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57章

药女淼淼-第57章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清林见爱女满脸的担忧,便打消了去县城的念头。

老乌骑着多多去县城,到了黄昏平安返回。

许清林就坐在小院子的梨树下等消息,起身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老乌顾不得擦汗,上前大声答道:“老太爷,新皇在朝堂上不但同意了静王的请求,免除李武陌、李夜琰的官职,册封李文琰为王世子,并且下旨让静王平乱军,全权处置李武陌、李夜琰。”

“好!”许清林大喝一声,再次陷入极度的亢奋激动。

许淼淼笑道:“老乌,还有什么消息?”

老乌点点头道:“有。李武陌、李夜琰的人头已经被下属几名军官割下,不日便送到金城。”

许南目瞪口呆,“什么?仗还没打起来,他们就死了。”

许淼淼嗔怪道:“小南南,你还真希望打仗?”

许南笑道:“我不希望打仗。我就是觉得他们也太没本事了,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怎么样就死了。”

老乌苦笑道:“大少爷,李武陌、李夜琰为了占领让静王分兵好轻而易举的金城,竟然与匈奴人勾结,准备打开连防三座城府的大门把匈奴人放进来。”

许淼淼怒道:“两个牲畜,竟然为了王位,出卖国家,死不足惜!”

许南摇摇头道:“静王是民族大英雄,他的两个儿子竟然是卖国贼。”

老乌继续道:“静王得知此事之后怒极,立刻传话给边防军队,谁割下李武陌、李夜琰的人头,官升三级,赏金百两。边防军队的军官早就对两人起了杀心,只是怕静王怪罪,这下当夜就有几人联手行动,把两人给杀了。”

突然间,许清林仰天哈哈大笑,“杀得好。”摇头晃脑走进书房,自语道:“李静啊李静你自认为一生为国为民,能够名流千古,可是老了英名被几个儿子毁于一旦。不知你看到两个儿子的人头时,是喜还是悲?”

“老太爷累了。他说的话你们不要外传。”许淼淼挥手让老乌去歇息,跟着进了书房。

“我很好。我没事。”许清林神采飞扬,得意洋洋,就差手舞足蹈了。

许淼淼微笑道:“爹,仗不用打了,静王也臣服新皇了,您看局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北地兵乱的事解决,科考的事没有消息。”许清林的目光落在了书案上的这些天抄写的《地理志》,“文武文武。李静让北地的武官已认可了陛下,还未让文官认可呢。”

许淼淼便道:“静王已经让北地所有的百姓知道了新皇登基的事。女儿以为,静王下一步肯定会让北地的举人上长安参加科考。”

许清林道:“李静倒不是出尔反尔的小人,不过世事难料。”

许淼淼把许南赶出书房,轻声问道:“爹,您是不是认识静王?”

“认识。”许清林淡淡的道:“他的模样我记忆犹新。他肯定早就不记得我了。”

许淼淼低声问道:“静王跟咱们家有仇,是吗?”

许清林长叹一声,“淼淼,我若多说只会给你平添烦恼。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许淼淼面色微变。

“如今家里一天比一天好,用不了多久,你大哥就会来接我们。”许清林目光慈祥,“你明年及笄,南儿明年成年,你大哥肯定会在此之前接我们。”

许淼淼对许焱不抱任何期盼,不过在许清林的面前不能流露出来,只有微笑点点头。

就在北地兵乱期间,佛、道两教的三样豆制品传入了大唐国的各个城府,达官贵人都以吃过这三样美食为荣。

佛教为了感谢道教,给予了一些帮助。

道教借此机会,新建了大小十几座道观,吸收了几万名香客。

紧接着,道教又给长江以北的贵人香客送去了独一无二有养胃药效的水果——籽瓜。

这一日中午,天气十分炎热,长安巍巍庄严的皇宫大殿。

新皇李严与几位重臣在议政殿谈完国事,觉得腹内空空,便去偏殿用午饭。

李严在登基后的百日之内,便将南地的所有内乱平息,但是内乱之后给百姓重建家园,比平息内乱还要费尽心神。

只是不论多忙,李严都会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一日三餐,早睡晚起,坚持不懈,且后宫的妃嫔寥寥无几,不能说不近女色,但绝对与好色不沾边。

相比先帝可以称之为混乱糜烂奢侈的生活,李严的生活简直是太有规律干净简朴了。

举例来说,宫里的饭食除去不定时的茶点夜宵,早、中、晚三膳必有。

先帝经常夜宿妃嫔宫里不上早朝,早膳的时间就往后延迟,导致中、晚餐相连很近。

先帝吃个茶点夜宵,都会让妃嫔相陪,至少二十几道吃食。早、中、晚膳必须六十道以上,极为奢侈浪费。

李严夜里一般不吃东西,便是吃也绝不会传唤妃嫔。一日三餐,

如果与妃嫔或是大臣同吃,十道菜左右,如果独自吃,四道足矣。

侍候过先帝的宫人,一开始侍候李严都不适应,现在渐渐摸透李严的脾气,才适应过来。

李严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饭前有喝汤的习惯,指着面前的汤,问道:“这是什么做的汤?”

旁边的太监无比恭敬的禀报道:“陛下,此汤名叫豆浆,乃是用黄豆磨成。”

李严喝了一口,有淡淡的豆腥味,比羊奶膻味淡多了,跟几个重臣笑道:“朕觉得这个汤的味道不错。你们都尝尝。”

方脸的中年大臣板着脸提醒道:“陛下,是豆浆。”

“它在你家叫什么都行,在朕的家就得叫汤。”李严指着太监道:“你问刘大人是不是汤,他若说不是,别给他喝汤。”

太监自是不敢去问姓刘的方脸大臣。

刘大人面不改色,缓缓道:“陛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宫是陛下的家,臣的家也是陛下的家。”

刘大人叫刘尔属,正三品的礼部尚书,年青时当过几年的御史,养成不苟言语、刻板教条的官风。

“原来你认为你家也是朕的家。朕正好缺银钱花,今个把你家的田契、钱庄的银票都拿来给朕。如何?”李严就这么笑眯眯望着刘大人。

坐在刘大人旁边的大臣道:“刘大人家里良田没有个三千亩,也得有个两千亩,银庄的银票就更别说了,养几百个小妾都够了。”

另一个大臣微笑道:“不止田契、钱庄,还有古董字画,那可都是珍传,一幅价值千金。”

“你们家里就没有这些了?”刘尔属脸通红瞪了两位同僚几眼,拿起碗来朝太监扬了几下,“我也要喝豆汤。”

李严哈哈大笑,又指着一道凉菜问道:“这是什么菜?”

太监连忙答道:“陛下,这是拌豆芽。豆芽是用黄豆泡发成芽的。”

“豆芽,我怎么瞧着像根细细的小勺?”李严用筷子夹起一根豆芽,还特意让几位大臣瞧了瞧,“在朕的家里,以后就叫它豆勺。”

长脸的大臣年岁大概五十几岁,右眼下面的右脸上生着一个花生大的小肉瘤,猛的一看有点吓人。

他是正一品的太师白步海,坐在李严的左下首,笑道:“陛下,不瞒您说,臣的家里已经吃过豆汤、豆勺,还有这个豆腐,味道确实不错,且都是用豆制成,成本非常低,应该在民间普及。”

李严问道:“这跟葱蒜一起烧的白片片就是豆腐?”

太监答道:“是。”

李严一连吃了几块豆腐,点点头道:“白片片看着没什么食欲,不过味道甚好,你们觉得如何?”

有个身材高瘦的大臣摇摇头道:“陛下,臣不喜吃。”

其余的大臣都点点头说爱吃。

李严便道:“此桌共坐了六人,就有一人不爱吃豆腐。可见此菜不是人人爱吃,不用朝廷普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白步海仍是道:“陛下,南北地都能种黄豆。豆汤、豆勺、豆腐成本低。”

李严耐心的道:“白爱卿,老百姓不是傻子,哪些东西好吃还省银钱,比你我都清楚。此事无需朝廷专门耗费人力物力去做。你瞧着,用不了一年,佛道教就会把豆制品通过香客传遍天下。”

白步海想了想,方点点头道:“是。陛下一番话令老臣茅塞顿开。”

“天气炎热,来,这是北地静王府送来的籽瓜,说是道教几个道姑种的,有养生解暑的功效。你们也尝尝。”李严待几人吃过之后,特意给白步海赐了两个籽瓜,而后把刘尔属单独留了下来。

刘尔属不跟同僚在一起的时候,又换了一张脸,望向李严的目光里带着深深的敬畏,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是要询问秋季科考的事?”

李严目光犀利,反问道:“朕要在北地单独设一个会试科考,如何?”

大唐国的科考由低至高的顺序是乡试、府试、会试、殿试。

乡试就是学子在户籍所在的各县县城里面参加考试,榜上有名者就是秀才。

府试就是秀才到户籍所在的城府里面参加考试,过了府试就是举人。

会试就是举人到国都长安参加考试,中榜者就是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有了当官的资格。

殿试就是进士进皇宫进行考试,考题由皇帝亲自出,一甲十人,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一甲的进士的官职比二甲三甲都要高,前途更加光明。

从古到今,会试都是在长安进行,从未在城府里进行。

李静除了给朝廷上了奏折,还给李严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是替北地的举人考生请命在金城设会试考场,进士的名额与南地平分,考中者来长安参加殿试面见李严。

------题外话------

推荐好友莫风流《娇医有毒》、青墨烟水《重生之侯门邪妃》。亲们去收藏看下哦。

周日愉快!

☆、107 密旨迎太子说往事

刘尔属连忙摇摇双手,“绝对不可。静王对陛下本就有不臣之心,陛下再把北地会试的权力交给他,只会让他更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退下吧。”李严蹙眉挥挥手,转身留给刘尔属一个高大宽厚的背影。

午休之后,李严去见在议政殿等候不久的一文一武两名重臣。

文官是从二品的太子少傅吕文杰,今年五十三岁,容貌出众,气质儒雅,年岁已大,仍是风度翩翩。

吕文杰出门名门望族吕族,十五岁时就在先先帝也就是李严的生父当朝时考中了榜眼。

先帝在时,吕族老族长下令族人不得入朝为官,当时吕文杰已官拜五品,毫不犹豫辞官返乡。

李严登基之前,亲自去吕族探望老族长,请求吕族族人入朝为官辅佐他。

老族长解除了禁令,派嫡二子吕文杰追随李严。

李严登基之后,力排众议,直接册封吕文杰为太子少傅,委以重任。

武官是出驻守南地边防军人世家海族的海英峰。

李严登基依仗的就是海族的十五万大军,对海家极为信任。

海英峰是镇南大元帅海族族长海华的嫡长子,今年五十二岁,个子不高,身材干瘦,武功极为高强,浓眉大眼,皮肤古铜色,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气质内敛,看上去顶多四十岁。

海英峰现在手握长安及陕西道五万大军。官职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爵位开国县公。

两位重臣与中午陪同李严用膳的官员不同,乃是李严能够交付生命的亲信。

吕文杰行礼之后,开口问道:“陛下,传召老臣二人来,不知何事?”今个早朝之后,李严没有留下他与海英峰,而是把太师及几位尚书留下来。不过他对此没有任何不满。

做为一个明君不能偏听偏信,要多与大臣交流商讨才对。

李严跟两官在一起,要随意的多,开门见山的道:“朕要派你们二人去金城开会试考场,你们意下如何?”

吕文杰立刻跪下道:“臣领旨。”

海英峰却是问道:“不知陛下允许微臣带多少人去金城?”

李严道:“一千可够?”

海英峰当即跪在吕文杰旁边,高声道:“臣愿与吕大人共赴金城。”

李严哈哈大笑,双手扶起二人,目光在吕文杰脸上停留了片刻,先是叫退所有的宫人且将门窗紧闭,而后肃容挥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二人见到那行字,均是无比震惊。

吕文杰失声道:“陛下,原来您已育有太子……”

李严登基之后,文武百官因着他没有儿子,后宫妃嫔又少,就三番五次的联名上奏折让他纳妃嫔多生子嗣。

谁能料到李严早就有儿子了,且马上就要成年了。

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那些想送女儿入宫的官员只怕会气傻眼,还有宫里的几位怕是会失落难过无比。

李严目光诡秘,摇头不让吕文杰说话,而后在宣纸飞快的写下一整页,密密麻麻竟有四、五百个字,低声道:“你们看了牢牢记住。”

吕、海二人这边看着,李严那边接着写,又写了一整页几百个字,问道:“你们若有不明白的,这就问朕。”

这般过去一个多时辰,吕、海二人将三页半纸的内容全部熟记于心。

李严低声道:“此事朕唯有托付给你们。”

海英峰脸色肃容,跪下沉声道:“多谢陛下的信任,臣与吕大人必将人平安带回长安。”

李严将宣纸全部烧毁,而后从怀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个信物及一封信交给了海英峰,“明日朕会下旨,你们这就回去准备。”

海英峰把信及信物贴身放好,行礼退下。

吕文杰离开时,脚步比以往更加轻快些。

他比海英峰晚认识李严,李严登基时,吕家的功劳远不如海家大,但却一起参与此等大事,同样的被李严深深信任,这是何等的荣耀。

海英峰先去了长安城外的营地巡视,把几位将军召来密议大事,待回到生父海华的国公府时,已是夕阳西下。

国公府离皇宫不远,原先是先帝宠妃生父的房子,富丽堂皇,奢华之极,李严登基之后,为感激海家立下的大功,就把房子赐给了海华。

海英峰爵位县公,按朝规可以享受到县公级别的府邸,然而他是海华的嫡长子,也是国公世子,不能单独居住,全家人就住在国公府。

如今海华与两个嫡子、一个庶子远在南方边防军队,他的妻子赵氏、两贵妾、三妾在国公府。

海英峰十分孝顺,每日必要到生母赵氏那里坐一会说说话。

今个他正好有事要问赵氏,进了府就跟下人吩咐,去给他的正妻刘氏传话今晚在赵氏这里用晚饭。

赵氏出生武将世家,文武双全,今年六十八岁,满头灰发,圆脸肤白,看着顶多五十岁出头,脾气不温不火,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表面上看不出来。

海英峰的到来,让赵氏有些惊喜,以往长子回来很晚,晚饭早就在军营里用过,难得回来跟她共用晚饭。

母子二人正要用饭,刘氏带着亲生的小儿子海青滇过来。

刘氏与海英峰是少年夫妻,以前感情很好。

后来海英峰纳了妾有了庶子之后,刘氏就对海英峰慢慢淡了。

直到刘氏生海清滇时难产,把海英峰吓坏了,一下子珍惜起刘氏,竟是把生了庶子与没生子嗣的妾室都打发了。

现在夫妻的感情恢复如初。

刘氏已有半个月没跟海英峰共用晚饭,就带着海清滇一起过来,想着赵氏喜欢海清滇,肯定很会高兴,这样海英峰也会感激她。

“奶,我跟我娘来蹭饭,有没有我们娘俩的饭?”海青滇是刘氏三十七岁时生的,今年刚十三岁,也是海英峰最小的儿子,倍受宠爱。

赵氏眉开眼笑,招手让海青滇过来,“有我吃的,肯定就有你和你娘吃的。”

海青滇问道:“那有什么好吃的?”

赵氏柔声道:“有陛下赐的籽瓜,你吃不吃?”

海青滇便道:“籽瓜是什么瓜,吃来尝尝!”

海英峰见小儿子个子快跟他一样高了,身材挺拔,穿着红色半臂短衫黑色长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