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春闺记事 >

第161章

春闺记事-第161章

小说: 春闺记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凛哥儿。”唐以靳眉头微蹙,道,“不过是风寒,饿了两日,孩子反而又吐又泄。玥之让换了个太医……”

顾玥之的大儿子唐凛染了风寒。太医来诊脉,开了些驱寒的方子,又让孩子清饿几顿。

不成想,小小的风寒没好,孩子反而又吐又泄。

“走,我瞧瞧去。”唐夫人道。

众多孙儿孙女里,唐夫人最疼长孙唐凛。

听说孩子病情反复,她心里发慌,跟着儿子去了顾玥之的院子。

顾玥之正在吩咐丫鬟给唐凛熬药,她坐在儿子床边,陪着儿子。

儿子奄奄一息,声音无力问顾玥之:“娘,我是不是要死了?”

顾玥之心里大痛,心想才六岁的孩子,怎么说出这种话?定是丫鬟们背后嚼舌头,被孩子听到了。

她顿时厉声呵斥道:“这是谁在大少爷跟前胡说八道了什么?”

丫鬟婆子们都吓住了,纷纷摘清,推说自己没有。

唐夫人和唐以靳进来的时候,顾玥之的内室跪了满满半屋子人。

第282节求学

从姜家回来,宋盼儿在沉思着。

她一路上都没有开口。

顾瑾之仔细想了想母亲前后的变化,问她:“娘,您是不是在想,公主说了大舅舅想上京活动,调任延陵的事?”

宋盼儿回神,笑道:“你怎么知道的?”

她果然是在想这件事。

“公主说的时候,我看见您眼睛都亮了。”顾瑾之道。

宋盼儿失笑,说她鬼机灵。

“大舅舅现在的差事,比太守更好,换了反而吃亏。大舅舅估计也是随口提了提,未必真心想换……”顾瑾之道。

盐法道这差事的肥,连顾瑾之都知道。哪怕是延陵府一方父母官的太守都不及。

当年为了大舅舅得到这个差事,外祖父花了很大的功夫,甚至走了当时得宠的某位太监的路子。

正好那位太监也是延陵人,小时候还受过延陵宋氏的恩惠;外祖父又送了大批的金银,这才替大舅舅谋个苏州的盐法道。

“你大舅舅在任好几年了。”宋盼儿道,“也该到了调任的时候。况且这些年……”

她原本想说,这些年大舅舅在苏州也捞够了本,可到底不合适告诉孩子这话,哪怕是再成熟的孩子,她就突然止住,轻咳了咳,换个话说,“……这些年背井离乡,也该回延陵府。在延陵做个父母官,族里的子弟也能惠及。以后咱们回延陵府,一家人也能团聚。”

在宋盼儿眼里。娘家的人才是一家人。

所以,她时时刻刻念着回延陵。

顾瑾之点点头,说母亲言之有理,不再和母亲争辩什么。

“……方才唐夫人一进门就哭了。”宋盼儿又道,“她心里也苦得很。家里出了那样的事,到底不光彩。”

顾瑾之道是。

母女俩说着话儿,就到了家。

晚上,宋盼儿又把她大哥的事,说给了顾延臻听。

顾延臻没什么兴趣,不咸不淡说了句:“那挺好的……”

宋盼儿见他不上心。也懒得多说什么。

顾延臻却转而说起顾琇之去念书的事。

这件事是前年计划的。至今才实行。

顾琇之也定了二月初六去嵩山书院。

“笔墨纸砚,都要重新添置,家里平常用的那些,是不够的;先生的束脩。也要早做准备;孩子四季的衣裳。哪个书童跟着。。。。。。”他喋喋不休。

宋盼儿心里一阵好气。

她心想自己说娘家大哥的事。顾延臻不接话,反而把话题转到顾琇之身上。

他就不能改日再说?

宋盼儿打算顶一句两句。

可想着,顾琇之是去念书。将来他能有个出身。顾延臻也不需要多替他操心,他自给自足,最好不过了。

宋盼儿的话就打住了,只是道:“笔墨纸砚,你替他准备好,多花几个钱无所谓的;至于先生的束脩,都是定例,咱们家没必要破例;上京的时候带过来的布料,还在库房,我挑了出来,让针线上的赶紧替他做了衣裳。哪个书童跟他,让他自己选……”

顾延臻露出了笑容,一脸的高兴:“我明日一早就着手安排。早准备,免得临头手忙脚乱。”

宋盼儿看着他这样为了顾琇之,气不打一处来。

又想着顾琇之要出去念书,离了她的眼,宋盼儿使劲把一口气咽了下去。

可到底不高兴。

晚上顾延臻依旧出去睡书房的草铺,宋妈妈给宋盼儿作伴。

宋盼儿就把心里的怨气向宋妈妈倾诉:“……将来煊哥儿念书,看他是不是也这样上心!小老婆生的儿子,看得那么重,到底是妻不如妾!”

宋妈妈笑,安慰宋盼儿:“不至于。依我说,三爷心肠好,可怜琇哥儿多些。他心里一样的疼煊哥儿他们兄弟。”

“什么可怜?”宋盼儿反驳,“父子之间,哪有什么可怜不可怜?他就是偏心琇哥儿。从前就说琇哥儿聪明,字写得好。那时候洪莲不还妖妖佻佻的往他跟前凑,就是拿着琇哥儿的字?”

宋妈妈见她翻旧账,笑着道:“这是哪一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你还拿出来生气?不值得。琇哥儿不是要去念书了吗?他出这个家门容易,以后进来不进来,还不是你说了算的?

他若是有了功名,还依靠父母?三爷倘若多话,你也可以正当搪塞;若是没有功名,他这书就念不到头,回来也遥遥无期了……”

宋盼儿认真体会这话。

这么一想,心里舒服了些。

“我并不烦那孩子,就是烦极了三爷一脸偏心样儿!”宋盼儿终于笑了笑,“他那点小心思,还当我不知道?懒得和他计较。我要是那狠心的,将那孩子拘在家里,不准他念书,荒废了他,谁敢说我一句不是?”

宋妈妈就忙道:“正是呢。你心好着,就是脸上不会装模作样,总吃闷亏。”

宋盼儿不再说什么,翻身睡了。

第二日,顾延臻就开始替琇哥儿准备出门的东西。

他不止一遍催促宋盼儿赶紧给琇哥儿做衣裳。

宋盼儿忍了又忍,最终没忍住,把布料搬出来,摔在顾延臻身上:“你着急,你给他做去!这家当,你都搬了给他去!”

好些年没有这样发脾气了。

顾延臻愣住。

他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宋盼儿发了通火,顾延臻就胆怯了,生怕宋盼儿进一步,不准顾琇之去念书,就收敛了不少,不敢再催促宋盼儿,也不敢和她商量显摆,自己默默把事情做好。

顾延臻替顾琇之准备出门的东西。顾瑾之也在收拾。

她过几日就去大哥守孝的庄子上。

丫鬟芷蕾和幼荷陪着去她,祝妈妈和霓裳、葳蕤留下来看院子。

祝妈妈和霓裳还好,葳蕤很不甘心。

“姑娘,我也想去服侍您。”葳蕤拉着顾瑾之的袖子,委屈道,“我服侍您,哪里不如幼荷和芷蕾姐姐吗?”

正好被她娘祝妈妈听到了。

祝妈妈就拉了葳蕤,道:“你哪里如幼荷和芷蕾半分?姑娘是去乡下静养,你这样淘气,姑娘还要替你操心。”

“我不淘气就是了。”葳蕤道。“娘。芷蕾姐姐是在庄子上长大了,幼荷姐姐家里人也在庄子上。独独我,从小在府里。我还没见识过呢。您让我跟着姑娘去吧,我保证不惹事。”

“不中用!”祝妈妈拒绝道。“你老老实实的。”

葳蕤就哭丧着脸看向顾瑾之。

顾瑾之笑道:“庄子上有什么好玩的?去了。煮饭、洗衣、担水。都要你们做……”

葳蕤眼睛更亮了。

她觉得好玩极了。

她拉着顾瑾之的袖子不撒手。

祝妈妈气得又拉又骂,说她不懂事。

顾瑾之想了想,道:“从今日起。这院子里的地,都归你扫。你若是做得了,就跟着去吧。”

葳蕤是顾瑾之乳娘的女儿,她不像其他丫鬟,从小丫鬟做起的。

她是直接做了顾瑾之身边的大丫鬟,所以从小到大,她没做过什么粗活儿。缝衣绣花,葳蕤算出色的,可洗衣扫地,她就不太擅长。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葳蕤却高兴不已。

她忙不迭出去扫地了。

祝妈妈无奈苦笑,对顾瑾之道:“您别答应她,我来说她。她越大,越不知道规矩了,都是我没有教好她。”

“没事,我喜欢她这样。”顾瑾之道,“一板一眼的多的是,要来做什么?她这样就很好了……”

葳蕤果真扫了半天的地。

第二天,她的胳膊就累得抬不起来,早上起来嚷胳膊酸痛。

想着去乡下,不仅仅要扫地,还有担水、洗衣,只怕更累,乡下的有趣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我不去了。”她小声跟顾瑾之道。

芷蕾几个就哈哈大笑起来。

顾瑾之的行李准备得差不多了。

顾琇之去念书的东西,也准备好了。

顾瑾之想好好和母亲处一日,明日就去庄子上,结果半下午的时候,唐家来人了,说二堂姐顾玥之的儿子病了。

“怎么了?”宋盼儿忙问来的妈妈,“是哪里不舒服?”

那位妈妈道:“一开始不过是风寒,请了太医,却总不好。吃了药,饿了两日,突然又吐又泄。而后又请了位,重新开了方子,吐泻止住了,夜里却发烧。大奶奶急得不行了,让七小姐去瞧瞧……”

“那快去看看。”顾瑾之道。

宋盼儿也道:“我也去。”

然后喊人去二门上说一声,让外头的小厮准备好马车。

母女俩去了川宁伯唐家。

路上,宋盼儿想起她见过顾玥之的长子,生得有点单薄。他们进京也三年了,这还是顾玥之第一次见顾瑾之去孩子看病。

偏偏又是唐家在风头浪尖的时候。

果真是祸不单行。

马车到了唐家,丫鬟进去通禀,顾瑾之和宋盼儿站在垂花门口等着。

唐家的垂花门里,便是两人高的油彩壁影。

等了须臾,顾玥之急匆匆迎了出来。

她拉着了宋盼儿的手,亲切喊了声三婶,又叫了七妹。虽然她极力镇定,宋盼儿仍是感觉她的手有点抖。

去了顾玥之的院子,顾家大夫人也在,正陪着孩子。

第283节饿病

顾玥之的长子唐凛,生病已经七八日。

一开始不过是小风寒。唐家正经历一场风波,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了,顾玥之初管家,忙得脚不沾地,就没太在意。

风寒这种小病,没有发烧的话,请了太医来,太医也不开方子,都是让饿几顿,喝些姜汤。

顾玥之对此很熟悉。

她也吩咐乳娘和丫鬟这样照顾唐凛的。

挨了两日,孩子的风寒没好,反而发起烧来。

顾玥之这才丢下家务,让丈夫给孩子请了太医。

太医来了,认为孩子乃是正气不足而导致的虚热症,应该养阴清热,所以开了白芍、生地黄等药。

吃了几日,孩子却上吐下泻。

顾玥之和丈夫唐以靳都吓坏了,忙又换了位太医。

这一位太医来了,说:“糊涂啊,哪里是虚热?分明就是虚寒。不应该清泄。看看大少爷,又吐又泄,就是因为用了清泄下火的药,才导致如此的。虚寒发热,应该补,不应该清……”

然后就开了些黄芪、党参等。

吃了两日,唐凛仍是没好。

孩子断断续续的低烧,甚至有些说胡说。

顾玥之夫妻俩这才觉得,孩子可能不是简单的风寒,而是其他病。京里有名望的大夫,无人能出顾瑾之之右。

顾玥之这才打发了人,请了顾瑾之。

又派人去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一声。

顾大夫人离唐家近,比顾瑾之先到了。

她一来。看到外孙一张小脸都垮了,就骂顾玥之和唐以靳:“病了这么久,孩子成了这样,怎么到了今日才告诉我?”

顾玥之抿唇没说话。

唐以靳小声解释:“只是风寒发烧。小人儿家的,头疼脑热是常事,没敢大惊小怪惊动您。”

“都这样了,还只是风寒?”大夫人有点生气。

唐凛病了七八日,又瘦又黄,看着叫人分外心惊。

大夫人的一颗心都揪了起来。

唐以靳和顾玥之各自有愧,不敢说话。

唐凛没有睡。他眼睛有点累。虚搭着眼皮,时不时看一眼外祖母,又看一眼父母,然后微微抿唇。

他抿唇的样子。很像难过时候的顾玥之。

大夫人又是一阵心疼。伸手摸了摸唐凛的脸。问他:“凛哥儿,哪里不舒服?告诉外祖母……”

唐凛摇摇头。

屋子里沉默了下来。

二门上听差的小子说顾瑾之和宋盼儿来了,通知了内院的丫鬟。丫鬟又跑进来告诉了顾玥之。

“你快去迎迎。”大夫人道。

顾玥之道是。就快步赶往垂花门口,迎接了顾瑾之和宋盼儿。

一行人没有耽误,直接到了顾玥之的院子。

顾玥之也没有客套奉茶,让顾瑾之和宋盼儿进了里屋。

大夫人就起身,把身边的位置让给了顾瑾之,请她替孩子搭脉。

唐凛没怎么见过顾瑾之,对陌生人的戒备就浮现在眼底。

他病得太过于虚弱,连眼神也没有精神,可怜巴巴的。

顾瑾之坐下来,温柔自我介绍:“凛哥儿,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七姨啊。前年过端午节的时候,你和你娘家去外祖母家,不是见过我吗?还记得不记得?”

唐凛有点迷糊了。

不过,顾瑾之态度很好,他的戒备就放松了些,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声音很虚弱。

“以后到我家里玩,就记得了。”顾瑾之笑着道,“七姨给你把脉,你把手伸出来,可好?”

因为顾瑾之说,她也是外祖母家的。

而唐凛很爱外祖母,对外祖母家里的人,从心里便有了好感,乖乖把手伸出来,给顾瑾之诊脉。

顾瑾之说了句真乖,就替他搭脉。

而后,又看了看他的舌苔。

看完之后,见顾玥之夫妻和大夫人、宋盼儿都紧张看着她,她就露出一个笑容,道:“凛哥儿没事的。咱们出去说话吧。”

留下乳娘照顾孩子,一行人去了东次间。

大夫人抢先开口,问顾瑾之:“凛哥儿是什么病?”

“没有病。”顾瑾之道,“就是有点发热。”

顾玥之和唐以靳不相信,疑惑看着顾瑾之。

顾瑾之就问顾玥之:“二姐,凛哥儿这些天吃了些什么,您想一想,告诉我……”

顾玥之脸色大变,问:“是中毒吗?”

她的联想能力太强了。

“不是,不是。”顾瑾之道,“我只是照例,问一问饮食。您仔细想想……”

顾玥之心里的余悸尚未过去,脑子快速回想孩子这些天的饮食:“开始发烧的时候,就没有吃饭,饿了两顿。而后,喝了些小米粥。后来太医开了清泄的药,说最好饿几顿,又饿了两顿。后来钟太医来说,不是虚热,是虚寒,应该补,喝药……”

她说得没什么条理性,絮絮叨叨的,“……没有吃旁的,一直吃米粥。每日吃两顿。”

“这就是病因了。”顾瑾之道,“凛哥儿是饿的。”

此语一出,众人都难以置信。

“发烧,怎么是饿的?”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宋盼儿问道。

“我之前虽然只见过几次凛哥儿,他偏瘦,又斯文腼腆,身子骨不够结实。生病之后,外邪入侵,他吃的药,需要他自己的身子产生能量,去对抗病魔。而他太过于虚弱,自身就正气不足,药吃下去也无济于事。

凛哥儿不是虚热,他的确是虚寒证,后面的那位太医没有诊断错。他开的药是有用的,凛哥儿的病已经好了七八成。

若一开始就请了后面的太医,只怕早好了,面前的太医说是虚热,用了清泄的药,是错的,那些清泄的药,几乎打垮了凛哥儿的身子。

他原本就虚弱,又拉了几日,更加虚了。从生病之后。你们又没给他好好吃过饭。正常的大人七八天喝粥。也要倒下的,何况是孩子?他现在不饿,乃是生病喝药,胃气不升。先给他喝碗蔬菜汤。升一升胃气。再做些鸡汤面给他吃。不过两日就能好起来……”顾瑾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