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狂之诗-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聊的规矩,不会令人变强,也就没有必要。”姚莲舟淡淡的说。
黄宗玄大皱眉头:华山和武当两派,毕竟是名满天下的大门派,两个掌门如此对话,成何体统?刘宗悟的说话,更无半点得道高人的风范。
他于是代掌门师兄发言:“姚掌门,贵派虽已还俗,但与我华山派皆是出于全真道,可谓渊源极深,何必伤这和气?姚掌门杀伤我派弟子,是否有何误会?如能说个明白,可免却两派的无谓纷争。”
黄宗玄这话,摆明是要给姚莲舟一个下台阶。众华山弟子听了,心中不忿,但黄师叔为“四炼师”之首,说话分量甚重,他们也不敢异议。
“没有误会。”姚莲舟却毫不领情。“他要杀我,我就杀他。练剑的人,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此语一出,“紫气东来堂”内群情汹涌。黄宗玄脸色更是难看。
“好一句“他要杀我,我就杀他。””刘宗悟大笑,目光盛怒。“你也好大胆,孤身一人上来我“镇岳宫”!有没有想过,我此刻一声令下,数百个弟子拔剑相向,你必死无疑?”
“当然有想过。可是死不死得了,试过才知道。”姚莲舟明亮的双目,如结寒霜。“你们华山派要是喜欢这样,也不妨。”
姚莲舟最令人不安的地方就在此:相貌身姿明明是如此俊秀优雅,但是又能随时让人觉得,好像一柄没有鞘的剑。
他环视“紫气东来堂”众人,又徐徐说:“我走了很远路才到这儿来的,不是为了听这些无聊的话。我说要“论剑证道”,证的是我自己的道。”他指一指身后王士心等年轻人。“所以才带着这些人来见证。”
全场静默。
“你的道?”刘宗悟切齿。
““拳出少林,剑归华山”,这句话自今天开始要改一改了。”
“炼师”之一的成宗智冷笑:“是想改作“剑归武当”吗?”
“错。”姚莲舟摇摇头。“拳和剑,此后皆尊武当。不过我先来找你们华山派而已。”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头上。
“我要证的,是武当派天下无敌之道。”
“掌门师尊。”一人马上从华山弟子之间步出。正是“十威仪”首席大弟子司马泰元。“请容许我与姚掌门“论剑”。”
刚才司马泰元坐着时,还看不出他身材,如今站着,显出比众师弟都高出一个头以上,而且胸肩广阔,腰如壮熊,双掌宽大得像扇子。他手里提的剑,也比其他人的标准华山佩剑长了一大截,连柄全长四尺七寸,而且只看那剑鞘,就知道剑刃亦格外宽阔。
是年四十二岁的司马泰元,已经由掌门刘宗悟亲授超过十五年,武功冠绝同侪,是华山弟子每年“大校剑”②的长胜将军。更难得是学道亦有成,性情处事比其师父还要稳重得多,早被认定将在十年之内接任掌门之位。
“注②:华山派每年四季皆举办“校剑”比试,考核弟子的实力和进度。其中以“夏校”规模最大,又称“大校剑”。”
华山众领袖早已听闻,剑名甚盛的青城派掌门何自圣,败亡于武当副掌门叶辰渊剑上一事;眼前的是武当掌门本人,更不可以轻慢对待。派一个次一级的弟子出场,不过是无谓的牺牲,不如一开始就派最强的。
刘宗悟和四个师弟互看一眼,又回头用眼神向两名师叔请示。分坐在他身旁的老剑士金祥仁和李祥生,到现在都未说过话,此刻第一次点头示意。
“泰元,就让姚掌门见识见识,何以武林中人会说“剑归华山”吧!”刘宗悟挥手下令。
司马泰元点头踏出场中,先向掌门师父、两位太师叔及四位师叔躬身行礼,才面向姚莲舟。
司马泰元虽比姚莲舟还要年长,但辈份地位却有差距。但见他直视姚莲舟,脸容无一丝激动或紧张,并未被“武当掌门”这名号压倒,确有修道者抱元守一、无畏无怖的风范。众师弟见了,心中暗自喝采。
华山派是全真道,属内丹派,不尚符箓,也不靠外物丹药,而以人身为炉鼎,炼体内的精、气、神,超脱生死。这内丹功法,与武功的“意”互相结合,开创出独步天下的华山剑道。
姚莲舟打量着司马泰元那魁梧的身材;那柄常人要用双手才使得动的大剑;那股不凡的气度……
从踏足华山开始,直至现在,姚莲舟第一次微笑。
——那笑容,跟荆裂经常露出的,非常相似。
司马泰元缓缓拔剑,逐一露出了宽阔剑身上镶嵌的七星寒点。剑拔出后,他轻轻把剑鞘往旁一抛。师弟张泰朗一把接着。
缩在一角的骆泰奇,是堂里唯一见过姚莲舟出手的华山弟子,可是亦未见过他出剑——刚才目睹姚莲舟以“太极拳”瞬间击杀陈泰奎,他犹有余悸。
——他这次……还是要徒手吗?……
骆泰奇惶恐地瞧着姚莲舟,只见姚莲舟似乎真的在考虑。然后真的伸出了左手来。
但并不是向着司马泰元。而是后面王士心那些人。
“你们好好看着。”姚莲舟没有回头地说:“今天在这里看见的事情,你们将来要告诉所有认识的人。还有你们的子孙。”
王士心用力地点头。
——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亲眼见证历史的幸运。
然后,姚莲舟拔剑。
他背后那柄“卍”字护手的环首弯剑,剑柄斜斜在左肩上突出。司马泰元早就留意,一直在猜想姚莲舟是否左撇子?
可是姚莲舟伸出的是右手。
他的右臂向左伸,从自己的脸前横过,把住了左肩上方的剑柄。
——反手拔剑吗?
司马泰元已举起剑,防范对方自肩上拔剑并即时斩击。
但姚莲舟没有立时拔剑。他的右手把剑柄从左上方往自己身体左下方拨,越过了收缩的左肩。剑鞘瞬间上下倒转,剑柄变成在左腰间。
——这怪异的动作,迅疾而流畅,充分显示他身体的筋骨关节是何等柔软。
姚莲舟左腰处,寒光大盛。
出鞘。
司马泰元一直防范对方的剑路,是从左肩膊自上而下砍来。但姚莲舟这一奇技,令剑路顿变自中下路而来。司马泰元急变架式。
姚莲舟拔剑却奇速。
剑光刹那间从下向上反撩,及至司马泰元面门。
司马泰元架剑同时,头脸也向自己的左后方侧闪——。
金属互击的鸣响。
几丝断开的眉毛,在激荡的剑风中飘飞。
——若非加上侧头闪躲的动作,司马泰元已经失去一只右眼。
姚莲舟的弯剑在这一击完成后,继续挥到了右身侧。旁观的华山众高手这才看见:姚莲舟的右手并非握在剑柄上,而是仅以食、中二指扣着柄首上的铁环!
——他以两指之力,就把整柄剑从鞘里抽出,并且尽用那惯性加速之力,发出这快绝的拔剑斩击!
司马泰元的右眉,险险被对方剑尖刮过,削去了一片,皮肉却并未受伤,全凭那过人的反应。虽然差点儿就瞎了一目,他心神一点没有动摇,呼吸也无一丝紊乱。
——这最重要。以气息带动剑招,为华山武道之根本。
他下腹一紧。气劲贯彻的征兆。
那四尺余长的大剑,从招架迅疾变成前刺,直取姚莲舟面门。此乃“元亨剑法”的“游龙击浪”——和陈泰奎使的是同一招术,但速度和剑劲却远远凌驾师弟,兼且是用这么一柄巨大长剑使出,空气里带着撕裂之声!
姚莲舟的脸,却在那剑尖前消失了。
姚莲舟早就计算司马泰元的反击剑路,右腿向右斜前一迈步,身体迅速矮下去,头顶比司马泰元的腰带还要低,两腿张开几乎成一直线,身体如箭抢到了司马泰元的左身侧,正是“武当行剑”的诡异蛇步。
同时姚莲舟右腕一抖,那柄弯剑以穿在柄首铁环的两指为轴翻转,紧接五指一抓,变成了反手握剑,自外向内以剑刃反削向司马泰元的左腰腹!
这反手斩剑之法,又是违反一般剑理的怪招,极难防备。但司马泰元目明心清,捕捉到这剑斩来的角度。正常的招架或后退都已来不及了,他借着那“游龙击浪”前刺之势,身体如陀螺般侧转半圈。弯剑的锋刃,仅划破了他腰间衣袍。
司马泰元并非单纯闪避。他乘这转身之势,变成反抢到了姚莲舟身后,长剑划个半圆,一记“黑蛇弄风”,垂直从下而上,反撩姚莲舟的背项!
这一招足见司马泰元实是一流高手:姚莲舟此刻身姿低矮,一般的武者看见,不假思索就会居高临下,从上路斩劈下去;但司马泰元则计算,对方如此低伏之后,接着必然要拔起身恢复站姿,起立之时也自然会用剑架在上方拱护;司马泰元用这下而上的撩剑,对手反而料想不到,再要把剑降下挡架,已是太迟。
——真正的高手出招有如下棋,已把对手接着的举动都计算在内。
眼见姚莲舟只要身体升起,就会把自己送上这招“黑蛇弄风”的刃口。
姚莲舟却没升起来,反而降得更低。
他的身体跌地,整个人俯倒下去——但其实在跌到离地极近时,他仅仅用左掌在胸口前撑住了地面。司马泰元本来已经甚低的撩剑,竟是从他上方掠过。
姚莲舟就用这一只左掌之力,支撑全身贴地旋转。那反手剑锋,乘着旋转的力道再次斩出,剑刃离地只有几寸,循着华山众人前所未见的角度路线,如割草般横砍向司马泰元的左足踝!
司马泰元庞大的身躯,却出人意表地灵巧。“黑蛇弄风”的招式已使老了,本无法这么快走马步闪躲,但他硬生生双足发力,平地跃起,足底仅仅闪过了那剑斩!
姚莲舟身子旋转还未停,他左掌按着石地板发力,身体头下脚上的升起,左腿带旋身之力猛蹬出去,司马泰元人在半空已再无法躲开,这一腿狠狠踹在他左肋间,把整个人踢得倒飞开去!
司马泰元背项着地,打了两个滚才跪定下来。他长长吐了一口气息,看来并无大碍——华山派气功了得,姚莲舟这一脚他还硬受得了。
可是他一跪定才觉有异,左足底竟渗来一阵凉意。一看之下,原来刚才姚莲舟的反手剑,削破了他的鞋底和袜子,此刻赤足贴在冰凉的石地上。
姚莲舟也已站起身子,右手迅速改变成正手握剑,斜垂向下,并没有摆什么架式。
众人这才看清姚莲舟佩剑的形貌:原来那狭长而微弯的剑身,乃是半刀半剑,外弯那一边如刀般完全开锋,直至剑尖;内弯却是厚身的刀背,直至前端六、七寸才开刃,成为与一般直剑无异的双刃剑尖,可说前段是剑,后段是刀。刘宗悟等细看,才明白姚莲舟的剑何以砍斩之势如此猛烈,原来兵刃和招式都融合了长刀。
——华山派众人自然没有见过这等奇特的剑形:这柄剑的样式,是姚莲舟自己创制,并命武当派内的工匠打造。他虽也把使用这弯剑的秘诀向一些精英弟子传授,但至今全武当山上只得他一人会用,因此更从未在武林中出现。这独门兵刃,姚莲舟只是简单直接地把它命名为“单背剑”
司马泰元虽然输了一腿,但刚才第一轮接战,自信反而更增。姚莲舟剑招固是诡异,速度也极快,但三剑斩击,结果都只是掠司马泰元的皮肤而过,证明司马泰元能够适应其剑速。
——这一战,绝对有打胜的机会。
堂内的华山众“道传弟子”,一个个看得血脉沸腾。他们皆知道,这一场决斗一开打,不管结果如何,华山派与武当派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就算今天成功把姚莲舟击杀于“紫气东来堂”,日后与武当全派上下还是会有无数恶斗仇杀;但是假如今天,华山派一个次代的弟子,竟能打败堂堂武当掌门,对于两派士气和战意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而现在看来,司马泰元确有一战的实力。
司马泰元当然也知道,自己背负着本派多大的期望。这种压力却未丝毫影响他心神。他已完全投入集中在“如何取胜”之上。
他想:刚才连续陷入被动之势,全因姚莲舟那突如其来的古怪拔剑斩技,抢去了先机。
把形势扳回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先抢攻。
——更何况,拥有身高剑长优势的他,本来就应该主攻!
司马泰元已暗暗把握剑的手掌滑后,变成握在剑柄的最尾端。师父刘宗悟看见,已知弟子要用哪一套剑法,心里暗地嘉许。
王士心等十几个旁观的“见证人”,一个个汗流浃背。他们武功太平庸,像姚莲舟和司马泰元这等层级的高手交锋,数招快疾的来往都在毫忽之间,他们的眼睛自都无从捕捉。
——但那两柄剑割破空气透出的冷冽杀意,他们的皮肤远远也能感受得到。
王士心努力瞪着双目,尽量不眨眼。他怕一眨眼,就会错过一些一生不会再有机会看见的东西。
他虽武艺不济,但此刻见司马泰元正渐渐高举那长剑,也料想到他快要进攻。
连王士心都看得出,姚莲舟又怎会不知道?但看他的样子,似乎完全无意跟司马泰元抢先,表情还好像在说“这次换你攻过来了”一样。
司马泰元亦无掩饰的意思。他腹部一收一鼓,猛烈吸气。
发动。高壮的身躯猛踏奔前。脑袋内发起“借相”,幻想一块巨岩从华山峭壁崩裂滚落。全身乘着那不真实的可怖气势与能量,进攻。
四尺七寸长剑高举,越过头顶,伸到背后。
吐气。
司马泰元的右手,握住剑柄的最尾端,尽用整把剑的重量和长度,动作如用皮鞭一般,将那长剑自背后猛挥而出,迎头斩向姚莲舟!
——这是司马泰元最得意的其中一套华山剑法“大还剑”。这剑法原来是刀法,而且不是华山派的,乃是先代华山掌门通济真人,与崆峒派一位名宿交好,以一套华山剑法换来。通济真人最初学此刀法,不过是想纪念这段友谊,但后来越发体会其威力,将之融合华山派的心法和气功,成此套“大还剑”。因为攻击刚猛,用一般的长剑根本无法承受其劲力,故华山派规定用这剑法时,要配以特制的重铁剑。但司马泰元的这柄佩剑,比规定的重剑更要厚重,使来当然绝无问题。
司马泰元这一招“崩岩斩”,身、步、手、意完全协调,加之以他天赋的身材,配合一吞一吐的运气,那柄又重又长的刚剑,仿佛真的化成软鞭,挟着裂帛之音破空斩下,确实无负头顶上“气剑一如”那四个大字!
姚莲舟一双星目,看见这剑迎头斩来,嘴角微牵。
——这剑,终于有些看头了。
他身体以诡速倒退两步,颈、胸、腹又异常柔软地收缩,那长剑的尖锋,在他身前仅两寸垂直掠过。
“崩岩斩”落空,司马泰元那原本静如止水的心灵,第一次生起一丝疑惑。
——怎么会这样快?……
这是姚莲舟首次只闪不攻。华山众弟子看了,心头暗叫声好。
——但也仅此一次而已。
司马泰元没等这“崩岩斩”使老了,双足变交叉步,向右转身大半圈,顺着把剑势横引,变招成为侧身反手横劈
但那反手劈剑只到一半,司马泰元感觉右手肘有股针刺般的寒气。
他斜眼瞥见,姚莲舟那支“单背剑”,剑尖果然已直指自己手肘刺来,正好封住这横劈。司马泰元如果继续劈过去,长剑未及敌身,自己的手肘就先送到对方剑尖上。
——姚莲舟所使的,正是叶辰渊当日对抗何自圣时使出过的“武当形剑”里“追形截脉”的绝技。
司马泰元的“大还剑”,每招都去势甚尽,本来很难半途收招;但他天生臂力过人,硬生生把横劈收了回来,步势再变,这次向左转体,反方向正手横劈,欲斩姚莲舟左肩。
姚莲舟再使“追形截脉”,这次指向的是司马泰元的右腕脉。司马泰元被迫再收招,无功而还。
司马泰元自己深知,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