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六合大拳师 >

第85章

六合大拳师-第85章

小说: 六合大拳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老拳师眼前一亮。他这一亮是带着赞叹的,不是因为凤吟这一小小的举措带出了多大的功夫,而是这一举措恰到好处地点明了真相,这一动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段记忆。让戴老英雄知道了,果然不是虚假冒充之辈。

用拳可以潇洒,练拳必然严谨,所谓严谨并非是说下多大功夫,提多少的神儿,而是对于这细节的体现。心意毒,不光是打人毒。拳本身也带毒,如果不带传授这些细节,就那一趟空架子,再练也不行,盲目模仿反而伤身。

而就凤吟刚才很隐藏的一个动作,就让戴氏确定了传承的严谨性,果然同出一门。拜同门前辈,一是求指点,求指正,通有无。再是体验这一份的理解与认同。

戴老拳师道:“象形取意,取生灵特技之精义,虽用其专长,却要合乎六合之根本。须谨记‘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如此反复练习,功夫自然上身,用时方能得心应手,化为千形万变。如果不然,背道而行,空具其形,只能越走越远。”

第六十五章 七八寒星半盏灯

第六十五章七八寒星半盏灯

实际凤吟着急出来一个是下定了决心就有点按耐不住,再一个是有点逃避心理。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前弄出了人命,也不知道地方上会不会追究。所以即便出来了,心里还是带着一点点牵挂。到了这里虽然有点逃出来的意思,但总感觉有点对不住投奔对象,也就是戴氏镖局。

戴老拳师那是合吾一声走天下的人物,已经感觉到了凤吟有一丝的犹豫。戴老英雄并不知道凤吟的底细,实际接待绿林好汉是镖局一贯的作风,及时是个仇家上门,都是要接待的。若是落魄的武林人士,都是热情款待,还要赠送盘缠的。甚至包庇凶犯。镖局是一个严于律己,却又广开门户的地方。

凤吟就是感觉自己只走过三次镖,而且两次与赊店广盛有关,自己说出来有点讨赏自夸的感觉,就也没有提那些事。

戴老拳师道道:“既然是同门后生,过些时日正好太谷那边有人来,我给你摆宴,算引入门户,之后在此地也就方便许多了。若出镖的话,记在你叔之下也就可以了。若喜欢安稳,可以去太谷走东路。”

凤吟赶紧道谢。戴氏跑江湖大半辈子,什么情形没见过,感觉凤吟在自己面前有点拘束,料是年轻人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就主动道:“按此地的规矩,特别是西帮票号,掌柜伙计都是不能带家眷的。镖局与票号相依附,规矩相当。”抿一口茶又道:“唯独设了大烟房,但是自家伙计,不许沾染。”

凤吟道:“记下了。”凤吟听出来了,说大烟房这事,是为了不使人尴尬,盖住了家眷一事。说家眷一事,也就是老人家已经接受了凤吟。

凤吟怕向楠听着难过,急忙道:“是否有女镖师?”

戴老拳师道:“有,但也是无心插柳之结果,早先是没有女徒弟的。都是家里女娃幼时整日沾染拳技,大了不愿离开,逐渐转为女镖师。后来多为家佣亲戚培养,或者女佣选拔,陪同太太小姐出行倒也比男镖师方便。但也就在数几位,多了怕失德,都很苦。”

凤吟道:“方才见过一位,应该是有武术的女子。还解救了我们一次呢。”

凤吟一是真心打听,二是提到“我们”,淡定自然,示意与向楠同为镖师。

戴老拳师略微思索道:“可能是柳素。这孩子也是贪玩,来了不先打过招呼。”

凤吟问道:“师爷,我不敢多问,但一直很好奇。”戴老拳师道:“但讲无妨。”

“方才遇到一人卖西洋纹银给我,似乎唤作鹰洋。那女拳师骂了小贩,但听谈话似乎这鹰洋牵扯着什么大事。不知道这西洋银子如何兑换?”

戴老拳师眉头稍微一聚,道:“哦,也没什么特别,跟纹银相当,该是几两就是几两。只是鹰洋并不多见,只在商家手里周转,而且也就是这几年才兴起来。因为纯度样式,不便流通,也多为收藏,单反有元宝,通常不会在市面出现。前期是有商家出了事,怕有些关系。”

戴老拳师说得轻描淡写,凤吟也不便追问。据说这边镖局虽然待人坦诚,但规矩很严,对所保之物都不多过问,凤吟就换了话题,又说到了王正清拳师。

在戴老拳师这里,凤吟很明显感觉到了此地商帮之间的关系,那是一种信义为根本的组合方式。这里很多的字号都是三家合伙的。传说很多老字号的起家都是三位老祖宗合伙开办的,大盛魁,元盛德,很多直接就是三家姓氏为字号,包括华北镖局王戴左。这其中满含包容,义气,诚信,厚道,同心协力,还有规矩。规矩又是信义之外的法则与强硬的道德标尺。有话道同行是冤家,但当立身大局,这种精神又将同行凝聚在一起,一直对外。就像日升昌的大掌柜与二掌柜之间,闹得可算是水火不容,但后来两家票号都做到了汇通天下。当合则真合,当分则真分,毫不含糊。

凤吟就从没想到能与庆隆,瑞昇昌平等共处,他没有在家乡发展也是这个原因,虽然滕老师是他的领道老师。

这就让人不禁想起了山西商人崇拜的偶像,关圣帝,以及关公三兄弟。凤吟隐隐也明白了,是年岁的差异,也不可能与庆隆与瑞昇昌合股。

想着竟有了一种千里走单骑的豪迈之感,想着“勇武和忠义”,不禁就自省起来,就跟戴氏坦诚相告,说是先来时杀了捻子。

听到这里戴氏竟有感慨万千之感,那饱经风霜之后坚毅睿智的老脸竟然生出一阵痛楚。戴老拳师道:“身处乱世混沌之中,正反难辨,拳有失手之时,眼也有看走之时。孰是孰非?当如何自处?我们只要依着这拳道精神,问心无愧便是。”

凤吟知道老拳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凤吟也听说过戴家曾惨遭仇家报复,血染四壁,戴老拳师也是忍受了极大的痛苦。面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身首异处,那是怎么样的打击。关于那一切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武林中有这忌讳,老拳师不说,凤吟也不敢多问。

老拳师道:“藏住一片叶子最好的地方是森林,藏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方是大漠,藏住水滴最好的地方是湖海,藏住生灵最好的地方依然是人间。”

戴老拳师三言两语,顿时将凤吟心中的那个死结给解开了。凤吟实际是很迷茫的,不知道当作什么,当如何做,看着四方乡邻凄苦,却无能为力。欲报国,却无门,空有一腔热血。这道不是没机会从军,而是从哪一路是好?怎么看都是自家兄弟打自家兄弟。所谓保护一方,或者保护一线,不过是给自己找个理由罢了。

凤吟真心感激,很快二人便熟悉了,更加亲切起来。

戴老拳师询问道:“之前走过镖路吗?”

凤吟就将去平凉杀匪,自草原带回马房子,后来又接济赊旗一战跟戴老拳师讲了。

想着那一夜的孤单清冷,于那么多陌生的豪杰一见如故,也是感慨万千。凤吟始终没有忘记那个特别的夜晚,两边都是朋友。

只是那些事情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突然被遗忘了一般,若不是此时提起,竟忘记了还有刘梁那样的一个热情豪气的兄弟。而他又险些丧命于自己枪下,如今不知道是否还在为捻军效命,不知道会不会与奉尧阵前对决。

细说起来时,又不愿意去想,也想不起太多,唯一印象深刻的,竟是那天,仰望漆黑的夜空,隐隐约约可见的那七八寒星。

戴老拳师大加赞叹,当初去平凉杀匪一事,本来是庆隆与广盛商量好了一同处理,没想好瑞昌出面给解决了。后来赊店一站,又有瑞昌出力。早先一直以为是一个叫做袁成仁的教师所为,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少年。听凤吟坦然叙说,戴老拳师很是欣慰,后继有人啊。

后来又说到老刘,然后谈到了拳法简介,戴老拳师越来越喜欢这个后生,也就敞开话题,一聊就到了深夜。

戴老拳师道:“其实你猜测的不假,最近确实镖局有大调动,本来不需要女镖师出马,但这一次却必须把能用上的都用上了。”

凤吟问:“华北镖局不是数百号人吗?”

戴老拳师道:“华北镖局是三家议会的地方,实际也就是几家大镖头食宿的地方,镖局外柜台另有门面。虽然是三家合伙,互相联盟。但是每镖路先却有区分,王镖多走京城,东口,左镖多走直隶,南北运河。咱家广盛时奔走四方,直隶,华南,库伦都走,后来太汾镖多走西口,库伦,以护院坐店多,线路由太谷那边接着了。不出三日,太谷也会来人。”

凤吟道:“既然这么多人,线路又清晰,为何还要调动总号人马?”

戴老镖师道:“只因最近不够太平,竟然有小镖局就在文水丢了镖,出雁门竟也多次出事。虽然有我戴氏镖旗还算稳妥,但此一趟动静太大,难免招贼人。又因是乔氏商号要物,左镖保着日升昌,乔氏与李氏东家到没什么,但与雷掌柜却有同行保密的必要。又因此一行风险过大,本意我也想一家应付。”

凤吟知道,戴家三辈的天下都是打出来的,镖喊沧州义气结交一直被传为佳话,只一战便通了线路数十年。又打四方擂台,纯靠功夫吃饭。如今乱世,字号,黄旗,都不太管用了,过去能春点几句话解决的事儿,如今得花大银子了。过去花银子能借道的,如今怕要见血光了。

前端匪徒猖獗之时,很多镖局都暂停了业务,这也是明智之举。此时正是彰显义气的时间,也是拼杀铸信誉的时候,一切都得谨慎三思。乔氏自早就聘请戴家帮助,也是乔氏眼光长远犀利,一早就看中了戴氏这点。那时期过了今天难料明天,面对白花花的银子,都急了眼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死守信义。当时各处镖局已经改了和气生气的作风,而是竖起旗帜“若动我镖,绝不留情。”

第六十六章 一夜金甲响到明

第六十六章一夜金甲响到明

凤吟这边还算乐观,家那边却出了乱子。特别袁奉尧,那是相当郁闷。凤吟出来有七八天吧,捻子就杀到了,当然这事跟凤吟那事没联系。商水虽然靠着周口,但商水的百姓跟捻子的关系那是特别的好,自咸丰九年到三在,捻子在商水,西华一代与地方团练,守军有过三次激战,而且均已优势胜出,但与地方秋毫无犯,甚至亲密无间。实际这个也容易理解,捻子里也是三六九等,可以说到商水这一等是上等,都是大旗主率领。因为捻子很少在此处活动,但凡活动就不是骚扰,而是被绿营骑兵自淮阳打散后,策略迁移到主力部队,这一支就是作风严谨的真正捻军。所以与地方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好。有歌唱作“:“捻军来,俺不怕。爷爷说捻子是好人,奶奶夸捻子功劳大。清兵逼咱汉民死,捻军替咱打天下。”

当然捻军与地方之间的配合那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土办法都用了,想方设法与清兵作战。实际相对其他暴乱,捻子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捻子就是农民出身,也不乏有刀客参与其中,但多少稍微有点田产,甚至领袖还比较小康,他们也是贩私盐,保镖立业,只不过属于比较油滑的一种,也颇有义气。所以他们与清兵开始也不是死对头,最多是个扰乱地方治安,并没什么大矛盾。而且目的明确,就是钻个空子弄点吃食,要求并不高。所以即使是在实力非常庞大的时候,与地方的大臣表面看来却也是相处和睦,互相还窜个门什么的。

对比起来,其他起义明显有民族色彩,教会色彩。可以说捻军是最清醒也最简单的一支队伍,他们自早就有,一直也是相安无事,甚至都分辨不出村子里哪一户是捻子,哪一户不是。捻子是个很笼统的称呼。而且也没有帮派聚会,只是合作做一些“好汉“行径。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拉起了队伍,相对其他组织的盲目性,邪恶混乱xing,他没有沾染,依然朴实简单。

甚至可以说小股捻子早先就是三五合作的盗贼或者走贩私盐者,最多是个拦路者。后来张老乐被推举前期,也不过是有组织的乡民队伍,除了没有团练那一身“勇“字服装,其他跟团练几乎一样,也就是争取地方安宁。

再之后受白莲教等影响,小股合流,或者就是白莲教捻子作乱,又是另一个时期了,直到后来朝廷开始重视,并且与太平军联盟。很明显能感觉到捻军是不得意才与太平军合股的,听封不听调,那与没合作也差不多。而且捻子与清廷也是有类似的关系,一早就接受招抚了。

从张老乐临死一战都能看出来,张老乐到最后都是不愿开战的,那到不是怕谁,就是图得不是打天下,就是有口饭吃就成。也正因为这个,凤吟等人对他们始终提不起仇恨。

而袁奉尧受得教育却不同,在袁奉尧心中有着极其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他爱国的标准首先却是忠君。他认为忠君就是爱国,所以他只看到了不安定的一面,而没去在意不安定的原因,这一切,他寄托与进了军队之后的学习。

袁奉尧也是有备而战,他放弃了大枪,打造了一条两刃重刀,聚众一百二,整日苦练。当时曾帅已经布了百里防线,大修寨堡。此地一马平川,很难依险要布兵,战即血战。所谓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曾大帅惯用稳中取胜,节节进逼的战略,多是严守不出,节节推进。这个威胁是非常大的,捻军自然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开始左冲右图,原来放弃的一些想法此时都得尝试一下了。但曾大帅始终坚持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也不伤元气。像是布起一张大网,让出一个舞台,直引着捻军上演各类伎俩,然后分辨虚实,寻找时机慢慢收网,聚而扑灭。

这时忙坏了两个人,一个是捻军首领赖文光,赖文光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早先就是太平军的尊王。后来太平军起内讧,天国土崩瓦解,赖文光带着余部四下流动冲杀,不断与其他余部汇聚合流,日渐壮大,同时对各地地形,民情都了如指掌。

“甲子十四年春,由汉中而还师东征,图解京师重围,未果以致京都失守,人心散离。其时江北兵士无可依归者,共有数万皆是蒙毫之众,其头目任化邦,牛宏升,张宗禹,李蕴泰等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请予管带以期报效,此乃虏兵好戮无仁之所致也。也可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以此思之,诚哉真千古不易之良言也。”这一段就是赖文光回忆那时期的自序。

此时重新编整大军,严阵以待,怎奈曾国藩龟缩不出,对于捻军用“东突西杀”四字绝不为过,而这个突杀又是主动的,此时既然清兵闭关不出,那更得大战连捷,杀一杀清兵锐气,聚一聚我方士气,更不能让曾氏摸清了规律。赖文光有多年征战的经验又有安抚四里汇聚支流的魅力,一时之间也算是热火朝天。

也多亏凤吟早早出了城,当时凤吟就对向楠讲,庙会是讨个福气,万民同乐的一个活动,本来是个祭祀,后来就流入形式来。一旦神灵流入形式就失了神圣,子民只是一味奢求,又与神灵起誓许愿,似谈条件一般,也就失了神灵了,图个热闹,不看也罢,去了祁太平比这热闹。后来也就没去。

也亏的没去,如今刚过了年,鞭炮声少了,枪炮声却不绝于耳。捻军已改为骑兵部队,每到时简直可谓狂飙天落,尘土蔽日。

另一个忙坏了的就是袁奉尧,袁奉尧身披铠甲执双刃大刀,骑一骑,随一骑,带着前后双马呼应,冲锋陷阵,于炮火中驰骋,经常一日之间自河西杀到南明,又自南明杀回项城。有寨堡处家丁均紧闭大门,登上大墙鸣枪放炮,搭弓射箭,上下再热闹也不敢冒然出门。

偶有趁夜色突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