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妃-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安然点点头,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犯错的人和没犯错的人拿一样的赏银,那以后谁还会认认真真做事。马婆子这么处置是对的。
你去告诉马婆子,就按照规矩来。凡是闹事的人,将名字记录下来,登记在黑名单上。以后这些人不准踏进宋家,也别想从宋家拿到一文钱的赏银。”
“奴婢遵命!”
喜春和喜夏抬着一箩筐的礼单进门。
“姑娘,这是今日收到的礼单。账房那边已经做了初步统计。按照姑娘的吩咐,奴婢和喜秋还要做一次统计。
另外,客人们送来的礼物,暂时都放在外院库房内,就等着姑娘带着奴婢们去盘账。”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盘账的事情明天再说。现在大家都去洗漱休息。”
“奴婢遵命!”
宋安然坐在书房里,她翻出颜宓送来的那张信纸,上面果然多了几个字。
“我已入魔。”这是颜宓写的。
“有病得治。”这是宋安然写下的。
在有病得治的下面,颜宓留下了四个字:“你就是药。”
宋安然嗤笑一声,同她玩暧昧,哼哼!
宋安然提笔就写下:“贱人就是矫情。”
然后将信纸丢在书桌上就不管了,直接回卧房休息。
夜深人静,颜宓犹如幽灵一样,悄无声息的来到千墨院,翻窗进入书房。信纸就放在书桌上面,颜宓一进来就看见了。
只是那上面的内容,着实有些刺目。
贱人就是矫情!
宋安然这是在骂他贱人,还是骂他矫情!
颜宓盯着信纸上的六个字,许久都没动弹一下,仿佛整个人已经变成了雕塑,和黑夜融为一体。
许久许久之后,颜宓突然咧嘴一笑。笑得极为诡异。
他提笔在信纸上写下:“思你所思,念你所念。相思入骨,甘愿沉迷。”
之后,颜宓放下毛笔,吹干信纸上的墨水,然后将信纸折叠起来,整整齐齐的压在书本下面。
颜宓忙完了这一切,没有急着离开。
他坐在宋安然平常坐的椅子上面,感受着宋安然的味道。之后,摊开画纸,开始作画。
夜色如水,颜宓内心平静。
几笔勾勒出一个仕女轮廓。再画几笔,人物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画中的人分明就是宋安然。
是宋安然歪躺在没人榻上的模样,神情慵懒,嘴角一勾,一抹笑容出现在脸上。眉眼弯弯的,正翻看着手中的书本。她的脚尖高高的翘起来,放在美人榻的扶手上面。
手边小几上有一杯清茶,两个丫鬟站在身边伺候。一个正在打扇,一个正拿着金算盘算账。还有个丫鬟坐在远处,正做着针线活。
挨着美人榻书桌上,放着两碟点心,已经被吃了三块。
一方手绢落在地上,正好盖住了宋安然的绣花鞋。
这一幕描绘的正是宋安然在侯府的生活片段。
颜宓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宋安然主仆几人的生活状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宋安然那双眼睛,似笑似嗔,绝对起到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颜宓满意地看着自己的画作。然后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画作放在书桌上,以便宋安然一进门就能看到。
颜宓无声一笑,他都能想象出宋安然见到画作的反应。一定又气又恨,却又不受控制的被他撩得春心意动。
可以说颜宓是这个世上最了解宋安然的人。他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打动宋安然。
颜宓半夜钻入书房作画的举动,实在不够君子。这种事情如果换做别的姑娘,一大早起来看到书房里突然出现的画作,画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状态,肯定会被吓得半死。
但是颜宓知道,宋安然不会被吓住。宋安然会先好奇地打量画作,评判一下画作的水准,然后会在心里头大骂颜宓不是个玩意,之后又会冒出各种想法。
颜宓猜测着宋安然反应,不知不觉表情已经变得柔和,眼中带着温暖的笑意。
他和宋安然就是天生一对,无论历经多少波折和坎坷,他们最终都会走在一起,做一对神仙眷侣,生几个包子来养。
天色快亮了,颜宓终于舍得离开宋安然的书房,离开宋家。飞身闯入晨曦中,消失在天边。
宋安然一大早起来,感觉精神还不错。昨晚睡得很好,疲惫的身体得到了恢复。
宋安然洗漱过后,用完早饭,就带着丫鬟们,还有一箩筐的礼单去书房做账。
走进书房,宋安然就看到书桌上的画作。
丫鬟们也都看见了。
喜春“啊”的大叫起来,“天啦,这是姑娘画的吗?画得真好。这是在侯府的时候吧。”
喜秋也在一旁附和道:“画得真像。看,这是在侯府的小书房内,装点心的碟子上面还刻着侯府的徽记。”
两个丫鬟议论着画作上的各处细节,她们都以为这是宋安然画的,都说宋安然的画技有进步。
宋安然脸上肌肉连着抽搐了两下,她好想大骂一声,混账王八蛋。
不用想她也知道,这肯定是颜宓的杰作。
宋安然冷哼一声,一边用挑剔地眼光欣赏画作,一边吐槽,观察得挺仔细的嘛,连细微之处都画了出来。尤其是她脸上的表情,尤其传神。
大男人整天不干正事,就专门偷窥姑娘家,这得多不要脸才做得出来。
宋安然转念又想,当时颜宓究竟躲在什么地方,又盯着她看了多久。
想到颜宓的执着,几乎等同于变态,宋安然就忍不住微蹙眉头。她招惹上颜宓这尊大佛,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宋安然命喜秋将画作收起来。然后她就翻着书桌,寻找那张信纸。
信纸被压在书下,宋安然没着急着看。
等到喜春和喜秋开始登记礼单,宋安然才展开信纸。
入目就是那句话:“思你所思,念你所念。相思入骨,甘愿沉迷。”
宋安然感觉自己的心跳瞬间漏跳了半拍,脸颊微微发烫,
她有些心虚,急忙扫了眼喜春喜秋,见两个丫鬟正在忙活,根本就没留意到她,这才松了一口气。
宋安然冷笑一声,冲动之下,她差点在信纸上写下神经病三个字。
想了想,宋安然最后写道:“梁上君子,无耻小人。”
将信纸折好,压在书本下。
宋安然平息了一下心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随意翻开一本书看起来。
到了中午,礼单登记完毕。用过中午饭,略微休整一番,宋安然就拿着账本册子,带着喜秋她们去库房清点礼物。
礼物很多,很杂。不过杂而不乱。宋家的下人很能干,将礼物放入库房的时候,就已经分了类别。如此一来,倒是省了宋安然她们不少事情。
对照账本一样样的检查,情愿辛苦一点,也不能因为马虎大意出现错误。
这不是单纯的对账,这还关系到将来回礼的事情。
打个比方,古家送了一方砚台,还有两尊玉器。宋家按照砚台玉器的品质和价值做登记,分别将砚台登记为中品,将玉器登记为上品,后面再写上估值。
等将来古家请客的时候,宋家就会翻出账本,翻到记录古家礼单的这一页,按照古家的送礼的价值回礼。如果古家的礼物价值一千两,那么宋家回礼,就回价值一千零五十两,或者一千一百两的礼物。
这样一来,古家宋家皆大欢喜。宋家也不至于失礼。
所以登记礼单,清点礼物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情。要是将别人的上品玉器登记为中品,将来回礼的时候按照中品的价值回礼,那绝对会得罪人。
得罪了人,自己还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一个半时辰过去,礼物已经清点了大半。
喜秋拿起一个匣子,里面装着一颗南珠,挺名贵的。对照一下账本,没有错误,然后就打算在品级那一栏写一个上。
刚提笔,喜秋又觉着匣子有点不对劲。
喜秋放下账本,炭笔,仔细打量匣子。这匣子貌似比较厚实,比常见的装东珠的匣子厚了两寸左右。
喜秋心头很是疑惑,她神情一动,想到了什么。赶紧小心翼翼地取出东珠,又取出衬布,果然在下面找到了一个暗层。
揭开一开,顿时就将喜秋给惊住了。
“姑娘,你过来看看。”
“怎么啦?”宋安然来到喜秋身边,朝匣子里看了眼,嘴角一抽,笑了起来。
匣子的夹层里面放着银票,都是一百两的面额,总共有两百张,共计两万两。
喜秋有些紧张,第一次遇到一次性送两万两银票,而且还是放在夹层里面的主。喜秋问宋安然:“这些银票该怎么办。”
宋安然笑了笑,“这些肯定是送给老爷的。东珠你照常登记,银票就当做没看见。等老爷回来后,我会请示老爷。”
“奴婢遵命。”
这是一件小插曲,却让喜秋她们个个紧张兮兮。之后清点礼物的时候,都要特意检查一下包装盒有没有夹层,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出现。
好在像这么神秘兮兮送钱的人只有一个,喜秋她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礼物清点完毕,然后粉们别类的放入各个库房。
宋安然让喜秋抄写了两分账本,一份她保留,一份则是交给宋子期。
等到傍晚宋子期回来后,宋安然就拿着抄写的账本还有那两万两银票去见宋子期。
宋子期在外院书房,见到宋安然送来的两万两银票,他连眉眼都没动一下。
宋子期一边翻着账本,一边问宋子期:“知道这些钱是谁送来的吗?”
宋安然说道:“礼单上写的是张老爷,同户部郎中的礼物一起送来。女儿问了门房,又让白一调查了一番,要是没出错的话,这位张老爷应该是一位盐商。”
宋子期嘲讽一笑,似乎是在嘲笑张老爷的吃香太难看。
宋子期示意宋安然继续说下去,宋安然从众多礼单中拿出一份烫金的礼单,“父亲,这份礼物需要你亲自处置,女儿不敢做主。”
宋子期微蹙眉头,盯着宋安然手中的礼单,有些疑惑。
宋安然没做解释。
宋子期接过礼单翻开一看,礼单上面没有写送礼人的名字,只花了一支插花簪子。反过来看,就是簪花夫人。
宋子期心头一动,他顿时明白过来,宋安然为什么说这份礼物需要他亲自处置。这是簪花夫人特意派人送给他的乔迁礼物。想到簪花夫人,宋子期心头一痛,又觉烦闷。
宋子期沉吟片刻,面无表情的问宋安然,“送礼物的人呢?有谁见到吗?”
宋安然摇摇头,“女儿问过门房和管事,都说只见礼物,没见送礼的人。或许是有人趁着门房忙乱的时候,悄悄送上这份礼物,然后又悄悄的离开。”
宋子期拿着烫金的礼单,只觉着烫手。他犹豫了片刻,干脆将礼单放入抽屉里锁起来,然后对宋安然说道:“将礼单上的礼物送到我的书房,我会仔细检查。”
“女儿遵命。”
宋安然没有多说一个字,没有过问一句话。宋子期也没打算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安然说道:“女儿见父亲这几日愁眉不展,莫非是在为差事烦心?昨日在宴席上,女儿听人说,陛下给父亲安排了重任,要求父亲一年内多收几百万两的税。陛下此举,实在是太为难父亲了。”
宋子期摆摆手,“陛下委我重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目前我已经有点思路了。”
宋安然笑了起来,“父亲,女儿操持商业多年,其实对税收还是有一点心得的。父亲要不要听听女儿的想法?”
宋子期饶有兴趣地看着宋安然,鼓励地说道:“说来听听。如果说得好,为父有重赏。”
“女儿不要赏赐,女儿只希望能替父亲分忧解难。”
宋子期含笑点头,一脸骄傲。“先将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女儿遵命。”
宋安然斟酌了一番,这才开口说道:“户部要收税,目前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农税,一个是商税。这两个税,每年的数目几乎都固定了。
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的差别。想要增加户部的收税,目前看来,貌似只能加税。可是一旦增加农税,老百姓就没了活路,那就是在逼迫老百姓造反。
增加商税,又会触动大商人和天下官员的利益,肯定困难重重,几乎办不到。
既然加收农税和商税的办法行不通,干脆就在海贸和盐商身上想办法。”
“海贸和盐商?”宋子期点点头,“要说天下的商人谁最有钱,莫过于海商和盐商,只是我想了几天还没有具体的思路,户部也没人懂海贸。”
“户部没人懂海贸,父亲可以问我啊。”宋安然笑了起来。
接着宋安然又说道:“海贸这方面很简单,每个港口城市,朝廷都设有市舶司。父亲只要说服陛下,对所有进入港口的货物征收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重税,一年就能增加七八百万两的收入。”
“这么高的税收?”宋子期吃了一惊。商税三十税一,都有无数人在叫苦。征收三倍到十倍的税,那些人岂不是要翻天。
到时候无数的弹劾折子飞向金銮殿,宋子期纵然有金刚不坏之身,也吃不消众人的围攻。
宋安然大笑起来,“父亲放心,就算对海商征收三倍到十倍的重税,他们的货物依旧有十倍二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
父亲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海商的货物全都是卖给富贵人家。就算一件货物贵个五十两银子,父亲认为那些富贵人家,京城的世家勋贵真的会在意吗?
可是一件货物,朝廷若是征收三倍到十倍的说,父亲想一想,全天下七八个港口城市,这将是一笔多大的收入。到时候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宋子期听得很认真,他示意宋安然继续说下去。
宋安然说道:“据女儿所知,官员参与海贸的,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在朝堂上根本无法形成有力的反对力量。
只要陛下肯支持,再从宫里面派出能干的内侍太监到市舶司负责收税,这项政策最多一年就能见到成效。
关于海贸,女儿还有个生财的办法献给父亲。这个办法不仅能赚钱,还能平息朝中的反对声浪。
办法就是由陛下牵头,水师组建船队,朝中官员和户部兵部等等部门一起入股,参与到海贸中。”
接着,宋安然提笔在画纸上开始描绘大周朝的海域线,以及海外地貌特征。
宋安然指着北边的一块大岛,说道:“父亲,这里是倭国,古称扶桑。倭国没特产,没资源,唯有铜矿。他们的铜矿储备几乎是我大周的数倍。只要陛下组建船队,女儿可以提供向导,运一船棉布纸张到倭国,就可以换回一船的黄铜。”
宋子期大吃一惊,“当真如此?”
宋安然压低声音说道:“父亲,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只有几个大海商。他们每年都要从倭国运回来十几船的铜矿。父亲想一想,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
宋子期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不过很快他又镇定下来。“倭国人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带走他们的铜矿。”
宋安然轻声说道:“父亲说的没错,所以要以伐木的名义遮掩开矿的事实。将铜矿藏于木头中,然后运上船,再运回国内。比起棉布纸张,这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只要陛下肯组建船队,倭国的铜矿,就没有海盗的份。一年来回两三趟,运个十条船,到时候户部还会缺钱吗?”
宋子期盯着宋安然,“安然,到倭国挖铜矿的大海商中,是不是有你一个?”
宋安然笑而不语,她的手指慢慢下移,来到南方一大片岛上,“父亲,这岛上已经查明,不仅有铜矿,还有丰富的金矿。当然,当地的土人也极为野蛮。
杀人投毒,无恶不作。没有军队护航,一般人还真不敢上岛挖金矿。如果陛下有决心,派遣几千战士上岛,将岛上的土人全部解决,那么岛上的金矿都将是朝廷和陛下的。”
宋安然的手指,沿着海岸想又朝西边移动。最后停在一大片大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