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嫁-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话,清韵眼睛一亮,“父皇快要凯旋而归了?”
楚北听后,斜了清韵一眼,“还早呢,少说还要半年时间,就看父皇想要打到何种程度了。”
这个程度就不好把握了。
是就此灭了北晋,还是打到北晋求饶,然后收兵归朝。
“能一举灭了北晋吗?”清韵问道。
楚北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有些难,就看老天爷站在哪一边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雪崩
宸王府的日子,随着清韵身子越来越沉,也越来越平静。
平静的日子,清韵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看奏折。
知道清韵无聊,楚北把奏折搬到内屋,一边看奏折,偶尔歇息的时候,就陪她说说话,有时候还会询问她。
清韵是贤惠的,看着小山高的奏折,楚北一坐就是许久,实在不忍心,就拿了奏折帮着看着。
起初只是帮着把奏折区分开,有时候一件事,好几个大臣会写奏折发表意见,比如弹劾哪位大臣,御史台能送七八分奏折来,夹在一堆奏折里,有时候看了别的,拿了一本,又是弹劾的。
清韵看两眼,就帮忙分开,如此一来,楚北看奏折,处理起来速度就快了许多。
区别奏折很快,清韵坐在一旁很无聊,就拿了奏折帮着看了。
她不是纯古代大家闺秀,这些朝堂大事,她也是能说上几句的,比如修建河提,挖渠引水,帮着出了不少的主意。
尤其是那年年夏天就会发洪闹水灾的地方,清韵更是关心,她笑道,“这些地方,十年里有七八年会出现水灾,种的那些粮食,收成有时候还不到三成,年年靠朝廷赈灾也不是个办法,我看不如明年就直接免了这里的赋税吧,让每家每户,出一个月的劳动力,让工部出个章程,开春了就着手挖一条引水渠道出来,虽说不能全部缓解了灾情,好歹能提高点收成。”
楚北伸手,接过清韵递给他的奏折,他道,“洪山县,我记得父皇两年前曾经让工部挖过渠道,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不了了之了,回头我问问。”
清韵关系过的地方,楚北格外的重视。
他一重视,工部就更看重了,这可是未来的储君,当皇帝的,在初登基时,总是格外的励精图治,为了能青史留名,后人称一声明君,后来,习惯了当皇帝的滋味,顾不得后世人看他的眼光,及时行乐,这才走到了昏君一列。
宸王如今还不是皇上,只是监国,就更要做出点名堂来了,他如此重视,工部要是敢马虎,没准儿宸王就拿工部立威了。
几乎是命令下达的第二天,工部就将洪山县历年来的水利方面的资料送到了宸王府。
楚北是没什么时间看这个,都是清韵在研究。
两年前,皇上的确让工部在洪山县组织人开挖渠道,可是洪山县多山石,开挖起来就格外的费力,朝廷给的钱财不足矣支撑耗费,就停工了,打算等明天国库充裕了,再拨给洪山县一点。
清韵看到这个,脑子里就一个想法,“石头阻拦,不能炸开吗?”
楚北看着她,问道,“怎么炸?”
青莺在一旁,嘴快道,“用油炸吗?”
原谅她吧,炸东西,她只听说过用油。
清韵,“……”
清韵就给楚北解释了下什么是炸弹,楚北听得眼睛都亮了,激动的问道,“真的有这样的东西?”
清韵两眼轻翻,“我骗你做什么?”
想到炸弹的用途,清韵觉得她愚蠢了,她居然没想到把炸弹用于战争上!
只是她对炸弹的了解并不深,只知道用硝石、硫磺和木炭来制的,也知道大约的比例,但具体怎么制,她是不知道的。
不过,就是这样,也足够楚北兴奋的了。
他望着清韵,问道,“你是从哪儿知道火药的?”
清韵最害怕的就是楚北问这话了,不过她有办法糊弄过去,她道,“炸药,自然是医书里记载的,有大夫在炼制药丸时,出现了差错,把一间屋子都给炸飞了,命名为炸药,威力无穷,因害怕记载在医书里,为有心人所用,危害他人,所以并未详细记载,又担心流传不下去,所以记载了主要部分,供人专研。”
清韵这样解释,楚北不疑有他。
他已经决定让人研制炸药了。
用炸药开凿渠道,倒是能行,只是如今在打仗,就算有炸药,也要用于边关,便问清韵可还有别的办法。
清韵想了想道,“我倒是还知道一个办法,就是一块巨石,先用火烧,再用冷水浇,会变得很脆弱,轻轻一敲便碎了,用于挖掘渠道,应该也行。”
楚北惊诧,他还不知道这样能使石头变的脆弱。
炸药一时半会儿还见不到,但是火烧石头,他还是能办到的,他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楚北吩咐下去,很快,几个暗卫就抬了块大石头进院子,又从厨房搬了不少干柴火来,点了火烧起来。
等木材差不多烧完,几桶冷水浇下去,一阵烟冲起来。
卫律拿了铁锤过来,动了动手腕,用了三分力气砸下去。
啪嗒一声传来。
一块大石头在铁锤下,瞬间四分五裂了。
卫律惊诧,“真的碎了!”
卫驰瞥了他笑道,“王妃说的,还能有假?”
卫律尴尬的看着清韵,清韵笑道,“管用就好,这些都是从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如今确定了,可以让人送到洪山县去。”
工部得了吩咐,赶紧去办这事。
楚北的心思就放在了炸药上,从军中挑了两个官兵,分成二十组,研究炸药。
人多,又有清韵提供的大方向,研制起来就事倍功半了,唯一不好的就是研究时,出现意外,炸死炸伤了不少人。
这也让楚北看到了炸弹的威力。
这边,楚北高兴不已。
那边三皇子出了事。
皇上去了边关,楚北让三皇子和周梓婷搬到封地去住,山高皇帝远,三皇子在封地上做什么,还真没人管的到。
再加上楚北又要监国,没想到三皇子居然擅自离开了封地,去了边关。
他怎么想的,大约能猜到几分。
皇位他大概是没什么希望了,他没少帮安郡王对付楚北,还曾经和楚北争过皇位,虽然那时候大家以为大皇子死了,还是皇上给了他三分希望。
可毕竟是有雄心的人,谁愿意守着封地,做一个闲散王爷,整日游手好闲,在吃喝玩乐中度日?
三皇子就想去边关了,现在还不是楚北当皇帝,他去边关,是去尽孝心,帮皇上分忧,只要皇上不责怪他,楚北还能把他怎么样?
在军中,最容易和将军结交了,再立份功劳,皇上给不了他皇位,总能给他一个像模像样的官做做吧?
三皇子想的很好,也容易实现,可惜人倒霉,喝水都塞牙缝。
为避人耳目,三皇子只带了十几个亲信赶赴边关,路上遇到了大雪阻路,他急于赶赴边关,所以冒雪前行,然后倒霉的,遇到了雪崩。
那些亲信都被大雪淹没了,当时三皇子骑马走在前面,后面的亲信也没看见,被从山崖两边滚下来的雪给阻拦了,前面看不清楚。
出了这么大的事,亲信吓坏了,当即告诉当即的府衙,组织人营救三皇子。
要是人真的埋在雪里,那是必死无疑。
府衙官员怕啊,三皇子路过他们管辖地,他们并不知情,不然要差人护送三皇子到下一个州郡,否则是要担责任的。
这不,赶紧写了奏折呈报朝廷。
然后,三皇子的事就瞒不住了。
云贵妃听到这消息时,直接就晕了过去。
再醒来,就去找皇后闹了,大有跟皇后拼命的架势,她认定皇上根本就没想过送三皇子去封地,是皇后怂恿的,要是三皇子还在京都,他怎么可能会出事。
她就三皇子一个儿子,要是三皇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也不活了。
云贵妃的闹腾,清韵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三皇子擅自做主去边关,在半路上出了事,这也能怪皇后?
如果是皇后怂恿三皇子去的,她怪皇后还说的过去,三皇子擅自离开封地,就已经犯了国法了好么!
当初逼她和楚北去封地的时候,怕是忘记了,如今怪起皇后了,倒是理直气壮。
清韵身子沉,没法进宫,只能帮皇后调制了去伤疤的药,云贵妃一抓狂,把皇后的手抓了两道长长的血痕出来。
楚北虽然监国,但后宫的事,他是不能插手的。
皇后把云贵妃禁足在宫里,可云贵妃在后宫的势力不小,她要真的出寝宫,还真没丫鬟拦的住。
皇后念在三皇子如今生死未卜的份上,怜惜她两分,一次两次闹她忍了,第三回再闹,皇后让人摁着云贵妃,打了她二十大板。
挨了板子,躺在床上不能动,人不老实,也老实了。
以后再闹,还继续打。
三皇子可能出事了,这事非同小可,在百官看来,比起当初送清韵去南楚,只大不小。
毕竟王妃没了,还能有许多的王妃。
三皇子没了,就没了。
再加上楚北也要避嫌,免得有人怀疑他趁机除掉三皇子,所以给皇上送了信去告知他三皇子的事,另外派宣王去找三皇子。
宣王妃和云贵妃是同胞姐妹,派宣王去找三皇子,再合适不过了。
再说,信送到皇上手里的时候,皇上刚好打了个胜仗,不少将军奏请皇上奖赏将士们,宰牛杀羊,好好庆祝一番。
皇上也比较热衷于这事,都要答应了。
这奏折就送到皇上手里了。
看到奏折,皇上当时没了好心情,那些大将军们哪好意思在三皇子可能出了事的情况下,还继续请皇上犒赏将士们?
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那些将士们在心底埋怨三皇子,好好的在湖州待着不好吗,非得要到边关来。
战死沙场就算了,这在来边关的路上死了,这不闹笑话吗?!
还把他们好好的宴会给搅合没了!
第四百六十六章生子
可怜三皇子上战场,就是想和战士们打好关系,谁想到人还没到边关,就先惹恼了将士们,第一印象差了,以后再想更改,可不容易。
三皇子很倒霉,也很幸运。
那场雪崩并没有要他的命,他骑马在最前面,刚好在雪崩的边缘,那场雪崩埋了他,他爬了出来。
只是右脚被雪里夹着的木头给砸伤了,是唯一活着的近身侍卫扶着他一瘸一拐的往前走。
到了临近的山庄,找了赤脚医生包扎了,然后就在那里养伤。
山旮旯里,消息闭塞,他并不知道他还有侍卫活着,而且找了人来找,更是捅的朝廷人尽皆知。
他带着那么多亲信出来,还没到边关,差不多就全军覆没了,唯一活着的侍卫求他回去,安心在湖州养伤,差一点死了,格外的惜命,与那些战功和权利相比,没有什么比命更重要了。
可三皇子不这么想,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么多兄弟都死了,要是就此回了湖州,那出来这一趟做什么,只是送掉他们的命啊?
只有他到了边关,建功立业了,他们的死才有意义,况且让他去边关跟随皇上,是母妃的意思。
养好了伤,三皇子就执意去了边关。
看到他来,舟车劳烦,风尘仆仆,皇上并没有很高兴,看着他,就说了一句话,“既然来了,就住几天,朕会派人护送你去湖州,路上别在给我惹出什么事了。”
三皇子并不知道皇上已经知道他差点丧命的事,他说路上没惹什么事。
皇上瞥了他一眼,“遇到雪崩,命大活着已经是万幸了,还叫没惹什么事?”
三皇子脸色有些难看,无话可说,皇上还忙着军务,让人带他下去歇息。
皇上准许三皇子在军中待了四天,就派了五十名官兵护送他离开边关,回湖州。
而他到了边关的消息,皇上也让人写了奏折,快马加鞭送回京都。
彼时,距离他出事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三皇子生死未卜,云贵妃每日以泪洗面,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床榻上度过的,如今听到三皇子安然到了边关,云贵妃的心这才安定下来,捧着边关送来的报平安的信,又哭又笑。
她这一辈子,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是她全部的依靠。
听到三皇子遇到了雪崩,生死不知时,只觉得天都塌了,那时候她就后悔叫三皇子去边关找皇上了,是她害死了儿子。
可是这样的打击,她承受不了,就把过错推在皇后身上,要不是皇后要送三皇子去湖州,她怎么可能会出此下策?
如今,皇上不要三皇子待在边关,云贵妃求之不得。
她不求儿子有权有势,只盼着他活的好好的,她就心满意足了。
三皇子这一出事,云贵妃反倒是想开了,也算是好事一桩。
而这一个月,楚北收获不小。
炸药的研制,虽然艰难,不少参与制造的将士被炸死炸伤,最终,炸药研制成功了。
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楚北带着卫驰几个去实验了下效果。
一间砖头屋,被炸药一炸,顿时分崩离析。
当时,宁王也在场,可以说,这一炸主要就是给宁王看的,楚北打算亲自去边关一趟,只是他一走,监国的责任只能落到宁王身上,宁王不愿意插手。
他现在身份有些尴尬,他是当今皇上的亲大哥,是太后生的皇长子,只因宁太妃和兴国公狼狈为奸,偷梁换柱,才错失了皇位。
要是有他在,这皇位肯定是他继承。
现在皇上继位二十年了,儿子也已经成年,眼看着要抱孙子了,况且他对皇位从未奢望过,他可以做皇上做信任的亲王,却不能再管理朝政,要避嫌。
可是他一避嫌,楚北就没法去边关了,只能一天往宁王府跑三趟,努力劝说他。
他说了炸弹,可是宁王不信,楚北就给他来一个眼见为实。
这会儿,宁王被炸懵了。
楚北望着他道,“王叔,炸药的威力你见过了,要是用于战场上,这一场战争会很快结束,不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将士们来说,损失都会降到最低,只是炸药还不够稳定,我若是从京都制好了,送到边关去,路上颠簸,难保会出什么事,所以我打算带了人和原料亲自去边关一趟,朝廷上的事,就有劳王叔你了。”
宁王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答应了。
楚北去边关的事,清韵知道,她不反对。
这一场战争,早早的结束,也是她期盼的。
只是,她没料到,楚北走的那天夜里,她就胎动了,明明还有十天才是预产期……
从夜里疼起,太医和产婆来了一屋子,听着内屋传来的叫疼声,直擦汗。
皇后闻讯,夜里就坐凤撵出了宫,还有宁王妃和长公主,都来了王府。
没办法,这一胎太慎重了,要是个男孩,那就是皇长孙了,谁敢不慎重?
只是从夜里疼起,到了早上,再到中午,清韵都没能把孩子生下来。
疼的她死去活来,几次说不生了。
皇后进了产房,握着她的手道,“母后要知道你今儿就生孩子,说什么也不让宸儿离京,守了十个月,到最后,反倒错过了。”
清韵也后悔啊,可是后悔有什么用,还能叫人把楚北叫回来不成,比起她生孩子,边关战事更重要。
只是她实在没力气了。
要说胎位也很正,宫口也开了,可就是迟迟生不下来,她嗓子都喊哑了。
产婆看着她,道,“王妃,再不生,你和孩子都要危险了。”
清韵哭笑不得,说的她好像舍不得生一般,她也盼着把孩子早点生下来啊。
一阵疼痛传来,清韵抓紧了被子。
她头发被汗水打湿,紧紧的贴着脸颊,皇后拿了帕子帮她擦拭。
清韵没忍住,抓了皇后的手,狠狠的咬了下去。
彼时,天边晚霞绚烂。
一声婴儿啼哭,大而洪亮,守在外面的太医和丫鬟婆子们都松了一口气,高兴道,“生了,生了,可算是生了。”
屋内,稳婆抱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