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羊皮卷 >

第2章

羊皮卷-第2章

小说: 羊皮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性格不同而有不同的内涵。实际上,成功常是随着人格的提升而崛起;因此,我们也要时常带着审视的眼光去探索自己,发掘自己对成功的看法究竟是什么。可是,我们却往往屈从于外界所认为的成功模式,用它来套用我们个人的情况,就像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一样随声附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当中还是有不少勇士,有胆量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如有可能,他们偶尔还能拼画出新的成功模版。这立刻让人觉得他们是那么诚恳坦率、勇往直前、个性十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曾说过:“我生来就是个流浪汉,一无所有的时候最幸福。以前我有一件外套,兜儿特别大,里面装上一双袜子、一本莎士比亚精选集,再来上一小瓶威士忌。那我就非常知足了,因为我什么也不需要,什么责任也不用承担。”也许有人会对这种成功的定义不屑一顾。不过,尽管别人可以为自己去否定这个定义,却不能替福克纳否定这个定义。这种坦白直率的定义,恰恰反映了典型的密西西比人所独有的诚恳和坦荡。    
      阿尔伯特·茨威格(1875~1965,奥地利作家,传道士,医生,音乐家,1952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看到这个名字的次数之多,听到人们的盛赞之多,连我自己都不免有些厌烦了。1955年全世界的茨威格迷都在为他庆祝80岁生日,人们筹集了大量的基金作为生日礼物(仅在美国就募集了20000美元,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送到了这位个头矮小、性格温存的医生手里。而茨威格正是为了躲避世界的赞誉,才选择了非洲最深处——法属赤道非洲去隐居。可是生日那天,还是有五百多人唱着歌,打着鼓,捧着花,聚集在一起,为他庆祝。因为,在这个黑非洲的大陆上,在这位好心医生头上闪烁的光环,比欧洲任何繁华都市的霓彩都更耀眼。然而,这一天茨威格的慨叹却是“真遗憾,这么喧闹,让我疲倦”。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茨威格对成功的伟大见解——可世人却偏偏不容他去追寻。    
      十九世纪中叶,在动荡的欧洲有一位藐视习俗、浪漫无稽的乔治·桑德女士。她在一封著名书信中,对成功做了一番惊人的定义:由个人之努力而备感幸福。一旦得知幸福之必须要素——简单的品味、些许的勇气、略微的自律、心爱的工作,以及清白的良心——于是幸福不再是一个迷茫虚幻的梦。每个人如果合理运用经验和思想,都能从自身发掘很多东西,再加上决心和耐心,就能实现健全的心智。所以啊,好好把握今日的生活,不要那么贪婪,不知满足。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成功一定是存于个人的内心深处,具有无形的个人价值。莫罕塔马·甘地最让世界感动的,莫过于一帧照片记录了他临终前所有的财产:一副眼镜,一双草鞋,几件衣服,一架纺车,还有一本书。然而整个世界都知道刚刚故去了一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许人们还依稀记得亨利·大卫·梭罗那言简意赅的话语:“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令他无动于衷、置之不理的东西成正比。”甘地经常说要减少欲望,减少需求。对他而言,生活好像一段逐渐摒弃需求的过程。因此生活会让一个躺在摇篮里、无所不需的婴儿,逐渐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什么也不再需要。甘地自己就是这种成长过程的表率。甘地是如此的杰出,以至于他的生活是如此富有戏剧色彩,令我们那么多人相形见绌。    
      当然这并不是说,安贫乐道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或者要像苦行僧一样痛恨物质财富,窃窃地以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甘地式的伟人。实际上,相当多的伟人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如安德鲁·卡耐基、雅各布·瑞伊斯、朱利尤斯·罗森瓦尔德、萨缪尔·玛莎、古根海姆家族、拉塞尔·赛格。这还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有这些人都获得了个人的成功。他们的成功既受到了外界的承认,又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所以他们既有冰镇汽水又有吸管。    
      不论从卡耐基身上还是从甘地身上,我们都能找到真正成功的共同要素。这些核心要素,超越了财富或名誉,不受贫穷和禁欲修行的影响,因为它们包含了成功内涵的精髓。    
    


成功的定义第二课 如何打造自己成功的品牌(2)

     成功的第一个共同要素是:目标。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没有目标。在沼泽和泥潭中,谁会有成功的感觉呢?可是一旦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能量和活力,充满了想像和展望,这些动力驱使我们向“某个方向”前进。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既会有兴高采烈,也会有灰心绝望,每到这一刻,我们就应告诫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    
      最近,密西西比州毕罗西市的一篇报道生动体现了“目标”这个要素如何使生活重新焕发了光彩。在这个美丽如画的小镇码头上,一位24岁的舞蹈演员跳了下去,企图自杀。据这个年轻姑娘后来讲,她那么做是因为“厌倦了生命”。可是,正当姑娘跳下码头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发现了她的举动。小伙子立刻脱掉衣服,一头扎入水中去救她,却忘了自己根本不会游泳。小伙子在水里奋力扑腾挣扎,眼看着快要淹死了。就在这时,舞蹈演员好像忘了自己一时的绝望,奋力向小伙子游去。还在小伙子大口呛水、大口喘气的时候,姑娘一把抓住了他,拉着他安全游到岸上。就这样,本想结束生命的姑娘反倒救起了一个人。就在那个关键时刻,小伙子为了求生拼命挣扎,这让姑娘觉得自己的生命突然找到了目标。码头下面的海水淹没的不过是她的绝望,在那电光划过的瞬间,她已经知道“不知为何而活”与“为了什么而活”的区别。事后,姑娘又重返舞台,开始了新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人在缺乏目标时都会有如此极端的行为,但每个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觉得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冲劲,那是因为我们明确自己要向某个方向前进;也有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仿佛已经走投无路。所以,要想让成功有意义的话,就应该遵循一定的目标,否则即便我们像植物人那样能延续生命,也毫无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第二个共同要素是:成功率。这是成功的内在特点。成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成功。相反,在成功当中有峰回路转,有失败的峡谷衬托着胜利的高峰。最近我碰到一位成功的电视制片人,他每天都要负责制作一个极为复杂、难度很大的节目。他这么说:要是按照绝对完美的标准来评判我每天的业绩,那我非疯了不可。我努力得到的是一个不错的成功率。就像棒球比赛,我很清楚自己有时会犯规出局,但是只要我把握住了一垒安打和二垒安打,时不时再来上一个本垒打,我并不在乎不可避免的错误和出局。    
        所以你看:成功的生活也许只会光彩几天,而失败的日子却会笼罩着几年,甚至生活中还会遇上几次大败而回的挫折。但是这些都不能使生活荒芜,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败。它们验证的是:成功不会那么容易。    
      心理医师告诉我们,“冲动型”的人常常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实际上这些人也无法真正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的嘴角永远挂着平庸,他们对最轻微的失败都感到恐惧,更不用说凭借自己那摇摇欲坠的自信一试身手。相反,那些坚定抓住自信的人却总能够吸纳偶尔的失败。事实上,经常在实际中摸爬滚打的成熟人士都很清楚,那就是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决不会耗神费力让偶尔的失败腐蚀自己的坚毅,而是会用更多的力量去争取成功,争取胜利。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迟早都会明白,并不是每天都是圣诞节;我们追求的成功也不会次次胜利。所以我们必须记住: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戴上辉煌的光环。    
    成功的第三个共同要素是:成功的代价。这就是说没有免费的成功。芸芸众生中最令人惊叹的,甚至最匪夷所思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缺陷,让我们无法享受不是自己赢得的东西。    
      心理医师的沙发常常让那些娇生惯养的中年妇女压了一个个深窝;她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奇怪得很,她们却无法享受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快乐。也许有一天,心理治疗师应该在一架微妙精细精的天平上探索人性。我相信在天平的一端他肯定会注上“喜悦”,而另一端则会注上“努力”。这样看来,成功的喜悦一定是由成功的努力来平衡的,而这一点正是每个人性格中都存在的天赋的因素。    
      最近,我参加了奥柏林学院(俄亥俄州北部)的毕业典礼。在颁发荣誉学位的仪式上,学院将法学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了西奥多·E斯坦威——斯坦威父子公司的总裁。证书上写着这样的话:斯坦微公司“生产了342000架钢琴,弹奏过它的人从李斯特到小鲁宾斯坦。”证书上还写着:“在音乐会盛典中,一台大钢琴的铁架子上,依靠243根拉紧的琴弦产生了40000磅的力量。西奥多·E斯坦威不断向我们证明:极大的张力能够带来极大的和谐。”    
      这也许就是西方文化里阴和阳的表现。正如我们熟悉的太极图中鱼形的半圆是“喜悦”依偎在“努力”的半圆之上;于是紧张与和谐在这个无所不包的圆弧里合二为一。同样,成功和成功的代价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成功的第四个核心要素是:满意度。没有它成功也不能称之为“成功”。当然,也许你奉之为金科玉律的东西,我却视之为粪土垃圾。也许一个人的满意度来自财富的积累,而另一个人则来自创作一首诗的乐趣。但可以肯定,不论是对财富还是对诗歌,要是没有满意度,那谁也不会感觉到成功。    
      我们应该享受成功,也许这成功是眼泪赚来的成功,但一定是由欢笑为它加冕。这样的努力才值得。否则,也许成功很好,甚至很伟大——但对每个人来讲,如果没有内心的微笑,用另一个名称来讲就是“满意”,那我们就不会感到真正的成功。这一点甚至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怪现象:很多人都拥有成功的外在装饰却没有根本的内在快乐。他们感觉不到成功,他们的内心不是温暖的而是一片荒凉。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我努力地干啊干,像奴隶般地干啊干,把自己都榨干了——可究竟为了什么?”    
      成功的满意度不需要让任何人看见或听见,只要我们自己知道成功在哪儿就行了。学校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辛苦工作,人们对他们的尊敬日趋减少。因此,在许多人眼里,教师们可算不上成功。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心中满意,感觉很好,确信自己在深爱的岗位上做得不错,    
      那么这就是成功。这一基本要素在于我们自己是否知道成功,而不在于别人是否了解我们如何成功。这一要素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而不在于是否得到别人的普遍认同。这就好比一个木匠也许整日哀叹自己的失败,因为他要靠双手干活,从上司那儿接受订单,而其他人则坐在办公室,向秘书们发号施令。可另一个木匠也许感到很成功,很满意。因为自己掌握了一门手艺,而正是自己的手艺创造出了上司们坐的大班台。恰巧,我就认识这样的一个木匠,他对谁也不必点头哈腰,因为他自己掌握着一门绝活。牧师也许会感到内心的成功,因为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中,他将上帝的爱抚带给了众人;生产商也许会感到成功,因为他成就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是他引以为荣的源泉;职业棒球手应当会感到成功,因为他喜欢自己的运动;家庭主妇也应当感到成功,因为她每日的劳作充满了创意。满意,很大程度上源自一个态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缺乏,因为它来自内心,是我们灵魂深处蕴藏的珍宝。    
    成功的最后一个共同要素是:精神世界的思想和信仰。很难想像找不到上帝和理想。找不到生活意义,找不到目标的人们,成功还会有什么意思。不论是成功的无业游民还是银行大亨,要想闻到成功鲜花的芬芳,必须有一种执著的信念,无论这种信仰多么微小都没关系,但必须与上帝和信仰同步。他一定是多少感受到了上帝无所不在的暖流,才会使自己的存在溶入到这些潮流当中。当然这一点同样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成功的无业游民和成功的银行大亨的思想也许很难定音在同一个八度里,然而不管音阶相差多么远,他们还是能组成和弦。这种和弦不会受到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职业的影响,而是和造物主的曲调一致。    
      成功不是犯人身上的枷锁,不是规范一切的模板,更不是刻板冷酷的大印。它就是每个人的指纹,每个人的眼神,是个性的表现和彰显。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鼓起勇气,去了解自我,去实现自我。    
    


成功的定义第三课 如何计算自己的赐福(1)

    你在第一课已经见过唐·库德蒂了。她在心理治疗和医药方面出版过许多书,同时她还有一项特殊的天赋,正如你所看到,就是能将复杂的思想、充满个性的理念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唐·库德蒂的著作《失败的建议》自1965年出版以来一直名列畅销书的行列。第二课的老师是霍华德·惠特曼。他当过战地记者、综合专栏作家、电视评论员、制片人,发表过成百上千篇关于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文章,三次获得过“自由基金会”的奖章。    
      现在你要听到的是一个更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戴尔·卡耐基。他的名字在全球已经回响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书《如何赢得朋友,如何影响他人》发行量高达一千多万本。起初这本书是戴尔·卡耐基在基督教青年会教书时为成人课程所准备的补充教材(当年他教书的报酬是一晚上五美元)。他主讲的课题是:自信以及与他人相处时如何树立自信。不过,除了如何影响别人,从中获得个人的价值之外,其实我们从戴尔·卡耐基的哲学中还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他的智慧、常识、经验,等等。戴尔·卡耐基提炼出成功的精华,拯救了无数生活在失败和自卑当中的人们。    
      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委屈吗?那不妨听听戴尔·卡耐基讲的故事吧。故事摘自他的另一本畅销书《如何停止忧虑,开始新的生活》——我和哈罗德·阿伯特是多年的老相识,他曾是我演讲的经纪人。一天我们约在堪萨斯城会面,然后他开车送我去密苏里州贝尔顿的一个农场。路上我问他如何使自己远离忧虑,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哈罗德说:“我以前经常发愁。想想那是1934年春天,我正走在韦比城西多哈特街上,映入眼帘的一幅场景扫除了我所有的忧虑。这一切不过发生在10秒钟之内,然而就是这短短的10秒钟比我以前10年学的东西都多——因为我学会了如何生活。”    
      “当时我在韦比城开了一个杂货店,经营有两年了,”哈罗德接着说:“我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债,整整用了7年才还清。那天是周六,杂货铺刚刚倒闭,我正要去商业和矿业银行借钱,然后才有钱去堪萨斯城找工作。我走在路上,就像挨了别人一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