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湖美田-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么一追问,店小二又有些拿不准的模样,再仔细地想了想,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我记得很清楚,俊俏后生就是这样叫的,沈三少。”
顾守仁把银子拍在店小二手里:“拿着,这银子是你的啦”
店小二咧开大嘴笑了,差点没碰着耳朵根子。
“敢问小二哥怎么称呼呀?”顾守仁又问了一句。
店小二呵呵一乐:“我叫单贵。谢谢大爷赏。”
顾守仁记在心里,马不停蹄就去找了杨国平,再由他向县太爷许达茂汇报。本来也可以直接找捕快,把得到的这个消息报上去。但不晓得为什么,顾守仁总有些不放心的感觉,他非常怕这些捕快、衙役啥的,被沈妙琪她们收买了,那可有些不妙。
不管是不是吧,小心驶得万年船,总不至于办成坏事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这个沈三少,很容易就查到了沈妙琪的兄弟沈浩头上。县官许达茂立刻传唤沈浩到堂,再经由名叫单贵的店小二指认,确定无误,那夜与小柳儿一同饮酒的人,便是沈浩无疑。
经过搜查,在沈府找到了沈浩那夜身着的服饰,蓝色锦袍,与那条金色腰带。
人证物证俱全,沈浩还有什么好抵赖的呢?他真的没想到,平日很不放在眼里的店小二,自己居然栽在了这种人的手里。
其实他没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坏事的人,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落下来的,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看着摆在面前的刑具,听着衙役们声音齐整地吆喝,再想到这些刑具落在自己的身上的滋味,沈浩已经不寒而栗。长这么大,他什么时候受过皮肉之苦呀?
事到如今,沈浩只有老老实实招供了。说是老老实实,当然只是表面上装着老老实实罢了,能为自己开脱,还是要尽量开脱的。要知道,他可是涉嫌杀人啊,搞不好自己也要搭上一条性命的。所以,沈浩一边招供,一边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脱罪。
沈浩是这样招认自己的行为的:“小的那日确实与小柳儿一处喝酒来着。席间小的提议,要小柳儿不得站在李美云那边,必须站在我姐这边。可是小柳儿拒绝了,他说他想好了,哪边都不加入,他不想掺合在这件事里头。我很不高兴,便与他争执了几句。”
许达茂一拍惊堂木道:“于是你便起了杀人之心,对不对?接着你将他灌得醉熏熏的,出了酒店之后,行到河边,趁机将他推入河水中,使得小柳儿溺水身亡。本官推断得是也不是?”
沈浩连声喊冤,一边叩头一边道:“小的冤枉啊,大人容禀。小的心里虽然因为被小柳儿拒绝,有些不爽快。但他答应置身事外,小的又怎么可能起杀心呢?明明是这小柳儿喝得多了,脚下一滑,这才落入河中。而小的酒也喝得不少,又不会水,因此不可能下水施救,这才眼睁睁看着他在水里扑腾了几下,便沉了下去。”
他抬头看了许达茂一眼:“大人,小的承认,因为出自私心,所以没有大声呼救,却眼看着小柳儿溺水身死。”
沈浩这么说,即是将杀人的罪名推得一干二净。最多也就是承担个见死不救的责任。
在中国古代,见死不救不但要受道德舆论谴责,亦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律法规定:告而不救者,杖一百;闻而不救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附近官司;若不告者,以不救助论。
这样的惩罚,比起杀人者死,那真是太小菜一碟了。
许达茂当然不可能由得你沈浩怎么说,就怎么信,免不了动用刑罚,给沈浩屁股上来了这么一顿板子,打得他是鬼哭狼嚎。
沈浩也知道,杀人这个事,可不能随便就应承下来的。应承了,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吗?因此虽然板子难挨,还是咬定牙关,死不招认。
许达茂见沈浩不招,只能下次再审,且让他将养好杖疮再说。
而这个时候,沈家也在动用一切力量,希望可以救出沈浩。他们家本来有钱,结识的人脉中也不乏与官府有来往的。
于是关节就打通到了许达茂这儿。而且这个前来说情的人,来头还很不小,甚至与许达茂的顶头上司有某种亲戚关系。
许达茂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为官之道,其中一条,就是要和地方上的豪门富户搞好关系。要晓得,这些豪门富户少不了裙带关系,得罪了其中一个,有可能就得罪了一大片。
许达茂做官这么些年,还想继续在官场混的话,还想继续升迁的话,这些事情是要谨慎处理的。
沈家除了求人说情,还送上了大量金银财宝,务必要买通许达茂,救出沈浩。就是沈妙琪,即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不能说就不管她了,还得一并施救。
而沈妙琪自己也并非没有钱,她亲生的儿子,如今也有十七、八岁了,在外婆家里的教导指挥下,照样拿出银子,来打通关节。
许达茂在钱权的挤压中,天平终于偏向了沈家。他想着,李美云已经洗去冤情,得回了被沈妙琪与族长联手夺去的家财,照说她已经应该感恩戴德了。至于沈氏怎么处罚,那又是别外一件事情了。
就是杨国平,也是很赞同女婿的选择的伸张正义和官运亨通比起来,他觉得还是官运亨通比较重要。说句实话,李美云的事,若非顾家相求,他才懒得插手。如今她的目的大部分都达到了,还想怎么着呢?
所以放沈家的人一码,是势在必行的啦由不得李美云和顾家人愿意或者不愿意
第359章得饶人处且饶人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所以无论是沈浩,还是沈妙琪,在经受笞刑,杖刑这种体罚之后,只拘役了很短的时间,又交纳了为数不菲的一笔赎金赎罪,居然也就恢复了自由。
就是笞刑,杖刑,很有可能也是走的过场,毕竟这是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
一般的民众,谁去操心关注这类事情呢?小柳儿死了,关他们屁事,反正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又无父无母,除了与小寡妇田小芳有一段藏着掖着的私情,真还没个人会去想到要去为他出头的。
就是田小芳,除了暗底里流几滴眼泪,也是不可能为小柳儿去抛头露面,鸣冤上告的。
小柳儿的事既然没人有啥异议,就算是揭过去了。至于沈妙琪没受多大的罪,居然就平安无事了,顾家人尤其是秀菱,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不过她年纪虽小,倒不至于莽撞行事。只是就这件事情,问询了一下杨国平。
杨国平一脸认真地道:“丫头,你还小,不懂得。在这个世道,那是适者生存。沈家毕竟有她的人脉和关系,是不可能赶尽杀绝的真要逼着她们到了绝路,只怕要两败俱伤,你明白这个道理吗?伯伯想告诉你一句话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秀菱明白了杨国平的意思,他不过是让自己适可而止,不要再揪着沈家的错不放手。她也知道,凭自家的力量,还真不足以与沈家抗衡呢所以,不放手又如何呢?
而沈家也有些怕顾家会和李美云再联手,对自家有什么不利的举动。于是主动放下身段,让牙行的李伙计找到顾守仁,表示出了城东门的那块五十良田,可以卖给他。不但卖给他,而且只要纹银五百两就行了顾家人一听,便晓得沈妙琪这是包含着收买自家的意思呢不然五百二十两银子还不肯卖的地,这会子倒愿意五百两就卖了?
不管怎么说,顾守仁决定,这事还得去告诉李美云一声,看她意思怎么样?
李美云倒想得很开,她沉静地说:“泼到我身上的污水,总算是洗干净了,而且夺去的家财也归还了我,沈妙琪硬是受了一些磨挫。我倒真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呢,姐夫,她愿意把地卖给你,那是好事啊你还有啥好犹豫的?看中了赶紧买呀”
林生也表示赞同说:“其实我和美云都是不愿意生事的人,只是人家做得太过分了,才不得不奋起反抗。如今能有这个结果,我们已经知足了。其实这事若不是亏了大哥一家子,还有杨老板他们,也不可能会这样顺利。”
林生是个聪明人,李美云有了钱,该打点回报的人,他都让李美云一一去做了。要知道,人情也是要还的,不是说礼尚往来么?丁妈没有受亏待,就是县太爷许达茂那边,他也不会落下的。
有了李美云和林生的话,顾守仁就放心大胆的去购买那块中意的田产了。
买卖田产的手续办得很顺利,签字画押,交付银钱之后,还有一应纳税盖印的手续。然后,这块田产便改姓了顾。
秀菱也很高兴,那块田产不光顾守仁想了好久,就是她自个儿,真也是挺喜欢的。这会子终于可以成为自家的了。没想到了帮了李美云,还能有这个收获。
就是李氏和秀萍,金伟他们,也笑逐颜开。因为从此后,他们在县城也有属于自家的地方了,可不仅仅只有杨柳洲才是他们的家呢这时候的水灾,已经慢慢退了下去。而杨柳洲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这个时候还是不适宜人居住的,必须等泥土干透才行。加上毕竟它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所在,对于刚经历过水患,甚至在水灾中失去了亲人的人来说,要不要回去,其实心理还是有障碍的。
而顾守仁一家,已经迅速地投入到了新的建设中去。刚买来的良田,怎么可以让它一直空着,什么都不种呢?
至于要种什么,还是个问题。人手倒是不成问题,只要肯花钱,愿意帮着干活,只求一顿饱饭的,大有人在。
顾守仁想着,现在种水稻的话,只能种一季,但粮食肯定不能不种,不然一家子吃啥呀?红薯自然也是要种的,凉粉也好,绿豆面也好,都离不了红薯粉。所以这个是要紧的。至于仙人草,也是少不了的角色。
可是林生很郑重地告诉顾守仁:“大哥,水灾过后必有瘟疫,因此,一定要及早预防。”
顾守仁颜面变色道:“林生兄弟,我也听过老一辈讲过这话。只是,咱们到底应该怎样预防才是?”
瘟疫若是发作起来,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挡也挡不住的。据史料记载,大疫流行时,死者不计其数,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乃至丁尽户绝,户绝村灭的惨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林生想了想:“一个是水源和食物吧一定要注意,不要喝生水和不干净的食物。咱们喝的水啊,先装在水缸里,用明矾搅匀沉淀之后,再烧沸了饮用。那些被洪水淹毙的牲畜及家禽,千万不要食用。就是水中死亡的鱼虾贝类,也不能,切记切记”
顾守仁听了连连点头,对着家人道:“听见没,这可是开不得玩笑的事情,你们一定要照做啊”
秀菱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一类的常识她还是知道的,于是插嘴道:“还要注意好个人卫生,常常洗头沐浴,被褥床单啥的,最好多晒晒太阳。”
林生给予肯定地唔了一声,又道:“大哥,田地里先注意疏通沟渠,排除积水。,垃圾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到处多洒点子石灰消毒,就是水塘那块儿,也不能漏了。”
顾守仁赶紧应道:“今日我就去买石灰来家。然后大伙儿一块儿动手,省得有病菌啥的。”
林生安慰道:“大家也不必恐慌,我看了许多医书,得了个方子。此方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预防。买来药材煎了服用,应该是不错的。”
大伙儿听了,都用信赖的眼神看着林生,心里也安定了许多。
林生因为县太爷许达茂在李美云一案中,是出了力的。因此自觉欠了他一个偌大的人情。如果送财送物,送得了少,只怕人家不稀罕;送得多了,又觉得没多少意思。他便起了个心思,要在瘟疫预防和救治这一块,帮许达茂出个大力,也算还清了欠他的人情。
有了这个想法,林生遍翻医书,倒寻出好些治疗瘟疫的古方来。又结合自己平日的心得,得到了这个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方子来。
他拿了这个方子,通过杨国平拜见了许达茂。一上来便开门见山地说:“大人可有想过,大水之后必有瘟疫,应该如何预防救治?如官府救助不到位,天灾人祸,只怕一时间是尸横遍野,哭声震天啊”
许达茂被林生的一句话,正打中心坎。他点头道:“我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大水之后必有瘟疫,基本都是如此。瘟疫关乎人命,治病救人是首要任务。敢问林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吗?”他是听说过林生有治病救人的本事的。
林生谦虚地说:“我有一些陃识,先说给大人听一听,至于是不是采用,还请大人裁决。”
见许达茂含笑不语,林生这才接道:“水灾造成的伤亡,使得尸体和伤口成为疾病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因此首先要掩埋死者~”
许达茂捏着下巴颌说:“这个我已经想到了,已经贴出告示,榜示四方军民,但有能埋尸一躯者,官给银三分。”
林生赞道:“据我猜测,此令一出,远近军民一定趋者如市。怕是数日之间,野无遗骸。官不费力,而死者得归,大人果真好办法。”
许达茂听着林生的夸奖,微微一笑:“好吧,咱们继续说说如何预防瘟疫之事。”
林生便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方子献给许达茂,并说了一下这个方子的原理和好处。
许达茂虽然不懂医术,却觉得林生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准备将按这个方子,由官府出钱,或制汤或作丸或成膏,免费散施民众。
他对林生这样有信心,自然是从杨国平那里听到不少关于林生治病救人的事迹。这个老丈人行事相当稳重,绝不会拿些道听途说来敷衍自己的。
而之所以这样做,一个是为官一方的责任心,还有一个就是,本县发生水灾,他能够将天灾人祸处置得当,活人无数,自然是无量功德的事情。就是传到上司的耳内,也会得到褒奖;待朝廷得闻,他升迁的日子,还会远吗?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许达茂自然会同老丈人杨国平商量之后再执行。而杨国平权衡利弊之后,也是大力支持的,甚至还捐出了一笔银子。有了杨国平领头,一些有钱人也有不少拿出银子来的。
第360章报复还是不报复?
有了杨国平领着县里的一众富豪捐钱的捐钱,施药材的施药材,再加上官府的拔款,这预防瘟疫的计划,很快便实施起来。
流民们谁不怕瘟疫?都晓得若是瘟疫一旦爆发,尸骨遍野,惨不忍睹的景象就会发生。因此有免费汤药可以服食,自然个个都很配合。
如此一来,即使有人因抵抗力下降而染上疫病,也不至于大规模地传染。
许达茂亦择日斋戒,在城隍庙祈禳灾疠,以安民心。
这些措施实行到位,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达茂也受到了朝廷嘉奖。其中林生的建议,实在是功不可没。于是,许达茂对林生的印象那是相当之好。
沈妙琪虽然因为走后门,花银钱,总算逃过一劫,心里对李美云,林生,顾守仁他们,那是耿耿于怀,憎恨不巳。她心里总想着,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仇给报了,把这口气出了,把输了的这一局扳回来。
联想到自己的娘家兄弟沈浩,那才是凶险万分呢搞得不好,也许会搭上一条性命那样的话,却叫她怎么对得起沈家的祖宗和亲人?
别忘了,沈浩可是肩负沈家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啊,他至今还没生出一个儿子来呢,丫头片子倒是有了三个。若是他出了事,沈家岂不是要绝后?她沈妙琪活着能安心么?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沈家的列祖列宗?
有时候想着想着,沈妙琪不免会出一身的冷汗。可是,眼看着李美云过上了好日子,她还是心不甘,情不愿。
所以借着探望她兄弟沈浩的时候,沈妙琪就低声然而咬牙切齿地道:“我咽不下这口气。我要报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