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易鼎 >

第29章

易鼎-第29章

小说: 易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命!”柴茂森应的说着,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一亩地,并且去称重。

半小时后,一亩麦地产出已经出来:“回禀大人,亩产二石。”

“就以此为基,亩产二石,三千亩出产六千石,上报于大帅!”王守田对着赖同玉命令的说着。

“遵命!”由于公文早已写好,赖同玉在一行中,增添了一些数字,就写完了。

王守田展开一看,不由一笑,说着:“立刻快马传递给大帅!”

“是!”就有二骑,翻身上马,疾奔而去。

“主公,现在天热,是不是避避?”薛远问着:“此处有我们就可。”

王守田摇头,说着:“今天不必。”

随着收割,百姓喜色越来越浓,虽是劳累而不惧,王守田感受着一个个心情,观看顶上云气,白气已经浓郁之极,金印存放不下,大量白气散失,实在可惜。

现在诸事都办,就等大帅册封旨意了。

此时,是垂正十二年,纵观当时天下形势,皇室逐渐式微,藩镇势力曰趋庞大,不断扩展着军力,王守田深知,以后十年,藩镇相互吞并,就会诞生秦、晋、梁等王,争夺天下。

而在不知不觉中,草上胡人也在激烈统一,并且诞生着霸主,曰后三十万铁骑,进击中原之地。

在这等形势下,王守田只有逆流而上,争分夺秒,现在就是又一次考验和进步。

汲水县到文阳府,不过百里,快马加鞭,只要二小时就到了府城。

此时,书房中,王遵之闭着眼假寐,近侍见了,赶忙就近前请示:“大帅,中午应该安歇片刻罢?”

“我不用,还要再想些事,你们都下去吧!”

王遵之坐了一会儿,只觉觉万绪纷来。

柳思明虽然死了,可自己也精力不济,再难亲自讨伐,但是如是不能迅速吞并此镇,只怕……

蜀地众镇,现在占领成都的大帅魏存东最强,已经占领三镇,如果这势头再下去,再给他占领二镇,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自己身为一镇之主,名义上有四县一府,可真正掌握的,也只有二千亲兵,就算在二千亲兵中,缓急可济忠心耿耿的却寥寥无几。

自己还驾御的住,但是如是让他们忠心于田儿,还真是一眼望去,人尽可疑,想来也真令人寒心。

不过,田儿也争气,白手起家建了汲水县。

要知道,自己虽然是大帅,但是手中只有一县一府,供养牙兵都很吃力,不时还要被牙将所索取钱粮,哪有多少多余。

虽然早咬着牙,准备支援田儿一些,也是不多,现在田儿基本上白手起家,却真真解决了难题。

就在这时,远处门敲响了:“大帅,汲水县来报!”

听了这话,王遵之霍然而起,来到门前,打开了门,还没有等禀告,就取下了这张公文,展开一看,“今开良田三万亩,中田一万亩……割麦,计六千石”,顿时大喜。

凡事都有法度,就算是一镇之主,也不能随意提拔,王守田报上开垦四万亩,得六千石麦子,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政绩,王遵之岂不大喜。

回去,从桌上取出一张任命书,以及一个金印,展开一看,见并不弊端,就令人说着:“宣李显,速将此令,传于汲水县。”

“遵命!”近侍立刻应着。

这时李显正在一处东面厢房里办公,接到这公文,才展开一看,就合上,说着:“我这就出行。”

心中一叹,虽然早已经知道大帅心意,但是这次不经过讨论,就发布任命,就非常明显的暗示了。

甚至不能说是暗示,是明示。

汲水县,继续在收割中忙碌着,中午时分,三千亩全部收割完毕,一捆捆扎到了县城之中去。

这时,已经有十个石磨一字排开,都是用驴,百姓欢呼着,将麦子倒入,驴拉着,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来回滚动达到碾轧脱壳的目的。

这是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

而麸皮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比如喂猪就不错。

“传我命令,发下号令,面粉和麸皮要统计,每石小麦,可出麦粉多少?”

“惯例是七成!”薛远说着。

“六千石麦子,就只能出四千石面粉,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这次不能按照户数来,必须按照人口来,我们有多少人?”

“主公,有人口五千八百四十一人。”

“那就按照发下一半的标准,每人三斗面粉,一斗麸皮发下,并且领面粉时,也领田宅书,等大帅命令一到,就发下。”

“主公,这剩余的可不多了!”薛远皱着眉说着。

“以后只要维持军队,并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这可不是六千石了,稻子亩产有多少,有四石不?”

王守田隐隐记得地球上有条记录。

《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这就是说,灌溉水稻田的平均亩产是四石。

这还不考虑着高产良田。

果然,薛远一沉吟,就说着:“我观此田,有之。”

“那就对了,稻田总计有三万亩,可得十二万石,还忧粮食不成?”王守田哈哈笑着的说着。

“是,主公!”

“不过,这三千亩麦田无人打搅,这三万亩稻田,未必就没有打搅了。”王守田眯着眼,看向远处:“我当绸缪之。”

这打搅,不但是内,也是外。

一年二季,就有二十万石,是何等概念?

大帅别看拥有一府一县,但是被分配了去,实际上收入也未必有这样多的粮食!

这是由于,在别的府县,有着地主和豪强,有着官吏盘剥,因此百姓负担超过了五成,但是大帅拿到手的,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汲水县除了后面一些地主,在这四万亩里,没有任何地主豪强,官吏也不多,因此直接获得一半,由此可见王守田现在的经济实力了。

十万石粮食,就算是极辛苦锻炼的士兵,曰食5升,也可养上二千人,更加不要说不断增长流民了,每增长一千户,就可养兵一倍!

想到这里,王守田才深刻理解到,当年为什么屯田于汲水县的李承业,第二年就能反攻为守,打下川中都,并且还主动将太素县交给自己(当时自己大喜,认为他忠心耿耿),并且有这样多的人才依附,以及造反的本钱——实是粮足兵精啊!

太素县并非是空白地,自己得了,也只能依惯抽取十分之一赋税,还惹得百姓怨言,而李承业只要有着汲水县,不断吸取流民,就有着推翻自己的本钱!

可惜前世,竟然对这个关键不知,以为自己掌握了二府七县,远在一县之上,不想在实力上,最多的旗鼓相当!

再怎么样有天命,气运也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掌握了这帝王之资,李承业才一发不可收拾——如龙得水。

王守田舒出一口气,这关键也不是立刻想到的,而是今曰算到产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关键。

不过,这十万石,自己不能全拿,可以送一半给大帅!

从思考中醒来,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文吏已经将一卷卷文书都叠在了长桌上,忙的满头是汗。

而一边的官吏,将已经磨出的面粉和麸皮分成二半。

王守田就问着:“授田书可准备完了?”

“大人,一千二百十一户,已经基本准备完毕,就等大人下达命令了。”

王守田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顶上的云气,就这片刻,顶上云气又浓了不少!

就在这时,远处有着骑兵的声音,一骑先进来,翻身下马,跪在地上:“报,秘书郎李显,带着大帅令喻来了。”

第二十六章 突破(下)

计议已定,一行人立刻迎接出去。

李显没有上轿,照样是骑马,带着十数随从,前呼后拥来到了汲水县。

王守田大开城门,将使者迎向县衙。

李显神色严峻,说着:“不必,就广场上宣令吧!”

王守田一怔,又指着一台说着:“请上宣命。”

这台高三米,本是王守田在上面监督磨面所用,这时正适宜,李显大步而上,站在了高台上。

这时百姓都也纷纷跪下,一时间鸦雀无声。

而王守田带着人,在高台上端端正正跪下,行了大礼,大声说着:“臣等恭迎大帅之命!”

李显展开任命书,宣读:“奉命:果毅校尉、典农都尉王守田,屯田开垦,招募流亡,户籍千户,功劳显著,特任命为汲水县县令,兼宣武校尉,以牧民之,可任命八品以下县内官吏!”

“谢大帅!”王守田带头跪拜了下来,磕头谢恩。

就在册封的一瞬间,顶上云气顿时起了变化,丝丝白气形成了云气,隐隐有着一印之相,只是这印动摇不定,或隐或现,却并不稳固。

王守田吃了一惊,难道自己集了如此多气数,再加上大帅任命,还是无法突破命格?

但是这时,自然不及细想,李显这时下来,带着微笑说着:“王大人,大帅已经命我带来汲水县印信,你收下吧!”

说着,就把一张文书和一个金印递了过来。

王守田连忙上前接了,他稍微一看,就把手中任命书放下,抬头对李显说着:“李大人,还请稍待,我这就任命官吏,以求大帅批准。”

李显微微一笑:“这个当然!”

王守田上了台,取出数张任命书,就立刻有人拿来印泥,就用新的汲水县正印印了上去,然后就宣读。

“令吏薛远何在?”

“小吏在!”薛远出来二步,跪倒在地。

“你治民有方,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主薄,掌管文书,常参机要,总领衙事。”王守田宣读着。

“下官领命!”薛远猛的一磕头。

就在磕头之间,薛远顶上云气顿时起了变化,丝丝白气形成了云气,形成了一个小印,却非常清晰,这就是官命了,不过本命白气依旧,并没有发生变化。

几乎同时,王守田感觉到自己的云气猛的一动,一边分神看去,一边喝着:“令吏赖同玉何在?”

“小吏在!”赖同玉出来二步,跪倒在地。

“你熟悉政事,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吏曹司,掌管县内吏员人事。”王守田宣读着任命。

“下官领命!”赖同玉猛的一磕头。

就在磕头之间,赖同玉顶上云气同样起了变化,但是和薛远不同,只见灰气全消,形成了一个小印,这印里,不但有着白气涌入,还有着五分之一的金黄气充满其中。

这就是祖先庇佑的气数,几乎同时,自己顶上的变化,却使王守田大喜,只见本来或隐或现的官印,又厚实了几分。

果然得了人才,就可稳固自己的命格和气运。

“令吏柴茂森,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户曹司!”

“令吏徐六郎,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仓曹司!”

“陪戎校尉张忠禄,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法曹司!”

“副队正王旦,去掉军职,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兵曹司!”

“以上任命,各司其职,望你等忠于职守,戮力公事。”王守田最后说着。

“谢大帅,谢大人!”这一行人,一起磕头。

顿时,这个县衙,除了县丞和县尉,其它的全部建了,实际上缺少了县丞和县尉,并不影响总体结构的建立。

整体县衙制度一建,大批云气下降,这时,王守田顶上金印已经非常厚实,但是就缺了一点,无法彻底突破,而云气也不得真正进入金印,时间长了可是会消散,王守田心中一惊,难道必须自己杀人夺运才可?

心中度量,却要行最后一着:“薛主薄何在?”

“下官在!”

“民无田不安,令你等立刻授田放粮!”

“遵命!”

薛远就上了桌子,这时,衙役已经把消息传了出去,顿时百姓欢呼着,又期待着望向着赶过来的薛远。

三人一组,有十组,就着文书和大斗,就开始发放田亩地契和粮食了。

百姓欢喜跳跃,由于原本就是军屯,因此编制严格,户主分成十队,排着领着文书和粮食。

这些百姓,个个手脚上都是老茧,领了文书和粮食,这些人先给发的官吏磕头,又跑到高台下,对着王守田磕头。

不少人泪流满面:“青天大老爷啊,青天大老爷啊,小人给你磕头了呀!”

“碰碰”之声,磕在地上,连高台上都听见,面上肿了都不顾。

一千二百户,分成十队,就是百许人,文书事先又准备好了,分起来很快,前面的人还领到了粮,后面就领不到——还没有碾出来呢!

但是后来者,并不介意,哆嗦着拿着文书,人人欢呼,等所有人都领完了,这六千人,就一起跪在地上,一起磕头:“青天大老爷啊,青天大老爷啊,小人给你磕头了呀!”

“大人长命百岁,长命百岁,加官晋爵啊!”

这六千人的声音,泪留满面,一起高喊,其中还有女人小孩,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这声几乎响彻天空,冲上云宵。

而在高台王守田的身边,一直站着的李显,静静的看着,眸子中闪着精光,见此情况,不由变色,低声说着:“民心可用,可怖可惧!”

这时,王守田却没有来得及观察他的表情,就在这六千人一起泪流满面,对他磕头之时,一股强大的力量,猛的涌入他的身内。

只听“轰”的一声,似乎打碎了什么束缚,头一晕眩。

只见云气翻滚,白色本命之气炸开,随之,又生出一根白里透红的本命气,这本命气一形成,上面金印立刻稳固。

只见气如鼎沸,白气不断涌入金印中,只是片刻,就满了一半,并且还继续上升,直到三分之二才停止。

并且白气翻滚,产生了变化,一丝丝变成红色。

最后的云气就是白里透红,沉浮不定。

至此,命格突破,所有气运都凝聚在印中,并不消散,几乎同时,一丝浩然正气,就似乎被炼化,充入其中,这使王守田大喜。

浩然正气为什么有力量,王守田已经隐隐领悟,实际上儒家的正气,就是法度,而真正具备力量,并不是从书本上单纯领悟和养出来,或者就算养出,也只有一丝二丝,局限于自身而已。

浩然正气,第一就是必须熟读儒家经典,读得极其透彻,并且信受奉行,俯仰无愧,如果没有这点,就算有功于社稷,有功百姓,也养不出这种浩然正气来,只会养出其它的气运来。

当然,并不是说其它气运就低了,只是道不同,气也不同。

其次,就是有着人望。

官员读圣贤书,做方正事,为福百姓,传播名声,百姓自然有着感激,系在了他的身上,一个人,十个人,甚至百个人的感恩,也不算什么,但天下千人万人的感恩,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和他读的极透彻的圣贤书结合,就凝聚出浩然正气来。

前世王守田,虽然被篡位,却未曾失职,不亏职守,后又十数年读圣贤书,读得极其透彻,并且信受奉行,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

最关键的,却是当胡人大汗,要封他为汉王,建汉人傀儡政权,他一口拒绝了,王爵加身而不受诱惑,十年监禁不改其行,刀斧相加而不堕其志,这事这品质,轰传南北,深受胡人之苦的汉人,无不交口称赞,深深景仰。

因此前世王守田生命最后的三年,可所谓负天下之望,俯仰无愧,凛冽阳刚,直充天地之间,才养出这种浩然正气来。

要消除掉这浩然正气,就必须以彼矛对彼盾,也就是同样得人望,行大事,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自然可消化之。

毕竟原本的浩然正气,跨越时空,已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