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

第94章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94章

小说: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平安张了张嘴,就被徐文美打断,“你不必送我,也不必派人跟着。”

“师父。”平安不赞同的看着他。

徐文美摇头道,“平安,你当真以为你身边一个皇上的人都没有吗?这消息迟早是会传回去的,到时候免不了你又要受些罪责。不过你不知道我的踪迹,总比知道要好。”

这倒也是,平安只好不情不愿的答应了。

当晚平安在作坊里住下,第二日起来进城时徐文美还在,但等他解决了那边的事,再回来时,他却已经不知道走了多久了。

平安有些惆怅。

他虽然不至于为这种事伤春悲秋,只喜聚不喜散,心里也明白人的一生中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大部分最终都会离开,能够一直陪伴着走下去的,也就那么一两个而已,甚至连这一两个也没有,到最后都只是孤身一人。

但知道归知道,当离别相继来到的时候,仍旧让人心情惆怅。

尤其是过了几天,冯玉堂也来告辞。这一次的战争,虽然他埋下的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损失也不少。而且如今边境往前推进,他自然也要到那边去布置,不能一直留在这里。

不过,这一次布置下来的人手,就都是归属于皇城司的了。想来以冯玉堂的功劳,加官进爵不在话下。这一次他来见平安,也是跟平安沟通一下往后的发展——他算是平安嫡系中的嫡系,即便如今皇城司已经不是平安在管,但冯玉堂也更信任他。

平安想了想,问他,“你自己的意思呢?”

“我听大人的。”冯玉堂毫不犹豫的道。

平安笑了起来,“你经了这么多事,应该也有自己的判断,说说也无妨。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想要继续留在地方,还是会京城去?”

这一次冯玉堂想了一会儿,才说,“大人我更愿意留在地方,京城中卧虎藏龙,有的是人才,我即便回去,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反不如在地方上,为大人支应。”

“既然你自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很简单了。”平安说,“现如今地方上值得注意的地方,无非就是西北,河北和江南。西北是你的根基,钱成也自然会照应,做起事情来不受束缚。而且对西戎人,我是有一点想法和打算的,还没来得及跟你沟通。至于河北,我们大楚跟长河部落,可说得上血债累累,迟早也有一战。你去了那里,更有发挥的余地,而且一旦起了战事,功劳自然也多。”

至于江南,平安自己都还没打算好要怎么办。但是从古至今,江南一直都是富庶之地,水网稠密,土地肥沃,号称鱼米之乡。大楚每年的国税,有一多半都是来自江南,可见其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兼并土地,建造寨堡,也是江南的地主士绅们最喜欢做的事。在他们自己的庄园内部,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自给自足,百姓只知东主而不知皇帝,甚至还有私兵巡守护卫,俨然国中之国!

平安如果要动士绅阶级,来自江南将会是最大的,而他也必然要动摇这些人的利益和根基,到时候,就需要有了解情况的人帮忙了。

只是这件事就连长期目标都算不上,平安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动手。——在他的规划当中,要做这事,至少要等到赵璨坐稳皇位才可以。而根据赵璨的说法,现在的皇帝,至少还有六七年可活呢!

虽说现在就做长线布局也有好处,但是将冯玉堂派去江南做这件事,就太过可惜了些。况且江南已经有徐文美在,平安觉得可以暂缓。

冯玉堂垂着睫,听完了平安的分析便道,“那我就留在西北吧。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再去江南。”

他是平安心腹之人,跟徐文美和开阳都认识,这西北之地又是他根基所在,赵璨带着河北的兵马跑过来,显然河北已经成为他掌中之物。而平安跟赵璨的关系十分亲近,冯玉堂自然没有去跟赵璨的人争功的意思。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既然要留在西北,那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两人长谈之后,冯玉堂当即告辞。

等到人都走完了,平安又跟钱成见了一面,这才将自己在信州这里招募到的工匠们一起,打包带回秦州去。

除此之外,跟着平安回去的人,还有跟西北巡抚暂借的一支军队,共五千人马。而借这些人,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守人数高达数万的俘虏。

回去的路上,平安骑在马上,身边跟着的仍旧是那五十人,竟一个都没有损失。不同的是开阳也骑着马跟在身边,不再隐于暗处。平安走在最前面,转头往后面一看,浩浩荡荡跟在后面的人马简直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次战争,对平安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俘虏。

西北巡抚送他离开时,忧心忡忡的问平安,“这些俘虏的人数也太多了,让他们聚在一处,时日长了恐怕会生变!”

虽说中层以上的将领都被抓起来送进京城去了,但是这些草原士兵毕竟都是从各个部落出来的,天然就能够聚集在一起,临时没了首领,选出新的来就可以了。时间长了,让他们串联起来哗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历史上官军剿匪,然后因为人数太少被匪徒反过来给剿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那还大都是写吃不上饭的人,何况这些人高力壮的草原士兵?

平安连忙解释,自己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安排。

那就是打散编队!

之前他任由这些人各自聚集在一起,那时候大军在侧,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也没什么用处。等到摸清楚了规律,就将这些人打散了重新进行编队,不认识的人编在一起。这些人桀骜不驯,要磨合好推选出能够服众的小头目来,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到那时候,平安早就已经回到秦州去了。

至于回到秦州之后?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平安早就安排好了这些人的去处。

其中一部分人送到铁矿上去。之前矿上用的人都是刘家那边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平安可不能放心。哪怕他已经跟刘家谈好了扇子的合作也不行。

这些人过去之后,他的压力自然会大大降低,只要核心技术部分不让他们接触,做苦力的话这些人都是一把好手。

然后炼铁自然需要烧煤矿,另一部分送去挖煤。

除此之外,秦州有什么修桥铺路的事情,都可以让这些人去干。之后平安还打算弄个水泥厂出来,然后开始修水泥路。到时候需要用的人更多,绝不担心安排不下。

反正归根结底,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有干不完的体力活儿,将所有的精力都消耗掉,自然就不会想着逃走了。——想也是有心无力。

或许有一两个豪杰人物能逃出去,但平安也不在意。因为一两个人,能做出什么大事呢?

乱世出英雄,但也得给他们乱世的机会啊!在这种太平盛世,孤胆英雄一般起不了什么作用,也就是捣捣乱而已。

当然,这么多人留在自己手里,其实是不合规矩的,所以平安还得先跟京城那边打个报告,得到皇帝的允许才可以。奏折已经送出去了,可能要过段时间才会有回音。不过平安提前一下,估计也没问题。

中途经过抚宁县时,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因为周围没有路,要进入秦州必须要穿过县城。而在他们经过时,县城里几乎所有人都出来观看,对着那些俘虏啧啧称奇。然后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将烂菜叶子扔到了俘虏身上,一边叫着,“让你烧我们的村子!”

周围的人似乎受到了感染,一下子乱了起来,不少人开始扔东西。这个动作让俘虏之中也骚乱起来,差点儿出事。幸好军队巡查及时,俘虏们又是一个接一个捆在一起的,就算想要动手也难。

不过这件事给了平安一点灵感,他索性在抚宁城留下了二百俘虏,让县城的人押着这些人,跟那些被迁移进城中的村民一起回村子里,哪里的房屋被弄坏了烧毁了,就让这些人重新修建吧!什么时候建好了什么时候再把人还回来。

受此启发,他觉得其他地方也可以比照办理,这样能够让这些俘虏更加意识到他们的错误,而且还将这些人都分散开了,更不怕闹事。

平安随即修书给西北巡抚,然后表示等到这五千人马还回去的时候,会让他们把人给带去。

经过这件事之后,平安似乎打开了新的脑洞,他发现需要用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俘虏简直有点儿不大够用啊!

想想战场上被杀掉了那部分西戎士兵和北狄士兵,忽然有点儿心痛。都是些壮小伙儿,留下来能干多少活啊!就这么砍掉了,太可惜。平安想到此处,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走在他身边的开阳听到了他嘀咕的话,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能够想出这么奇葩的办法来,大概也只有这位大人了吧!

自家殿下这算是慧眼识英雄?但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满满的违和感啊!

虽说“物尽其用”并没有错,但是算计到方方面面,利用得彻彻底底,还是会让人忍不住的心头发凉。开阳忽然史无前例的为自家殿下担心了起来,有这么一个人在身边,真的没问题吗?

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路,所以平安一路上经过县城,便会留下一部分人。平安都已经打算好了,这第一次,就免费送给大家用。等到以后就不是免费的了,到时候他会跟官衙签合同,收取少量的“租金”。

这么做倒不是为了挣钱,对平安来说,如果要赚钱的话,他能够想出很多办法来,不需要做这种“人口”生意。主要是他忽然想到,最近几年内,因为这场战争,西北人口无可避免的减少一些。

往常官府有什么事情,往往会征徭役,让百姓来完成。但是人口少了,自然征不到几个青壮年。何况把这些人征走了,那一户人家便没有了顶梁柱,田地谁来耕种?

但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实际上官府也往往不缺那几两银子的花费,若是能解决了这事,也是值得的。

就这么一路走过来,还没回到秦州,消息就早早传过来了。秦州知州亲自带着人出来迎接平安,然后十分客气的预定了一批人,用以巡视河道,加固河堤。——眼看着开春了,冰雪融化,河水上涨,这河堤自然也要加固一番,免得决堤之后,再遭水灾。毕竟眼看就是耕种的时候了,要是被淹了土地,可就要耽误农时了。

平安顺势请秦州知州帮忙安顿这些人,顺便也请他再出些兵马来看守俘虏,然后才回到弓箭厂。

然后平安发现,弓箭厂果然出了问题。

当时平安离开的时候,将小全和齐鸣都带去了抚宁县,只留下有泰和孙德管理弓箭厂。这是为了培养有泰独立管理的经验,不过为了锻炼他,也留下了一个还算有力的竞争对手。

平安虽然猜到事情不会很顺利,有泰恐怕会吃一点亏,但他也没有想到,孙德竟然这么有能耐。

有泰基本上被他挤兑得没有立足之地了。

还是跟平安关系特别亲近的几个工匠找上门来,平安才知道,孙德果然不愧是被背后的人看重,拥有管理和发掘人才的能力,这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竟然收拢了弓箭厂里大部分工匠的心。

虽然都是那些普通的流水线工匠,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令人心惊了。

因为老工匠们之所以没有被他收拢,并不是因为有泰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忠心的人是平安。平安还在弓箭厂,只是暂时离开,而孙德也要倚仗他们的能力,一时半会儿不会做什么,所以他们才能有底气扛着这件事。

但如果平安离开了秦州,回京城去了呢?

那时候上面没有人压着,恐怕孙德便能牢牢将弓箭厂给捏在手心里了。

平安对这个人,不由刮目相看。

毕竟在这之前,孙德一直表现得还算中规中矩,让平安觉得他不足为惧,正好留给有泰练手。却没想到,人家只是扮猪吃老虎,而且还差最后一点,就真的将这老虎给吃下去了!

第111章 收拾残局做准备

平安打算先听听有泰的说法。

老实说,这件事上他对有泰有点儿失望。但是再转念想想,一直以来都是他在推着有泰往前走,并没有问过有泰自己的意思。或许有泰本身就不太适合做这些,所以没达到自己的期望,也情有可原。

所以平安还是先决定先听听他的意见,再决定怎么处理这件事。

加入有泰自己的确也不愿意做这些事,那么平安不会再强求他。毕竟之前是他考虑不周,疑心想要将有泰推上来,却没有考虑过他的意愿,也没有想过合不合适。

这也是因为平安来到大楚之后,但凡是想做的事情,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所以有些考虑不周。

而仔细想想的话,他做的其他事,都是自己定下方向和计划,然后交给那些有经验的人来做。尤其是其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模式可以遵循了,他只要将这个具体模式制定出来,让别人照着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有泰不一样。

他本来也只是个普通人,但凡足够聪明伶俐,也不会再混堂司一做就是十多年。

如果不是认识平安,那么他会一直在那里做下去,直到年老体衰,无法坚持。到那时候他可能会离开皇宫,回到家乡。如果侄子们有心,晚年还有点儿盼头,若是没有,那就只能凄凉结束。

这是绝大多数太监最后的归宿。似王立心那样,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御前大总管的位置上风风光光的退下来,手里有钱有人,住着大宅子安享晚年的,毕竟是少数。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平安才会在跟有泰成为朋友之后,想要推他一把,免得最后落到那样凄凉的结局。

——这个世道总是这样,老实规矩的人,过得总是不如其他人好,而这种人实际上却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平安心里有点儿理想主义的念头:他还不能够改变这个世道,只能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能改变一个算一个。

当然,决定要培养有泰的时候,平安未必没有私心。因为有泰老实,做事情也规矩,所以是十分信得过的。跟自己的关系又好,像弓箭厂这样的地方交给他,平安也能够放心。

并且当时平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勾心斗角的事有泰的确不擅长。所以在弓箭厂管理这些技术工人,应该问题不大。谁能想到厂子还没建起来,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塞了人过来呢?

本来是彼此双赢的事,不过现在看来,却有些让人为难。

有泰原本在工厂里,听说平安回来了,才急急忙忙的来见他。看见平安之后,便挠着头憨厚一笑,“平安,你回来了?没什么事吧?听说仗打得可凶!”

第一句问的就是他的安危,平安心底对他的那点儿气,就像是大太阳底下的冰块,刺溜一下就融化了。他也对有泰笑了笑,“我没事,一根头发都没少。倒是你,弓箭厂李怎么样?”

这句话已经是相当明显的暗示了,但有泰却似乎根本没有听懂,仍旧笑呵呵的说,“厂里也一切都好,这几个月你虽然不在,但做出来的弓箭数量却一点没有少。”

“这个我知道。”平安点头道,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就会运到前线,不管给谁用,都要在信州周转一番,平安自然能够听到消息。而且他在那边时,也经常听人赞许,说是最近的弓箭趁手了许多。

但他要问的不是这个,见有泰还不明白,他索性直接问,“我让你管着厂子,没有什么困难吗?你跟孙德相处得怎么样?”

有泰这才恍然,“这个啊,没有困难,大家都很喜欢这里。至于孙德,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他的确很厉害,厂子里的杂事交给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我听说工匠们都更加服气他,是这样吗?”平安听着有泰的说法,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问题所在,忍不住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