆模蝗绻С止赜穑浦铱赡鼙撑眩绶肌⒏凳咳示褪抢ぁ�

  效忠,必须使被效忠的对象受益,才是真正的效忠。如果只能对自己有益——教头目瞧瞧,俺可是为你使出吃奶力气啦。那就不是真正的效忠,而是蠢血沸腾的表态。结果往往使被效忠的对象受害,替被效忠的对象,把天下人得罪净光。关羽之对待孙权跟鲁肃,就是如此。本来可以亲密相处的至亲和盟友,却用粗暴愚妄的手段,逼成死敌。陆逊几封谦卑的信,关羽竟会心花怒放,证明他只是个浅碟子。而在失败后,又派人跟吕蒙交往,使节遂被利用,作为敌人的传信鸽,使全军瓦解。前四八二年,吴王吴夫差在黄池,探马驰报首都姑苏陷落,吴夫差立即诛杀探马灭口,为的是怕走漏消息,军心动摇。关羽如果稍有头脑,封锁都来不及,何至使节往返?而且不断往返?不知他希望获得什么?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跟当年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参考前二○五年三月),项羽一举就击溃刘邦部队,关羽复仇之师却边走边散,这是什么样的统帅?

  关羽从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突然发动灭国性攻击,乘人不备,创造了震撼全国的奇迹,但徐晃不过二流角色,都无法抵挡,不得不解除樊城之围。吕蒙背后还没有下手,关羽已经在疆场上战败。即令战胜,大军北进,跟沙场老将曹操面对,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关羽定会获胜。更显出关羽低能的一件事是,他把基地托付给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轻视的两位将领。刘邦成功,靠萧何主持关中;刘秀成功,靠寇恂主持河内;曹操成功,靠枣祗主持许县屯田。只有关羽的基地建立在火山口上。刘邦对萧何不断加官晋爵,为的是把萧何套牢,免得他发生变化,关羽却宣称回军之后,要惩处二位留守主管,不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将,反而像是一个纵情任性的暴发户。

  关羽最大的错误是他破坏了诸葛亮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汉中方面同时出军,局势当可改观。由于关羽一人的冲动,遂使全盘战略,成为虚话。

  17 最初,偏将军吴郡人全琮上书孙权,陈述攻击关羽的策略。孙权恐怕事情泄露,不作回答。等到已经擒获关羽,孙权在公安设置筵席,对全琮说:“你从前提出的建议,我虽然没有答复,可是今天的捷报,也是你的功劳。”封全琮当阳华亭侯(此时孙权仍没有授予侯爵的资格,当是代中央行使职权【表】)。孙权再任命刘璋当益州全权州长(参考二一四年闰五月,时在公安,如今孙权打算利用刘璋的前任益州全权州长身份,向益州发出政治号召),进驻秭归,但刘璋不久逝世。

  吕蒙来不及接受封爵,旧病复发;孙权把他安排到行馆旁边,医疗照顾,无微不至,医生给他针灸时,孙权悲痛忧戚,盼望常探视他的病情,又怕打扰他的安宁,于是在墙上凿一个小洞,悄悄观察,看到吕蒙可以吃下少量食物,就欢喜得回顾左右,有说有笑;不然的话,就叹息不止,晚上不能入睡。稍后,吕蒙病势稍轻,孙权大喜,下令赦免罪犯,作为庆祝,文武百官也都齐集道贺。然而,吕蒙竟然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孙权万分悲痛,特别指定三百户人家,洒扫吕蒙的坟墓。

  后来,孙权跟陆逊评论周瑜、鲁肃、吕蒙,孙权说:“周瑜雄壮刚烈,胆量和智谋,超过别人;击破曹操,开拓荆州,很少人可以跟他相比。鲁肃由周瑜推荐给我,我跟他促膝长谈,第一次便谈到帝王大业(参考二○○年),这是一件兴奋的事。后来,曹操乘着征服刘琮的声势,扬言率数十万水陆大军,顺长江而下,我问所有将领,请教如何因应,没有一个人发言,而张昭、秦松,却主张派出使节,拿着正式公文书,前去迎接;只有鲁肃驳斥反对,劝我迅速召回周瑜,把军事责任交给他,迎战曹操大军(参考二○八年十月),这是第二件兴奋的事。后来,虽然劝我把土地(荆州)借给刘备(参考二一○年),是他的一项失策,但并不减少前两次的贡献。姬旦(周公)不会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所以我忘记他的失策,而尊敬他的功勋,常把他当做邓禹(邓禹在东汉王朝一任帝刘秀称帝之前是大功臣,但之后对赤眉变民的几场重要战役之中,却全都被打败,最后要冯异收拾残局。参考二七年)。吕蒙年轻时,我认为他做事不怕艰难,果断而有胆识,但也不过如此而已。想不到他年长之后,学问增进,谋略不同寻常,仅次于周瑜,只是不如周瑜那样谈笑风生、英姿焕发。然而,应付关羽的方法,胜过鲁肃。鲁肃在回答我的信上说:‘一个帝王的兴起,都有人替他铲除道路上的障碍,关羽不值得顾忌。’这是鲁肃力量办不到,只在面子上说说大话,我也原谅他,不轻易责备。然而他统御军队,构筑营垒,令出必行,有禁必止,从来没有差错,无论军营之中或所辖的境界之内,没有一个人不尽忠职守,社会秩序良好,路不拾遗,他治理军民的方法,至善至美。”

  18 孙权跟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向于禁吼叫:“你不过一个俘虏,怎么有资格敢跟我们的领袖(孙权)并肩骑马?”扬起马鞭要打于禁,孙权呵斥他。

  柏杨曰:

  居于绝对安全地位,义愤填膺,正颜严色,在主子面前指控别人的“过失”,态度激烈得甚至痛哭流涕,咆哮如雷,用别人的眼泪或鲜血,换取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这是官场文化的特有产品,名之为“一脸忠贞学”。

  虞翻愤怒的要鞭打于禁,正是“一脸忠贞学”中精彩的一页,孙权虽然呵斥他,但对他的一脸忠贞,当留下深刻印象,自会擢升他的官位或增加他的俸禄。似乎只有专制封建社会,才培养出来这种特技表演,我们用这种特技表演作为标准,检查社会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品质,会得到一个正确答案。

  19 孙权向曹操归降臣服时,曹操征调张辽等各将领(时皆在合肥【安徽省合肥市】一带防备孙权)全部回军援救樊城,军队还没有到,包围已经解除。徐晃整顿部队,返回摩陂,曹操亲自到七里外迎接,摆下盛大筵席,宴请将领。向徐晃举杯敬酒,说:“保存樊城、襄阳,是将军的功劳。”也厚厚的赏赐桓阶,任命桓阶当魏国政府秘书(尚书)。

  曹操认为荆州残破,打算把原住民以及沿汉水左右两岸的农垦部队,全部迁走。丞相府作战军政官(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说:“荆楚(湖北省)人士,容易激动。关羽刚被击败,一些恶棍叛徒,或逃亡、或躲藏,仍在观望。如果把所有善良的人都强迫迁走,既伤害他们的心意,而又使逃亡躲藏的人,永不敢回归。”曹操说:“你说得对。”遂即停止。后来,逃亡躲藏的人,果然纷纷返回。

  20 曹操上书刘协,推荐孙权当骠骑将军,“假节”(持节),兼荆州全权州长,封南昌侯。孙权派指挥官(校尉)梁寓,到首都许县进贡,又把朱光等送回(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郡长朱光被俘事,参考二一四年闰五月)。

  孙权上书给曹操,自称“臣”,强调说:“称臣”是上天的旨意。曹操把孙权的奏章向外公开,说:“这娃儿想教我坐到火炉上。”魏国高级咨询官陈群等都说:“汉王朝政权已经结束,并不从今天开始。殿下功劳品德都达到高峰,人民注目仰望。所以连远方的孙权,都向你称‘臣’,这是‘天’‘人’感应,众口一词。殿下应该坐上正式宝座,还有什么可以犹豫?”曹操说:“如果上天的旨意,果然如此,我宁愿当姬昌(文王)。”

  司马光曰:

  教化,是国家的紧急工作,伧俗的官员并不了解;风俗,是天下的重要大事,庸碌的君王却往往忽略。只有明智的君子人物,深谋远虑,然后才能知道它们对社会贡献之大、影响之久。刘秀(东汉一任光武帝)正碰上西汉王朝晚年衰败,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于是,以一介平民,发愤起兵,继承祖先留下的事业,讨伐四方,每天忙碌,但是仍然崇尚儒家学派经术,用贵宾的礼仪,延聘儒家学派学者,扩大设立学校,研究礼仪圣乐,统一大业固然完成,教育文化也普及大众。

  接着是刘庄(东汉二任明帝)、刘炟(东汉三任章帝),遵循祖先的遗志,亲自驾临国立大学,拜望三老五更(参考五九年。“三老”“五更”,是一种尊衔,皇帝在儒家学派中遴选德高望重的“三老”一人,“五更”一人,奉养在国立大学之中,待以父兄之礼,向全国人民显示“孝”“悌”的重要性),倒转呈上经书,请求传授道理(“倒转呈上经书”,原文“横经”,就是把经书展开后,倒转成相反方向,呈给教师,教师立刻就可读下去)。上自三公、部长,下至郡县政府大小官员,都任用了解儒家学派经典而行为又端正的人;政府以及宫廷的虎贲武士,全学习《孝经》。匈奴汗国贵族子弟,也都进入国立大学。

  于是,教化在高阶层建立,风俗在低阶层完成。忠厚廉洁人士,不但受到政府高级官员的尊重,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的仰慕;卑劣邪恶之辈,不但不见容于政府,也不见容于乡里。自从三代(夏商周)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可是,刘肇(东汉四任和帝)以后,皇亲国戚掌权,受宠爱的奸邪小人物,主持政务,奖赏和惩罚,没有标准,贿赂公开,贤能的跟愚劣的,混淆不分,是非对错,恰恰颠倒,混乱已达极点。然而政府仍能绵延不绝,因为上面有三公跟部长级官员,诸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跟皇帝在金銮宝殿上,面对面争执,用公义扶持大厦的倾危;下面则有一介平民,诸如:符融、郭泰、范滂、许邵等,建立民间舆论,用以拯救矫正政府的错误措施。

  所以,政治虽然腐败,而风俗并不糜烂,甚至甘愿被杀被诛。有人在前面受刑而死,后面的人仍忠义奋发,紧追不舍,随着前人的脚跟,接受屠戮,视死如归。难道只有他们特别贤能?不过是刘秀、刘庄、刘炟遗留下的教化,使他们如此。当那个时候,假如有英明的君王发愤振作,则汉王朝政府仍然不可限量。不幸的是,伤害颓废之余,又加上重重的一击,那就是刘志(东汉十一任桓帝)、刘宏(东汉十二任灵帝)的昏乱暴虐。宠爱奸邪,胜过宠爱骨肉;屠杀忠良,胜过屠杀仇敌。累积太多人的愤怒,造成全国人民的怨恨,遂使何进征召外军,董卓抓住机会,袁绍之类,乘势兵连祸结。结果是:皇帝四处流亡,皇家祭庙和天地神祇的祭坛全成废墟,政府动荡倾覆,人民好像坠入炭火之中。上天的旨意已经明显,任何人都不能挽救。

  然而,州郡拥兵割据的军阀,虽然互相吞噬,却一直尊崇汉王朝皇帝,作为政治号召。以曹操的残暴骄横,加上对天下建立的大功,心里早就没有东汉王朝皇帝的影子,但直到他死亡那天,仍不敢废除汉王朝皇帝而自己即位,难道是他不愿意?不过是畏惧名义,强行克制自己而已。从这个观点来看,教化怎么可以懈怠?风俗怎么可以忽视?

  柏杨曰:

  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功能和重要性,不容否认。问题是,如果该政权腐败到极点,则任何美好的教育文化和任何美好的风俗习惯,都阻挡不住它的崩溃。而且,因为社会有一个公正价值标准的缘故,反而更加强摧毁的力量,使该政权崩溃加速。一团糨糊的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人民丧失鉴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才使一些早就应该被埋葬的政权,仍在那里拖泥带水的挣扎,贻害苍生。

  司马光指出:“自从三代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这句话使人有太大的感伤。司马光赞扬的“东汉王朝”,只指刘庄、刘炟二位当皇帝的那段时间,屈指计算,仅仅三十二年,而三代的最后一代周王朝,于前二五六年灭亡,直到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十一世纪,一千二百年间,只出现了三十二年美好的教化和美好的风俗,即令断代到东汉王朝末期,四百年间,才出现三十二年治世。说明中国人的幸福日子,是何等之少;相对的,灾难的日子,又何等之多!司马光用曹操不敢篡位之类的例证,归功于教化的成功。如果教化的功能仅表现在政治号召,而对人民的水深火热无动于衷,那么,我们认为,美好的教育文化和美好的风俗习惯,应该改换新的内涵。

三世纪

   二○年代(二二○-二二九年)

  三国时代

  · 东汉王朝灭亡。

  · 三国时代开始。

  · 猇亭之战·火烧四十余营。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诸葛亮北伐·上前后《出师表》。

  · 罗马皇帝埃拉伽巴鲁斯淫暴过度,被禁卫军诛杀,在位四年,年仅十八岁,娘亲也被处决,亚历山大继位。

  · 安息王国亡,萨桑王朝代兴,史称波斯王国萨桑王朝(二二六—六五一年)。

二二○年 庚子

  1 春季,正月,东汉王朝(首都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魏王(首府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曹操抵达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世。

  曹操知人善用,可以洞察人的虚情假意;发掘提拔奇才异能之士,不管他出身如何微贱,按照才干交付工作,都能使人胜任愉快。跟敌人作战,面对敌阵,心意安详,好像不愿意作战。但一旦捕捉到时机,立刻乘胜追击,气势昂扬,威不可当。对建立功勋、应该赏赐的,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对没有功勋的,一分一毫,都不付与。执法严峻急切,有冒犯的,一定诛杀,有时犯人流泪哭泣,但绝不赦免。素性节俭,不喜爱豪华富丽。所以才能削平群雄,几乎统一中国。

  曹操逝世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魏国首府),大军骚动不安,僚属打算秘不发丧。议论官(谏议大夫)贾逵认为如此大事,不可能守住秘密,遂向天下宣布。有人建议应撤换各郡郡长和各县县长,全部任命沛国(首府相县【安徽省淮北市】)或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士担任(曹操是沛国所属谯县人,目光如豆者流,认为别人都不可靠,只信任乡亲)。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郡长、广陵郡(江苏省扬州市)人徐宣,厉声制止,说:“而今,远近一体,每人都有效忠之心,如果专用沛谯人士,将伤害所有保卫国家的忠臣!”遂停止行动。

  青州兵团忽然擂动战鼓,将领们各自率领部众,离开洛阳,向东移动(曹操在济北国【首府卢县·山东省长清县】击破青州黄巾变民集团,投降的达三十万人,家属百余万人。曹操遴选精锐组军,称“青州兵团”。参考一九二年)。大家认为应下令阻止,对反抗命令的,加以讨伐。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特别发布一份长篇文告,通令沿途各郡县,充分供应粮秣。鄢陵侯曹彰从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奔丧,询问贾逵:“先王(曹操)的印信在什么地方?”贾逵严肃地说:“魏国有法定继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