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普及科学,带来的是国民素质的飞速提高和国家的中兴强盛。我们还能说知识、技术、科技、发明、创造就是实力吗?
实力的根本和核心是应用。一切知识、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的价值就在于应用。否则,那他们除了是画在纸上、写在书里的图形、文字和理论,甚至顶多是一个空有外型的机器外壳之外,他们毫无价值。
我最早提出我的绑架航空母舰计划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相信他的技术可行性。当我将我设想的一些特种装备拿来征求意见的时候,许多人认为是痴心梦想。他们的口头禅是:“这玩意儿,美国都没有,我们能搞出来?难道我们比美国人还厉害?”
我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在整体上,我们的科技水平确实不可与M国相提并论。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可能在局部赶上甚至超过他们。如果我们集中我们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我们是完全可以创造他们想不到的奇迹的。因为他们领先我们的前提,就是我们没有想到;那么我们要想在局部领先他们的前提,同样是要想到他们没有想到的东西。”
可是,我还是难以说服他们。随后,我也就放弃了这些努力。因为我发现,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已经形成了仰着脸看别人,低着头想自己的习惯,让他们相信自己就象让他们怀疑别人一样困难。而对于另一些人,则完全不是习惯,而是奴性的问题了。他们只要一听到“洋”字,就要谦卑地躬身弯腰;一听到“中”字,就是满脸地不屑与轻蔑,甚至还要恶狠狠地往地上来一下:“我呸!”。那神色乖巧之极,惟恐别人见了自己已经用“洋”式外套包装起来的“中”式身子,而产生将他和他所不齿的同类等同起来的令他不快甚至羞辱的联想。
从前天晚上到昨天早上,在我与航空母舰的代表展开正式的谈判之前,我一直在忙碌着利用我手头的高科技新装备,完成对航空母舰的彻底控制。
我所使用的技术,是现代的、先进的、绝对有创意的。他和我的对手掌握的相关技术相比不能说有多么的超前和出众,但是,我对他的应用应用却绝对要超过他的技术水平。而且,实际上我现在在对航空母舰的绑架行动中处于绝对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的取得,靠的就是我所想到而我的敌手没有想到所取得的先机。换句话说,如果我的对手也能想到类似的计划,那么他们的设想和准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可能要高出我许多,因为他的技术基础比我好的多。可是,他们想不到我的设想,那么我就可以在绑架航空母舰这件事情上形成我对他们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和绝对的不对称优势形势。可以说,在这个层面,我在对他进行他最津津乐道的不对称精确打击!
我的设想,当然离不开当今世界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是纳米技术的突飞猛进,才让我获得了绑架航空母舰的灵感,完成了绑架航空母舰的技术准备。
纳米(nm)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度量长度的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将一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纳米科技就是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创造了以米为度量单位时代的最灿烂文明。可惜,我们在分米、厘米、毫米、微米时代逐渐地与世界拉大了距离。现在,在纳米时代来临的时候,这难道我正是历史带给我们民族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吗?
在我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这些年我摘抄、下载下来的许多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正是这些资料让我不断地调整我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特种作战武器的开发和研制:
1、《解放军报》消息:一种为便携式电子装备提供电源的新型智能锂离子电池组及其快速充电系统,日前由西安通信学院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过去便携式军用电子装备由于电池组体积大,给作战、训练带来了一定困难。新型智能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新、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专家鉴定后认为,该产品对我国电子装备的小型化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2、中新网北京5月29日消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样,军事科技的应用也是超乎一般人想象。今天出版的科技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机器人基因纳米高科技武器随想》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今后高科技武器发展的一些可能方向:
机器人技术将塑造真正的战场勇士
进入21世纪,种种迹象表明科学家们正在为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而努力奋斗着,他们最终目的是让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工作。机器人“大脑”对事物记忆能力、存储速度和能量要远远高于人类,一块小小的芯片能使机器人的“大脑”存储世界上大量甚至所有的信息,这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人类对基因密码研究与破译,通过转基因,人类思维的奥秘将以数据的形式输入机器人的“脑”,从而使机器人具备了与人类同样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并最终成为拥有者的战争工具。
自从有了战争,人类一直在努力追寻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替代者。从古时候的火牛阵、狼烟驿站,到今天的机器人士兵和网络信息等无不体现科技在战争形式转换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就曾经预言,随着微型技术的出现并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战争形式将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改变,以至于后来的电子战、信息战快速生成。
多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微型技术在军事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发挥着常人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因而备受军事专家所青睐,并成为替代士兵从事各种作战任务的重要武器。随着机器人队伍不断壮大及其性能的提高,一只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智能化部队正逐渐向我们走来,成为未来战争的真正勇士。
基因技术将孕育出“残酷”的战争工具
20世纪末,基因工程中的克隆技术迅速向人们走来。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克隆技术一旦被军事所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它的最终发展就像如今的“异形”、“变种”等科幻影片所描述的那样,它所带来的灾难将是人类所无法想象的。今天,我们不能否认,部分国家和组织秘密研制类似这种基因武器的可能。如果将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动物结合,培育出来的“新人类”恐怕将更具有杀伤力,它们能根据作战的需要,以不同的体积不同的作用对敌展开进攻。如果将这种技术与水中生物结合,可以培育出天生的“水下杀手”,其水中作战能力将会令任何一个优秀的海军陆战队员所无法比拟。这些非人非兽的陆地和水下怪物,如果意志坚定地去攻击陆上目标和水面舰船,陆战和海战的作战方式将被改写。出现在未来战场上的不仅仅是智能机器人队伍,而且还有大量能够思维的奇形怪状的生物战士,到那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生物恐怕都是敌人。
纳米技术将打造新一代武器装备
在未来战争中,纳米技术也将与机器人技术和基因技术一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在打击手段还是打击精度上,都将向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一些具有超性能武器装备将逐步走向高技术战争的舞台。
超高音速武器将广泛投入战场所谓超高音速武器是指飞行速度大于5马赫、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以液态氢或核燃料为推动剂,能在空中、大气层和跨越大气层实现超高音速飞行的武器。超高音速武器的出现不但省去了飞机远距离作战空中加油过程和作战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将对那些投入巨大资金的海战武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昔日海上的巨无霸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些超高音速飞行武器,无论作战方式、还是体制编制都将随之而改变。
超隐形武器在战场上将神出鬼没在纳米技术的作用下,红外、等离子等隐身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武器装备真正的隐身目的已越来越近。到那时战场上听到的不仅是隆隆的枪炮声,一些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士兵等武器将会神出鬼没的出现于战场的不同角落。精确制导武器将弹无虚发精确打击一直是作战双方摧毁对方的重要方式,从第
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到今天的“战斧”导弹系列,世界各国为其的研究与发展耗费了大量资金。在纳米技术的作用下精确制导武器的计算机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推进系统将得到全面的改观,从而赋予制导武器前所未有的打击精度,导弹在发射升空后具有精确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将赋予导弹准确的飞行路线,在超高音速和隐形技术作用下,导弹能在对方毫无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攻击任务。
微型武器将防不胜防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的微型武器主要是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并正向着袖珍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领域中,更具有发展潜力的还要数那些能破坏敌方电脑网络、信息系统、制导系统的纳米间谍和微型攻击性机器人。
综上所述,虽然有的是处在研究和幻想之中,但从科技与战争两者之间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最终要变为现实,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数百年前有谁会想到战争会打上天空,数百年后的今天,战争的形态又将如何呢?
3、《中国教育报》消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5万分之一粗的纳米级同轴电缆。
作为一种尺度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同轴纳米电缆的内芯是直径仅有10纳米左右的碳化物,外层包有氧化硅绝缘体。显微图片显示,放大几十万倍后,纳米电缆的直径仍只有普通电缆一般粗细,而从截面看,纳米电缆的内外层是一个同心圆。“同轴纳米电缆,实际上是由位于其内芯的纳米丝和外包覆层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但难也就难在纳米丝如何不偏不倚地‘长’在外包覆层中间。”
据悉,该小组此前已成功合成出多种同轴纳米电缆,其内芯有导体、半导体和超导体,性能各异,成为世界上能制备同轴纳米电缆的少数几个研究小组之一。
4、《科技日报》消息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领域屡创佳绩,世界权威科学刊物或者相关国际会议上,中国人频频在纳米领域“露脸”,让世界为之瞩目。
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50纳米、长度达微米量级的氮化镓半导体一维纳米棒,使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
1998年,美国《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的论文。我国科学家用非水热合成法,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被国际刊物誉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
近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小组,不仅合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创造了一项“3毫米的世界之最”,而且合成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
1999年上半年,北京大学纳米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学系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碳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1999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博士合成出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使我国新型储氢材料研究一举跃上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新材料能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并可能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
不久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率领的小组,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挠”,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5、人民网深圳11月14日电 特派记者胡谋 深圳特区报记者蓝岸报道 日前,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顺利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碳纳米管的连续化批量生产,年产碳纳米管可达5-1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基地,产量居世界前列。
碳纳米管是管状石墨晶体,呈金属导电性及半导体特性。不但具有接近自然界材料理论上的最高强度,还具有储氢、吸附和催化特性,被誉为“纳米之王”。它可广泛应用于信息、生命、环境、自动化、航空航天及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碳纳米管连续批量生产一直是世界级难题,深圳纳米港公司通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合成方法,并自主研制了生产线,顺利实现了可控制地连续化批量生产不同规格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制造成本低,价格也远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使碳纳米管在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6、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李斌)“发达国家尚处在纳米科技产业化的前夜,我国存在跨越式发展机遇。”我国著名纳米科技专家、清华大学范守善教授在此间举行的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上发出预言。
缘何存在这一机遇?这位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基本上与国际发展同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纳米科技的研究条件,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近年来,我国在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些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独特性质,可望发展出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功能器件,以至于形成新型的产业,纳米科技将对21世纪的科技、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纳米产业化,这位专家提出几点建议:纳米技术涉及的面广,不同领域的技术在产业化速度上应该有快有慢;迎接纳米科技产业革命需要在科技、教育、市场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要重视与纳米制备和表征相关的设备、材料的研发以及产业化;纳米光电子学应该是纳米科技发展的重点;基础研究领域要由政府出面组织、推动和支持。
以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为研究方向的范守善,在纳米研究上做出过一些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有4篇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科学》和《自然》上。他还兼任国际学术刊物《纳米技术》的编委。
7、《解放军报 》文章: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崭新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纳米技术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有关专家认为:正像产业革命、抗菌素、核能和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