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地火明夷 >

第8章

地火明夷-第8章

小说: 地火明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司楚头也没抬,道:“敌人正在突袭,此处火光虽多,却不移动,只是虚张声势,一支疑兵罢了。”

沈扬翼听他说得如此肯定,心里不觉得定了些。郑司楚神机妙算之名,自从朗月省一战后就在军中传开了。年轻,勇猛,足智多谋,加上是国务卿之子,简直天生就是一个传说。沈扬翼虽然有些担心这种传说只是言过其实,但郑司楚的态度如此坚决,让他不得不相信这个青年的确有几分本领。现在,该印证他的第一个判断了。如果前面并不是疑兵,而是一支重兵的话,那还是趁着没有全军覆没,立刻向两边突围算了。

前进速度极快,沈扬翼刚打定了主意,距前方已经只有几十步远了。现在看去,那些火把更是密密麻麻,耀人眼目,后面更是尘土飞扬,郑司楚摘下了枪,喝道:“小心脚下!”

是疑兵。当看到那些尘土和火光时郑司楚就已确定。倍则围之,五德营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从四面包围远征军,甚至只能主攻一面,最可能是从北而来,也有可能从南面进攻,而西边这表面上看来最要紧的方向,却最不可能是五德营主力。这个敌人即多智又大胆,毕炜败在他手上也是不冤。可是这种近乎狂妄的大胆也让他留下了最大的破绽。

郑司楚盯着前方。虽然只是疑兵,但对方一定也会设下栅栏鹿角之类。陷阱倒不怕,要挖陷阱得花费很多人工,五德营的用意只在阻拦,应该不太会做这种事倍功半之事,他最怕的还是五德营在这边也会布下火牛阵。如果真有火牛,那么自己这两百来人就不知怎么死了。可到了现在,只能赌一赌。

他放慢了一点速度,一直保持着走在旁人的蹄印之上。这样做让他心里有些不安,可是他也没有多想。现在这种孤注一掷如果没有自己主持,那么程迪文、沈扬翼和这些人全都难逃一死。现在就算牺牲掉几个人,也是为了更多人的活命。

快马如风,蹄声如暴雨。那些在此间设疑兵的五德营士兵也没想到居然会有人从这边突围。他们原本都是在马后拖着树枝,做出千军万马的样子,一见有人杀来,登时向两边让开。薛帅说过,敌人往这边冲的可能性极小,就算冲过来,也不要恋战,闪开就是,后面的追兵马上就要到了。可是这支共和军却全是骑兵,速度快得异乎寻常,人数也少得异乎寻常,他们刚往两边一闪,那些人已尽数冲过,后面竟是空空荡荡,再无后继。

怎么回事?

这支疑兵的统领是五德营勇字营的半个百人队,领兵的是个百夫长,名叫罗兆玄。罗兆玄这一队人个个骑术精强,机动力极高,而他本人也颇有能力,很受薛庭轩器重,所以薛庭轩让他们担当这个责任。可是这几百个突围而去的共和军也让他们懵了,半晌摸不着头脑。事前薛庭轩分析过两种情形,一种是共和军根本不会向此间来,另一种是全军孤注一掷,都向西进发。可现在这情形,似乎已在薛庭轩估计之外了。说那些是被打散的散兵游勇,那支共和军未免太过严整,人数也多了点。说他们是有意想要从此间突围,那他们人数也太少了点。

应该是一支在败势中失去指挥的残部。现在应该向薛帅汇报吧,可现在薛帅恐怕也在发动总攻。罗兆玄想了想,这一小股共和军此举,到底算不算已经看破了这条疑兵之计?薛帅有命,一旦共和军看破了,自己这一队人马便自行躲开,不必强行防守,因为防也是防不住的。可他们没看破的话,就不能擅离职守。现在,还是应该在原地保持不动,这支队伍很可能是想要夺路而逃的共和军派出来探路用的。他们不再回转,应该更让共和军觉得西方有重兵把守,这支探路的骑军已全军覆没,薛帅的策划也可以更好地实现。

就这样吧。罗兆玄打定了主意。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险些破坏了薛庭轩苦心布置的全盘计划,会差点让共和军来个大翻盘。可现在,共和远征军的确已陷在了薛庭轩的重重包围中,无法自拔。

第04章天网之漏

毕炜果然下令向北突围!

得到这个报告时,薛庭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慰。他手头的兵力并不足以与共和军正面交锋,何况楚都城无论如何还要留下数百人留守,他能动用的兵力,只是一千七百五德营,以及四部的两千兵。这两千人是四部所有的力量,一旦失败,也可以说就是四部的末日到了,所以这一战他也已踏上了绝路。文士成的廉字营早已奉他之命,绕道赶着牛群到了共和军后方,其余一千三百余人他分了一半在共和军以南,由董长寿统领,其余人,还有四部的两千人,都已在共和军的北方了。四部原本就在楚都城与思然可汗之间活动,这里调度也要方便得多,薛庭轩知道火牛计与飞行机轰击之计定然会成功,最担心的还是毕炜最后下令向南突围。不论在火牛与飞行机双重攻击之下他们会损失多少,董长寿的实力还是不足以抵挡他们。可现在这样一来,位于北面的五德营绝对主力足以与共和军一战,董长寿一部从南面攻来,两方合流,像一把铁钳一样封住共和军西去之路,断了他们最后一个翻本的机会,现在的共和军只能向东逃去了。

而东面,正是文士成的火牛队。

苑可珍与他商讨这个计策时,对西面的只设疑兵不无顾虑。西边是楚都城大本营,却最为空虚。此番倾巢而出,一旦共和军向西突破,前面的一系列措施就尽成虚话。依苑可珍之意,四队火牛队,应该留一队在西面,可是薛庭轩反驳了他的意见。牛在西原一带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次四队火牛队会损失八十头牛,对于五德营来说也是个大手笔。如果留一队在西边,假如共和军全军西进,也不过是阻挡一时而已,而共和军不来的话,这一队火牛就浪费了。不如索性只设疑兵,把火牛都交给廉字营来使用。第一波火牛的任务,只是把磁石带进共和军营中。当共和军觉得计仅于此,那就错了,因为火牛还有三队。他们在向东逃跑时,这三波火牛队的冲锋,足足抵得上数千精兵的战力,这就是《兵法心得》中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现在,南北两方已经合流。就像立下了一道坚不可破的闸门,共和军即使想要孤注一掷,来个反突袭也已没机会了。胜券在握,薛庭轩更是欣慰。

毕炜,愿你命大一点,别死在乱军中了。

他指挥着诸军掩杀,心里这样想着。与共和军不同,五德营和四部胡骑都是马比人多,因此人人都是骑兵,机动力在共和军之上。那四部胡骑先前还有顾虑,此时见敌人大势已去,再也不留手,一个个叫着“三清在上”,或者“老君护佑”,挥舞着长刀拼命冲杀。法统信仰的是三清,最高神是一个骑牛的老者,名叫“老君”。法统在中原十分平和,但传到西原一带后,因为常年颠沛流离,已变得大富攻击性。薛庭轩还希望共和军残部回去后能疑神疑鬼,觉得那是思然可汗与定义可汗发兵支援,迫使他们近期不能再度来犯,事先曾告诫过,要他们进攻时不要呼喊这等口号。但那些胡骑杀得性起,哪里还管,他也只能命五德营也呼喊同样口号。现在只能希望那些急着逃命的共和军在慌乱中没有发现其中异样,只道都是五德营喊的。其实五德营中虽然有不少法统弟子,但信仰远不及四部那么坚定,法统弟子并不太多。但法统的密号咒语之类极多,什么“急急如律令”之类,十分拗口,五德营念来哪有四部胡骑那么上口?一时间声震四野,共和军其实已不知这些对手在念些什么东西。

乱军中,毕炜终于醒来了。

被那一声爆炸震得五脏移位,此时他仍然感到心口空落落的,而败北的痛楚却清晰地横亘于胸。

败了,败了。从还在帝国为将开始,毕炜领兵数十年,虽然不是从无败绩,但败得也从无如此惨法。毕炜猛地坐起来,喝道:“诸将何在?”

他的大车移动不便,已经丢弃了,现在坐的只是一辆运兵车。几个亲兵见上将军昏迷至今,突然精神十足地坐了起来,也吃了一惊。其中一个道:“禀上将军,方才有人禀报,尹世通将军阵亡,岳良将军已受重伤。”

这次远征,毕炜以下就是三位上将军。三人中一死一伤,勉力支持的也只有中军的廖武一人了。毕炜扫视了四周一眼,喝道:“带马过来,传令兵,传令下去,全军不要妄动,结阵坚守!”

现在这种情况,败局已定。如果再令出多头,分批突围的话,只给对手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立稳阵脚,再作定夺。那些亲兵见上将军已经恢复,发令如山,心中为之一定,传令兵立时前去发号传令。

毕炜一军,向有共和军精锐之称。就算在这等情形,只不过片刻,全军登时已齐整了许多。现在共和军已被压到了一处,毕炜发令只不过片刻,几个传令兵便已回来。

中军损失一千以上。后军损失七百以上。只有冲锋弓队,因为全是骑兵,机动力强,又一直在外围抵御,五百人还剩下三百七十多人。

只剩下三千多人了。这个兵力,如果真要一战,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可是兵败如山倒,士气已经落到了谷底,想翻本已不可能,只能想办法突围。五德营已经将共和军四面包围,岳良的后军曾试图向东突围,结果被一阵火牛队冲击,损失惨重。报上来的损失七百,只怕没受伤的已剩不下几个,几乎已失去战斗力了。能一用的,可以说只剩下中军和冲锋弓队这不到三千人。

到底该怎么办?

毕炜皱起了眉头。他刚上了马,边上的中军官郭凯已急道:“上将军,叛贼又要突击了!”

五德营因为全是骑兵。来去如风,共和军守御虽严,可辎重尽失,五德营的骑兵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一样不时削过,将外围的士兵扫去。再经过几次突击,共和军就会如一个被削去果肉的水果一样,内核尽出,到时候五德营的致命一击就会如一根坚钉般钉进来,将共和军分为两半。到那时,一切都完了。可是现在要退只能向东边退去,东边又有火牛阵在防守。不知五德营的火牛还能放出几波,就算只剩一波了,聚拢在一起的共和军也经受不住这等打击。

毕炜想了想,忽然喝道:“好,聚集所有力量,向西突进!”

五德营倾巢而出,楚都城一定城防空虚。如果能有一两千人能突破重围,一举夺下楚都城,就算五千远征军损失了四千,这一仗还是赢了。毕竟后继的三千人马上就会来,五德营不能重新夺回楚都城,就只剩全军覆灭一途。现在发出这命令虽然晚了些,但应该还不是太晚。

为了求胜,可以不择手段。毕炜一直怀有这样的信念。只要取得胜利,五千远征军,包括自己的性命,会丢在这里都无所谓,不要说损失五分之四了。他勒了勒马,嘶吼道:“出击!”

确实强兵。

从望远镜里看到共和军急速集合,大旗已指向西边,薛庭轩心里不禁由衷地赞叹了一声。

尽管失误了一些,但应对得大体还算正确。不过,共和军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时机,在五德营尚未合流时他们就全军向西突围,还能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现在这样子,只能是遭到屠杀了。他把枪一指,喝道:“传令下去,诸军不要恋战,让车营上。”

还在帝国时,帝国军有四相军团中,风军团的飞行机,水军团的螺舟,火军团的神龙炮,还有地军团五德营的铁甲战车,号称四大神兵。后来共和军出现了神威炮,凌驾于神龙炮之上,也有了飞艇,足以与飞行机匹敌。水军团全军投降,螺舟之秘尽归共和军,但铁甲车仍然是五德营的独得之秘。朗月省由于地形崎岖不平,铁甲车无法使用,西原却是平原地带,铁甲车更能一展所长。在西原,金铁难得,像地军团时期那样全部由钢铁铸成的铁甲车已不可能,薛庭轩将铁甲车改造成了厢车,使之更为轻便。威力虽然不及当初的铁甲车,可用来防守却是无往而不利。要布置厢车其实并不方便,一旦有缺口,厢车的威力就会大减。现在南北两军已经合流,厢车也已布置完全,西边已不再是疑兵,共和军现在想突击,等如撞上了铜墙铁壁。

毕炜,你彻底败了。

如果毕炜就在面前的话,薛庭轩一定会这样对他说。看着这个给五德营带来灭顶之灾的敌人在自己手下完败,实在是说不出的快意。如果提着他的脑袋回去祭奠星楚和五德营战死的英灵,那才是大快人心。

想到此处,薛庭轩更是意气风发。

突击的五德营接到命令,已在且战且退。四部胡骑没有五德营那样严明的纪律,在共和军的反击中有一些损失,却也并不很大。两千胡骑,一千七百五德营,现在的损失顶多只有三百人以下,而且大多损失的是胡骑,而敌人的损失大概已有己方的七倍以上。这一战就算在此结束,也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定义可汗和思然可汗从现在起,一定会对五德营刮目相看,而西原之上从此也将崛起楚都城这第三大势力。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带来的更是五德营在西原的霸主地位。这一战后,前来依附的小部落更会增多,要超越思然可汗已不会太遥远。然后,再联合思然可汗向定义可汗下手,扫灭了阿史那氏后,对思然可汗的仆固氏发动攻击,帝国重光也并不是不可想象。

将来,会有一个薛氏大楚王朝么?薛庭轩不敢再想下去,可是这念头就如同一杯诱人的毒酒,让他难以放弃。

一切,就从现在开始。一个新时代,必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眼前的五千共和军的鲜血,将是这新时代的第一件祭品。

薛庭轩的双眼已是灼灼发亮,停在他肩头的那头名叫“风刀”的苍鹘也不时从喉头发出“咕咕”的低鸣,似一柄在鞘中跃动鸣响的宝刀。

反击过来的共和军前锋已经在二十几步以外了。薛庭轩把大枪猛地一举,喝道:“出击!”

掩在前排的骑兵忽地左右闪开,在后排待命的厢车立时上前。“喀喀”连声,几十辆厢车的铁链已连在一起,形成一条长长的防线。

西原的钢铁十分珍贵,厢车已放弃了整体钢铁的设定,只在前面装设铁甲。这铁甲可以翻平,平时就变成独轮车,一旦停下将铁甲翻起,就成为一排连在一起的盾墙。共和军已在准备一场大战,没想到面前突然出现一堵高达六尺的铁墙,他们吃了一惊,不待反应过来,厢车后已是万箭齐发。

厢车都是由义字营执掌。地军团时期,廉字营的箭术为全军之冠,但现在的弓箭手都已集中在了义字营。厢车的车身也十分简单,其实是一把可以连射的巨弩。义字营统领名叫羊叔奋,是个屈指可数的神射手,在他统率之下,义字营的箭术更是远超其它诸营。

这一排快箭放出,共和军措手不及,冲在最前的骑兵纷纷倒地。巨弩射程可达千步,现在只有这几十步,力量更是能穿透铁甲。那些冲在前面的共和军被利剑穿透,纷纷摔落马下,不住惨叫,可后面的共和军仍然冲了上来。巨弩虽然可以连射,要装填还是要时间,而箭支也是有限,因此并不能多放,趁这时候,那些共和军也已开始放箭。

骑射,本是毕炜一军的强项,冲锋弓队的骑射更是强中之强。可是他们的箭虽然不比五德营放出的慢,射在那些铁盾上却纷纷弹开,只有零星几人躲闪不够好被射中。只是这支共和军竟然在厢车的攻击之下还没有散乱,尚能反击,出乎意料的强悍也让薛庭轩有些吃惊。他将大枪一举,喝道:“再放!”

厢车利守不利攻,箭带得也不多,主要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