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配-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楚就颜家人能打仗?”
“那三弟觉得,济安伯行吗?”
元帝只觉怒火更盛,抓着御案的手,手筋都暴了出来,“够了,还有什么人选?”他终于按耐不住怒火,将茶碗重重一放,说道。
“父皇息怒!”
“圣上息怒!”
元帝发了火,楚昭恒和楚昭业都站不住了,跪了下来,大臣们也连忙跪下,请求帝王息怒。
“息怒?哼,几千灾民聚集成匪,这匪徒还将两地官兵给打败了!你们两个,在争什么?朕还活着呢!”元帝狠狠将茶碗砸到了地上。
楚昭恒和楚昭业连忙磕头,不敢再说。
元帝吸了口气,将这股怒气压回去。太子在京郊安插人他知道,三儿子也在安插人,他也知道。只是,他不能完全压制。底下的大臣们在选边站,他不能将这些对自己不够忠心的人,全给杀了。
可是,此时正在说剿匪,这两人还不知大局为重?
叶辅国这时抬头大声道,“圣上,臣举荐一人。”
“何人?”
“镇南王世子楚谟。”叶辅国说道,“楚世子在南边与南诏作战,勇猛善战,而南边多山林,楚世子能获胜,必定善于山林作战。再来楚世子人就在京城,只需让他赶赴英州带兵即可。”
“臣附议!”
“楚世子可带兵!”
其余几位大臣听了叶辅国的建议,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楚昭恒皱了皱眉头,一时却没想出合适的反对理由。
楚昭业却是暗中一笑,终于,有人说了他心中想说的人了。
这个人选,楚昭恒不会说,他不能说,一定要这些大臣们来说才行。
他看太子嘴巴一动,附和道,“儿臣也觉得致远可以胜任,不过,一切请父皇定夺。”
元帝将京中能派的将领想了想,楚谟确实合适。一来他善战有谋,二来他也的确是带兵山林作战过。
剿匪说来简单,但若不速战速决,也是要消耗钱粮的,再说,如今南北战事刚歇,国内万一有其他歹徒呼应,岂不是多生事端?
“康保,去传楚谟来吧。”
众人听了这话,知道皇帝也是同意这个人选了,暗自吁了口气。
楚昭恒本想趁机让颜烈回京,可是元帝立即否定了,他也没有比颜烈更好的人选。
这举荐的人得能服众,还得有打赢的把握。
若是让李敬带兵,只怕打败战还算了,就怕连命也丢了。
他现在就后悔,自己在太子位上,尸位素餐这些年,若是早早安排,何至于一时无人?
右相提了楚谟后,楚昭业立即附议了,难道他一心要楚谟去打这仗?
楚谟来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勤政阁。
元帝告诉他颍州匪患后,楚谟请命道,“小小盗匪竟敢如此猖獗,当朝廷治不了他们吗?皇伯父,您给我五千兵马,我去荡平他老窝。”
“哈哈,好!好气势!”元帝终于高兴了,“大楚将军,就得有你这气势!”
“英州那边有三万士兵,颍州和英州守军也有几千,这些人都随你调动。朕只要你做到一条:速战速决。”
“是!臣遵旨!”楚谟很干脆地磕头领旨,一句废话都没有。
楚昭业看他如此,暗赞了一句识时务。
楚谟也的确是识时务,来时就听说了勤政阁里,为了让谁领兵剿匪,吵得不可开交。右相推荐了自己,元帝立刻就传自己进宫了。
他倒是不想离京,在京城,时不时去颜府见见颜宁,多好啊。
领军打仗,还是在那种深山老林中,天热蚊子咬,天冷寒风吹,多受罪。
可是,都问到自己头上了,与其等着被元帝任命,还不如主动请战。
定下了领军将领,其他事情就容易了。楚谟人都不用带,只要拿着圣旨,快马赶赴英州,直接在当地点兵即可,粮草等物都可当地调用,倒也便宜。
“父皇,那招安的人选?”楚昭业又提了一个问题。
“有致远在,招安人选何必再议,不如让致远一肩挑了吧?”楚昭恒当然不会再让楚昭业提人,免得给楚谟多加掣肘。
楚谟对元帝说,“皇伯父,若空口白话,臣觉得招安有点难。不如先让臣带兵去给那些盗匪一些教训,然后再看招安之事?”
“恩,你所言有理。这样吧,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你管了剿匪的事,如太子所说的,招安之事也由你定吧。”
“臣遵旨!”楚谟又大声领了旨。
大事说完了,元帝想起身,却感觉一阵眩晕。
311章 守株待兔
元帝扶住御案稳住身子,额头冷汗流了下来。
康保就站在元帝边上,连忙走到元帝身边,元帝摇摇头,止住了他的动作,站了一会儿后,才觉得那阵眩晕过去了。
底下的几个都低着头,不知是没看到,还是装作没看到。
“你们都下去,各自办差去吧。”元帝提了提声音,说道。
太子楚昭恒为首的几人,慢慢退出了勤政阁。
楚昭业看着楚昭恒,“太子殿下举贤避亲,对李敬未免有失公允啊。”
楚昭恒一笑,“我以为三弟会举荐刘岑呢。”
“刘岑资历太浅,我有心想举荐,也得为国考虑啊。”楚昭业也是一笑。
一行人走到勤政阁院门处,右相等人向楚昭恒行礼告退,楚昭业也离宫走了。楚昭恒留在门口,等楚谟出来后,边走边聊。
因为楚谟此次剿匪,虽然不是大战,但是若是耽搁到入冬,进山后万一遇上雨雪,山路泥泞难行,所以,楚谟还是想快些出发,赶赴英州。
两人到了宫门处,楚谟行礼告退。
他径直到颜府来找颜宁。
随着楚昭恒成婚,封平和秦婉如成婚,这两桩喜事,让颜宁觉得最近心情大好。
尤其更有一桩喜讯传来,秦氏告诉颜宁,玉阳关来家书了,颜明德和颜烈顺利到了玉阳关,大嫂秦可儿马上要带着侄儿回京了。颜明德见到孙子后,当即为这长孙取名颜文彦。
颜宁听到颜文彦这个名字,想起前世,自己到底未能护住这个孩子,心情有些低落。
秦氏以为她是想念父兄,劝道,“你父亲和大哥二哥都很好,等明年,或许你大哥也能回京一趟呢,到时也好见见。”
颜宁不想让母亲担心,只好装出兴奋的样子,“母亲,我做姑姑啦,我可得准备些礼物,回头不能让文彦笑话我这姑姑小气。”
“孙少爷还小呢,现在一岁多,正是有点认人的年纪,姑娘这姑姑一见,孙少爷肯定喜欢您。”王嬷嬷笑着凑趣。
秦氏被两人说得高兴,张罗着让人收拾颜煦当初住的听竹苑,又担心那地方会不会太冷。
“母亲真是高兴糊涂了,要说冷,京城哪里比得上玉阳关冷啊。”颜宁看秦氏担心的样子,“可见有孙子就不要女儿了,入冬后,您可没管我那蔷薇院冷不冷。”
“这孩子,你那院子住了几年了,冷不冷母亲还不知道啊。”秦氏嗔了一句,“你玩儿去吧,母亲得盯着人收拾听竹苑去。你说得也有理,京城比起玉阳关可暖和多了。对了,我还得准备些御寒衣物,让人送玉阳关去。”
秦氏只觉又很多事要忙,嫌颜宁碍事,将她推出正院了。
颜宁正有些心情低落,秦氏让王嬷嬷来告诉她,楚世子有事来访,正在外院书房等候。
颜明德离京时,交代秦氏,自己走后,京城里的事可由颜宁处置。
所以,秦氏索性将外院的书房收拾出来,供颜宁见客议事之用。
颜宁匆匆来到外院书房,楚谟正等在房中,看她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宁儿,我要离开京城了。”
颜宁今日一身裙装,耳边一副珍珠耳坠,听到楚谟说离京,她猛一抬头,耳坠更是晃了好几下,“出了何事?要离开多久?”
楚谟苦了脸,“不知道,英州出了匪患,圣上派我去剿匪呢。现在都秋天了,楠江那边的山里,这仗不好打。”
“怎么派你去了?当地守军呢?”
“就是当地守军败了啊,只要让我这大将出马了。”楚谟看颜宁为自己担忧,笑得眼睛都晶亮晶亮的。
颜宁对英州的地势不了解,也没有研究过山中作战,思索半晌,感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你到英州后,一切小心,我对那边不知道。”说到最后,声音低了,有些内疚。
“英州那边,自有当地官员和守军协助,你不用担心。圣上允我便宜行事,领英州的新兵作战。若是匪徒愿意招安,我也可全权处置。”
“当地守军……恩,对了,颍州州牧彭泽,你可以让他多出些力,这人有些迂腐胆小,讲究正统。英州州牧韩望之,得防着些。还有那些新兵,最好还是带着当地守军一起……”颜宁将脑中记得的东西翻了一遍,一点点交代着,“对了,还要小心,一定要提防暗箭伤人。”
“我会小心的。我的那些人,给你留下……”
“不用,那些人你都带去。”颜宁不等楚谟说完,直接就否决了。
“可你要查的事还没眉目……”
“那事不急,你多带些自己人,才能确保平安。”颜宁只觉心中不放心,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好像,一定要在自己眼前,自己才能相信他能平安无事。
“宁儿,你已经交代两遍了。”楚谟戏谑地提醒。
颜宁才发现,自己居然很担心,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忍不住握着手上的镯子转啊转。眼睛碰上楚谟的视线,又低了下去。
楚谟有些小得意,故意不说话,直到颜宁有些不耐了,抬头瞪过来。
他咳了一声,拿出了一张纸,“按我们推断的,那么多人待一处,必定吃食等物会增多。我让人将京郊附近转了一圈,这几个地方感觉比较可疑。”楚谟指着纸上点了黑点的地方,说道,“这几处庄园,按理应该都空着,但是采买的时候,米面买的却不少。不过,守了几天,没见到像高手的人。”
他和颜宁觉得,那批黑衣人若真是楚昭业所有,必定藏在某个地方,这地方不会离京城太远,地方也不会太小,毕竟这些人也得练武啊。
所以,他们推断之后,觉得那批黑衣人,很可能待在京郊的庄子、宅院里。颜宁直接找游天方抄了京郊各处庄子的户籍和房契,随后,让楚谟派人守在这些宅院采买的官道上。
这法子不太高明,不过那批人倏忽一现,再没踪影。颜宁毫无头绪,前世她也未曾注意过楚昭业是否有暗中养人,只好守株待兔了。守了几个月,终于找出几处比较可疑的地方。(。)
312章 大嫂的抱怨
追踪、盯梢这些事,一般的侍卫做不了。
楚谟带进京的人里,有几个是江湖中的好手,对这种江湖追踪很是拿手,所以才能找到蛛丝马迹。
他想着自己离京后,就将这几个人留给颜宁用,可颜宁担心楚昭业万一派那些黑衣人混入乱军伺机暗杀,一定要他把这些人都带上。
两人推让一番,最后,颜宁一皱眉,“让你带着就带着,哪那么多废话!”
楚谟气势立时下去了,“这不是……好,好,好,就留两个,其他人我都带走。”
颜宁才展颜一笑,答应了。
送走楚谟后,她在书房里翻找起英州颍州一带的舆图和地理志,一边看一边记下一些事情。
楚谟反正是到英州点兵的,走得洒脱,过了一日,带着清河和洛河,还有几个侍卫,直接轻装骑马,往英州方向去了,怀里,用牛皮纸包了好几层,是颜宁连夜绘制的英州的舆图和地理风土等事。
其实,这些东西,到了英州,找当地人问问,或许知道得还能更详细些。
颜宁整理时,只觉得能多让楚谟留心些也是好的。对楚谟来说,这可是佳人所赠啊,就和当初的平安符一样,必须珍藏。
何况,这和平安符可不一样,平安符当初她还给赵大海也弄了一个,这几页纸,却是完完全全为自己“特意”抄的。
所以,楚谟当宝贝一样,亲自贴身带着,生怕丢了破了弄脏了。
清河和洛河无奈,世子爷太小心了,包了好几层牛皮纸,薄薄几页纸硬是包成一块,胸口鼓起一块,有些难看啊。
楚世子完全不觉有损自己的俊朗,只觉神清气爽,飞马扬鞭的气势都更足了。
楚谟一行人离京很迅速,他们走后几日,颍州匪患之事,在京城逐渐传开。
这日,李锦娘的大嫂莫氏,来到东宫,求见太子妃。
李锦娘听说大嫂来得挺急,不知出了何事。她让织梦将大嫂请到花厅,自己在那等着。
莫氏见到李锦娘行礼问安之后,就看着左右伺候的人。
“你们先退下吧。织梦,你去给大嫂换西昌进贡的香茶来。”李锦娘看莫氏有话要说的样子,将宫人们打发下去。
织梦端上两盏香茶后,就退到了厅外。
莫氏一见无人,不由跟李锦娘抱怨起来,“太子妃娘娘,听说这次剿匪,原本是让您大哥去,可太子殿下拦住了?”
李锦娘对政事不关注,除非是安国公特意交代的,不然她是不理的,所以,大嫂这说法,她是第一次听到,奇怪地问道,“我对此事倒是不知,不过,大哥不去剿匪,不是好事吗?”
李锦娘觉得,到底是打仗的事,就算是剿匪,那匪徒手中也是有刀剑的啊。这若是厮杀起来,岂不凶险?
莫氏叹了一声,“太子妃娘娘,这剿匪可是好事啊。您想啊,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人数又少,兵器又差,谁去剿不是手到擒来啊?”
“大嫂,我虽不懂兵事。只是若如此轻视,当地守军早就剿杀完了,何必还要派楚世子出马呢?”李锦娘对自家大嫂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那些守军有什么能耐,再说人数又少。您想啊,楚世子这次去,可直接能带着几万人去打匪徒的,几万人打一群乱匪,十个打一个,也把人给打没了啊。”
莫氏快嘴说道,“太子妃娘娘,这样的好事,太子殿下为何不给你大哥啊?”
“殿下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李锦娘下意识为楚昭恒辩了一句。
“我听说,太子殿下最早是想让颜家的颜烈回来去剿匪,你大哥现成的要去英州带兵的人,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论打仗,你大哥也未必比颜家的人差,只是时运不济,一直没机会上沙场。又没人举荐,这才在京郊西营一待这么几年。”
“如今好容易有娘娘您帮扶着,他总算是升了,可这剿匪,多好的军功啊。太子殿下愣是便宜外人,楚世子能打仗,但他又不差这点军功啊。”
莫氏说着,有些激动起来,不由带了几分抱怨,“娘娘您是知道的,您大哥这几年不得志,心中一直不好受。您出嫁了,他想着自己要是能挣些军功,也给您长脸,做个依靠。”
“再说娘家人好了,那您地位也稳当啊。你看三殿下府里的钱氏刘氏,娘家人升迁,自己在三皇子府里,日子过得也舒坦……”
“大嫂,你莫不是喝了酒了?”李锦娘有些听不下去了,直接喝止道。
莫氏平时还好,一旦话匣子开了,就合不拢了,而且说话还容易没把门。
李锦娘听她竟然那刘氏、钱氏那种皇子侧妃来和自己比,有些不悦了。
莫氏看李锦娘沉了脸,知道刚才的话说得孟浪了,期期艾艾地解释道,“我是说,太子殿下看重娘娘,娘娘可以跟太子殿下提一下,这种事,便宜外人,还不如给您大哥啊。”
“我知道了,大嫂若没有别的事,就先回去吧。”李锦娘沉了脸,端茶送客。
莫氏走后,李锦娘只觉心里有些发堵。
楚昭恒为何要让颜烈回京去剿匪?
就像大嫂说的,就那么一群匪徒,随便哪个领军的将领,都能打下来吧?
织梦看到李锦娘脸色有些不好,她站在门外,听到了一些莫氏说的话。她暗怪莫氏不会说话,劝道,“太子妃娘娘,您可不要生气,大少夫人在家时,也是这样说话没个把门的。”
“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