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圣仙王途 >

第17章

圣仙王途-第17章

小说: 圣仙王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杨一脸苦笑,心中汗颜,心想自己这个母亲,什么都好,就是话有点多,不过这样的性格,在乡下也最为吃得开,十分受邻里欢迎。

……

新的周一又到了,晚上12点再更新一章,条件许可的书友请支持一下,投票点击,希望咱还能继续登上首页新书榜,谢谢!

第二十五章书院(上)

新的周一,求红票、点击!

…………

“下山吧!”吕开泰说着。

“也好,我今日冲撞了公主,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还是下山为好,等过些时日,再来瞻仰太道圣人好了!”现在所处的是十二重宫殿的第九重,离最高重也不过隔了两重宫殿,只要再穿过上两重宫殿,就能瞻仰到太道圣人的神像了。

只是吕杨冲撞了公主,估计公主不太希望看见自己,吕杨露出一丝苦笑,自然不会再去触霉头。

“那好,咱们先去书院吧,我父亲希望伯父伯母先到我家的别院休息,也好压压惊,而且纯阳师弟是要入学的,不如就趁着这个时机好好看看书院的环境,这样二老也放心不是?”黄道蕴向吕开泰夫妇笑道。

“这敢情好,黄家小娘子,你还真是想得周到咧,我们乡下人,还真有没有见过鼎鼎大名的白龙潭书院是什么样子,这一次真要托小娘子的福了……”吕杨氏高兴的拉着黄道蕴的手,一个劲的揉揉,就像是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十分喜爱黄道蕴。

吕杨氏对于自己看顺眼的人绝对是自来熟,十分热情,甚至有点热情过分,嘴上的好话也多,她浑然看不到黄道蕴对于她的热情大感不适。

吕杨会心一笑,心想这才是自己的父母啊,慈母,严父,上有大姐,下有疼爱的小妹,人生有如此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知足了。

再次上了一炷香后,吕家一行人从太道圣庙上下来,在山脚的行脚行牵了自家的马和毛驴,钱来向众人告罪道别,赶紧返回秣陵府,他觉得有必要将今天遇到公主的事情向家里人吹吹牛。

钱来走后,黄道蕴姐妹带领一行人往白龙岭方向去。

白龙岭是一条横贯东西八十余里的山岭,乃是大东山外围的一道风景秀丽的山岭,山岭以东崇山峻岭,乃是大东山山系余脉,南麓有树林、湖泊、河流,地势比较平缓,一条潇水从山中而来,流经山岭,使得山岭南麓成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再往南,就是城隍岭所在的山岭了,从白龙岭之巅往南眺望,甚至能看到香火缭绕的太道圣庙。

白龙潭书院,坐落在白龙岭南麓,整片山岭的阳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其景致堪比皇家园林。

特别是潇水上游百里流域,支流众多,竹林遍布,潇水两岸,多修建有清净优雅的别院,是众多儒师隐居避世,治学修身的胜境。

吕杨一家人骑着马和毛驴,黄道蕴和妹妹骑得是一头黄色的小马驹,脚程不算慢,不多时已经到了白龙潭书院的山门前。

书院山门是一道高耸的大门,悬挂“白龙潭书院”五个黑色碑体字,红漆的大门向两边敞开,不少书院的师生在大门前进进出出。

大门旁有一座小楼,守门的巡山使正躺在太师椅上,悠闲地抽着旱烟,他的一双眼睛看着进出的人,保证那些闲杂人等不得进入书院。

书院乃是修行之地,需要的是清净,无关的人一概不许进入,省得打扰这里边的清净。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拖家带口的,过来登记!”巡山使一开口,苍老的声音立刻传到吕杨的耳朵里,就仿佛一道雷鸣在耳边炸响。

吕杨惊讶,转头想那老头看去,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磕磕旱烟,将烟杆插在腰间,走了过来。

“吴伯,是我!”黄道蕴迎上去笑道。

“呵呵,我说是谁呀,原来是黄家小子的大丫头还有小丫头,嗯,不错不错,又水灵了,黄家小子好福气啊,生了你们两个小丫头,怎么,你带着的一家子是什么人?咱们白龙潭书院可不兴带来历不明的人进去!”老头上下打量吕开泰一家,最后目光落到吕杨的身上。

吕杨不禁咧嘴冲着老头一笑,吴老头嘿哟一笑,诧异道:“好一口整齐的牙口,这样的娃娃已经不多见了,我想想……五十年前我见过一回,那是陈家叫做述圣的小子,他当初进书院的时候也是一口的好牙,现在那小子已经是亚圣了,嘿嘿……不错,你这样的娃娃就该是我们书院的!”

吴老头这么一说,吕杨顿时对这守门的老头略有好感。黄道蕴则笑道:“吴伯,这是我爹新收的弟子,叫吕杨便是,这是他的家人,吕师弟已经被推荐到书院进学了,今天就是带他们过来瞧瞧的,往后还请吴伯多多照顾!”

吴老头一听,眼神微微一亮,饶有兴致地盯着吕杨上上下下看了一会,大笑道:“我说是谁呢,原来你就是在太道圣庙上冲撞了公主的人呐……哈哈,不错,是个好小子,本巡山使看好你,去吧去吧,既然是自己人,那就不用登记了!”

吴老头摆摆手,十分爽快地放行了。

“那就谢谢吴伯了!”吕杨立刻顺杆子往上走。

“不用不用,吕家小子,咱们白龙潭书院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少年英才,往后有什么难事找我,我罩着你!”吴老头快慰道。

“那就多谢前辈了!”吕开泰和吕杨立刻道谢。

“不用叫我前辈,叫我吴伯,咱们白龙潭书院,再也没有比我资格更老的老家伙了,书院上至院长、院监,下至你这样刚刚入书院的小娃娃,全都叫我吴伯,你也叫我吴伯好了!”

别过这个守门的古怪老头,进入书院,吕杨疑惑道:“师姐,刚刚那吴伯是什么来头,怎么知道我在太道圣庙上冲撞了公主?”

黄道蕴理所当然笑道:“你不是听他大吹法螺了吗?他的辈分在书院很高,是书院的老人了,而且还是咱们书院的巡山使头领,书院的日常巡逻都是他负责的,他手底下可是领着几百号的小厮,耳目众多,这白龙岭还有前面的城隍岭,还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吕杨暗自咋舌,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能耐,只怕他的道业也不低。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华丽的三乘马车缓缓驶过,然后马车停下来,马车上走下一个年轻佳公子。

吕杨也是诧异,这年轻公子不过十七八岁,身穿白底秀金的华丽儒衣,宽大的袖袍飘飘,头顶戴着一个青玉芙蓉冠,腰间悬着一柄款式典雅的君子剑,手上执一把折扇,俨然就是标准的儒道中人派头。

不是那种酸儒,而是富贵的儒者。

“呵呵,道蕴小娘子,咱们又见面了,近来可好?”年轻公子揖礼笑道。

“还好,多谢关心,若是没事,少陪了,告辞!”黄道蕴微微皱眉,回揖礼。吕杨这时就发现了,似乎师姐不太喜欢这个人。

“等一等,道蕴小娘子,不知道黄儒师回书院了吗?若是回了,请转告黄儒师一声,学生不才过几日就去上门拜访,家父和家严的决定想必小娘子也知道,你我也快到了定下终身大事的时候了,不若就先将这大事定下来,再求道业,这不是两全齐美的事吗?”

“哼,我爹爹不会答应的,我姐姐也不会答应你的,陆浩明,你还是快些走吧,我们不喜欢你!”黄乙乙叫道。

“乙乙小娘子,我陆浩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论家世,我陆家与你们黄家可谓门当户对,你我从小认识,这就更好了,而且本公子天纵之姿,道业马上就要突破立心,成为秀才了!”

“秀才就秀才,我不稀罕……”黄道蕴脸色难看起来。

“哼,道蕴小娘子,你不稀罕,黄儒师还有你们黄家可说不定,岂不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黄儒师答应,还怕你不同意吗?等着吧,我陆浩明一定要娶你!”

“休想!”黄乙乙向陆浩明做了个鬼脸。

陆浩明大怒,脸色陡然一变,现出狰狞来,大笑:“乙乙小娘子,我陆浩明不跟你一般见识,我将来就是你姐夫了,到时候你再如此这般胡闹,姐夫可就要收拾你了!”

“你……”黄乙乙气得粉脸发白。

吕杨摇摇头,好笑道:“我说这位兄台,我师姐似乎不太喜欢你呀,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即便将来你们做了夫妻,估计也不会幸福的,所以兄台还是另寻良配的好,莫要纠缠不休,到最后落得一场空就不妙了!”

吕杨氏连忙拉了吕杨的衣袖,小声道:“莫要逞强,咱们得罪不起人家!”吕开泰深以为然。吕杨无奈,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来,朝陆浩明揖礼道:“在下吕杨,刚才失礼了!”

陆浩明原本铁青的脸才缓和下来,有些不屑道:“吕兄台,这么说来你已经是黄儒师的弟子了?好生奇怪,黄儒师怎么会收一个丁科生做弟子?”

“丁科生?”吕杨不明所以,转头看看黄道蕴。

“立心道业第一重的学生被归为丁科,现在书院之中丁科一共有十二个班,每班四五十人不等!”黄道蕴淡淡道。

吕杨心下一算,乖乖,白龙潭书院一个丁科就有四五百人,不知道其他科怎么样。

陆浩明不欲和吕杨这样的小小丁科生为难,他转身上了马车,隔着马车最后说道:“道蕴小娘子,你就在家里等着吧,用不了几日,就会有媒人上你家提亲,嘿嘿,咱们就先下聘定亲,等我升入甲科,就可以娶你了,哈哈哈哈……”

马车扬长而去,黄道蕴脸色煞白,狠狠瞪了马车一眼。

“黄家小娘子,你真要嫁给那个陆公子,我看那个陆公子家世一定很富贵,而且还很聪明,只是性格有点躁,不是良配……”吕杨氏拉着黄道蕴的手担忧道。

“伯母放心,我父亲是不会同意的,家父早有言,不会逼迫我的,无论那陆家怎么费心,这桩婚都不会成!”黄道蕴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黄儒师是大儒,一定会为你们的将来考虑的,两位小娘子都不要担心,走吧,咱们一边走,一边瞧瞧这书院的景致!”吕杨氏松了口气,拉住黄道蕴和黄乙乙两姐妹开始唠嗑起来。

……

第二十六章书院(下)

一行人绕过一个山坡,沿着山梁后的南明湖岸边石道走,吕杨打量湖泊,这个湖泊是白龙岭南麓的低洼之处,大概方圆百倾,湖水清澈,水波不兴。

湖泊北面沿岸,修出了一条长长的官道,用石板铺地,岸边还有石柱栏杆,走在湖边官道上,往北远眺白龙岭,可以看到无数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之间,不少读书人从南麓的楼阁中沿着一条条台阶走下来,来来往往。

“师姐,这可是白龙潭?书院既然名为白龙潭,应该有些名堂的吧?”吕杨笑问。

“这是南明湖,并非是白龙潭,那白龙潭乃是潇水上游一处上古寒潭,据说那里曾经出没白龙,不过那个地方乃是书院的禁地,等闲人去不得,即便是要寻找,也找不到,听说早已经封闭起来了!”

“看来传说是真的!”吕杨笑笑。

“或许吧,师弟,上面的楼阁就是咱们进学修行的地方,有七十二殿阁,上百个书苑和书堂,除此之外,还有藏书馆、制笔坊、制墨坊、造纸坊、制砚坊,以及铸剑坊、制扇坊、造弓坊、造尺坊和造琴坊……”

黄道蕴指着山间和湖边的楼阁一一介绍起来,吕杨点点头,一一记在心里,今后在白龙潭书院进学修行,不单单是念书,最重要的还要养气,学习圣道技艺,不仅要学九经,还要通六艺,进而修道业,没有道业,一切都是虚妄!

吕杨氏听到书院中有这么多的制造作坊,疑惑道:“黄家小娘子,书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作坊,往后我儿都要用到作坊制造的东西吗?”

“都是必须用的,譬如说这笔墨纸砚,就是咱们圣道中人的文房四宝。还有剑,称为君子剑;扇称为风雅扇,弓称为格物弓;尺称为致知尺,又称圣道尺,能够量事物长短和人心善恶;琴称为楚琴,能镇定心神,陶冶性情,更能以音杀人,这些都是咱们圣道中人普遍随身的器物!”

“妈呀,怪不得刚才那个陆公子身上不仅配了剑,还拿着一把扇子,敢情这是读书人的器物呀,这些东西真能杀敌?”吕杨氏道。

“可以,圣道中人修行道业,举手投足都有莫大的道力,不光是剑、扇、弓、尺、琴,就连文房四宝也是杀敌制胜的利器!”黄道蕴笑着。

吕开泰听得津津有味,良久才颔首笑道:“还是圣道厉害啊,无怪乎皇朝推崇圣道,原来真是堂皇正道!”

“正是,圣道中人最重要的便是养气,还要学圣人传下的九经和六艺,进修道业,臻至圣人道业,可享受万民香火呢!”黄道蕴露出向往的神情。

吕杨也是微微兴奋,马上自己就成为圣道门徒了,圣道之路,将会为自己敞开吧?

习九经,通六艺,想想都觉得兴奋莫名!

所谓的九经,就是大匡皇朝九位至圣传下的不朽经典,其中吕杨读过的有《先天五太书》《大诗经》《小诗经》《匡礼》和《宏乐》。

这几门经典都是私塾的学子门可以接触到的九圣经典,这些书县城里面的书斋也有的卖,只是不全。私塾的小学子们读的大多是节选,而且小学子读书不求甚解,大多是死记硬背而已。

至于说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圣道中人需要修习的六种技艺,已经包罗万象,足够一个人一生钻研不尽,若能六艺通晓,当可游于天地、纵横天下。

六艺之中,“礼”指的是律法、礼仪、以及治国韬略,习礼可修身持正,恶念不起。

“乐”指的是天籁,习天地之音,静心守正,心魔不生。

“射”指的是保身之术,包括箭术、尺术、剑术、扇术和琴术等等伏魔杀敌的圣道技艺。

“御”指的是炼制、御使法器,统兵战争的至理,更高深的则包含摄鬼御神的无上神通术法。

“书”指的是著书立说,继往圣绝学,传文明教化,这是圣人之学,非常神圣可贵。

“数”指的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知天地之数,扶乩推算,究极天地奥妙玄机,趋吉避凶,乃是保身之道。

吕杨踏入白龙潭书院,这才觉得在家读书和在吕丘县私塾凿壁偷光的日子没有白费,终于踏入圣道门槛,凭着自己两世的见知,好好修行,定然能够修出个万人仰望道业来。

到了南明湖的尽头,沿着潇水往上,行了一炷香的功夫,进入一条夹道,两旁是一片桃林和梅林,夹道的尽处是一个幽静别院。

别院高两层,全部用上好的木料修建,两层楼阁,房间应该不少,前面的院子还有凉亭花圃,相当清净,比之吕丘县的清阳别居要好很多。

也只有大儒才会住这等环境高雅的地方居住,返璞归真,远远看来,桃林和梅林笼罩在薄雾之中,仿佛云气。

别院右侧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绕着别院流过,一座小小的石桥横跨对岸,小溪两岸,蒹葭苍苍,远处是一大片天然的竹林,更远处则是青翠的山峦,隐约有云雾缭绕。

如此别院,像是神仙居所。

吕杨大为感叹,圣道中人,采天地浩然之气,融合人心之正,才会成就浩然正气,此正气若是升华,就会化为圣道之气,玄妙无与伦比,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

为此,圣道中人大多寄情于山水,一方面陶冶性情,一方面方便采天地山川的浩然之气,有助于修行道业。

“到了,这就是我爹爹在书院中的别院!”黄道蕴拉着妹妹的手将吕杨一家带进院子。院子之中,一个三十来岁的村妇正在编织筐。

“原来是两位小娘子回来了?”村妇看到黄道蕴,立刻放编了一半的竹筐笑着迎了上来,十分欢喜。

“奶娘,我们回来了!”黄道蕴连忙介绍吕杨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