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mba十日读 >

第28章

mba十日读-第28章

小说: mba十日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人从所挣收入中花去 80%,储蓄 20%,我们就认为 MPC 等于
0。8。MPC值越高,对经济的影响力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由此可见,每 100 万美元的收入能导致 500 万美元
(1;000。000 美元×5)的总消费。顺便提一句,如果哪个国
会议员为自己所在选区争取到新建公共设族项目或国防项目
的合同,他的得票率想必也会增加5倍。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IS/LM曲线(The IS/LM Curve of the
Goods and Money Markets)。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中起推动
作用的还有利率。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投资(I)会受到
高利率的影响而减慢速度。由于高利率的缘故,消费者每月
需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会增加,造成消费者无支付能力,因
而不愿购买汽车、住房等昂贵
IS/LM曲线
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
总收入,产出(Y) 收入=产出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投
资和支出(Investment and spending curve; IS)曲线描述了
这一关系。
由于意识到货币的作用,凯恩斯强调利率越高,货币的
流动倾向性越强。1980 年 12 月 19 日,利率升高到前所未有
的21%,人们蜂拥投资货币基金市场;1992 年,利率降至 3—
5%,投资者转而将资金投在股票市场。这一关系通过货币的
流动性曲线(Liquidity and money curve; LM)以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图表示出来。在某一理论点上,IS和 LM 曲线有一均
衡点,存在一均衡利率,并达到GNP某一理论总值。
IS/LM曲线
带有变化的IS/LM曲线
总收入,产出(Y)  收入=产出IS/LM 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若在衰退时期政府扩大支
出,人们的消费总量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 IS 曲线会
上移,造成高利率和高 GNP。如果货币供给量也随着消费量增
加,从理论上讲,利率维持不变。
就整个经济而言,并非存在唯一一种利率。我偿不可能
准确地描绘出消费者支出与利率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需要
有经济学来研究它的原因。IS/LM 曲线虽然不准确,但仍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了二者之间合乎逻辑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货币主义学派观点
什么是货币?在讨论货币主义学派论点之前,需搞清楚
他们所经常提到的、也是最关心的问题—货币到底指的是什
么。货币是能充当买、卖产品和服务的中介物。虽然听起来
很简单,但货币并不仅仅指现金。经济学家们在谈到如何衡
量货币供给量时,还包括“货币等价物”,诸如银行支票帐
户存款、货币市场资金。
提到货币供给,常用 M1 和 M2 表示。M1 是指最直接的可
得到的货币,包括现金、银行支票帐户存款和旅行支票;M2
指除含M1 外,还加上银行存款及货币市场上的资金。1992 年
美国的M1 和 M2 分别为9500 亿美元和 35000 亿美元。政府密
切注视着 M1 和 M2 的供给量,以期测定经济运行中对货币的
需求,达到保证其在健康水平运行之目的。
货币数量理论等式(The Quantity Theory Equation of
Money)。凯恩斯学派通过 LM 曲线哟调并描绘了经济中货币包
含的内容。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是 GNP 的主推动杆,并用
数量理论等式阐述了这一观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名
义GNP的直接变化:
M×V=P×Q
货币×速度=价格水平×实际GNP
货币供给=名义GNP
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指货币量和货币量在经济中
流通速度(Velocity)的总称。速度是指货币易手的快慢。
显然,如果将现金藏在家中床垫底下,则对经济发展毫无价
值,速度是“零”。如果同样的现金易手多次,成为一些人
的支出,另一些人的收入,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
是不变的。单从数量理论等式上看,假设速度不变则更方便一些。这时,等式中货币供给就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
素。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这种假设是荒谬的。他们认为在不同
时期,出于对现实的恐慌或一时的欣喜,货币流通速度是变
化的。例如在萧条时期,人们担心下月的收入可能就没了,
所以会节省每一个铜板。
你也许会想,从等式中看,钞票多印一些,政府不就会
使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正轨了吗?实事上,名义 GNP 的总量
虽然可被提高,但经调整通货膨胀之后,实际 GNP 仍维持原
状或有所下降。
货币主义学派最关注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的变化,因为
如果物价升高造成货币贬值,经济产出实际是减少的。怎样
在华盛顿找到个有本事的聪明人,让他恰到好处地做到把货
币供给总量控制在既可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将通货膨胀控
制在低水平,那才是大家求之不得的呢。
凯恩斯学派认为,存在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
英国伦敦经济学研究所(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菲
利普(A。W。Phillips)先生所做的调研证实了这一点。菲利普
发现高通货膨胀伴随着低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变业的关系可
用菲利普曲线(Phillips Curve)表示。然而,货币学派并不
买账,他们认为经济的低通货膨同样能保持低失业率。美国
以往的经济数据表明,凯恩斯学派的这一理论确有实际根据,
特别是在 1950 年至 1985 年间,该理论显得极具说服力。但
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例如1985年至1992年间则不然。
金融政策工具(Monetary Policy Tools)。我曾提到,货
币的供给是可以人为操纵的。在华盛顿,美国总统亲自任命
一个由 7 人组成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该机构通常被称为
“联储局”(Fed)),手中掌握着经特别授权、可以用于调控
经济运行的3种金融“手段”:
1。调整贴现率
银行从联储局按折扣贴现率借款,再以较高利率放(贷)
款给客。如果将折扣贴现率下调,借、放(贷)款之间的利
息差就会增大,因此,银行更愿意向企业和消费者贷款,用
于购房、买车、信用卡消费等。银行贷给信誉良好的客房所
收的最低利率就是最优惠利率(Prime rate)。贷款越多,经
济中货币的供给量越高,乘数效应就起作用。
2。买卖政府债券联储局直接参与金融市场买进、卖出政府债券。这一措
施称为公开市场业务。联储局从公众手中买回政府债券,市
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当公众购买政府债券时,大量
的货币回笼,货币的供给量也就减少。
3。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
联储局要求银行、经纪人等金融机构手中必须按现金存
款总额的某一些率留存一部分现金。这种现金被称为“准备
金”(Reserve)。准备金是用来保证客户提取储蓄时,银行有
足够的现金满足其要求,当政府要求提高准备金比例时,银
行就不敢多放款,从而减少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供给量。
通过以上 3 种方法,联储局不仅能调节货币供给量,还
能改变资金成本,即利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联储局会逐渐
增加货币供给量。若这一操作准确无误,通货膨胀和利率水
平则低,经济会增长;若对货币供给控制过紧,可能会造成
与 80 年代初类似的严重衰退。而如果像过去 20 年许多南美
国家那样无节制地增加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就会失去控制。
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较保守,则易被吸入弗里德曼阵
营;若你在政治上倾向自由派,凯恩斯学派则对你更具有诱
惑。然而,无论如何,两大阵营过去对稳定经济增长均无出
众的贡献,美国依然会发生经济衰退。
货币和消费理论在经济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
其本身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到底是哪个先
起的作用?是金融政策决定了货币供给,后者反过来又影响
了消费和 GNP;还是凯恩斯的消费之“搏”拨动了货币主义学
派的“脉”?倘若有谁能把这二者的关系搞清楚,并述之成
书,定会令所有的经济学家目瞪口呆!
你需要知道的几位经济学家
除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之外,你还应该了解以下 5 位经济
学家的一些情况。人们提到现代经济学,常谈及这些起过关
键作用的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亚当·斯密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人们
经常提到了他的名字。他在著作《国富论》(1776)中描绘
了竞争这一“无形的手”(Invisible hand)从各自利益出发,
指导着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制。他预见到,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国家的财富”会增加。以别针厂为例,斯密指出,如
果根据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相应的分工,工厂的生产率
会提高。他还实际注意到,10 名工人各自从事不同工序的生
产,在一天内,可生产别针 48;000 个;而同样时间内由一人
包揽所有工序的小作坊则仅能生产很少的几个。
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和“创造性破坏”
论(Creative Destruction)。这位早已故去且被人遗忘了很
久的哈佛经济学家,80 年代又被重新搬了出来。他曾经预见
到,在经济生活中唱主角的是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
(Entrepreneur)。你会发现近来发行的商业期刊中,大都有
“企业家”一词或其派生词。他认为资本主义是“难以驾驭、
起破坏作用的一种不安定而非均衡”的制度。他在《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1942)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是“创造性破坏”
的过程。“企业家们创建新的工业以更新换代,伴随而来的
必然是痛苦和不安”。80 年代,各种收购之风盛行一时。收
购方常引用舒比特的话来为自己开脱,认为他们的收购行为
及所获得的利润是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行为。
盖贝尔茨(John Kenneth Galbraith)和自由观点(Liberal
View)。盖贝尔茨(Galbraith)这位哈佛的经济学家,在理论
上虽无大的建树,但却以善做振奋人心的演讲和推销自己的
专著在经济界大有其名。1951 年,盖贝尔茨为工会写了本大
作,名为《美国资本主义:控制权力的概念》(“American
Capitalism:The Concept of Countervailing Power”)在
《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1958)一书中,
为了服务公众的利益,他呼呈国家经济降低对生产的过份依
赖。而在另一本《新工业国》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1967)中,他评论说美国应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无论是哪
一种观点。他都采取非常坚定的立场,不断地推出一本又一
本的专著。
亚瑟·奥肯和奥肯定律(Arthur Okun and Okun' s Law)。
亚瑟·奥肯和菲利普斯一样,都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和失业
问题。奥肯供职于耶鲁大学,则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美国总
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发现,
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伴随着较低的失业率。对以往的数据分析
也表明,实际 GNP 每增长 2。2%,失业率下降 1%。这一拇指定
律被 60 年代华盛顿政府广泛地用来解释其刺激经济发展政策
的合理性。亚瑟·拉法(Arthur Laffer)与 80 年代供给经济学派
(Arthur Laffer and the Supply…Side Economists of the
1980' s)。亚瑟·拉法是 80 年代最著名的供给经济学派的学
者之一。供给学派认为削减税收对刺激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
用。政府的鼓励性税收政策及削减开支政策引起的储蓄增加,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个人和公司留存的收入越多,
他们越愿用于增加储蓄或投资新项目,最终使得经济高效率
地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供给水平,创造着更多
的财富,促进经济更高速地增长。
拉法是在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研究、提出了用于解释税率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效
应理论。这一理论被人们称之为拉法曲线(Laffer Curve)。
该曲线对里根政府 1981 年决定削减税率起了关键作用。他的
理论是,税收总额与税率二者关系密切。拉法曲线表明:税
收总额随税率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某一点时,再提高税率
则会减少税收总额。高税率造成大家用欺骗的办法逃税,高
税率阻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如果税率太高,减少之则能鼓
励人们多劳多得。这样,尽管国家征收每一美元应纳税收入
的边际税收减少了,但最终仍会使税收总量增加。拉法理论
的问题是过于抽象。从理论上讲,是应存在一个最佳税率,
但无人知道这一最佳税率究竟是多少。
拉法曲线
里根时代,供给经济学派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George
Gilder  (《富与贫》(Wealth and Poverty))(1981)和Jude
Wanniski(《世界运转方式》(The Way the World Works)
(1978)。国际宏观经济学
更广义地讲,涉及国际竞争大市场的宏观经济学是商学
院里 MBA 们最喜欢的一门课。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
经济学成了 MBA 主修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显得更国际
化些,美国前几所名校在招收新生时还特别注意每班混招一
定比例的外国学生。
国家相对优势
1917 年,David Ricardo 在他所著《政策、经济和税收
原则(Principles of Policy;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
中勾画出了比较优势(parative advantage)原则,即一
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该国能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成本提供某种
产品。由于土地、人工或良好气候环境的优势,从理论上说,
各国应最大限度地生产各自效率最高的产品。即使某一国家
也能以相对于别国的绝对低的成本生产出其它产品来,该国
仍应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虽然在葡萄
牙羊毛和葡萄酒的成本绝对地低,但 Ricardo 提议葡萄牙出
口葡萄酒给英国,而从英国进口羊毛。这个建议的合理性在
于葡萄牙总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而生产葡萄的效率比生产
羊毛高。因此,葡国的生产能力最好都用来生产葡萄酒,而
从英国进口羊毛。
在美—日贸易关系中,美国应充分利用其生产食品成本
低的优势。美国有大量优良的可耕地、机械设备、化肥、技
术经验和人员,美国农场的劳动生产率是日本的 3 倍。另一
方面,日本则擅长制造电器和汽车。从理论上讲,如果世界
上仅有两个国家,美国就应该停止所有电器的生产而将重心
转移到生产食品上来。反过来,日本也就将效率不高的食品
制造业关掉。而实际上,由于考虑各自国家的特殊利益,促
成了国家建立贸易壁垒。这些都阻碍了相对优势的充分发挥。
贸易壁垒中的进口税、进口配额或其它贸易规定都是政府试
图保护国内工业和就业所采取的措施。MBA 商学院历来认为关
税和贸易壁垒是“劣”招,而自由贸易对经济长期的增长更
为有利。
国际收支正如公司通过财务报表记录业务的经营情况一样,国家
按照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会计原则来统计本
国的国际业务交往。国家以 BOP 记录下本国和它国的债权、
债务关系,这和会计中的现金流量表类似。国际收支会计显
示的是一段时间内外汇(Foreign exchange)的变化。外汇是
指可用来进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