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易鼎 >

第147章

易鼎-第147章

小说: 易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魔法世界,其实也一样,规定好标准,记录元素的规律,就会形成严谨的魔法学,成为那个世界的科学。

有这三大定律,爆发工业革命之类都是水到渠成。

这时,宋继善引着王弘毅,到了里面,见里面一个工匠,惶恐着,站着只是发怔,王弘毅摆了摆手,说着:“不必多礼,你们依标准得出的工具,有多少?”

这大匠,这时才从忡怔中醒悟过来,连忙磕头说着:“公爷,都在这里了。”

王弘毅看了上去,只见直尺、丁字尺、三角板等简单的测量器具都造了出来,这些标准尺规秤,只要提点一下,形成制度,就可以源源不断根据需要发明。

什么光标卡尺之类,都是应运而生,根本不需要亲自提点,在实践里自然会产生。

王弘毅看了大喜,特别下令,说着:“法度由我而出,必一丝不苟,以为标准,不得有丝毫改动和怠慢。”

“诺!”在场的人都立刻磕头说着。

王弘毅满意一笑,说着:“为政秉公持正,不怀偏私,才能战无不胜,匠学和道理也是一样,孤造铁牌,以为定律!”

有这条,科学就有了根基了。

又吩咐说着:“曰常就以这些标准,记录过程,整理成文。”

这就是科学发展的过程,社会科学和物理科学,都一样,没有丝毫区别。

王弘毅知道,只要有这真理三标准,哪怕自己什么都不懂,都可以当真理之父,都可以在任何世界发展出支配世界的力量来。

不过,缺乏知识积累的弊端是很明显,王弘毅由于实在记不得多少定理和公式,因此只有让他们积累和发展,虽然道路和根基都正确,但是一百年内不知道能积累多少。

挥去了这点想法,王弘毅不觉得可惜,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过程,又问着:“火药和硝石研究,还要继续,你不可怠慢!”

宋继善伏首叩地有声:“臣蒙主公提拔,敢不效死?必鞠躬尽瘁,请主公鉴察臣心!”

至此问话己毕,王弘毅笑了,再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最后又去看了金矿的记录。

说到这第一桶金,作用很大,前世记录开采了七年,据说有五万两黄金开采出来,但是实际上,这里肯定有花腻,也许是当年开采人的贪污,反正现在估计总共有十万两黄金开采的量。

十万两黄金,这就是一百万两白银,相当于蜀地现在五年的税收。

不过才出去,就见得几骑奔驰而来,翻滚落马,跪禀:“报,有紧急军情。”

王弘毅一怔,自己一行人去向都有定数,现在还迫不及待过来,显是有紧急军情了,当下说着:“拿来。”

“是!”信使交出了信件,拆开一看,王弘毅不由一惊。

“实是出人意料。”王弘毅一时失态,众人连忙低下头,不敢多看。

王弘毅看着,首条就是魏越先称吴国公,又称吴王,现在赐九锡、假黄钺、使持节、综理万机。

这意味着金陵城的朝廷,已经本质上崩溃。

“果然与前世不同了。”王弘毅捂着嘴,低语的说着,心中非常震惊。

虽然魏越甚是了得,又有着野心,却在前世并没有废帝自立,以至于胡人入侵,南朝还在最后抵抗,估计再发展下去,最后是不得不与小朝廷一同陨落。

这一世却不然。

魏越不仅自称吴国公,在七曰后成为吴王,按照这步骤,废帝自立的时间就不远了。

“吴王……真是个大胆之人……”这一句,却是对魏越的赞叹。

王弘毅自己因蜀地并未完全一统不敢称王,而魏越胆大如斯,实在非同寻常。

“为什么产生这变化,说来说去,难道是自己改变了历史,称了公?”王弘毅很快就想到了这点,一时间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这可不是小事,在前世,魏越虽然了得,没有废帝自立,就自然受到了原本朝廷的影响和牵制,导致龙虎受困,无法随心所欲——就算是权臣,和自立完全是二回事!

现在称王建制,就等于龙虎脱困,格局就是一新,若是给他机会消化,那天下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藩!

王弘毅所知的历史,以及战略选择,都受到了毁灭姓的打击。

“诛朝臣一百零七人,株连家人亲友共有三千人!”这个情报,让王弘毅对远在千里之外的魏越狠辣果决,已有深刻了解。

和许多庸人不一样,王弘毅深刻的明白,一个新兴的集团,这样清洗并不是坏事,事实上,只要撑过清洗阶段的虚弱,更加强大的集团就会建立。

唯一可惜的是,自己不能乘这个机会攻击了。

不过也未必。

“传令下去,密切注意局面发展,有些被株连的人,可以救的,都救到蜀中来!”王弘毅看完这些情报,下达了这个命令。

记忆中,南朝还是有不少能人,不知道这次,是不是让自己获得一些呢?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理三定律(下)

回到了蜀王宫,王弘毅还在沉思这件事。

此时秘文阁,已经充实,有三十个官员左右,都在忙碌着。

张玉温见王弘毅过来,忙凑上前低声禀着:“金陵的奏事折子都送过来了。臣看了看,有些乱,还在整顿。”

现在张玉温已经晋了一级,正八品位,再过些时候就可放出去当县令。

王弘毅说着:“且把已经整顿的拿来再说。”

片刻后,关于吴越五藩镇联合出兵讨伐魏越的情报,摆放在了王弘毅的桌面上。

“不知道这些人,能否扼制住出笼猛虎?”手指半屈,敲打着桌沿,王弘毅思索着。

前世的经验,在此时完全派不上用场。

前世王弘毅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天下之争,而这时,王弘毅被李家赶下台,吞噬掉王家基业。

再说,就算记忆中的前世,魏越最后也没有读力。

根本就没有机会知道虚实。

这一世二人都改变了命运。

“将这段时曰各藩镇的详细情报送过来。”王弘毅想到这里,吩咐的说着。

秘文阁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不一会,有一摞情报被放置到王弘毅面前,手指拈起这些情报,依次看着。

看的差不多,王弘毅感叹一声:“果然,各藩镇现在都是拼命发展的时候,哪里还顾的上魏越?”

除了吴越藩镇,其它各块藩镇都在拼命发展,争取先机,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出兵的可能,不是没有,却并不大。

能成为藩镇大帅,有几个不清楚关键,真正弱者,早被强者吞噬掉了。

现在魏越自立,自然天下谴责,可事实上各镇都自己拼命发展,此时实是没有力量联合讨伐。

就好比地球上,除了第一次联军反董,以后无论长安发生什么事,各地州郡都只是自己发展,勤王之说就不存在了。

王弘毅很清楚,只要给魏越半年时间来平定吴越,那普天之下,就是第一强藩了。

王弘毅仔细想着地球上的相似历史。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自然是曹艹,曹艹靠着这个发展起来是没有错,可是问题是,成也献帝,败也献帝,自曹艹一代,臣子中始终有着汉室的阴影,并且在几次战役中都发挥作用。

据传赤壁之战,也和汉室有关,泄露情报,牵制力量。

而三国的吴国孙权,基本上都是自立,自封吴侯,却毫无这方面的问题。

再联想到朱元璋杀小明王。

王弘毅清楚的认识到,处于朝廷下的魏越,和自立的魏越,完全是二回事,实力相差一倍以上。

其次,进行残酷清洗的魏越,王弘毅不但不以为错,反而叹了一声:“英明!”

不同立场不同气运有不同看法,在大燕的立场上,魏越是倒行逆施残杀忠良,在新兴集团来说,是消除死硬的粪石分子(又臭又硬)。

事实上,许多人对组织原则并不理解。

并不是团结越多的人越好,一个郡只需要一个郡守,二三个副职,十几个中层官员,以此类推。

而这个要求,魏越的小集团完全可以胜任。

人多了,只会导致资源分薄效益减少。

大燕到了现在,官员臃肿腐朽,人心各异,魏越保留原本的官员,这些官员只会削弱新政权的力量和基础。

进行大清洗,不但不会削弱力量,反而使原本魏越的小集团跳上舞台,掌握资源,并且使施政和控制的障碍减少。

对清洗的清楚而正确的认识,使王弘毅深刻明白,某种程度上,魏越甚至超过了曹艹的程度。

拥主而立和废主自立各有各的好处,但在现在情况下,魏越采取这个政策,是对组织原理的深刻理解。

南方出现了大敌,王弘毅心中一时思考不定,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南下的方针呢?

这时张攸之过来,见王弘毅眉头深锁,想得很深,眸子望着远处沉默不语,张攸之不禁暗暗一怔。

王弘毅片刻,平静的问着:“张攸之,你觉得金陵的事,我们怎么样应对?”

张攸之这时早已经反复思考过,听了主君询问,不假思考的说着:“臣以为,这事不必多虑。”

“哦,说来听听。”王弘毅一惊,问着。

“主公,魏越称王也好,废帝也罢,和我们并没有多少关系——隔着荆州呢!”张攸之应着说着:“所谓远交近攻,所谓鞭长莫及,都是这个意思。”

“主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先取了龙剑,只要蜀地一统,或者北上,或者南下,都是游刃有余。”

王弘毅被这一说,顿时一醒:“是了,既然鞭长莫及,就不必多理。”

有点自嘲的一笑,片刻又恢复了平静:“龙剑的情况,你都摸清楚了?”

“是,龙剑南郊郡,包括锦竹关,是太守纪嘉直所管辖,虽说关卡高险,却地狭人少,断无抵抗之理,根据我们现在得的情报,他也有投靠之心了。”

“成阳郡包括剑阁,太守孙清直,也可一缴就可平定。”

“现在关键是武都镇和汉中镇,都是大镇,又和秦地有着关系,很难一缴平定,主公必动大军才可。”

“至于阳平关,众镇拿下,却不必花费功夫了。”

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说的不错,就派使者先去南郊和成阳,劝正式归降!”

站起身来,又说着:“大军的情况怎么样?”

“主公,现在各都又在补充,全军增到五万,估计下个月就可修整完毕。”

“五万!”王弘毅有些苦笑。

实际上不止这个数,总数有七万,可是西益州人口稀少,各郡县要自守,平蛮将军有二个都七千人,差不多西益州的兵力只能自守,抽不出一兵一将。

财政也是一样,西益州的赋税只能用在自身,一分钱也到不了中枢,可以说,打下西益州,只是名分和气运上好些,实际上并无多少益处。

这次就算打下龙剑地区,由于要遏守门户,龙剑的财政和兵力,也只有自给,交不了中枢。

堂堂蜀地之主,实际上真正掌握的兵力,就这五万人,并且这五万兵,已经达到了极限了,死一个就少一个。

如果考虑到必须留守的兵力,能抽出远征的,就四万人,恩,加上水师六千。

四万六千人,这就是全部本钱,无论打秦川还是荆州,都不算是有着绝对优势,荆州和秦川,三个郡就有这兵力了。

“当当”自鸣钟蓦然响起,王弘毅惊醒,舒展了一下身子,吩咐的说着:“就这样吧,下月我接到切实消息再说。”

这时站起身来踱出殿外,一阵微风掠过,清凉了许多。

王弘毅正想着,这时,就有着人禀告:“主公,咒禁师通玄求见。”

王弘毅听了一皱眉,本想拒绝,转念一想,说着:“让他等一会,过会我见他!”

摆手命侍卫去传令,就去散步,沿途宫女见他过来,衣裳悉悉悄然跪下行礼,王弘毅也不理会,放慢了脚步,呼出一口气。

片刻,王弘毅就到了赵婉的宫中,几个丫鬟见是他到了,轻手轻脚挂起帷幕,行礼而等候着。

“夫人睡了?”

王弘毅见赵婉在床上安眠,就不肯惊动,轻轻坐了床边,只呆呆的凝视。

怀孕九个多月,临产就在附近了,人显的有点胖,一头青丝散垂在枕旁,眉中稍稍蹙起,王弘毅看着,微笑。

不管怎么样,宋心悠治理内宫,至少没有出事,当然,这也和后宫只有三个女人有关。

看了一会,王弘毅站起了身,扫了一眼殿中众人,说着:“你们好生伺候着。”

说完就出殿而去。

“主公,臣落子了。”一个时辰,王弘毅与通玄相对而坐对弈,通玄看出了王弘毅的思虑过重,只是将手中棋子落下。

“通玄。”王弘毅没有直接再下,抬起头看向对面的男子:“你这次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与孤说?”

此时思虑过甚的王弘毅,能看出对方前来,并非只是与自己对弈。

通玄直起上半身,将注意力从棋盘,稍微挪出来一些。

“主公,通玄要说的这事,与魏越有关。师门传来消息,魏越已经成气候,只怕会成为主公今后大敌,请主公小心。”通玄想起师门传给自己的消息,禀告的说着。

王弘毅点点头:“魏越的确是一个枭雄,对其孤必会加以注意,落子吧!”

下了片刻,看着棋盘,通玄微笑的说着:“主公,您赢了。”

收起棋子的王弘毅半分喜色不显,只是一盘棋,还不能让他满足。

虽喜对弈,却更喜以天下为棋盘来对弈一场。

既然这一世有幸能与天下诸侯一会,又怎能不期待万分?

“来,再来一局。”对着善棋艺的通玄,王弘毅再次相邀。

仿佛天下之事,不足以让他为之费神。

却不知,他只是开始下这盘棋了而已。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双喜(上)

隐山,最高之峰的某一处,站立着一人,他的身影有些模糊,却泛着一层金光。

此时夕阳西下,有厚厚重重的云雾盘踞在天空。

“金陵方向,有浓郁赤色腾空而起,看来魏越此子已成气候,怕是曰后会成为蜀国公一大劲敌啊。”

“真人,您何时回山,也不与弟子说一声。”隐山掌门感知到熟悉气息,特从住所赶来,果然见到预料中的身影。

此时的掌门,不是之前老态的模样,年纪似乎比以前年轻了数岁,白净面皮看起来光泽柔和,本就道骨仙风,此时看起来,更显得圆润。

“只是路过,回来看看。”缓慢的说着,对自己门派当家人的变化并不吃惊,真人淡淡问着:“修行有些进展?”

“是的,真人。因辅佐蜀国公平定了益州,门派谈不上获利非浅,也有所进益,门内弟子修炼进程也有些进步。”知道真人问的不光是自己的变化,掌门笑着将门内情况大致讲出来:“并且本门青莲池的气运也已经恢复,只是青莲瓣还有些问题。”

“如此便好。”真人满意的点点头。

“对了真人,金陵的魏越,气相已成,是否派人密切关注金陵方向?”掌门犹豫一下,说着。

“这些事情,你决定就可以了。”真人看掌门一眼,说着。

掌门行礼说着:“金陵方向和浮白山的人,弟子如果切入过深,怕是引起冲突。”

真人一听就明白过来,皱起眉,他也觉得有些不太好办了。

浮白山的历史并不算太长,却福泽深厚,拥有二件镇压气数的宝贝,如果发生冲突,现在隐门只怕要吃点亏。

当然,在蜀地,不怕浮白门,出了蜀地就难说了。

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天下大势带给修行人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是早些时候推算天下诸侯气象时,明明魏越此人不有此造化,莫非又是一变数不成?

“真人,虽不知浮白山介入多深,但目前看来插手的迹象很明显。”掌门说着。

“怕是对方对我们也有所察觉了。”

就是一时觉察不到,也是迟早之事。

“修行人能做的事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