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大元国师-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语间不怒自威;虽说是赔罪之意;但出口时却成了让人无法抗拒的命令一般。
萧遥听了这话;心中虽然十分明白忽必烈的意思;但还是赶快站了起来;作势要跟金轮法王等人一并告辞;却被忽必烈抓住袖子;轻轻拉了回来。金轮法王等人已猜到忽必烈突然撤席;定是跟萧遥有关;此时见到二人之间的小动作;更是确信无疑;心中虽十分不平和嫉妒;但也是无可奈何;各自施礼后;便即退出了营帐。霎时之间;偌大的王帐之中;除了几名草原卫士和忽必烈的几个汉人奴隶外;便再无旁人。忽必烈大手一挥;说道:“你们也都退下吧;守好帐外。本王与萧英雄交谈之时;任何人不得靠近;违者杀无赦。”
兵士奴隶领命而出;各守营帐四角。见众人屏退;为彻底打消忽必烈心中的怀疑;萧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退到忽必烈的面前;躬身说道:“小人名叫萧遥;无功无劳;决不敢妄称英雄之号;王子殿下还是称小人的名字吧。小人不敢与殿下并列而坐;若是殿下有何吩咐;小人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忽必烈微微一笑;并未坚持。微一沉吟后;便直入主题地说道:“萧遥;眼下确实有一件大事;需要听一听你的意见。”
萧遥刚才察言观色;已经明白忽必烈此时的所忧之事;刚想开口说话;但转念一想;却还是说道:“殿下所指的大事;是说提兵南下;攻灭宋朝吗?”
忽必烈奉大汗蒙哥之命驻节开封;提调中原诸路蒙汉军马;寻机南下进攻宋朝;此事虽非绝密;但也是少有人知;而且之前忽必烈从未与萧遥说起过;只在屏退金轮法王和潇湘子等人时随口一提;萧遥却已牢牢记住;这当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忽必烈所指的大事虽并非是此事;但仍是心中一惊;不自觉间;对于萧遥的能力又看高了一截。此时他略微一想;便顺水推舟;不置可否地开口问道:“那么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萧遥等的就是忽必烈的这句话;当即开口说道:“依在下愚见;此时并非挥师南下;攻灭宋朝的好时机;还望王子殿下三思而后行。”
忽必烈眉头微皱;问道:“你说此时并非好时机;那是为什么?”
其实萧遥借此机会;意图阻止忽必烈南下;正是想到到时一旦战端初开;双方兵戎相见;秣马而行;那么天下百姓势必便要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了。虽说他并非生于乱世;一生中别说真刀真枪、动辄成千上万人以命相搏的战争了;就连普通的街头斗殴也很少见;可他博览群书;又看过一些关于战争的纪录片;对于战争的残酷性自然是一叶知秋。穿越南宋后;他历经磨难;虽立志定要成为人上之人;手握重权;睥睨天下;但其实心中最真诚的那份坚守却一直未曾改变;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选择“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不愿为了一己之私;便帮助其时还算是“外国”的蒙古;去攻打宋朝这中华正统之地。只是;他早从历史的发展中得知;南宋此时已是病入膏肓、奸佞当道、政治**;国势日衰;纵然秦皇汉武在世;恐怕也无法改变此种局面;更遑论自己这个只是穿越而来的后世普通青年了。若是自己执意利用所知所学去帮助宋朝;硬要企图改变那种羸弱的局面;只怕到最后;自己在朝堂争斗中一败涂地;身毁名裂倒还是小事;可要是徒增南宋百姓几十年的悲惨生活;那样的结果就绝非所愿。正是因为想到了此节;萧遥才最终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干脆来到蒙古军中;投奔未来的元世祖忽必烈;说不定尚有一线希望。此时;他面对忽必烈的询问;拿出早已想好的说辞说道:“我蒙古国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若是筹划得当;上下一心;取下宋朝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有一件事情;殿下可曾想过?殿下此时是蒙古的脱里(藩王);自身势力未大;南宋临安却地处江南富庶之地;经济发达;人才济济;这就好比是一大块肥肉。殿下持刀叉切下这块肥肉自是没有问题;但这肥肉到头来;最终却落到了谁的口中?殿下可曾想过这个问题?”言语中已暗暗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忽必烈闻之一惊;略微一想;心中登时便雪亮一片;就仿佛是眼前的一团迷雾散去;使得前路尽皆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这当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他立刻明白了过来;自己此时手下虽拥兵甚众;且受封漠南汉地;驻节开封;兵马钱粮无一不足;逐鹿中原;建功立业这些事情看似已是唾手可得之事;可实际上;所有的兵马乃是哥哥蒙哥可汗所提调;自己并非拥有者;而只是一个使用者、指挥者。想到这里;忽必烈暗道:“我出生入死地浴血奋战;日后由此所获得的一切财富和土地;自己终归是无权处理的;到最后仍要归于大蒙古帝国所有;那也就是只能落在哥哥手中。我若是就这样度过一生;除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终将一无所得。什么胸怀天下;统统都要成为泡影了。”一念至此;忽必烈登时愁眉紧蹙、双目中隐忧无限。
萧遥知道自己的话已起到了作用;于是也不多言;只等忽必烈慢慢思考。过了片刻;只听忽必烈忽然缓缓问道:“不知你有什么良策?”目视萧遥;凝而以对。
见此情景;萧遥心中一沉;知道影响忽必烈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日后的成败在此一举;暗暗吸了一口气后;说道:“土地乃安身立命之本;改革乃徐图发展的关键。而这中间;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和庞大的势力则是成大事者最根本的保障。”
忽必烈闻言;看了萧遥半晌后;终于又问道:“那依萧长史之见;该当如何?”
第二百四十八章 指点江山谋苍生(下)
(⊥)听到忽必烈不再称自己为〃英雄〃而是改称〃长史〃;萧遥心中登时为之一振。他知道长史这个官职乃是负责统帅训练当地汉军所设;忽必烈如此称呼自己;显然是已欲委以重任。但萧遥转念一想;自己新投不久;既无功劳;又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且领军打仗;练兵马并非所长;虽是位高权重;但对于以后的发展却全无益处;因此想了一下后说道:〃王子殿下抬爱;小人感激不尽。可是无功不受禄;这‘萧长史’三个字;小人是万万担待不起的。〃说完纳头便拜;既是谢恩;也有坚决不受之意。
忽必烈虽口称〃长史〃;但封这个官职其实只是临时起意;随口一说罢了;他心中想的只是要将萧遥收为幕僚;听计纳策;并非真的要萧遥去为自己统帅兵马;驰骋疆场。此时他见萧遥坚决不受;倒也没有再勉强;说道:〃那此事稍后再议吧。萧英雄;你说成大事者;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和庞大的势力是最根本的保障;不知此话怎讲?〃虽然极力掩饰;但言语中隐隐的急切之意却还是被萧遥给听了出来。
言念至此;萧遥知道时机成熟;于是再无隐瞒;当即直截了当地说道:〃王子殿下若想成大事;必须先模仿秦朝官制;在中原找到一个根据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朝廷;此乃第一步;然后行汉法;依汉例设立官职;完善法纪;募兵粮户等诸般制度;并且不能像成吉思汗时期;木华黎和耶律楚材那般虽采用汉法;但是时置时废;咱们须得成系统地坚持下去;此乃第二步。而这两步一瞪形;以后的一切问题便都迎刃而解了。〃
忽必烈其实心中早已有此想法;只是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加之他先前为如何治理漠南汉地劳心劳神;是以从未付诸实施。此时萧遥一言点破;忽必烈如梦初醒;心中那些原本飘忽不定的想法顿时形成了一个整体;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又思索了片刻后;忽必烈忽然开怀大笑道:〃萧兄弟所言甚是;咱们就这么办。〃
由于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其时恰逢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长安)封地。他采纳了萧遥的建议后;一番思考之下;决定将自己的中原根据地设在长安;之后与萧遥促膝而谈;二人反复推敲琢磨;终于商定了改革的内容。
首先设置左右丞相;左丞相为蒙古人;居正位;汉人为右丞相;从属于副。至于这汉人右丞相;忽必烈听从了萧遥的建议;决定重礼从长安城聘请闻名关中的鸿儒担任;而这左右丞相;则是主要负责管理漠南汉地的地方官员考核和任用;选拔与监察官员;总领国家大政方针的议定其次是国尉;基本由汉人出任;主要是在萧遥的建议下;建立汉族军队后设置。这支汉族军队有别于金朝和西夏灭亡后投靠蒙古的汉人世侯军阀;因其是完全从属于忽必烈自己的军队;主要管理麾下何人领兵;发兵的问题决定。
然后是御史大夫;由汉人出任;掌管蒙古缴获自金朝和西夏的文书档案和图籍;以及监察手下官员;检举谋反与违法行径的;此三者便合称为〃三公〃。
至于九卿的划分;萧遥也全都提到;并逐一为忽必烈解释述说。同时;他还将脑海中自己想出的一些治国理念融入其中。而不管忽必烈最终如何取舍;萧遥一直苦苦追求和梦想的权利与地位;此时已不再像是以前那镜花水月般的虚无缥缈了。
萧遥深知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他就建议忽必烈设立〃奉常〃;其职责是主持祭祀;管理成吉思汗陵;以及管理刚刚建议忽必烈恢复的中原各地的学校教育;郎中令主管忽必烈麾下的亲兵和新招募的汉人亲兵;作用大致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由于萧遥建议忽必烈将长安城仿照隋朝改名大兴;寓意忽必烈自己的势力大兴之意;而此建议也被忽必烈采纳;因此原本被称为长安城防军的卫尉;便改名为大兴城防军;太仆负责管理麾下军马事宜;由蒙古人出任;廷尉则掌管法令刑罚事宜;而萧遥思及元朝还不到建立的时机;因此便决定暂时使用金朝的泰和律;典客主要处理外交事宜;负责与南宋;吐蕃;大理;高丽;日本以及蒙古自己几大汗国沟通联络;宗正管理忽必烈亲属以及汉地蒙古人事宜;使蒙古人和汉人分开管束。此举有利于稳定;忽必烈闻之大赞。接着是治粟内史;负责恢复中原漠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少府负责漠南汉地的市场交易;商业税收;中尉掌管负责大兴城的治安;将作少府管理城池关隘;宫殿的建设事宜。
之后是地方管制的恢复;在萧遥的建议下;首先是恢复中原地区的行政建制;设立43个郡;郡下设县;郡设置郡守;一般由忽必烈自己一系的蒙古人和新进投靠的汉人;以及一些本身在地方属于豪强的汉族军阀世侯出任;可以自行任命自己的幕僚;推荐当地的人才;发布小朝廷的政令;赏罚;司法与监察;以及拥有平定叛乱和统帅当地军队抵抗外敌的权利。同时也负责征收地方财税。郡守下设郡丞;往往由汉人担任;负责当地内政;长史负责统帅训练当地汉军;之前忽必烈意欲委任萧遥此职;便是想让他为自己治理手下的非蒙古人。军队;权利不可谓不大。郡守的副手是郡尉;协助郡守统管一郡的军事。在忽必烈麾下;郡守和郡尉往往是一蒙一汉;这样就不需要再和后世一般设立达鲁花赤了县一级;有县令和主管内政的县丞;以及主管一县军事的县尉;这轩本上都是汉人充任。县以下还有乡与亭;乡一级有掌管教化的三老;负责配合县令审案与征收赋税的啬夫。最低一级的民兵组织;负责巡逻治安的游徼。
关于新征募的汉军;萧遥建议仿效秦军军功爵位;分别为:公士;上造;簪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这些爵位从低到高;共划分为二十级;其中每一级军功的提升都伴随待遇的提高;当进阶到第五级爵位大夫时;汉人兵卒的待遇和身份已经可以与蒙古兵持平;借此提高归附征募的汉军战斗力和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为了拉拢汉地地主与军阀世侯豪强;萧遥也推荐在任官上暂时采取九品中正制;在各郡设置中正官;品评各地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根据品级向大兴小朝廷推荐;授予官位。后来;正是由于萧遥实行的这一套措施;漠南汉地的世家大族;军阀世侯逐渐开始归心于忽必烈;忽必烈迅速在中原站稳了脚跟。自此;蒙古奴隶主与汉族地主的联合专政政权正式确立起来。最后;萧遥还建议忽必烈正式开始铸造钱币;定当年为大蒙古中统元年;忽必烈一一照行而施;无有异议。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登堂入室
忽必烈与萧遥这一番闭关长谈;二人言念及处;一切军政大事;民情方略等治国之策均商谈妥定;无一遗漏。待诸事落定;忽必烈胸中已是成竹在胸时;一轮清亮淡雅的明月不知何时早已在天边颦笑嫣然;给已变成淡墨色的天空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辉光。见此情景;忽必烈心情大好;当即下令大宴三军。蒙古族世居草原;以游牧为生;吃饭时往往便是席地而坐;并不刻意需要什么桌椅板凳;加之平日里所食的也大都以牛羊肉为主;因此此时忽必烈下令群宴;准备起来倒也并不费事;只见当即有人便去杀牛宰羊;有人在军营空地上堆起篝火;更有人取出绰尔(马头琴);和着月光弹奏了起来。顿时;一阵圆润低沉;悠扬动听的乐曲之声便飘荡在了整个军帐上空。
萧遥站在王帐之前;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着的蒙古士兵;心中的成就感一时间无以复加。就在刚才;忽必烈议定国事后;由于对萧遥的所知所学钦佩已极;惊为天人;不仅聘为幕僚;封他为平章政事;官居从一品;掌机务;并委任处理大蒙古南方汉地军国重事;余人无不由之;而且更是歃血盟誓;跟萧遥结成了异性兄弟。
二人之间的接触虽只有短短的半日;但一个确是真心投靠;另一个豪爽不羁;忽必烈言念及处;早在心中将萧遥视为了知己。而此举其实也已经表明;忽必烈已把萧遥当做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吸纳进了权力的中心位置;并将让他在里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穷尽一切手段地进行拉拢;也是为了保证日后二人始终能够站在同一条战线之中。萧遥思及忽必烈为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想到自己这数载辛劳;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大权在握;心中每思及此;总是激荡难平;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脸上也总是在不经意间便露出了笑容。
想到今日自己一言止杀;成功阻止了忽必烈南下伐宋的想法;今后自己更是能够一展抱负;利用所知所学;努力修正历史中的不完美之处;萧遥的心情一时间便如上九天揽月;下九洋捉鳖;起起伏伏再难自抑。便在此时;忽然间却有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说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箫大人刚来军中不到一日;不仅立刻官拜从一品的平章政事;而且更是与王子殿下结为了异性兄弟;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听到这声音;萧遥心中一惊;顿时回过了神来;只见金轮法王和潇湘子;尹克西;尼摩星;马光佐五人正缓缓走来;说话之人;正是潇湘子。萧遥早知自己受封结拜的事情一旦传令下去;让蒙古军士都知道;虽然对于提高自己的威望是大有裨益;可遭到一些小人的嫉妒也是难免之事;因此早就在心中做好了准备。此时见潇湘子果然前来挑衅;萧遥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那还要多谢潇兄的引荐之恩了。〃
潇湘子闻听此言;一时间被噎的无话可说;只得瞪了他一眼后;退到了一边。尼摩星说道:〃小兄弟大大的本事;有空我一定要领教领教的。〃
话音刚落;只听尹克西说道:〃哈哈;小兄弟;不知王子殿下赏了你多少金银珠宝?不如拿出来;兄弟们一块享用享用;以后你有什么吩咐的时候;我们也好全力以赴啊;哈哈!〃言语间虽未明说;但趁火打劫;威胁如若不匀;日后遇事便从中作梗。故意刁难之意已是不言而喻。
萧遥冷然一笑;刚要开口反击;却见金轮法王双手合十;躬身一礼;开口说道:〃老衲恭祝箫大人高升。几位英雄的玩笑之言;还请大人不要放在心上。箫大人仁善慈和;与王子殿下一见如故;相互间结拜为兄弟;此乃顺应天意之举;日后必当流传为一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