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上位手册-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
后来,阿笙十六岁了。
顾桓这时候已经在京城住了一段时日了,阿笙也同他一起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淮相王府,而非从前那些别院。
他上完早朝回来后,正在屋里准备换朝服,岂料门吱呀一声开了。
他头也没回地说,“没大没小,连门也不知道敲!还好我的衣服没来得及脱,否则……”
“否则什么?”阿笙走到他面前,含笑比划着。
顾桓看着那张神采飞扬的小脸,忽然就噤声了。
她已经不是六年前的那个小乞丐了。
乌发及腰,神情温柔,那双明亮的眼眸里仿佛有种引人入胜的力量,桃花瓣饱满美丽的面颊闪耀着青春的光彩,还有色泽美好的唇瓣,宛若春日初绽的杏花……多么美丽的小姑娘!
顾桓没能把玩笑话说下去,脑子里忽地冒出些纷繁芜杂的念头。
自打回京以来,人人都知道他身边多了个姑娘,阿笙本来就生得清秀,哪怕不是多么惊艳的容颜,但被他这个惜花之人好好地打扮一番,也有种素净温润的小家碧玉之美。
也因此,京城流言四起,有人说这是他的私生女,有人说这是他在江南的通房,各种不堪入耳的猜测构成了这些权贵们茶余饭后的趣谈,弥漫在京城每一个权贵出没的酒楼里。
顾桓一辈子我行我素,从不在意别人的风评,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入烟花之地,也可以与青楼名妓谈笑风生,在他看来,这些女子不过是因为生活所迫流离失所的可怜人,她们靠着一技之长养活自己,而他也不过是听听她们唱曲弹琴,你情我愿,有何可耻?
可是阿笙不一样,她还这样纯真,被他保护得太好太好,完完全全是个养在深闺不知世事险恶的小姑娘。
他冒不起这个险。
自己的名声可以不要,可他的阿笙清清白白,却对不能蒙受这样的屈辱。
他把准备好的衣衫拿到屏风之后,让阿笙现在大厅里坐会儿,他要换衣裳。
阿笙乖乖地坐在那儿,而他一面在屏风的遮挡下换着衣服,一面对她说,“昨日金大人跟我说起他的小女儿要成亲了,邀请我去参加宴席,我这才知道原来金小姐现年不过十五岁,眼看着就要嫁做人妇……”
话音顿了顿,他以稀疏平常的口气对她说,“我忽然想起,你再过几个月也要满十六了吧?”
阿笙的心头忽然停在了这一刻,提起茶壶准备倒水的姿势也僵住了。
屏风后的人还在继续说话,“……这几日我见了不少京城的世家公子,巡抚家的长公子、赵家的三公子,都是难得一见的出挑人才,前者能文,后者能武,相貌也都是一等一的好,改日有机会,我会请他们来府上做客……”
说话间,他已然换好了衣裳,整理着腰带走了出来,含笑看着坐在桌边的人,“你跟我回京这么久,一直待在府里,也未曾出去转过、见见新面孔,待到两位公子来府上做客时,你也跟着我见见他们吧。”
阿笙跟着他六年,朝夕相处,又如何会不知道他言下之意呢?
心顿时凉了半截,她冷静地放下茶壶,抬眼望着他,“府里大多数下人都是新面孔,我也见了不少了,而两位公子是你的贵客,我去……怕是不太好的。”
“有何不好?你是我淮相王一手抚养长大的,若是我有心向三哥讨要点封赏,就是封你为郡主也不为过,谁还敢小看了你不成?”他半开玩笑似的对她说。
阿笙的眼眸一下子暗了下来。
他说抚养,他说郡主……字字句句俨然一副父辈模样,就好像她是他的女儿!
她咬着嘴唇,飞快地比划着,“你也不过比我大十岁罢了,哪里就一手将我抚养长大了?你找到我的时候,我都十岁了!”
“十岁也只是个小不点而已啊。”顾桓像从前一样伸手去揉她的发,岂料阿笙蓦地偏过头去,避开了这一下。
他微微叹口气,收回手来,作出一副落寞的姿态,“好了,小丫头长大了,也不让我随便折腾了。也对,早归要嫁人,这头以后也怕是摸不得了。”
阿笙的胸口堵得慌,索性往门外走,不再听他说话。
他就这么想把她嫁出去?是因为六年了,这么长时间看着同一个人厌烦了是吗?
他才不是她的长辈!不过是十岁罢了,哪里就是父亲和女儿的关系了?
而房间里,顾桓缓缓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好像在休息一般。
是了,阿笙十六岁了,是个大姑娘了,也该……也该嫁人了。
而他不过是个落魄的皇子,还在追寻权势的路上跋涉着,也不知道路的尽头会是什么结局,也许成者为王,也许败者为寇。
还是早些把她嫁给一个踏实的男人比较好。
而他也想过了,阿笙的身份毕竟不寻常,为了嫁个好人家,他须得给她一个合适的名分,比如淮相王的义女,又比如淮相王的义妹……总归是要进宫去讨一个圣旨的。
至于那些愈演愈烈的留言……他的阿笙是如此美丽纯洁,只有真正看得透的人才能拥有她,若然轻信流言,也不值得他把阿笙交付过去了。
心里有头困兽在叫嚣着,可他在意识到那是什么情绪以前,就很好地清空了大脑。
他笑着告诉自己,就像哥哥要嫁妹妹,或者,像是父亲嫁女儿一般,总归有些舍不得的。
这很正常。
很正常。
这个月初八,淮相王在府中大宴宾客,请来了好些权臣贵族之子,称之为青年才俊的会面。
在这个宴会上,他把他最得意的作品请了出来,那便是这些日子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些流言的女主角,阿笙。
当她沉默地踏入大厅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她,顾桓也不例外。
她穿着顾桓亲自挑选的黛青色的襦裙,乌黑透亮的秀发挽成秀气可爱的桃花髻,还有些软软的发丝在肩头微微晃动着。
她的发间插着顾桓最喜爱的那支琉璃镶金宝簪,闪耀的金吊坠随着她的步伐颤动着,可爱又灵动。
她抹的胭脂、画眉用的黛石、乃至腰间系着的小小玉饰,无一不是顾桓精挑细选的。
顾桓含笑看着她,像是看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赵家三公子温润似玉地对顾桓说,“果然是一方土养一方人,王爷在江南待了这么些年,今日也把江南的美丽带回了京城,真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在座的几个青年才俊都附和了一番,显然也被阿笙的美好所打动。
而顾桓看着这只已然展开翅膀的雏鸟,心头却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似无奈,似惊慌,似欣慰,似不安。
他忽然想把阿笙叫回她的屋子去,他真是疯了才会把她带到这些人面前来,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会喜欢阿笙漂亮的外表,又有谁真正了解那颗干净纯洁的心呢?
若是把阿笙嫁给他们,他们会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学手语,然后认真仔细地“听”阿笙的心声呢?
他的脑子里已然浮现出嫁做人妇的阿笙有朝一日来到他面前,含怨哭诉着丈夫的不体贴,又或是埋怨那个男人开始走马章台。
他的阿笙,他呵护得那样小心翼翼的阿笙,也许就要面临这样的命运,不被人珍惜,从来都只有笑靥的面颊上也会开始有悲伤。
哪怕一切都还未曾发生,他也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开始责骂自己,开始深深地后悔了。
素来长袖善舞的淮相王在这样的时候忽然喜怒无常地板起了脸,“本王忽然觉得有些不舒服,各位请自便,容本王先回屋休息片刻。”
他干脆利落地走出门,在与阿笙擦肩而过那一瞬间,忽地转过头去对她说,“把你屋里的凝香丸拿来。”
阿笙以为他真不舒服,哪怕心里对他还是愠怒的,却仍是熬不过这点担心,随他去了。
可是她回屋拿了凝香丸之后,顾桓也不吃,就这么坐在书房看书,不看她,也不说话。
她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从他紧皱的眉头看出端倪。
他没有不舒服,他只是对方才的场景产生了不满。
这样的念头叫她忽生欣喜,会不会是……他舍不得把她送出去?
可是她没发问,也不能问,只能慢慢平息了内心那点灼热的情绪,然后把凝香丸放在他桌上,默默地走出了门。
是的,她喜欢他。
似他这样的男子,谁会不喜欢呢?
不是女儿对父亲的敬爱,也不是妹妹对兄长的依恋,是一个女子痴痴爱慕着心上人那样的喜欢。
可她有自知之明,她不过是个哑女,没名没分,他给她吃、给她住、给她一个公主的人生,这已经是种天大的恩赐了,她还能指望些什么呢?继续留在这儿,看着他终有一日成亲,然后子孙满堂吗?
她所庆幸的全部事实不过就是至少今日还没被推销出去,还能继续待在府里,待在他身边。
这是她如此卑微的愿望。
137番外二。顾桓阿笙【下】
江南来了封信;被王府的新管家拿了进来;因为王爷此刻不在府中,管家踌躇片刻不知该如何处理;只得来请教阿笙。
“江南来的信?”阿笙诧异地接了过来,却在看见上面一行娟秀的字迹时,顿时僵在原地。
淡黄色的信封上只写着寥寥数字:
王爷亲启。
而署名是青霜。
她没有见过那个女子,却分明听说过很多次这个名字。
昔日在江南时,无人不知这个住在含心小筑的绝代女子,她曾是江南名妓;以擅长琴曲和容貌美丽而闻名,无数男子慕名而去,一掷千金;只为一睹芳容,听上一曲她亲自弹奏的乐曲。
阿笙不是不知顾桓有很多红粉知己,只是他从来不在府里提到她们,她也便保持沉默,心下明白不论他与那些美丽的女子有何瓜葛,至少总会回到她的身边。
而她也没资格问,只能等待,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那些人不过是他生命里的过客,只有她才待在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家里,每日等着他回来,在同一个院落看着日出日落。
可是眼下,这封署名为青霜的信牵动了阿笙的心。
她犹豫了很久,终是走进房里,用小刀将之轻轻拆开,打开了那张折得整整齐齐的信。
然而就这么捏着薄薄的信纸很久很久,她也没有真正地把目光落在上面。
最终还是将它重新折好,放入了信封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好了。
她笑自己,就算看了又能如何呢?徒增烦恼罢了。
可是越来越多的念头浮上心头,她想起了前几日顾桓叫来的那些世家公子,想起了近来他有意无意提到的她到了出嫁年龄这回事,心头莫名堵得慌。
晚些时候,顾桓回来了,看到桌上摆着的信时,抬眼轻轻看了眼阿笙。
阿笙在看书,好似全然不知他的视线落在她的身上,神态安详平和。
于是顾桓没有忙着看信,只是握着信封走进了书房,而他没有察觉到身后的阿笙倏地抬起头来望着他,眼里是一片复杂的情绪。
他在避开她。
为了那个叫青霜的女子。
那天黄昏的时候,顾桓回京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没在府里与阿笙一同用膳。
“乖乖吃饭,一会儿回来的时候若是看见剩得太多,别怪我心狠手辣逼你喝一大盅莲子汤。”他笑眯眯地威胁阿笙,然后转身往外走。
岂料桌边的人噌的一下站起身来拉住他的衣袖,急急地比划着,“你去哪儿?这不是还没吃饭么?”
顾桓无奈地摸摸她的头,“乖,是京兆尹大人找我有事,我去去就回,不用担心。”
阿笙还欲再比划,却被顾桓轻柔有力地按着肩头重新坐回了椅子上,“乖乖吃饭,听到没?”
她迟疑了片刻,终是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点了点头。
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院子里。
而就在这一刻,阿笙忽地站起身来,扔了筷子就往门外走,对着顾桓特意找来的懂手语的管家吩咐了句,“备车!”
院门口,她拎着裙摆轻轻地坐进了车,对着回过头来的马夫比划着,“跟着王爷。”
马夫很诧异,显然是在犹豫,阿笙见状后,又轻描淡写地补充道,“他有东西忘带了,赶紧跟上。”
虽说不明白情况,但马夫好歹也在府里待了这么些时日了,知道府里除了王爷,头数阿笙地位最高,于是点了点头,“阿笙小姐,坐稳了。”
马车跟着前面骑马的人一前一后地走了。
车帘晃动着,一如阿笙起伏不定的心。
直觉告诉她,他一定不是去见京兆尹,她这样焦急地坐在车里等待着,像是要证明什么一样,可是在马车停下的那一刻,她却连下车的勇气都没有了。
“阿笙小姐?”马夫在帘子外面轻轻叫她。
她深吸口气,终于拉开了帘子,踏下马车。
而事实就是,他果然骗了她。
一座小院,一片竹林,精致清新的小筑像是费了好大功夫精心筑起的,充满了宁静安谧的意味。
阿笙就这样怔怔地站在原地,缓缓抬头看去。
在院子里那座小楼之上,她熟悉的身影很快出现在窗前,而屋内还有另一个人,虽说距离较远,看的不是很真切,但窈窕的身影仍是毫无保留地刺进阿笙的眼里,犹如一根利刺。
她知道那是青霜,哪怕她从未见过对方,却不知哪里来的笃定,那一定就是那个寄来信笺的江南名妓。
阿笙眼都不眨地望着窗口,看着那个她景仰如山的男子伸出手去撩起青霜的发丝,如同亲密的恋人一般替她拂到耳后。
阿笙看着她靠进他怀里,看着他伸出手去揽在她肩头,看见两人如此亲密地消失在窗边,却不知在她看不见的屋内,会是如何一番旖旎的场景。
心里如同被人泼了一盆滚油,烫得她忍不住瑟缩了一下,感受着心头一阵剧痛蔓延开来。
阿笙就这么仰着头,哪怕已然看不见两人的身影,却仍是执着地保持着那个姿态,一动不动。
“小姐?小姐?”马夫有些忐忑地唤她。
阿笙没动,仿佛闻所未闻似的,骄傲地未曾低下头来。
可是没有人看见她眼眶里深深的悲哀与凄凉,好像一低头,就会留下滚烫的热泪来。
这样站了不知多久,阿笙终于回过身去,“我们走吧。”
她安安静静地上了车,闭上眼睛不再有任何表情。
“可是……小姐不是有东西要交给王爷吗?”马夫不解地问道,却没有听到车里的人回答,只得怏怏地又上了马,驾车离开。
那日夜里,阿笙一直坐在大厅里等,顾桓兴许是料到了她会有这样的举动,晚些时候把自己身边的随从派了回来,告知阿笙要她先去睡。
“怎么,王爷和京兆尹大人还有要事得秉烛夜谈?”她淡淡地抬眼看着那个随从。
对方一怔,低下头去说道,“……是,王爷与大人还有要事商谈,因此吩咐小的回来传话,要小姐早些就寝,不要等王爷了,他晚些时候自然会回来。”
这番话自然是顾桓授意他说的。
阿笙笑了笑,不置可否地回了屋。
顾桓的房间在她隔壁,这一夜阿笙都未曾入睡,一直在黑暗里睁着眼,却从始至终没有听见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
他没有回来。
她比谁都清楚。
所谓的晚些回来,不过是个幌子罢了,不知是骗她还是哄她,就好像她还是从前那个小乞丐,什么都不懂一样。
可她不是。
一宿没睡,再加上在竹林里吹了冷风,第二日早上,婢女进屋去叫阿笙起床时,终于发现她通红的眼眶和滚烫的体温。
顾桓不在府里,阿笙这一病可急坏了一群下人,跑上跑下地请大夫,管家又急匆匆地派人去给王爷传话,说是小姐病了,请他快些回来。
顾桓得知此事时,噌的一下推门而出,青霜在他身后喊着,“王爷,披上外衣再走啊!”
可是那个绝尘而去的人翻身上马,扬鞭启程,所有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没有丝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