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春闺记事 >

第178章

春闺记事-第178章

小说: 春闺记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瑾之就笑。

林蔓菁脸微红。

聊了大约一个时辰,顾瑾之身上的热都消散了。

她笑着对林蔓菁道:“好久没来,不知三嫂和恺哥儿好不好……”

“好着呢。”林蔓菁笑道,“恺哥儿已经会走路,会叫娘了。”

恺哥儿是今年五月初八满周岁的。

顾家因为在孝中,恺哥儿的洗三、满月和周岁,都是一切从简。

虽然恺哥儿是顾家下一辈的长孙。

大奶奶让乳娘照顾好惜姐儿和怋姐儿,自己带着顾瑾之。去三奶奶的院子。

三少爷顾晴之也在家里。

此刻他正在逗儿子玩。

大奶奶和顾瑾之来。让他有点不好意思。

世俗认为弄孙不弄子,抱儿子玩,好像有点失了体统。

三奶奶从里屋出来,看到顾瑾之。大喜:“七妹来了?这么热的天。你也不怕染了热毒。”

她对顾瑾之分外亲切。

而后。她又问顾瑾之来做什么,“什么样的急事,这样毒日头里跑过来?这回可不准走。留在这里宿一夜,等明日清早暑气下去了再回来。”

顾瑾之就笑了笑,道:“等日头落山了就回去,住一夜怕是不行。我爹摔了腿,也要人服侍的。”

她寻了个借口。

这个借口虽然是虚的,却是她的孝心,不好再留她。

三奶奶又问她来做什么。

顾瑾之只得道:“有点事和大伯母说。”

她也不知道四姐的事,大伯母准备不准备告诉家里人,所以含混而语。

三奶奶就不再追问了。

快到午膳的时候,三奶奶留顾瑾之和大奶奶用膳。

“大伯母说,中午准备了午膳。”顾瑾之道,“我还是过去吧。”

三奶奶就整了整衣襟,笑道:“我也去大伯母那里蹭顿饭吃。”

她要送顾瑾之过去。

大奶奶笑道:“既然如此,我也去吧。回头娘该骂我们没眼色,跟着起哄了。”

“不管,不管。”三奶奶笑道,“凉水也要去蹭一口气。”

姑嫂三人都笑起来。

她们带着顾瑾之,去了大夫人的上房。

刚刚在院子门口,居然遇着了袁太太。

彼此遇着了,除了顾瑾之,她们都有点吃惊。

袁太太忙给众人行礼。

顾瑾之等人也还了礼。

四人就一同进了大夫人的院子。

三奶奶看了大奶奶一眼,用眼神问她知道不知道袁太太来做什么。大奶奶会意,轻轻摇头,然后瞥了眼顾瑾之。

三奶奶隐约猜到了几分,就目不斜视,进了正院。

“亲家太太,怎么这个点儿赶过来的?”大夫人故作错愕,“哎呀,今日小厨房的饭菜可没准备够啊。”

三奶奶忙道:“我们那边也准备了,让提过来,凑凑就吃了。都是亲戚,不用客套的。”

平常准备饭菜,也是要多做些的。

添了顾瑾之和袁太太,大夫人这是的饭菜还是够的。

大夫人说不够,是想遣走大奶奶和三奶奶。

三奶奶却不想走。

她对四姑娘比较关心。见袁太太来,自然是四姑娘的事,否则不会这个点赶到。

大奶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把三奶奶抢了话音,她只得站在后面,看婆婆脸色。

假如大夫人真的为难,大奶奶就要拉走三奶奶。

好在,大夫人并不是很在意。

她笑着道:“既然如此,今日就怠慢亲家太太了。”

“哪里哪里。”袁太太笑着道。

她坐下来,才轻轻用帕子,拭擦了额角的汗珠。

她目光里没有半点胆怯,雍容镇定看着顾家这么一大家子人。

做了亲家这么久,大夫人从未见袁太太有半点心虚。

商人家里出来的,练达老道,又读过书、有见识,这种女人,连大夫人也要自认输她一成的。

第311节吉服

顾瑾之几个人,陪着大夫人和袁太太用了午膳。

吃饭的时候,在屋子里做针线的五姑娘顾珀之也出来了。

她和大奶奶一起,立在案前布让,神色温柔恬静。

顾瑾之错愕。

而三奶奶见怪不怪,顾瑾之就知道五姐经常如此。

她更是吃惊了。

她垂首,掩饰了情绪。

再抬头时,发现五姐正在看她,把她看的莫名其妙。

午膳后,顾瑾之要起身告辞。

她知道袁太太来的目的,让大夫人和袁太太单独谈,较为妥。

大夫人没有虚留她,对大奶奶和三奶奶道:“你们送送瑾姐儿。”

大奶奶要起身。

三奶奶眼疾手快,拉住了大奶奶,笑着对大夫人道:“大伯母,正日头底下,您就让七妹回去?热坏了她。等外头日和软和了些,再送七妹吧。”

大奶奶忍住笑,坐了回去。

大夫人早就知道这两个媳妇打什么主意。

见她们执意不肯走,大夫人就不再勉强。

顾瑾之啼笑皆非。

她只得重新坐了回去。

顾珀之很乖,又回暖阁去做活计了。

大夫人欣慰点点头。

大家重新坐下,丫鬟上了茶。

袁太太一直含笑。

直到大家坐下,她才重新开口,说了些琐事。

从地龙翻身,谈到了建储大典。

说到了建储大典。自然就说到了新建的太子府。

“……听说太子府的侍讲,要用翰林院的庶吉士。皇上的意思,是年轻的庶吉士,更有上进心,能引导太子爷。”袁太太笑着道,“这几日,到处谈这件事,裕业回家也说了几次。”

三奶奶恍然大悟。

她终于明白袁太太来做什么了。

大奶奶则微微蹙眉,她有点糊里糊涂的。

大夫人看在眼里,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要是大奶奶有三奶奶一半的机灵聪明。就好了……

作为长子大妇。大奶奶忠厚有余,机敏不足,总缺点什么。

“四妹夫也想进太子府?”三奶奶知道大夫人为难,开口就戳破了窗户纸。让袁太太的太极打不下去。“怎样。太子侍讲要如何挑选,是要做文章考试,还是要太和殿前应试?”

袁太太笑了笑。道:“都不是。是着吏部的人推荐,举荐四五个人,皇帝亲自挑选……”

“原来如此。”三奶奶不等大夫人开口,接话道,“四妹夫大才经略,他若是能给太子做侍讲,也是他彰显才能之处。不过,依我说,像四妹夫如此大才,放到下面去做个县官,反而为一方百姓谋福,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这话说得,让袁太太那种淡然的神情,撑不下去了。

袁家汲汲营营,是为了什么?

袁裕业如此辛苦读书,过关斩将,到了今时今日,又有顾氏这样的外家,放到外面去做个小官,岂不是功亏一篑?

袁太太原本就打算让袁裕业留在六部的。

如今,又有了太子妃侍讲的美差。

只要顾家稍微出点力,太子府侍讲的名额,落一个在袁裕业头上,是毫无悬念的。

“忠君护邦,忠君在先嘛。”袁太太恢复了笑容,对三奶奶道,“能给太子做侍讲,陪太子读书,也不枉裕业寒窗苦读这些年,总算能为太子出力……”

“也是啊。”三奶奶道,“原来您是想让四妹夫做太子侍讲啊?”

袁太太愣住。

三奶奶说话快且直,跟滚珠似的,噼噼啪啪。

袁太太习惯了慢条斯理,掌控局势。

她知道三奶奶是夏首辅的孙女儿,心里对她也存了份忌惮。所以三奶奶问话那么急,袁太太就顺口接了,把自己的心里话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

“……昨日珊姐儿回来,兜兜转转说了半日,我也没明白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只说让我去见见娘娘。”大夫人这时明白般,才缓缓开口,“原来是您的意思,让她去跟娘娘疏通疏通?”

袁太太头皮微麻。

大夫人这话问得太过于刁钻了。

倘若袁太太承认,她利用儿媳妇、利用顾家,甚至利用娘娘就坐实了。

假如否认,又把责任都推到了顾珊之头上。顾家肯定以为,袁太太有事就躲了,让媳妇顶雷。

不管怎么回答,都落了下乘。

袁太太是个不愿意落下乘的人。

她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承认或否认,都不对。

“既然您开口了,我跟大老爷说说。”大夫人笑着道,“您也知道,宫里不准过问朝事,让娘娘去疏通,岂不是给她出了难题?大老爷又在丁忧。他不在朝中这么久,虽然封了太子太师,只是个虚职。他的话能不能顶用,也要看裕业的缘分。倘若亲家太太嫌弃,我就不敢说这话了。”

袁太太心里五味杂陈。

她笑得有点勉强:“您这是什么话?您这样为裕业着想,我们感激不尽。您受我一礼。”

说着,她就连忙起身,给大夫人福了福身子。

她说这是顾家替袁裕业着想,把她对顾家的请求帮忙,说成了顾家心疼侄女婿、主动帮忙的。

大奶奶现在听明白了。

听到这里,大奶奶和三奶奶脸上神色微敛。

大夫人表情不变,笑着道:“这还不是应该的吗?裕业是顾家的女婿。您都开口了,我们怎么也得尽力。”

大夫人又把拳头打了回去。

顾瑾之觉得这场谈话,总得有个人认输。否则没完没了。

“是,多谢您。”袁太太很识时务,她先认输了,没有再较劲下去。

比起儿子的前程,这些都不重要。

袁太太极力想做出和顾家结亲并非巴结顾家的姿态,可现在,投入也该有回报了。

作为商人的袁家,没什么心理负担。

袁太太笑容和煦:“我叫裕业来给您磕头。”

大夫人表情全敛,严肃道:“磕头就免了。大老爷和我们都是直来直往的性格,下次裕业有什么事。让他自己来说。让媳妇回娘家说些不着四六的话。也不像读了圣贤书的做派。”

袁太太的脸,顿时通红。

######

袁太太走后,三奶奶就对大夫人道:“这点小事,怎么弄得如此麻烦?”

大夫人心里明白。

可有些话。没必要说出去。

她淡淡笑了笑。对三奶奶道:“袁家想争气。自力更生。都是些小事,还说它做什么?”

三奶奶顿时就明白了。

袁家想要顾家帮忙,却又不想旁人说他们家是依靠媳妇娘家。这样被人瞧不起。

三奶奶撇撇嘴。

“说到底,还是四妹太软了。”三奶奶道,“倘若她有点立场,能分是非,您又何必答应?”

她知道大夫人最终答应,并不是看着袁家,而是怕袁太太又撺掇顾珊之去求别人。

到时候更加被动。

对于顾家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又何必去还顾珊之欠下的人情债。

大夫人看了眼三奶奶。

三奶奶脑子转得很快。

她走转了十步,大奶奶一步都没有走完。

“各人有各人的命。”大夫人笑着道,“你四妹那样也好。旁人对她好一点点,她就会过得幸福。人活着,为了什么,还不是要幸福些?比起总不满足的人,你四妹这样让人省心……”

三奶奶点点头。

大奶奶的确没跟上大夫人和三奶奶的思路,她不说话。

顾瑾之也一直没开口。

大夫人看着大奶奶和顾瑾之,两个沉默寡言的样子,忍不住又笑了笑。她们俩一个知道藏拙,一个天生沉稳不多言。

这个家里的孩子,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好在,她们都有可取之处。

就像顾珊之,她也有可取之处。

人不需要满身的优点。只要有点长处,就能活得很好。

晚上,大夫人请大老爷到内院用膳。

晚膳后,她就把袁裕业的事,说给了大老爷听。

大老爷笑了笑,道:“我心里原是有这个打算的。既然袁家也有这个意思,我会叫人跟吏部的人打声招呼的。皇帝跟前,我也会叫人透露一二。皇帝现在最反感谭家,对我的人都会用。”

大夫人欣慰笑了笑。

#####

顾瑾之从老宅回去,朱仲钧在她的屋子等她。

祝妈妈坐在一旁做针线,看着他们。

朱仲钧冲顾瑾之努嘴,让她把祝妈妈遣出去,顾瑾之当作看不见,低头偷笑。

“……今天去老宅,我说的那件事,你问了吗?”朱仲钧见祝妈妈不肯走,只得问顾瑾之。

祝妈妈就竖起耳朵听。

顾瑾之摇摇头,道:“今日大伯母也烦,话题绕不到那个上面。下次再说吧。”

朱仲钧不敢逼紧了她,怕她反感,就道:“不拘什么时候问,问了告诉我一声。”

顾瑾之点点头。

日子慢悠悠到了七月。

居庸关的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赈灾粮食已经送到了,有点瘟疫出现,却没有扩大。

皇帝又赞了朱仲钧一回。

到了七月初十,离顾瑾之和朱仲钧的大婚只有两个月了。

这一天一大清早,礼部的人陪同着宫里针线局的人,到顾家给顾瑾之和朱仲钧量尺寸,要给他们做吉服。

朱仲钧看了顾瑾之一眼,满眸都是笑。

他们的婚期,不会再变了。

第312节夜请

七月初十到九月初十,整整两个月。

宫里的人来给顾瑾之量尺寸做吉服,朱仲钧很开心,好像明天就要成亲。

还有两个月才成亲。

万一有变数,不是空欢喜一场?

到时候失落更大,顾瑾之是这么想的。

朱仲钧却毫不在意,一整天唇角都挂着笑。

顾瑾之本来只因尘埃落定而松了口气。

可看着朱仲钧那欢喜的模样,朗朗的笑声,感染了她,让她的心情有点小小雀跃。

回味过来,又觉得自己过了头。

她故意不去想。

她若无其事的模样,惹恼了朱仲钧,他骂顾瑾之没良心。

“一定能成吗?”顾瑾之道,“我心里总不踏实……”

朱仲钧立马翻脸,道:“乌鸦嘴!你是盼着不能成吗?”

“我盼不成做什么,我有毛病吗?”顾瑾之道,“我只是做最坏的打算。现在这样高兴,成不了的时候,岂不是失望?”

朱仲钧转怒为喜,从她背后轻轻搂住了她的腰,在她耳边笑道:“肯定能成!”

今天的他,特别好哄。

祝妈妈咳了咳。

朱仲钧不理她。

顾瑾之轻笑。

祝妈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既能让他们分开,又不伤了顾瑾之的面子。她无计可施,只得又咳了咳。

朱仲钧依旧不理会,搂着顾瑾之的手收紧。

顾瑾之就笑出声来。

祝妈妈无奈。自己出去了。

“……上次娶你的时候,我们都二十七岁了。”朱仲钧声音轻柔,在顾瑾之耳边曼声絮叨,“现在还不得十七,像高中生。哪怕成不了,也不用着急。这十年内,我肯定娶到你。”

顾瑾之蹙眉:“现在是谁乌鸦嘴?”

朱仲钧哈哈笑,搂着她的手又紧了几分,不再感叹了。

顾瑾之任由他抱着,虽然天气很热。不舒服。

#####

盛夏的夜来得晚。夕阳西下之后。晚霞渐消,庭院归于寂静。直到皎月攀爬而上,洒下雪稠般密织的月光,梧桐树再次落下斑驳树荫。映在雕花窗棂之上。

顾瑾之盥栉之后。坐在里屋的临窗炕上看书。

窗牖推开。凉风习习,蛩吟阵阵。

祝妈妈和霓裳在对账。

马上就要十五了,账本要给宋盼儿过目一次。

葳蕤、芷蕾和幼荷几个替顾瑾之缝制中衣。

顾瑾之出嫁要用的针线。都交给了家里的针线房上。

孝敬太后的鞋袜,就由宋盼儿身边的海棠代劳。

海棠针线活出色,虽然不及董师傅的针线稳重大方,花俏却很多。宋盼儿让她故意做得差些,像模像样就够了。

顾瑾之的针线拿不出手,太后娘娘是知道的。

不管是谁代做的,都不是顾瑾之的手艺。既然如此,还不如做得精巧些。

海棠针线活上的精巧,董师傅也不如。她能绣重影花鸟,活灵活现。宋盼儿里屋的那盏屏风,十二扇的,都是海棠亲自绣的。

那屏风上,风吹黄沙,人站在面前都怕迷了眼;鹊立梅枝,鸣声婉转,幽香暗送;千马奔腾,狂风呼啸……

从春到夏,从江南幽静到塞北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