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圣仙王途 >

第354章

圣仙王途-第354章

小说: 圣仙王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身体早已经到了极限,若非一股强大纯粹的信念支撑,他的身体已经崩溃,如今来到阎罗大尊庙,他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世。

吕杨站在这个可敬朝圣者身前,叹息一声。

可以感觉到,阎罗大尊庙笼罩着奇异的力量,这种力量庇护着灵魂。

吕杨额头上的破虚神眼自然而然张开,便看到那位刚刚死去的朝圣者身上逐渐散发出纯粹的光明。

这种光明不同于自然光,它来自于心灵,是精神的光辉,肉眼凡胎无法看到,可是吕杨的神眼却能够洞悉。

一个人形光辉从病痛、苦难的皮囊中走出来,他抬眼看了一下阎罗大尊像,走了过去。大庙之中,一缕无形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缠绕到朝圣者的尸体上,一瞬间,尸体散发出一种奇特的异香,并保证尸体不会腐朽。

这种情况显然在最近的阎罗大尊庙并不少见,很多前来朝拜的信民都十分羡慕又敬佩地望着朝圣者的尸体,有的还朝之礼拜。

很快的,庙中的执役便小跑过来,察看了一下朝圣者尸体,然后很尊敬地为其念了一篇阎罗经,为其祝贺和超度。

朝圣者的灵魂反而停下脚步,其灵魂就是一个人形光人,本质非常纯粹,他看着庙中的执役围绕在他的皮囊前为他超度,他很高兴。

“这是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他的灵魂无比神圣,并且已经皈依阎罗大尊,他有资格存在于大庙,且将他小心地请到庙中的浮屠里,受人瞻仰!”执役很快判断并做出了处置。

很快的,朝圣者的尸体被搬到了殿外的林立塔林之中,封存起来,这些小塔,每一座只有几个平方,高丈六,上面绘制朝圣之路,以及书写阎罗经,这就是浮屠,阎罗大尊的浮屠,里面存放着不朽的朝圣者尸体。

朝圣者的灵魂很显然十分满意自己死后的归宿,他经过吕杨身边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吕杨正在仔细的观察他。

朝圣者忽然意识到,吕杨不是一个凡人,他的身上,有着阎罗大尊截然不同的伟大光辉。

“这是一位修行者,或许还是大海西边大匡皇朝的读书人……”朝圣者心想着,他朝吕杨行了个礼,这是东来国的礼仪,将手置于腹部前,弯腰鞠躬,然后不再理会吕杨,走向阎罗大尊像。

就在阎罗大尊像前,朝圣者看到了一座完全有阎罗灵光构成的光门,门户的那一边,隐隐约约有一座繁华之城。

那是阎罗城,朝圣者心里隐隐约约感觉到。

“等一等……”吕杨叫住对方。

“大人有什么吩咐?”朝圣者谦卑道。

“为什么相信阎罗大尊!”吕杨不禁有些好奇,毕竟像这位朝圣者一样纯粹虔诚的灵魂已经不多见了。

东来国能够出现这么多接近圣灵的灵魂,这让吕杨很吃惊,遍观整个世界,这种虔诚都不多见,让吕杨惊喜的是,整个东来国,并不缺乏和眼前这位朝圣者一样虔诚的人。

朝圣者微微一愣,想了想,摇头道:“你问我为什么相信阎罗大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只知道,东来国的国主造了大罪孽,使得我东来国遭受了魔头的肆虐,我的家人,老伴、儿子、女儿,还是孙子,全都被魔头害死了,但是我仍然活着,我见过太多的苦难,但是只有阎罗大尊拯救了和我一样陷入苦难的人!”

朝圣者缅怀说着,吕杨感受到其中难以言喻的哀伤和幸运,其哀伤或许是因为曾经的苦难,其幸运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信仰。

“大人是从大匡皇朝来的读书人吧?”朝圣者问道。

“是,我听说是九州人请来了阎罗大尊,并在原王宫的废墟上建立了阎罗大尊庙!”吕杨说着。

朝圣者似乎并不知晓这些,不过他毫不惊讶,“这些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阎罗大尊就在这里,是他拯救了我们这些苦难的人啊……”

朝圣者似乎对吕杨并不太好奇,“大人是儒者,不过我可以感觉到,大尊的光辉和九州的儒者并不相同,想来大尊和你们读书人并不是一路,他才是真正救苦救难的存在!”

朝圣者说着,走向大尊像,毫不犹豫进入光门,下一刻,他化作一道遁光,落入了链岛骨门前的阎罗大旗中,进入了大旗中的阎罗城。

对于阎罗城而言,朝圣者并没有感觉到压抑的诡异,反而他似乎十分熟悉阎罗城的气息,因为阎罗城到处充斥着阎罗大尊的阎罗气。

在这里,他感觉到了不受时光侵蚀的不朽之力的庇护,无数的灵魂处在阎罗城中,没有饥饿和苦难,有的只是平静。

吕杨看着朝圣者进入阎罗城,又惊又喜,正是因为有这样纯粹的虔诚者灵魂,吕杨才感觉到阎罗大旗的厉害,其中阎罗大尊,已经超越寻常的器灵,拥有自主的意志。

就在这时,吕婉蓉走了过来,她如今是东来国国主,她的身边,跟随者一批随行人员,大多都是东来国的阁臣,有男有女,大多是圣道中人,当然也有几名妖仙。

作为政教合一的教宗和国主,吕婉蓉的王宫便是这一座阎罗大尊庙,她就在阎罗大尊庙中治理整个东来国。

“国主!”吕婉蓉还没有当东来国主的自觉,她向吕杨抬手揖礼,其他人不敢怠慢,纷纷向吕杨行礼。

吕杨回神,看了吕婉蓉一眼,露出微笑。

如今的吕婉蓉,已经和他一样,是一国的国主了呀!她这个国主,正是自己推上位的,在东来这个国度,吕杨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力,吕婉蓉等一干东来国统治者,都是出自吕杨麾下。

“不用多礼了!”吕杨摆摆手,微笑着,“你做得很好,没有辜负我的栽培,也没有辜负我吕家先祖的荣光!”

“这都是靠着国主的信任和几位阁老的鼎力相助!”吕婉蓉谦虚。

“阎罗大尊庙和各地的阎罗庙怎么样,都已经派人下去主持了吗?”吕杨询问。

“各地的阎罗庙都已经派人下去主持,东来各地,香火众多,出现了很多纯粹的信徒,这种情况竟然是大匡和南海国前所未见的景象!”

吕杨叹了口气,又是庆幸又是心痛:“大乱之后往往要大治,信仰也是一个道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国主说的是,婉容必定会聚其人心,将阎罗大尊的香火广布整个东来国!”

“还不够,须得有一个神教,神教有明确的教义,这才好广传阎罗大尊的名!”吕杨摆摆手。

“神教?”

“或许称为国教也可!”

“那东来国不传圣道了吗?”吕婉蓉微微一愣,其实东来国作为藩国,拥有一个国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不立圣道的正教未国教,只怕会引起非议。

吕杨却不忌讳,笑道:“东来国的情况,大家还觉得能够立儒教为国教吗?”

众人想了想,摇摇头。不得不说,现在整个东来国信奉的都是阎罗大尊,各地的阎罗殿也如雨后春笋般立起,一些穷乡僻壤,或许没有阎罗殿,但是也有简单的阎罗像供人祭祀,就像是前世世界的土地庙一样,各个地方几乎都有土地庙。

这种情况的形成,无非是吕杨早早布局阎罗大尊信仰的结果。

东来国大乱,信仰缺失,在那个时候趁虚而入,种下信仰的种子,可以很快成长为树木,开花结果,甚至成为一片信仰的森林。

……

第五百九十六章冥教

众人不太明白吕杨的想法,不过东来国不是大匡皇朝,风土人情虽然相似,但是人心迥异,东来国现在已经没有能够广传圣道的土壤了。

难道吕杨是要另立炉灶?

吕婉蓉微微带了个哆嗦,这可不是一般的雄心壮志啊!

这种人物,最出名的一位便是太道圣人,他就开创了属于读书人的信仰。

吕杨若是也有心另立一种信仰,那么便是继承了先人的壮举和开拓精神,值得肯定。

吕婉蓉想了一想,询问:“国主,东来国如今信仰阎罗大尊,若是立神教,当是以阎罗大尊为核心信仰的神教,不知是也不是!”

“没错!”吕杨颔首,“我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个神教国主可有什么提议?教义有该当如何?”吕婉蓉知道,阎罗大尊便是吕杨召来的,东来国各地的阎罗大尊殿也是吕杨最先立起来的,阎罗大尊和吕杨之间,肯定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

最明白阎罗大尊根底的,只有吕杨自己了。

吕杨看向所有人,发觉他们都没有什么异议,便沉吟道:“阎罗大尊出自幽冥三界域,他将来要截取大道自然轮回的一部分法则,成为掌控一部分人生死轮回,以及灵魂审判的神祇!”

“阎罗大尊,将会成为这样的神祇?”吕婉蓉露出恍然一惊的神情,“这么说,大尊将来会成为诸神中的一员?”

在大匡皇朝,诸神是绝少被提及的存在,因为大匡皇朝有自己的信仰体系,这个体系最顶端的存在便是圣人,圣人出自于修行圣道的儒者,所以大匡皇朝的信仰体系扎根于广大的民众,如同参天大树,风刮不倒,雷击不坏。

即便是早在前朝时代,诸神信仰倒也存在,但是更多的是信仰天,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位神祇,因为从很久远的时候起,诸神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传说。

信仰没有威能的诸神,信仰确实不会长久。

吕婉蓉转身和手下人商量了一会,转头对吕杨道:“国主,大家都同意弄一个神教来传教,那么就叫冥教好了,只是百圣太庙那边,会不会有什么非议?”

“非议肯定会有!”吕杨摆摆手,不以为然,“不过不是什么大事,东来国百废待兴,又是新的藩国,大匡皇朝暂时管不到这边来,几年之内,冥教都可以安安心心的发展,等到百圣太庙重视起东来国的信仰状况,派人前来修建圣庙布圣道,那都晚了!”

吕婉蓉想想也是,颔首点头,心里确实有些兴奋,吕杨说的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好吧,那就这么干吧!

摆脱圣道,另起炉灶,即便不成功,也可退一步,转而供奉圣人也不迟。

“尽快弄个明确的教义出来,这样才好传教!”吕杨道。

“好,十日之内,教义定然可以修订出来,到时候,教会自然而然就会深入民心了!”吕婉蓉知道信仰传播的奥妙,她研究过圣道的传道方式,不得不说,其中还有大把的缺陷并没有完善,不过圣道是大匡皇朝唯一的道,没有外道相争,压力很小,所以儒者们都不思进取完善传道的方式。

吕杨提议弄的教义非常关键,它是一个教会的信仰核心,是对信仰神祇的明确诠释,能够让人明白神祇的神职。

这个很重要。

譬如前世的信仰中,有一种神灵,被称作送子观音,这种观音的神职便是送子,人们求拜到她那里,都是来求子的。

这就是信仰诉求的准确性,对于凡人来说,这种神灵远比一些“三不管”或者“万金油”的神庙神灵香火旺盛。

这其中的一个道理便是:“信仰不能欺骗,不能模糊,受众要明确!”

吕杨在阎罗大尊庙住下了,一来是指导冥教的建立,二来是研究阎罗大尊的修行方向,三是思考冥教未来的道路。

这些都很重要,非要吕杨亲自把关不可,特别是阎罗大尊的修行方向,吕杨必须时常冥想,和阎罗大尊进行思想上深度的交流。

虽然是吕杨的分神,但是吕杨只能以这种平等的态度,交流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影响阎罗大尊,这个过程,也是阎罗大尊影响自己的过程。

整个交流论道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索性在三观上,吕杨和阎罗大尊之间是一致的。

否则,阎罗大尊成为不可控不可影响的大魔头,这就是天下大祸了。

吕婉蓉没有让吕杨失望,她迅速召集了所有智慧的手下,制定教会的章程,修订冥教的教义,其中明确讲述了阎罗大尊的神职,一是灵魂审判,人死之后,灵魂受到接引转入冥土,接受阎罗的审判,善则得善报,恶者得恶报。

第二,阎罗掌管灵魂的转生。善人的灵魂,可以转为人,享受福禄,恶人的灵魂,在冥土受苦或者转生为畜生,这便是报应。

这就是冥教最初第一版的正式教义,明确提出了阎罗大尊两个重要的神职。

在这里,还第一次提出了“冥土”的概念,在幽冥三界,是没有冥土这个界域的,之所以提冥土,是因为冥土是阎罗大尊以神力创造出来的领域。

其确切的存在就是阎罗大旗的洞天空间,目前就在链岛之上,处于通幽白骨门前,贯通幽冥世界和人间界域。

阎罗大旗洞天,一个诞生初期的空间,并不广大,介于虚实之间,能够保存灵魂,成为灵魂的庇护所,这就是最初的“冥土”。

因为获得源源不断的香火供奉,冥土现在每时每刻都在壮大,但是这种壮大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幽冥世界,包含幽暗、深渊和九幽三个界域,每一个界域,仿佛无限广大,居住着各种魔头和魔物,这是原生的居住者。

冥土就是在幽冥世界之外,阎罗大尊创造出来的一片净土。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幽冥原生居住者,只容纳灵魂,接受阎罗大尊意志的运转,体现阎罗大尊这位主宰的绝对意志。

冥土最初是狭小的,它可以成长,随着阎罗大尊的修为和香火的积累而迅速扩大,以吕杨的推测,冥土将来或许会成长为幽冥世界的第四个界域,成为幽暗、深渊和九幽之外的一个人为创造的净土。

它将截取一部分人死后的灵魂,成为灵魂的归属,从根子上减少落入幽暗、深渊和九幽的灵魂,从而减少这三个界域的魔头数量。从长远上看,他挖了幽暗三界的根,削弱幽暗三界的力量。

所以吕杨相信,冥土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前途广大,其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此消彼长之下,将来冥土会格了幽暗三界的命。

幽冥世界,冥河贯穿,在某个神秘未知的地方,或许有转生的机制存在,那是天地法则使然,但是人若是窃取这样一种职能,参与到运转天地的机制当中,这是怎么样一种造化?这势必对人类的影响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想想这种成就,吕杨便十分激动,这可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且功德无量。

“天地之大,俯仰之间,处处均是道啊……只看人们能不能看到,睿智而素有慧根的人,可以看到各种无形的道,而后知后觉之人,往往对眼前无所不在的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往往就是资质的区别,凡人和修行者,正是因为对天地各种道的认识和领悟层次不同,从而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

“国主,冥教已经开始传教了!”吕婉蓉走进阎罗大尊庙的后方一座大殿,这是吕杨的专属行宫,平日守卫森严,每日都会有人前来专门打扫,因为是吕杨的行宫,所以时刻保持纤尘不染。

吕杨手持一卷天书,正在研习,“甚好,我现在倒是想要看一看,咱们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将冥教发展成一个庞然大教!”

“庞然大教?国主想要将冥教发展成圣道儒教的规模一样吗?”吕婉蓉微微诧异。

“儒教是大教吗?”

吕婉蓉点点头。

吕杨叹息,“或许儒教或许勉强算是大教吧,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是圣道,也有其局限性,从格局上说,冥教的格局要远远广大于儒教,甚至比整个圣道都要广大。

“这……”吕婉蓉小嘴微微张开,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圣道思想,所以蛮夷没有圣道,依然自生自灭,但是苍生能离开生死轮回吗?”吕杨笑问。

“不能!”吕婉蓉摇头。

“所以说,冥教的普遍性更大,普遍适于苍生,包括一切披毛鳞甲类,天地人神鬼等等,当然也包括人类本身。

“这个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