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8章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第8章

小说: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怀德一心想修持德行操守。怀,存心,以下皆同。
  ②怀土一心想拥有田土产业。
  ③怀刑一心想着刑法的可畏。刑,法也。
  ④怀惠一心想获得好处。惠,恩惠。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4)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析论
  一个人的志念趣向,是会影响其人格品德的。君子所想念的是将自己的德行修好,小人所想念的是拥有更多的田产;君子所时以为念的是刑法的可畏,要谨守礼法;小人所时以为念的是要得到别人的好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念念之间隐然形成。孔子时以为念的是自己品德不能修备、学问未能讲明;深怕自己明知某事该做却未付诸实践、有过错却不改进(见《述而》篇),他能成就完美的德行,不是没有道理的。社会上有些人汲汲营营只为赚钱,却不知修养自己,纵使家财万贯,可是言语乏味,品格低劣,心灵贫乏,令人生厌。又以社会既有规范、法律来说,它们是维系社会秩序与公义的基本设计。有修养的人,会遵行不违,不但成全了社会,也获得社会的敬重;而一心为利、不知自制的人,却总想钻漏洞、走后门,从中获取暴利,甚至不惜知法犯法、挑衅公权力,大赚黑心钱,肥了自己,苦了社会,自然也被大众视为败类了。
    (三)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②,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颜渊》第一二·一六)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用心不同。
      注释
  ①成助成、成全。
  ②美善。
  ③反是与此相反。是,此也。
      析论
  仁人君子追求美善的真诚,绝不局限在自我一身而已,他们不以成就自己的完美为已足。除了要求自己行止美善之外,他们还希望周遭之人、全体社会,同样都能实践道德,臻于美善。可以这么说:当周遭之人多行不义,社会大众是非不明时,仁人君子必会视为自己德业有所亏欠的。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自己站得住,便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便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雍也》篇)就是最好的写照。所以,君子看到人有善举美行,必会尽力帮助;看到人将蹈恶走险,必会设法劝阻,怀着高度的教化热诚,引导他人守法、奖劝他人行善、助成他人修德,以塑造美好社会。然而,社会上却也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引诱少年犯罪、逼迫少女卖淫、诽谤正直、打击善政,可以想见孔子说“小人反是”时,心情应是沉重的。
    (四)
  子曰:“君子求①诸②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一五·二〇)
      章旨
  孔子言君子反求诸己,小人则责求他人。
      注释
  ①求责求。
  ②诸“之于”的合音。
      析论
  自我反省是孔子十分重视的个人修养功夫,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遇事不顺,能够自我反省,自己的缺点、毛病就会渐渐减少,说话、行事更趋谨慎,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然而这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才能做到的事。
  至于缺乏德性修养的小人,事情不顺,习惯归罪他人,而怨尤丛生。这种不愿反省检讨自己,一味地把责任往外推的态度,即使掩饰了自己的缺点,对于事情却一点帮助也没有,终究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以上两种对人对事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区别了君子、小人的不同,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我们又怎能不谨慎呢?
    (五)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一三·二三)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待人态度有和、同的差异。
      注释
  ①和调和彼此,与人和谐相处。
  ②同苟同,曲己从人。
      析论
  人与人的相处,是门大学问,团体中要相处得好,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习惯、意见。在人与人交际之间,有德君子,他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使大家能和谐相处。不过对于见解拙劣、不合义理的意见,却不敢苟同,一定要维持大原则,绝不作乡愿。而品格低劣的小人则不然,没有原则,只会附和别人,向人奉承、讨好;或是极力维护自己,凸显自己,与人不能和谐相处,最后不免在团体中制造党同伐异的纷争。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5)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在民主时代的今天,君子这种处世的态度更是重要,能坚持大原则,又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与人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一〇)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处世态度有周、比的差异。
      注释
  ①周普遍,有一视同仁、不偏私的意思。
  ②比音bì,偏党,有勾结营私的意思。
      析论
  君子、小人待人既有和、同的差异,那么在处理事务上,尤其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时,更容易呈现出公正无私与偏私不公的对比。小人勾结党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时之间看似有合同众人的迹象,其实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在利。一旦利益有冲突,便又互相伤害,抢占先机,不能以整体利益做考量。君子不是如此的,他们总是能顾全大体,一视同仁。
  民主社会里,不论中央或地方,首长都是民选产生,这些政治人物,更需要有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精神了。因为首长只有一位,当选者的政策、理念、能力,其实只获多数民众的支持而已,选区内还存在着不支持他的选民、扮演制衡角色的在野政党。然而,他在施政上,绝不允许只为他的政党、他的选民服务,而置反对者于不理不睬。他必须有一视同仁、为全民造福的操守与表现。一旦违反这样的原则,甚至运用权力,图利自己、亲朋,势将招致全民的唾弃与声讨。可见社会对“公正”的期盼多么殷切。同理,公司的领导人、机关的主管、学校的老师、家中的父母……当必须面对众人之事时,都必须注意:千万要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
    (七)
  子曰:“君子泰①而不骄②,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一三·二六)
      章旨
  孔子分别君子、小人在形势比人强时的气度不同。
      注释
  ①泰安详舒泰。一说通达也。
  ②骄骄傲凌人。
      析论
  当一个人地位比别人高的时候,权力比别人强的时候,财富比别人多的时候,能力比别人好的时候,名声比别人大的时候,甚至容貌比别人美的时候,总而言之,就是资源、形势优于他人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骄矜自满之情。没有修养的人,会放纵自己的这种情绪,沉溺在睥睨他人的快感中,终至骄傲放肆,目空一切。有修养的人则不然,他会克制自己,让自己在这人生的顺境中,保持舒坦平易的心情,不会盛气凌人,给人难堪。此外,有德君子还会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功要诀,分析所知所能供人参考,毫不吝惜、隐瞒。至于缺乏修养的小人,恰恰相反,一旦得势,或是炫才耀能,目中无人;或是骄奢放肆,盛气伤人。然而内心时常患得患失,生怕别人胜过他,所以心中并无舒泰安详,并不快乐。君子、小人的气度,于此可见。
    (八)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③,不说也;及其使人④也,器之⑤。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⑥。”(《子路》第一三·二五)
      章旨
  孔子论服事君子与小人的情形不同。
      注释
  ①事服事。
  ②说音yuè,通“悦”,取悦,讨好。
  ③道正当之道。
  ④使人用人。
  ⑤器之衡量人的才能而加以任用。
  ⑤求备焉对所用的人责求完备。
      析论
  这里所称的君子与小人,都是指在位的人。品格操守好的君子,行事规规矩矩,一切直道而行,替他做事,只要凭才干、凭能力,秉公而行,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容易服事。但是如果你要想曲意奉承、讨他喜欢,却不容易。因为那跟他的行事原则不合。至于小人,心术不正,专门喜欢别人的奉承阿谀,替他做事,如果不知道逢迎巴结,只晓得规规矩矩,直道而行,反而得不到他的欢心,时时挑剔,所以很难服事。再说用人方面,君子会衡量每一个人的专长而加以任用,而小人则会苛刻地责备求全,不重视别人的专长。孔子的这段话,应该可以作为今之在位者的鉴照,看看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物,以为戒惕。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6)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九)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第一五·三四)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任事的才识有别。
      注释
  ①小知小事上受人赏识。
  ②大受承受重任。
      析论
  孙中山先生曾经呼吁青年学子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对“大事”的定义是:“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这是一种观念革命,用意在期勉国人踏实做事,彻底做好对社会有益的事,以谋求大众幸福。虽然说任何一件正当的事,对社会都有贡献、都具意义,不过,我们还是会衡量重要性,来分辨事情的“大”、“小”。例如经营杂货店与统理国家、处理婚丧事宜与折冲外交情势、设计发型与规划城市,两两相比,孰为轻重,孰为小大,乃不言可喻。“小事”的落实,往往凭靠技术或苦干;“大事”的进行,则每须靠谋事者宽阔的胸襟、缜密的布局、能容忍、能沉着、能安于寂寞、能知所变通……这些都属于精神层次的人格特质。(新浪读书独家首发)若要从小事的干练上测试出“君子”,是有所困难的,因为君子虽有德,但某些才能却不见得比其他人强;反之,小人也有天生长才,又为求表现,倒容易做得巧。然而,当面临大事时,君子小人的精神素养便一览无遗了,只有注重内省、和以待人的君子足堪大用啊!
    (十)
  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述而》第七·三六)
      章旨
  孔子描述君子、小人不同的心境。
      注释
  ①坦荡荡坦,舒坦。荡荡,宽广的样子。
  ②长戚戚长,长久。戚戚,忧虑的样子。
      析论
  胸次心境不是可以勉强装出来的,那是人格定型后的自然呈现。君子所以坦荡荡,小人所以长戚戚,乃是从他们心志的发端便已注定。他们的志趣,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他们的信念,影响了处世待人的原则;他们的行事,塑造了整个人格,终至于喻义怀德、成人之美者为君子;喻利怀惠、成人之恶者为小人。小人的心境如此,而君子的胸次如彼。小人的忧戚不安,来自追逐利益时的苦求不得,也来自既得利益之后的担心失去,既患得又患失。不止如此,往往也羼有因为非作恶、伤天害理而生的恐惧:一怕仇敌报复,二怕上天难容,三怕良心谴责。君子虽然也有忧惧,但显然与小人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不同,他们忧惧德业不修,忧惧天理不明,这种忧惧,只有促使他们更加努力修为,积极教化,只有让心境更加清明,俯仰无愧于天地,而非徒生扰乱、烦躁心绪。他们的人生境界,也将因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无限祥和,无入而不自得。
    问题与讨论
  1。 是否有过义、利交战的心理经验?结果如何?
  2。 想法、生活习惯与你差异很大的同学,你会如何和他相处?你会考虑自己来适应他吗?
  3。 对于别人骄傲、骄纵的行为,你作何感想?自己是否也曾有骄傲的心态与举止?改正了吗?
  五、论好恶
  本单元讨论的都是对人的评论,君子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对众人的好恶应留意分辨,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君子能赞美人的好,也会责斥人的恶,如果不分善恶,一律赞美,那就是被孔子批评为“德之贼也”的乡愿了。孔子对人的好恶最为注重,后来孟子主张知人论世、汉末流行月旦人物,应该都是由这样的认识而发展出来的。
  (一)
  子曰:“众恶①之,必察②焉;众好③之,必察焉。”(《卫灵公》第一五·二七)
  章旨
  孔子以为君子判断是非善恶有一定公正客观的标准,不能随人俯仰。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修养(17)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注释
  ① 恶音wù,厌恶。
  ② 察仔细地探察。
  ③ 好音hào,喜爱。
  析论
  君子判断是非善恶,要有客观而公正的标准,不能只以众人的好恶为好恶。照一般人的想法,大多数人喜爱的,应该是对的;大多数人厌恶的,一定是错的。所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是也。但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众人所讨厌的,未必是错的;众人所喜欢的,未必是对的。春秋时代,子产在郑国执政,前两年他整治田里,调整赋税;提倡节俭,压抑奢侈,人民都很讨厌他,最后子产却成了郑国的大功臣。齐简公时,田常为相,人民对他非常爱戴,田常最后却杀了齐简公,独揽齐国大权。由此看来,“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才是知识分子独立判断精神的最高典范。
  (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里仁》第四·三)
  章旨
  孔子以为只有仁人,心中没有偏见,所以好恶能得其正。
  注释
  ① 好人能公正地喜爱好人。好,音hào,作动词用。
  ② 恶人能公正地厌恶坏人。恶,音wù,作动词用。
  析论
  喜爱好人,厌恶坏人,本来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人心不得其正,那么该喜爱的好人也不能客观地喜爱了,该厌恶的坏人也不敢厌恶了,这么一来,坏人没有公义的制裁,即使有法律也不能伸张,整个社会就会走上“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恶质化境地。仁者秉心平正,能够客观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社会的公理正义才能得到伸张,并走上“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境地。
  管仲对小节不甚注意,一般人不敢说他好,只有鲍叔牙勇于保举他,因此为齐国发掘了一位了不起的治国人才。这是仁者能“好”人。孔子任鲁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