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快 >

第6章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快-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介绍一些解答常识题的有效方法:    
    1。淘汰法    
    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然,在这个判别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2。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4。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答题时,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5。大胆猜测    
    如果运用其他方法都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猜测来选择答案,这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同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三、典型例题    
    例1: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制度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D生产力    
    解析:答案为D。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生产方式的优劣,生产关系的好坏,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例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到1995年底,我国仍有6500万人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没有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    
    B这些没脱贫的人大都比较懒,不爱干活,只吃国家救济    
    C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官员素质比较低,不知道怎样发展经济    
    D我国原有的贫困人口基数十分庞大,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所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解析:答案为D。这道试题涉及的是对一种社会政治现状的原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题目要求我们从中选出最主要的原因。选项A说国家没有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要不然贫困人口也不止6500万了;选项B把原因归结于没脱贫的人懒惰,其实处于贫困状态的大多是些勤劳的农民;选项C认为贫困地区领导素质低下,不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问题显然远没有这么简单,否则我们只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干部就可以国富民安了;选项D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贫困存在的原因,但却可以解释当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历史原因,所以是正确答案。    
    例3:1996年,某理工院校对学生进行一篇1500字的文章测验,44%的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另57%的学生没看过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理工院校学生素质差    
    B理工院校长期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C文学作品看多了会影响学习    
    D国家教育部门不鼓励理工科院校加强文科方面的教育    
    解析:答案为B。这道试题中所谈到的现象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但很少有人去追究其原因。这种关于社会现象分析原因的题目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这种题比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可推理性,因而也不是很难。以此题为例,题中现象表明理工科院校学生文学素养较低。选项A说理工科学生素质差,显然是不正确的;选项C说文学作品看多了会影响学习,先不说会不会影响学习,这里谈的是看与不看的问题,而不是看多看少的问题,因此C也是不恰当的。再看D,国家教育部门不鼓励理工科院校加强文科方面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门怎么会反对全面教育呢?只有B项是正确的,正是理工院校长期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了理工学生文学素养的贫乏。    
    例4: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A金属门窗价格昂贵    
    B塑料门窗成本最低    
    C使用塑料门窗的建设商可以享受减免税    
    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    
    解析:答案为D。关于塑料门窗的使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很系统的了解,但是仔细分析以上四个选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看出A、B、C三个理由只是陈述了塑料门窗的一些优点,当然就谈不上所谓的根本原因了,只有D选项使用塑料门窗可以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具有根本的意义,符合常识,故正确答案为D。    
    例5:我们常听到386、486、586的说法,这是人们对计算机型号的称呼,你能说出X86具体指的是什么吗?()    
    A硬盘容量B显示器类别    
    C软件运行速度D  CPU的型号    
    解析:答案为D。这道题出得弹性极小,如果你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那么这道题是很难做出来的;如果你对计算机的常识非常熟悉,那么根本不用看其他的选项就可以确定正确答案。对计算机有一定接触但对其一些专业用语了解很少的考生,特别是近一两年才接触电脑,根本没有见过早期X86电脑的考生,也许就有了一些难度。其实我们可以排除,选项A是硬盘容量,选项B是显示器类型,显然这两个与电脑的主要性能并无多少关系。选项C是软件运行速度,软件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任何程序都可以看作是软件,以哪一个为准呢?看来答案应该是DCPU的型号了。    
    例6:课堂上正在上课,却有一个人在不停地大声说话,这时校长走过来了,他在门边听了一会儿,又走开了。那么这个说话的人最可能是()。    
    A老师B正在发言的学生    
    C课堂的捣乱者D不清楚    
    解析:答案为A。这道题并不难,在课堂上大声说话的,前三种人都有可能,但校长听了一会没说话走了,显然不可能是课堂的捣乱者。再分析前两种人,当时在上课,又是不停地大声说话,那么最可能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课堂发言者,答案应该是A。这种题代表了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一种题型,值得引起重视。    
    例7: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析:答案为B。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例8: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往复变化使地球景观绚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地球的珍贵礼物。然而四季这个礼物似乎分配不公,地球上只有温带才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而寒带和热带则是长冬无夏和长夏无冬。其原因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有一定的夹角所致    
    B寒带的冰雪太多无法构成    
    C热带的地形地貌构成使之不易散热    
    D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解析:答案为A。这是一道涉及一点天文知识的比较抽象的常识测验题。做这道题应该把太阳地球的模型抽象出来,假定太阳是静止的,地球围绕着太阳一边公转一边自转。显然,只有当地轴与公转轨道有一定夹角时才会导致太阳光的直射地带会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南北移动,由于角度不是太大,所以只有温带地区才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再看其他选项,选项B说寒带的冰雪太多无法融化,显然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选项C说热带地貌不易散热所致,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选项D归结为地球自转,我们知道,地球自转引起的是昼夜的变化。当然,如果你这方面知识学得很好,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选出正确答案A。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复习指南第六章资料分析

    第六章资料分析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述    
    一、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在资料分析测验中,所分析的资料一般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文字分析资料三种形式,其中,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现代行政管理中用来表达资料的数量关系的主要方式。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    
    (3)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指标换算、分析、比较或综合判断等过程,作出符合资料实际情况的结论来。    
    二、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形式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形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察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三、资料分析测验的难度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15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    
    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    
    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四、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整个资料,在掌握资料所提供信息的总体特征或突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每一试题提出的具体问题,与图表中的具体数值(或图形)相对照,通过分析、比较、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由于传统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除了专修过《统计学》理论的人外,很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统计图表方面的知识,对统计图表和资料分析能力指标也不太清楚和熟悉。因此,建议应试者在复习准备时适当加强有关统计图表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应试者应该侧重于对测验方式、方法的熟悉以及对各种试题的不同形式和提问角度的把握。    
    第二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的考察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象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三、文字资料分析典型例题    
    例1: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