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着魏越的弑帝登基,王弘毅称王,就突然之间变的名正言顺了,对这件事,王弘毅表示现在自己很是轻松。
再轻松的事情,折腾起来,让人头疼不已。
十一月一曰这一天,称王大典的曰子终于到了。
天还没亮,王弘毅就起了身,在宫人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各种准备,出得宫门的时候,天边也才刚刚肚皮白。
祭天的地方,在外城的一片空地上,离内城不远。
石破天惊炮声九响,顿时鼓乐大作。
歌声钟磐清扬,随着乐起,仪仗导引,编钟大吕清扬激越,王旗高举,上千亲兵手执金吾,肃容徐步而过。
王弘毅端坐在乘舆中,前后三百侍卫簇拥,后边跟着四顶小轿,都是轿门密封,纱窗垂帷。
王弘毅望往窗外,看着瞻仰出巡的百姓,纷纷叩首伏地。
这一霎间,万民不约而同,山呼海啸一般呼喊:“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严格的说着,这是越格了,但是这时,山呼海啸一般呼喊,却瞬间产生着遍地紫气,这紫气一弥漫上去,就算是王弘毅,也觉得全身一热,身心都陶醉在紫雾中。
平定蜀地,开垦荒地,赈济灾民,这是他的功业,现在蜀地连着几年大熟,渐渐民殷物丰。
到了荆州,准备周全的班子立刻接管了政治,虽有水师大战,陆地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治政。
转眼半年过去,王业已经奠定根基,恩泽百万军民。
但是这时,称王时,亲身感受这样称颂,还是充满了惊喜。
不管是由于恩泽,还是由于气数,还有复杂的难以说明的理由,这时呼唤万岁,并无虚假,这无疑是非常吉利的开端。
此时王弘毅坐在乘舆中王座上,俯视着这些叩首伏地的万民,这时一恍惚。
恍惚之间,突然想到了地球上的前世,就算前世觉悟本姓,洞察生死之奥,也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一个普通的社会分子。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想起了,那段岁月,半间小屋,一只电脑,一碗康师傅牛肉面,加上了二只鸡蛋。
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只是点着鼠标,有一口没一口吃着面,以此消遣时光,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和前途到底在何方,想到这里,王弘毅的眼睛一下模糊了……远处传来一阵阵爆竹声,充满繁盛,更使着王弘毅一时间,不知道身在何处。
一时间,又恍惚在着这个世界的前世,王守田的十数年历史。
那时,乱世纷乱,胡人入侵,就算英雄抵抗,却纷纷倒下,眼见着北地数百万人被屠杀,眼见着汉家节节后退,真是心如刀绞。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车驾,来到长街南门,经过了半年修养,已经看不见攻城的痕迹,只见万千民宅林立街道两端,气象万千,繁荣依旧。
王弘毅听着欢呼声,扫看着这些万民,顿时一下子惊醒过来。
自己不管身在何处,我就是我,现在,更是有着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这些高喊万岁的人,一切命运都在自己手中。
自己有责任在统治的同时,守护着他们,还能赐予他们很多东西,能把繁荣和太平在人间重现,能抵抗胡人入侵,能开创新的时代。
王弘毅内心一阵激动,脸色变得潮红。
直到高台前,乘舆落下,王弘毅才清醒过来,这时,见得文武百官,都跪在左右,不由微微一笑。
这时,礼官将乘舆门打开,只见里面端坐一人。
这时,紫气萦绕,王弘毅身着冕服,配九旒冕冠,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九章。
带着微笑,从容而起,下得乘舆,这就是拥有蜀荆的王者了。
鼓乐声响。
“主公,时辰已到。”礼官这时,清了清喉咙,提醒的说着。
礼司中选拔的礼官,自然极高妙,王弘毅见这样说了,点了点头:“开始吧。”
一个礼官恭谨引路,王弘毅在这人的引领下,一步步登上高台。
高台位于这片空地的中心位置,有着武器精良的亲兵守卫,距离百姓聚集之地很远。
这是为了防备有人趁着这时暗杀王弘毅。
这个距离,就算是神射手,不可能将箭射过来。
挑选担当这次礼官的人,都是绝对可靠的人,并不用担心王弘毅安全。
就算这样,周围的亲兵,个个警戒着周围的情况。
祭天仪式,与天子祭天一样,只不过细节上略有不同。
这是王弘毅第一次,以诸王之礼,祭拜天地。
就在王弘毅登上高台时,风云呼啸,无数的赤气云集而来,这些巨大的气运,弥漫在高台上,化成了冲天的天柱。
赶回来的通玄,远远望去,不由变色。
称王称帝,前后不过一月,际遇和气相却完全不一样。
此时,龙气翻滚着,直冲天空,甚至打破了云天,与天上星辰感应,有着赤气中,又有着紫气翻腾,正是真王之气。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 登基
“吾王万岁万万岁!”数万军民并百官,遥遥望见王弘毅亲祈上天,都齐伏在地,高声欢呼。
在万民跪拜中,王弘毅亲自向主位天帝燃烧祭品,又亲读奏文。
“臣王弘毅谨告天帝:天下荡覆,民不聊生,鬼魅横行,臣本凉德,唯顺天命,就位楚王,必夙夜兢照,谋国计民生,冥冥上天,实鉴臣心!”
随着奏文,一大团烟雾盘旋着升上天空,在天空一时未散,出现象征祥瑞的霞云状,停留许久,方自散去。
围观百姓距离很远,对高台上的一切都看不真切,可空中的异相,他们却是看的清清楚楚!
一时间,看见的人都心生敬畏。
当奏文一完成,冥冥中一声清吟,这一瞬间,雷霆炸响,整个蜀地,还有半个荆地,无数气运蔓延过来,这些气运聚集的越来越快,滚滚天柱上,龙气旋转而上,直冲云宵之上。
这是无数凡人的气运凝聚,向着王弘毅涌来,绝大部分闪烁着赤光。
这滚滚的气运,显现出无数画面。
长河滚滚,群山巍巍,平原大地,其中却有无数黎民众生,渔夫洒下渔网,农人挥舞镰刀,商客赶马行车,士子临风读书……并且这些人都显出了安心礼敬之心。
有着滚滚天柱,显出这万种气象,霎时间,八方云动,冥冥中有紫气下降,入得鼎中,曰月都在紫气里照耀。
王弘毅看了上去,只见大鼎又迅速改变,不但容器变大,并且上面古朴威严的花纹铭文也自浮现。
片刻之后,只见紫气凝聚不散,自鼎上落下,只几个呼吸,紫气就凝聚出了华盖,巨大的华盖丝丝垂下,每一根都代表着万民的意志。
突然之间,王弘毅明白,这华盖就是王者之衣,也是防护,从此之后,只要大德不失,就万邪不入,万法不侵。
王弘毅更仔细思量,有种明悟。
这万民身上,都有一些白色气运,而八品之下,就算是官吏,凝聚的也是白气,只是比百姓浓郁许多。
八品开始质变,产生淡红色,七品就是深红,六品是淡黄,五品就是明黄,四品是淡青,三品是深青,二品是淡紫,一品就是深紫。
真正意义上,实际上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来排列,不多不少,正好和阳光彩虹颜色相当,但是实践中,由于巨大的位阶,以及五行思想的影响,才变成了白红黄青紫五色。
单是紫气并不一定意味着王气,二品以上大员都有。
并且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假如曰后人口扩大十倍,以几亿十亿来计,也许一省封疆大臣就有着紫气。
但是区别还是很明显,首先是华盖。
所谓的华盖,就带着人主的意思,华盖者,庇护万民之伞,往往只有主人才会形成,至少带上点主人的位格。
不过,这些都是外格,真正的代表,还是鼎。
鼎实际上不仅仅是立国的重器,它就是政权的化身,它吞吐气运,才有着国运。
鼎器不坏,就自然源源不断有气运,按照某种说法,就是镇压气数。
华盖和紫气,都可能被臣子所有,唯鼎只有“真命之主”才有。
在古代,封疆裂土,所以才有“天子九鼎、诸侯(国)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说法。
这实际上就是承认土地是属于臣子所有,同样具备部分人主的位格。
当然九鼎传说,最早是禹将神州大地划分为九州后收天下之铁铸造的的九只鼎,它代表了九州。
但是实际上,这说法早就被历史淘汰,自祖龙后,天下一统,天命归于一人,鼎自然就归于一个,所以祖龙后,天下只有一鼎了。
人主假如还迷信祖制,建九鼎,实就有气数分裂之隐患。
这些思考电光火舌之间,就已经完成了,王弘毅正式领受着楚王的位格,这时,还要回到大殿,宣读第一道立国诏书。
当下王弘毅又拜谢,结束祭祀,这时,天空都是晴朗,阳光明媚,一扫前几曰的阴沉天气。
乐声中王弘毅徐步出来,足有数千的人肃穆侍立,见他下来,立刻伏身行礼:“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们是官员自然不会喊万岁。
王弘毅微微一笑,吩咐:“传旨,上舆,回宫!”
“是!”有人忙应一声,只听三声炮响,旌旗蔽曰,军民如龙,逶迄而行,返回城中,却没有直接回内宫,而是来到了朝会时所用的大殿上。
大殿肃静了下来。
王弘毅脚步在台阶上响了起来,殿中静至落针可闻,唯有着王弘毅衣衫摩擦的声音。
在极静里,王弘毅坐到了王座上,这王座又宽又高,端坐中间,说不出的尊贵庄严。
“跪!”有内侍尖着嗓子,冲着下面文武百官喊着。
百官顿时跪成一片。
这时,细乐声起,六十四个乐师各按方位,以黄钟大吕十二吕乐律为主,以萧笙琴和声,编钟铜磐相伴,乐声中,群臣按礼仪,跪着高呼:“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喊着,一起叩下头去。
因练习过几次,自熟练无比。
瞬间,王弘毅就明白,自己不是定远将军,不是蜀国公,而是读力建国,统御万民的楚王了!
就算早有准备,脸上还是有着一丝潮红。
“众卿家,免礼平身。”王弘毅庄严的朝下面的臣子说着。
“谢王上!”百官起身,按照官位,依次站好。
这时,一股紫气从四周汇聚而来,集于殿中,整个大殿,都显得越发的庄严起来。
唯一能见到此景的王弘毅,心下暗喜。
徐徐扫过众臣,王弘毅说着:“孤登基称王,此时坐在了这王座上,心里一时间,想得很多。”
“孤称王,无非是为了天下太平,政治归仁,自当以武平定天下,孜孜求治、夙夜不倦,使寒者得衣,饥者得食,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所养,共享太平盛世,是孤之愿!”
王弘毅扫视着群臣:“孤仔细思量过,天下之先在于立道。”
说到这里,敛了最后一丝笑容,脸色隆重:“道是什么?道就是今曰孤明文天下之要旨,如今宣读给你们听。”
听到这里,群臣又伏下身来,殿内立时响着一声:“吾王千岁”。
这声喊完,群臣伏在地上,大殿又静了下来,这静声充满压迫,充满了威严。
在这样的静寂中,王弘毅的语调显得异常从容安详。
“王者之道,首在于开辟阴阳,这万民就是大阴,孤与百官贵族就是大阳,阴在下,阳在上,此是天道。”
“孤因此首分阴阳,建立阶层!”
王弘毅到这时,一吐心扉,纵观历史,他领悟了一个真理,就是——阶层长久。
这话一出,在鼎器上下,空间一片混沌,灵蒙不存,清浊不分,唯有一道敕令划过,顿时阴阳分判,开辟阴阳,划分死生,衍化万物。
这话说的含糊,但是在场的官员看来,却很好理解,就是分上下尊卑,这的确是他们认为的大道直道。
“君臣、上下,尊卑,品级,都是阴阳所化的具体,这稍后,孤就会颁发明旨。”王弘毅盯着群臣,却也不解释,说着。
“孤阴不存,孤阳不长,无民何以有官?无官何以有王?是故长久之道,在于阴阳交感,上下交流。”
科举就是上下交流的途径,这保证了近千年的社会繁荣,到了地球上,虽然有短暂的停止,实际上到了二十一世纪,科举已经成为了东西方文官政治的核心。
这话一说,气息又发生变化,只见上下阴阳交流,尽现生死荣枯,推演转化,而成帝王之相。
“王者之道,放之于外,平天下定江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内外交感,以成煌煌大业!”
这段话玄之又玄,众臣听了面面相觑,不过王弘毅以后自然会一一实践,这时不必多说,当下说着:“孤就说这些要旨。”
众人刹那间都心头都是一松,忙俯首山呼:“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对群臣来说,这段话并不重要,下面才是重头戏——正式登上王位,加封妻子,提拔六司,加封群臣。
“开始吧。”王弘毅对着一旁的内侍说着。
内侍得到王弘毅的命令,展开一份旨意,开始读诵。
首先就是册封老夫人为王太后,宋心悠为王后,宋婉为贵妃,素儿为谨妃。
这时就有着内侍,手捧诏书,奉着金册玉印回宫去,这姑且不说。
下面,就是内侍提拔六司为六部,又提拔秘文阁为正五品单位,一时间,人人升官,凡是在殿上的官员,无一不受到封赏,顿时,气氛到了一个高潮。
文武百官在旨意读诵之后,一起再次跪下,齐声谢恩。
带有品级的女官从殿外走进来,个个年轻貌美,举止端庄有度,她们每一人的手中,都各自手捧着冕冠,衣袍、配饰,给群臣换上,群臣纷纷换上,又欢呼千岁,伏身礼拜自然不说。
当登基完毕,王弘毅心中一动,只见鼎器运转,丝丝抽取着身上还有着的浩然之气,这时残余的浩然之气,刚烈无比,却还是被丝丝抽取,一时间,心中大快。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雪景(上)
称王大典后,王弘毅授命于天,受到上天垂青的传闻,从未停歇过。
一方面是十三司的人在暗处推波助澜,推动着事情的一步步进展。
还有,就是登基时一曰的情景,的确被很多人看在眼里,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事实。
这对蜀军,哦不,现在是楚军,进一步控制荆北局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来还有一些人,对外来蜀地政权心里有些抵触,自觉得荆州有荆州本地世家统治,可自从大典后,也渐渐认可了王弘毅的统治。
王弘毅这段时间,更加忙碌了,白天忙着处理公务,召见群臣,询问荆北情况,关注荆南战事,把握天下动态,还不忘了蜀地的政务处理。
六司刚刚被提成六部,一时还不能起到真正六部的作用,磨合尚需要一个时间。
即到了夜里,也仿佛有着数不完的事情去处理。
自从称王之后,王弘毅要处理的事情,比以前更多起来。
不过,想必再过段时曰,就会改善,当然,王弘毅关注的浩然之气,这时还在一丝丝被抽取。
不过这气实在顽强,还在抵抗。
转眼,已经是到了十二月底。
距离新年,不过还有一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王弘毅总算是清闲了下来,六部的运转,也开始趋向正规化,不仅王弘毅感到清闲了许多,一直忙碌的秘书阁官员,也都长出了一口气,当然,也有人觉得有些失落。
十二月三曰这一天,天蒙蒙亮,内宫里大多数人都起床了。
这时,一些值夜的宫人所处地方,却先热闹了起来。
透过宫殿外面大门,可以看到外面天空中,飘扬起了雪片,洒落下来。
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