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嫁-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神医救了二皇子,于皇家有恩,只是他这一手骇人医术,又叫人忌惮。
万一他哪天存了异心,被人利用,将一个心怀不轨之徒的容貌易容成楚北的,那大锦岂不危矣?
那几天,赵神医是躲着不敢见皇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万一被皇上咔嚓了,死的太冤了不说,一身医术还失传。
加上军中一堆粗狂的官兵,对自己粗糙的容貌不甚满意,见天的往他跟前凑,希望他能高抬妙手,把他们变得稍微俊朗一点的,而且着重表示稍微一点儿就行了,千万别整的跟二皇子那样的,这要走在大街上,保不准就遇到见色起贼心了……
赵神医一咬牙一跺脚,当众表示,为了给二皇子更改容貌,压箱底的药材都用了,那是他爹收集了好多年的,要想再改,少说也得十几年后了。
大家纷纷表示失望,不过对赵神医,还是热情依旧。
人家可是神医啊,岂是军中那些大夫能比的,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缺胳膊断腿是常有的事,一旦失血过多,就是个死。
可是赵神医入了军营,许多军中大夫摇头说救不了,让他留下遗言的将士,赵神医却将他们的命从阎王爷手里给抢了回来,赵神医可以说是军中除了皇上和楚北几个大将军之外,最受他们敬重的人了。
久而久之,皇上看赵神医的眼神就正常了。
二皇子找到了,而且入了军营的消息,早早的就送回京都,告知皇后,好让她心安。
皇后派人送了回信,让皇上好好照顾二皇子和楚北。
可皇上知道,皇后不见到二皇子安然无恙的站在她跟前,她的一颗心就不会彻底放下。
还有逸郡王,他立下大功,本来皇上要赏他的,被献老王爷给拦下了,说逸郡王在北晋学的一身的坏习性,虽然这个学字叫人唏嘘,大家心中都在嘀咕,在纨绔这方面,不知道还有谁值得逸郡王去学习了,但逸郡王之前是纨绔,现在是纨绔加张狂,这要不敲打,还奖赏,回头大锦朝廷真的不知道要被他带成什么样子了。
献老王爷这么拆自家孙儿的台,逸郡王是有苦说不出,谁让他是自己的亲祖父呢,尤其还不等他开口,皇上就笑道,“逸郡王此番立下的功劳足矣封王了。”
献老王爷摇头道,“皇上太抬举他了,要不是有皇上这么多年在北晋精心布局,又有宸王出谋划策,还有二皇子等人从旁协助,就凭他一人,哪能立下这些功劳,他年纪太轻,功劳太大,越发容易骄傲,皇上就当是心疼我这个皇叔,将来等我百年之后,允许他继承献王封号。”
也就是不削爵位。
所有的亲王、郡王,除非特例,都是降爵承袭的。
献老王爷诚心恳求,皇上想拒绝都不好意思了,就答应了。
逸郡王撇嘴,敢情他去北晋兜了一圈,劳心劳力陪笑脸,结果什么好处都不给,卸磨杀驴呢?
呸!你们才是驴!
不给好处就算了,皇上准许他将来继承献王封号,也是给他封王了,只是迟到了好多年而已,但让他回京是什么意思啊?
献老王爷一巴掌呼过去,“你偷了明郡王的令牌出京,吓的长公主连夜给我送信,新娶的媳妇怀着身孕,算算日子,也过不了多久就要生了,偌大一个王府,连个正经主子都没有,你不回去谁回去?”
献老王爷的手劲很大,一巴掌把逸郡王打的往前踉跄,他稳住身子,指着楚北道,“那他呢,宸王妃孩子都生了,他不也没回去。”
这是要和楚北拼上,楚北不回去,他也不回去。
献老王爷特别的想抽他,他能和宸王比吗,宸王送来的炸弹,立了多大的功劳,远比营救宁王和端敏公主要大,而且,他这辈子能封王已经是极限了,他还想怎么样呢,如今边关战局,胜利是迟早的事,不需要他继续待下去了,与其在军中四处晃荡,回家陪着苏棠儿更重要。
献老王爷发话了,而且不容置疑,逸郡王很委屈,也得生受了。
但是,这样白白的被祖父逼迫,他脸上无光啊,他道,“我和安郡王的旧怨,你们都知道,我可是看他很不顺眼的,一路上,要是他惹毛了我,我可不会心软的,万一他还没见到太后就死了,你们可别怪我办事不利。”
皇上听得一笑,道,“明儿就启程回京吧。”
逸郡王,“……”
当天夜里,皇上还让人设了宴席,给逸郡王还有二皇子两人送行。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押着铁铸的牢笼出了军营。
马车晃荡,安郡王被穿了琵琶骨,一颠一颠的,那种痛苦……说是钻心的疼一点都不为过。
这要再火上浇油,估计真的就没命到京都了。
逸郡王见了就笑道,“这一路,够他受的了。”
一路上,逸郡王没有再为难安郡王,安郡王也很识时务,并没有存心挑衅逸郡王,沦为阶下囚,他跟逸郡王斗,那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
就是这样,等他们回到京都时,安郡王也被折磨的皮包骨了,哪有半分往日的风采,若不是知道他回京了,估计都没人认出他来。
逸郡王在北晋立了大功,把北晋朝廷混的风生水起的事,早有人传回京都,今日回来,不少人都换了一种眼神看他,毕竟一个纨绔,救了宁王和端敏公主,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当初只觉得逸郡王离京,是要换个地方祸害人去了,没想到还真是……
还有一群玩的还算不错的狐朋狗友,更是夹道欢迎,等着给他接风洗尘呢。
逸郡王凭空就生出了一股衣锦还乡的感觉来,着实不错。
在一片欢呼声中,逸郡王徐徐朝皇宫走去。
身后一堆人感慨,感慨逸郡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感慨安郡王。
明明是郡王之尊了,当年皇上要封他为亲王,太后压着不许,要是当初封了亲王,有太后的宠爱,不参与什么皇储之争,这京都,比的过他的人没有几个。
偏偏,人心不足蛇吞相,愣是让人查出了三十多年前的旧事,更一步错步步错,走到如今阶下囚的地步,这是何必呢。
“话说回来,当初兴国公被除以千刀万剐之刑,安郡王的罪行不比他轻,那么痛苦的死法,怎么不选择自尽呢?”
要换做他们,早咬舌自尽了,也省的活受罪。
一旁的人也纳闷了,“是呢,明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为何不自己了断了呢?”
第四百七十一章下令
众人想不通安郡王为何活着回京了,就连清韵也没想明白,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生不如死就另当别论了吧。
可安郡王就是活着被押送回了京,而且顺利的见到了太后。
自打安郡王出生,太后就对他呵护有加,如珠如宝的护着,所有的孙儿外孙加起来都不及他安郡王一个。
为了他,为了先太子,太后把几个亲生儿女的心都伤透了。
虽然现在长公主偶尔会进宫陪她,但太后很清楚,长公主没有放下心中的芥蒂,皇上更没有。
还有宁王,对她很恭敬,让人挑不出半点不是,但要说母子之间那种亲昵,却没有半分。
太后不敢强求,她怕强求的太多,反而把宁王推的更远,不管怎么说,就算兴国公和宁太妃心怀鬼胎,可宁王是她怀胎十月生的,母子连心,儿子就在眼前,自己却不知道,还眼睁睁的看着宁太妃要他做先太子的跟班,对他唯命是从。
每每回想起来,太后都心如刀绞。
而且,自打逸郡王和二皇子护送安郡王回京的消息传回来,长公主就没有再进宫看她了,太后不傻,知道长公主是在看她的态度。
太后更知道,安郡王一死,不论是三十多年前,还是二十年前的事就都了结了。
能不能挽回长公主和皇上的心,就看这一回她如何对待安郡王了。
清韵也拭目以待。
安郡王被送进宫,不出半个时辰,宫里就有消息传了回来,听得清韵是目瞪口呆,嘴巴张大的几乎能塞进去一个咸鸭蛋。
安郡王居然不是兴国公和宁太妃的亲孙子!
清韵没回过神来,喜鹊就问道,“这怎么可能呢,安郡王怎么可能不是兴国公和宁太妃的亲孙子?”
传话丫鬟回道,“宫里是这么传回来的,说当年安王妃生的其实是个女儿,只是兴国公和宁太妃不甘心,就偷梁换柱,把女儿换成了儿子,也就是安郡王,安郡王告诉太后,说他谋反是他不对,可把兴国公交给皇上,交换邬三姑娘他问心无愧,如果不是兴国公和宁太妃心怀鬼胎,他原本能过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是他们害他到这种地步……”
清韵抱着孩子,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笑道,“然后呢?”
丫鬟望着清韵,什么然后啊,“这消息这么大,宫里的人没敢耽搁,就赶紧来禀告王妃您了。”
清韵听得一笑。
她还纳闷安郡王怎么会忍这么一路回京呢,敢情是想好了对策呢,不管安郡王做了什么,这二十年来,太后是真心疼他的,而且太后对兴国公府尚且存了两分不忍,杀宁太妃和兴国公,那是他们罪大恶极,死不足惜,尤其兴国公还拿刀架在了太后的脖子上。
可安郡王不同,太后一直对他就存了几分怜惜,可怜他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所以格外的疼他。
精心养育了二十年啊,就是一条狗,养个三年五载的都有了感情,何况是人了。
安郡王在赌,赌太后会心软。
他不是兴国公和宁太妃的亲孙子,这么多年,他是被他们利用了,他也是受害者,值得人同情。
不得不说,安郡王这一招釜底抽薪实在是高。
而且他还有人证。
虽然兴国公和宁太妃谋逆了,安王府也被烧了,但是安王妃还活着,她是太后挑给先太子的太子妃,因为先太子过世,一直寡居,甚少出门见客,存在感很低,但是她并没有死。
就连宁太妃被杀,兴国公被处以千刀万剐之刑,太后也没有要她的命,只是监禁了她。
安郡王抖出这么大的事,想必太后会找安王妃做证。
可是做娘的,要是能护着儿子,能不拼命护着吗?
也不知道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清韵虽然很好奇,但是却没想过进宫,大家的态度都摆在那里呢,这事只能太后处置,谁也不许插手过问。
屋子里,几个丫鬟在窃窃私语,小声议论安郡王到底是不是兴国公和宁太妃的亲孙子。
要说也不是不可能啊,安郡王是个遗腹子,先太子死的时候,他好像还没有出生。
先太子是宁太妃的亲生儿子,她是想谋皇位的,可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宁太妃怎么可能甘心呢,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她全部的希望,生了个女儿,那就是什么都别争了,所以把女儿换成是儿子,再正常不过了,反正这事她也不是第一次干,经验丰富着呢。
几个丫鬟越想越觉得这太可能了,到最后竟然认定就是这样了。
清韵在一旁听得好笑。
几个丫鬟齐齐看着她,正巧这时候她们的小世子哭了,清韵就抱着他哄起来。
小世子直往她怀里拱,明显是饿了要吃奶。
清韵是自己奶孩子的,虽然几个丫鬟和蒋妈妈都不赞同,但清韵固执己见,谁也没辙,而且这么点在清韵看来是应该的事,还惊动了老夫人和皇后,她们都劝清韵,清韵依然没有改主意。
生了孩子自己喂养,天经地义,又不是没有奶水,何必假手于人。
喂了奶,吃饱喝足,孩子就睡了。
清韵就将他放在摇摇床里。
几个丫鬟站在一旁看着,等清韵直起身子,青莺就望着她了,她们实在好奇清韵在笑什么。
可清韵就是一句话不说。
几个丫鬟挠心挠肺啊,青莺忍不住要问了,外面进来一丫鬟,上前福身道,“王妃,太后下令明日午时西街菜市口处死安郡王,处以绞刑,而且爆嗮三日。”
这回,不止青莺几个愣住了,就连清韵都诧异了,问道,“太后见过安王妃了?”
“见过了,”丫鬟点头道。
清韵更惊讶,“是太后亲自下的令?”
丫鬟点头如捣蒜,“是太后亲自下的命令。”
说了这一句后,丫鬟把知道的倒豆子似的倒出来。
安郡王在太后跟前说了一通,大体他是无辜的,兴国公和宁太妃死不足惜,丫鬟听到这里,就赶紧禀告清韵知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后宫里的丫鬟急于想清韵通风报信立功,就错过了后面的事。
安郡王是一口一个委屈,一脸孺慕的看着太后,可太后听了非但没有感动,而且脸更冷了。
她一句话没说,让人传安王妃进宫,询问于她。
安王妃自然是向着儿子的,她跟太后坦白,她当年生的的确是个女儿。
太后笑了。
然后……赐死了安王妃。
这样的结果,叫人大吃一惊。
就连安郡王自己都想不到哪里出了纰漏,明明一切都跟他预想的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他的叫委屈计策虽然好,可惜他对他当年出生的事知道的并不多,宁太妃和兴国公死了,死无对证,安王妃是他亲娘,肯定会护着他的,所以他说的一板一眼,就像是真有其事。
安王妃生产,太后身份尊贵,自然不可能进产房的,可是太后不去,季嬷嬷却是进了产房的,她是亲眼看着产婆把安郡王抱起来的,也是她向太后抱的喜。
安王妃生的是个儿子,太后没有亲眼见到,季嬷嬷却是看见的,现在再跟她说,这是兴国公和宁太妃的计谋,这不是逗太后玩吗?
死到临头了,还百般狡辩,欲博取太后的怜惜,把太后当傻子愚弄,太后能轻饶了他们?
之前,太后一直对安王妃存了几分怜惜,她是先皇赐给先太子的太子妃,安王妃的父亲是位将军,早些年为先皇挡箭而死,先皇对她多有疼爱,才将她赐婚给先太子,再加上先太子被偷梁换柱的事,和她无关。
看在先皇的面子上,太后才对她网开一面,没有杀她。
可她为了安郡王撒谎,太后就不能容忍了。
就这样,安郡王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亲娘给搭上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冤枉
太后懿旨,处死安郡王,并暴尸三日。
那三天,阳光灿烂。
可是三天之后,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哗啦啦的从天上落下来,冲刷着地面,像是要将所有的尘埃和污垢洗净。
雨下了一天两夜。
这一日早上,天才麻麻亮,清韵就被哭声吵醒了,睡眼惺忪的从床上爬起来,把睡在一旁的儿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然后喂奶。
青莺几个已经起了,正等在屋外呢,听到哭声歇了,就知道清韵起来了,便推开门,进屋伺候。
要她们说啊,王妃根本就没必要吃这个苦,什么样的奶娘请不到,一定要自己喂,夜里要起两三回呢,身子骨哪里熬的住?
丫鬟进屋时,清韵刚喂好奶,小世子在怀里咯咯的笑呢,清韵抱着孩子站在自己的双膝上,一脸的温柔和满足的笑。
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就是孩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取名字。
虽然儿子是她生的,她有权利决定他叫什么,可这里是古代,尤其她抱着的这个还是皇长孙,取名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是要皇上赐名的,连楚北都不能擅自做主,可皇上知道有了皇长孙,就是不传信回来说给他取什么名字,这一拖再拖,就到现在了。
清韵就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南儿。
这会儿清韵一口一个南儿,南儿嘴里吐着泡泡,一双眼睛像极了楚北,黑亮如墨玉,泛着褶褶光辉。
青莺几个端着铜盆进屋来,喜鹊去把窗户打开。
顿时一股徐徐清风吹进来,清新怡人。
喜鹊就笑道,“今儿是个好天气呢,阳光灿烂,下午能抱小少爷去花园走走。”
昨天雨下的大,清韵窝在屋子里一整天,就盼着雨停呢,她摇了摇南儿,又将他放在床榻上,拿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