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366-绿色安息日 >

第21章

3366-绿色安息日-第21章

小说: 3366-绿色安息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厝思盎跷锏目判痛挥旁健T行矶嗑淝ǖ奈按笪拿鳎植荚诿芈吵ご锪角в⒗锏纳衬0渡希钡厝艘蛭恍┖芎玫睦碛桑昀匆恢敝粗谝恢痔厥獾拇弧K遣⒎侨缥颐撬虏獾末ぉげ恢烙懈玫拇侵烂挥懈玫拇芊纤堑男枰U庑┎柯渥∶裨诤恿髦谢嵬笔褂们崮痉ず屯诳沾淼亩滥局郏谎刈胖抢0赌切┯衅琳霞翱杀芊绲暮S颍腔崾褂糜辛恰⒋矶一岢运拇5牵粢鞣咸炀蘩耍诳诺暮C婷跋眨タ孔约旱牧α恐苄谏汉鹘负脱沂洌挥腥魏我恢执瘸运场⒛妥病⒑K山傅那崮痉せ蛴寐芗嘣斓牟荽踩涤谩!   �
    我们为山岳般高大的金字塔与纪念性建筑的手艺而惊奇,也为不可思议的渠道与水力工程而讶异,还有高度先进农业体系的农作和畜牧业、穿过数百英里海岸沙漠并可行船的运河、无可比拟的织锦织造和陶艺技术……我们为他们的外科医术、精神学、天文学、社会与军事组织的知识而叹服。他们每天生活中的各种象征与实用性印象,可以从精致的雕刻、陶器上的彩绘和棉织品中看出来。所有沿岸的前印加文化,主要图腾都是深海鱼类,以及渔民乘坐着大大小小的轻木筏。有些双船尾造型的大船是供皇室成员乘坐用的,他们坐在上层甲板的船舱中旅行,船上有几排随从人员,甲板下则是成堆的大水瓶。    
    时至今日,当年的帝国已经崩溃,先后被印加人与西班牙人征服。贫穷的渔民沿着海岸驾驶小型单人轻木筏,划着桨航行到海平面遥远的另一方。他们已经不再建造大型轻木筏或纪念性金字塔。如果想重新打造前印加时代秘鲁的黄金时期,单是印加人从高原地区下山来到海岸之前,整个海岸线所产生的先进文化成就,就得列出一长串清单,上面还必须加上“拥有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这一项。    
    


第四部分亲近海洋(1)

    如果出发之前,康提基号上的任何人曾为水手和科学家一致提出的警告预作准备,那么,与汉伯特洋流共同度过波涛汹涌的第一个礼拜之后,我们应该可以放松心情了。这艘轻木筏总是被顶到浪头上,却没有海水渗进来,它的表现让我们很有安全感,并感到兴奋与喜悦。    
    康提基号为我引介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海洋──以前,我以为我了解海洋。几个月之后,我和海浪与海洋能像舞伴一样面对面,我开始感觉到,海洋是我的朋友,甚至超越朋友关系。她是所有生命之母。几千年来,她一直是我们出航的那个狭长海岸上所有海洋文明的支持者与食物供应者。印加帝国曾经组织接力队,将海岸新鲜的鱼带到高原地区。当时,第一位印加人下山来到海边,把海洋称为“Mama…Occlo”,意即“母亲之海”,而把太阳尊崇为原始的父亲。根据印加史学家所述,康提基是皇族体系的创建者,曾告诉印加人的祖先:经由他,众人都会成为太阳的后裔。从印加人的这种观点来看,他们必然认定,日落的方向就是康提基王最后的航行终点;而每天傍晚,我们也可以看到太阳笔直沉到海面下。    
    晚间,热带星斗在黑暗的天空中闪烁,发出磷光的浮游生物在海水中明灭不定,让我们觉得自己宛如神仙,正乘坐着魔毯在宇宙中飞行。海面上只有搭乘轻木筏的我们,伴随着身边的黑暗与点点繁星。我们充分感受到前印加时代的艺术家,描绘康提基王和那些长着胡子与鹰钩鼻的随从,正骑在蛇身上遨游星际的情景:他们被鸟首人拖曳着,手里也同时拖着鱼线,上面钩着鲨鱼或海怪。此时,我们也好像被巨大的鱼群拖曳着。在轻木筏的甲板上,真实生活变得像一则神话。其实,这种真实生活就是一则神话。其他人是怎么把四周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形容成我们这六个坐在海上看着它们的人类的始祖呢?像它们这样的生物,其实正是地球所有生命的前身。    
    我们在轻木筏上所看到的浮游生物,可能永远都不会进化成人类,也不会演化成鲸鱼和恐龙。它们有些是鱼类和甲壳动物漂浮在海上的卵,很快就会变得和产下它们的生物一样。它们的生命周期最后注定一定和原来的物种相同:鲱鱼所生的卵会成为鲱鱼,黑海胆下的蛋一定会变成黑海胆,海藻的孢子最后还是长成海藻。    
    然而,在最原始的海洋中所出现的第一个浮游生物,却不是这个样子。当生命展开之时,浮游生物是由无生命的东西转化而成,所以体内必然还有更大的能量,以便让它们展开新生命。当时,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开始漂浮在阳光照得到的水域中,有些已经被赋予转化与进化的独特机能,但并非全部都是如此。接着,某些浮游生物就像现在一样不断漂浮着,没有驱动力或能力进一步演化,只保持固定不变的单细胞有机粒子;另一些则开始分裂,数量增加,变成简单的个体。其中有一群会长出根或其他结构,以便攀附他物或停止无助的漂浮,再进化成海藻、羊齿植物、仙人掌和雄伟的椰子树等。而其它得以成长的浮游生物,则努力扭动身体,直到长出肌肉,发展出四肢和器官,可以独立于风和洋流之外,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当同种类的后代仍无助地漂浮在阳光照得到的水域中时,有一些已爬到岩石上,靠海藻、羊齿植物和其它绿色植物维生,它们会长出翅膀和腿,直到后代变成各种会走动的物种,从鲸鱼到蜜蜂,从老鼠到大象。    
    关于这种宛如神话的真实生命如何发生,在生物学家之间依然存在争议。对早期生存在荒野中的人类来说,那是一种奇迹,是《圣经》上所刻画的上帝创作,是一个谜团。然而,在被城市灯光、汽车、收音机等嘈杂声所包围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人会关心这种事了,而这却是我们在康提基号甲板上最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漆黑的夜晚乘着轻木筏航行,透过对闪烁星斗和浮游生物的探索,在亿万道阳光照射下,观看海中那些可能是我们祖先的发光微粒,使得我们的地平线跟着宽阔起来。星星其实很遥远,却让人类的世界变大,让我们的族系传承更为久远。    
    要观察受孕生物的子宫所产生的演化,并不需要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因为那种演化的速度很快,肉眼就看得出来。一只有数百只脚的幼虫,会把自己包裹起来,经过数周沉潜,再从混沌中爬出来,变成一只有六只脚、四片羽翼、色彩华丽的蝴蝶,然后展翅飞翔。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大自然对一切事物都已加以界定。在此,我们再度被文字愚弄──如果一切事物的发生是超自然现象,那么,只有自然能够让这一切事物发生。只有一件事是不自然的,那就是人类对大自然所做的一切:把自然切成片段、杀死它、将它解剖,然后找出染色体,发现神经系统如何运作,再加以接合与移植。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比照过去大自然让人类进化的模式,模仿自然,创造生命。不过,还是别突破这种剽窃阶段比较好。


第四部分亲近海洋(2)

    如果星星与原子曾经是一体的,那么,星星与原子创造出来的世界,应该仍然是个神话。从逻辑上来说,创造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逻辑是人类心志的产物,受到大脑支配,而大脑里有限的思考模式,都是大自然预先设定好的。如果创造有起源,一定有些事物能激活这源头。我们搭乘一艘摇摆不定的轻木筏,躺在席子上,随着船身规律地晃动,凝望着宽广天空中的星斗。在康提基号上,就像其他文化的人一样,我们仔细思索生命之谜,因为人类已经发展出可以思考的大脑。然而我们找不到答案!我们活在一个神话世界,内心既带着天堂也怀抱地狱。我们找不到空间来安置天堂与地狱。    
    达尔文和早期的《圣经》,都以不同的文字来述说同样的故事,写下《创世记》的圣哲,用的是当时的语汇,而达尔文是用我们比较能理解的文字。这两种不同说法所描绘的景象是一致的,很难说这是巧合。来自美索不达米亚乌尔城的闪族移民,如何知道地球生命的起源是海洋,而海洋曾一度淹没所有的陆地?他们又如何知道鱼类比天空中的飞禽和陆地上的野兽更早出现,而人类是最晚出现的物种?    
    达尔文曾经读过《创世纪》,而《创世纪》的作者,也看到过达尔文所看到的事物。达尔文让更多人用眼睛在荒野中观察,而不只是在家里透过显微镜观看。古代的作者也曾经观察到大自然的神奇,因而激发了达尔文的灵感。自从哲学家开始思考生命的起源和植物花卉的生长,人类及四周的自然环境一直不曾改变过。关于化石与胚胎的奥秘,达尔文在19世纪可能比别人多累积了一些知识,但是,公元前19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者,则可能保留更多人类的直觉观察。是不是因为他们提早几千年接近早期人类,所以具备某些能力,对动物世界有着令人难解的智慧,而那种能力我们就称之为“直觉”?答案随人猜测,不过,事实是:当代生物学家追随着达尔文的脚步,把早期接管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的神话,用一种更简易且诗情画意的文字重复陈述。神话故事可以一再重复,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也是最真实的故事。    
    创造是经由进化而来。    
    这世上曾经没有国王,没有人民,没有森林,没有双眼能观看,也没有什么事物能被人看到。创造,是很早以前发生的事,时间难以估算,因为时间感是由人脑产生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事情发生了。因此,这些事一定在“时间”开始之前,就一直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没有什么事物是存在的,那就没有事物能够发生。不管是什么事物,它一直在那里,让万物展开生生不息的循环。那是染色体和太阳系。当某些事物让发光的宇宙产生之时,会有一种张力和能量,来进行制造和进化。


第四部分宇宙的“第一天”

    时间展开的第一天,亦即地球诞生之初。地球是个母性星球,有宛如伴娘的月球跟随着,在真空的世界里旋转。月球注定是个陪衬的星球,在环绕着太阳旋转的众多光秃秃的星球中,有如后宫三千佳丽中最得宠的一人,是惟一被选来陪伴地球的星球。那些星球没有海洋,一片死寂。没有海洋就不能孕育生命。围绕着太阳的众多行星之中,地球是惟一有海洋且能孕育万物的星球。    
    权威的太阳自负地用充足的光线,来照射如妻眷般的星球。原始地球的面貌被一层无法穿透的烟尘和湿气所掩盖,没有任何光线能穿透。那时的地球还没有时间存在,但宇宙这个没有尽头的时钟,已经标示出宇宙的“第一天”。    
    创造力是活性的,甚至在黑暗中也一样。原子会跳动,规律地各自占据位置,就像士兵在军官指挥下列队站好。它们能组成更大群的染色体,之后再开始舞动。每个原子背后的小宇宙,都有一些万能的能量和计划,因为某些几率和能力,引出一些原本没有的粗糙物质,或是把它们从无变成有。太阳散发出光芒,为宇宙中亿万个星球提供燃料,而那时的地球,依然在烟尘和湿气面纱的保护下沉睡着。    
    当宇宙被点亮时,在宇宙的“第一天”,创造力和进化力是有区别的。当时没有什么需要进化,除非已经被创造出来。    
    “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地球表面空无一物,只是一片广大而没有生物的海洋。光滑的外表上没有大陆、没有海岛、没有初生婴儿。但是陆地一直存在,那是由已经硬化的火山熔岩所构成的一层薄薄的海底外壳。就这么一层薄薄的外壳,便足以把地球表层大量的水分和内层的大火球加以隔绝,让原子能够在火球里不断狂舞,直到今天仍未中断。最初,还没有能够让人类展开进化的粗糙物质,在尚未发明显微镜和创立基因遗传学的年代,有一种能从淤泥和海水中发展出血肉的能力,注入了这个外表被水覆盖的死寂星球。早期的诗人这么形容: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根据《创世纪》的作者所述,“第一天”是先有黑夜,后有白昼,而上帝是惟一的计时者。对上帝来说,一天等于人类的一千年,而人类的一千年,仅仅是上帝的一天。爱因斯坦后来用一句话来诠释人类所谓的数千年:时间是有相对性的,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没有人类的大脑,就不会有“第一天”的结束。不过,重力是存在的。重力让地球的水分不会跑掉,能像新生婴儿的皮肤般均匀分布在各个角落。    
    地球开始运转时,地表最上层的水分也开始运动,不停地搅拌再搅拌,像女巫的大锅子一般。地球上没有任何陆地能让循环的洋流改变方向。移动的海水注定要成为未来生命的血源,它吸取岩石的养分,再向各方向传送出去。它是整个永恒运动设计的一部分,就像持续自动运转的心脏,把海水输送到各角落各方向,还能克服重力,把滤清的水分送到天上,高度刚好让珍贵的雨点不致消失到太空中,让水分可以在上空旅行,然后以垂直循环的方式再洒落到其他地方。水分就这样以水气的形式上升,以雨点的形式落下。未来大气层的空间已经预留好了,云层之下与水面之上,已经空出来要留给空气。然而那时还没有空气。天空中除了有毒气体的染色体之外,没有别的气体。它让云层与海洋中的水分得以相互分隔。水面上和水面下的天空,是仅有的狭窄空间,用以分配给后来的太阳系中的生命。    
    早期的记录者曾提到: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到了“第二天”,先是夜晚出现,再来是白天。而漂浮的云在那时候还看不见。


第四部分生命初始(1)

    接着,地球的年代开始了。陆地从光滑的海面升了起来,形成了涡流。火山像野兽般从水里冒出来,整个大陆像是火山熔岩所形成的肌肉,不断扭曲着,直到扭动减缓下来,接受了分配给它们的空间。原来仅有的海洋,就这样被不同陆地分享。大陆块原来在大火球里,可以自由地缓慢漂浮。它慢慢变成好几块,形状各有不同。海洋则永远只有一个,不管大陆多么大,在共通的海洋中,都只是从海底升起的一个小岛。    
    人类那时还没有出现,对地球没有贡献。要让大陆从海洋深处反重力升起,需要更大的力量。    
    早期的《创世纪》记录者写道: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集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神说:“地要生长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地长出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到了第四天,陆地和海洋仍笼罩在黑暗中。厚厚的云层把雨水洒到岩石和海浪上。那永恒的运转,依旧在黑暗中孤独地进行着。水分升到天空,再落到海洋和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