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妃-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上为了颜均和西北军吵得不可开交。至于颜均诉苦要补给要兵源的奏章,自然没人关心。
颜均心里头很恼火,朝堂这些年,从来没有重视过他的意见。说白了,大家对颜均的印象,还停留在颜均当初初入朝堂的时候。那个时候,颜均还是个少年郎。想想看,骄傲的朝堂大佬,谁会重视一个少年郎。
即便颜均立下赫赫战功,毕竟朝堂大佬没有亲眼看到,感受不深,难以想象颜均现在强到何种程度。
因为大家都轻视颜均,故此也就没人真正重视颜均的奏章。即便宋子期有心替颜均呐喊,奈何颜均从未在朝堂上证明过自己。
这是颜均最大的劣势,也是颜均不如颜宓的地方。当年颜宓从文,从翰林院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当上三品大员,户部左侍郎。接着弃文从武,带兵出征。
朝堂上下,都见识过颜宓的厉害,自然不敢轻视颜宓。颜宓带兵出征期间,虽然大家都严防死守,各种刁难,每天弹劾。但是颜宓的奏章,朝堂上没有任何人敢忽视。
不仅不敢忽视,而且还将颜宓的奏章反复研究。
这就是人品差距。
颜均气的咬牙切齿,就因为他入朝的时候年龄小,又没有考科举,没在朝堂上展示过拳头,朝堂上那帮混账就敢忽视他。到如今,他带兵深入草原,剿灭草原几十个部落,杀了数十万人,结果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朝堂上的那帮混账依旧在忽视他。
颜均心头冷笑一声,既然朝堂上的人不重视他的话,那么他也没必要听从朝堂的吩咐。至于永泰帝的旨意,等他高兴的时候,他自然会去接旨。
颜均很清楚,他这么做,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新一轮的弹劾热潮,还会坐实他拥兵自重的罪名。不过颜均不在乎。
颜均微微眯起眼睛。他的思绪已经从朝堂转移到容玉的头上。
容玉趁着百年难遇的灾荒,趁势起兵造反。
关于容玉的这一生,颜均早在宋安然那里了解得足够清楚。颜均从来没有轻视过容玉。这些年颜均一直压制着容玉。
不过去年他领兵出征,容玉趁机坐大,俨然成为西北反贼的领袖。
颜均嘴角一翘,眯着眼睛笑了起来。这个容玉,的确是个带兵打仗的材料,而且志向很大。
看看他制定的各种制度,各种收买人心的手段,颜均就确定容玉有大志向。而且容玉的志向就在京城。
颜均捏着下巴,当初宋安然让他防备容玉,必要的时候将容玉朝西边赶。让容玉去祸害西域诸国。
评估了一下现在的局势,颜均打算否定宋安然的计划。颜均打算,不将容玉往西北赶。他要将容玉往东边赶。让容玉做马前卒,去祸害东边南边的老爷们。
以容玉的战斗力,和容玉的野心。等容玉到了东边南边,他一定会成为大周的毒瘤,祸害整个大周。
到时候,整个大周都会因为容玉而颤抖。大周的国本也会随之动摇。
而颜均要做的事情,就是死死的咬在容玉后边,不给容玉趁机坐大的机会。
这个计划很冒险,但是收益很客观。
容玉打仗很厉害,但是他缺乏补给。一味的靠烧杀劫虐,容玉很快就会失去人心。容玉想要趁机争霸天下,就一定要懂得克制,懂得收买人心。收买人心的第一步,就是不能放纵士兵烧杀劫虐。如此一来,容玉只能攻打城镇,用官府的粮食和银两来养兵。但是这样一来,容玉手下的士兵损失会增加,兵源规模也会被限制。
毕竟做强盗可比做正规军容易多了。做强盗直接抢劫,抢完了蒋人裹挟上山就行了。
想要建一支争霸天下的队伍,可不能按照强盗的行事办法去做。
总而言之,容玉会被限制发展。
反观颜均这边,颜均背靠朝堂,属于正义之师,天然会得到老百姓和官府的支持。而且颜均背后还有四海商行这个庞然大物。朝堂补给不够的时候,四海商行就会承担起补给的重担,满足颜均所有需要。
甚至连兵源,四海商行也能替颜均解决。
有了四海商行,颜均无后顾之忧。他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将容玉置于棋盘上,大家一起玩一把大的。
颜均将计划反复琢磨,考虑此事的风险和收益。
这个时候,又有亲兵上了山头,“启禀将军,马贼帮突然有了动静。他们正在朝南边转移。”
颜均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正在算计容玉,没想到容玉竟然主动朝南边转移。看来容玉已经急不可耐,想要去南方捞取好处,壮大队伍,争霸天下。
毕竟整个北方还有西北,因为连年大旱,已经穷得响叮当,榨不出一点点油水。
容玉想要生存,就必须离开西北,去到富庶的地方寻找机会。
南下是容玉最好的机会,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谁让整个西北已经贫瘠得连马贼都快吃不上饭。
如此贫瘠的土地,已经养不起诸多的反贼。没看到昔日拥有数千顷的大地主,都开始饿肚子。土地里长不出庄稼来,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没用。该饿肚子的照样饿肚子。
如今的西北,唯有依靠朝廷补给的西北军和官府,才能不饿肚子。
容玉南下,颜均很满意。
颜均当即吩咐下去,对南下的马贼帮进行小规模的阻击。等到马贼帮心慌意乱的时候,就直接放行,让他们南下。
亲兵领命而去。
一直到天黑,颜均才动身下山。
内侍在将军府等得很不耐烦。茶水都喝了一大桶,结果还不见颜均回来。这个晋国公好大的架子,连陛下的圣旨都不放在眼里,简直是胆大包天。
天都黑了,晚饭都吃完了,颜均才姗姗来迟。
内侍有火发不得,最后板着脸宣读了圣旨。
永泰帝在圣旨里褒奖了颜均,说他忠君体国。然后催促颜均出兵平叛。北方大地天灾人祸,战乱不休,老百姓死得死,逃的逃,已经没有完整的家园。
这个时候,北方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来一场大胜,振奋人心。
西北军就是最好的出战队伍。毕竟西北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颜均接了旨意,却不说什么时候出兵。
内侍就直接开口询问,“陛下希望将军尽早出兵,不知将军何时出兵?”
颜均随意的将旨意交给身边的亲兵,内侍见了,眼睛周围都皱了起来。心中隐含怒火,颜均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对圣旨不敬。
颜均挑眉冷笑,冷声说道:“出兵的事情不着急,什么时候朝廷满足了西北军的补给,什么时候西北军就出兵平叛。”
内侍眉眼一跳,“大将军,晋国公,你这是在抗旨。”
颜均笑了笑,“是啊,我是在抗旨。你要如何?”
“你?”
内侍又惊又怕,吓得跳了起来。
颜均轻描淡写地说道:“据本国公所知,去年陛下下旨让西州兵出军平叛,西州兵找各种借口,东拖西拖,拖了足足三个月才肯出兵。
结果刚和反贼接触,就兵败如山倒。反贼也趁机坐大,占领了好几座县城。而且到现在,那些县城还在反贼手里。
西州军搞出这么大的乱子,也没看陛下将西州军怎么样。那群没种的东西,还不是照吃照喝,照样升官发财。
连贻误战机,不战而逃,朝堂都不追责,本将军只是抗旨,又算得了什么。这位公公,本将军说的话可对?”
内侍脸色发青,他不敢斥骂颜均,只能浑身颤抖,愤怒地盯着颜均。
外面的人不知道,内侍却很清楚。西州军搞出来的乱子,当初永泰帝被气的差点吐血。永泰帝已经下了旨意,要砍了西州军总兵,可是因为朝堂上扯皮,还说什什么非常时候不能乱了军心为由,批驳了永泰帝的旨意。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一是西州军总兵在朝中有人,走的也是内阁的路子。二是有人不想让西北军在北方一家独大。保下西州军,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西北军。
西州军虽然没有战斗力,可是做做搅屎棍,给西北军添点乱子,拖拖后腿还是能做到的。
类似西州军这样的事情,这两年发生过好几起。有的人被砍头了,因为背景不够深厚。有的人照样升官发财,因为关系扎实。
就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今朝堂在军人心目中的威信大减。甚至在民间,也有很多人抱怨朝廷不作为。
颜均冷冷一笑,永泰帝能力不够啊。非常时候行非常手段。这个时候就该杀伐决断,以强硬的手段稳定局势,统一朝中的声音。只可惜永泰帝缺乏魄力和眼光,错过了机会,致使朝堂越来越乱,天下也跟着大乱起来。
再这么下去,这大周江山,迟早会改名换姓。
颜均不给内侍面子,内侍也不敢将颜均怎么样。
如今北方大乱,四处都在打仗,到处都需要像颜均这样敢战,能战的武将。
北方成建制的军队很多,要补给的时候个个吹得天花乱坠。可是等到打仗的时候,一个个全都成了饭桶。
纵观整个北方连带西北,只有西北军是真正会打仗,能打仗的军队。其他军队,全被承平几十年的太平日子给养成了废物草包。
颜均从草原携胜归来,如今朝堂将平叛的重任全都放在颜均的肩膀上。就等着颜均大展威风,将乱贼一扫干净。
颜均冷冷一笑,他不乐意。他要补给,朝堂推三阻四。他要扩军,朝堂理都不理。如今想要他出兵平叛,不好意思,没粮,没人。什么时候有了粮食,有了军械,有了足够的兵源,他才会出兵。
颜均就是这么回答内侍,让内侍将这番话原封不动的给永泰帝带去。永泰帝不仗义,也就别怪他不给面子。
内侍气急败坏,“颜大将军,你可知你这番话是在威胁陛下,威胁朝堂?”
颜均直接翻了个白眼,“对啊,本将军就是拥兵自重,就是在威胁朝堂。要是有人不服气,来咬本将军。本将军就在这里等着他。”
内侍被颜均的大胆和不要脸吓住了。这年头,混账将军很多。可是像颜均这么直接的混账将军,还是第一次见到。
内侍咬牙切齿地说道:“大将军,你会后悔的。”
颜均重重地放下茶杯,说道:“好走不送。”
内侍气得吐血。这天都黑了,颜均竟然要将他们一行人赶出去,要不要这么无耻。
可是颜均就是这么无耻。
亲兵直接将内侍赶了出去。大将军不欢迎这些人,那么这些人就必须滚。
内侍真的被气得吐血,当晚连夜离开,回京告状去了。
颜均毫不在意。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他需要朝堂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嘴仗来帮他拖延时间。
容玉此次南下,肯定会沿路打压,收复,控制那些反贼。
颜均需要容玉壮大,壮大到让朝堂大佬胆战心惊的地步,壮大到永泰帝夜不能寐,整日里担心大周江山易主的地步。
等到这个时候,颜均才会出兵。
这段时间,颜均会趁机扩军。朝堂不让他扩军,他就私下里扩军。
颜均需要一支能征善战,能够帮他争霸天下的队伍。现在的西北军很强,可是兵员不够。这点兵,还不足以争霸天下,取代萧氏江山。
内侍以最快的速度回京城告状,将颜均的那番话,加油添醋的告诉了永泰帝。
永泰帝气的眼睛发晕,差点昏了过去。
永泰帝双手死死的抓住桌子边沿,怒问刘小七,“难道朕看错了颜均?颜均果真是乱臣贼子?”
刘小七躬身说道:“启禀陛下,此事并非如此简单。从前年开始,户部就一直卡着西北军的补给。据奴才所知,去年西北军出军草原的时候,还是问当地大户借的粮食。
今年西北军携胜归来,解决了大周的心腹之患。如此大功,朝堂不仅没有丝毫的奖赏,反而每天弹劾西北军。好像西北军打了胜仗,是罪大恶极的事情一样。
若是奴才化坐在晋国公的位置上,肯定也会心生怨气。朝堂上有些人,就是巴不得会打仗的将才身首异处,换上一群无能的人领兵作战。只有这样,朝堂上那帮人才能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刘小七趁机在永泰帝耳边告状。刘小七看朝堂上某些人很不顺眼,早就想找机会收拾他们。如今颜均发作起来,刘小七当然要助攻。
永泰帝皱眉,问道:“你是说朕亏待了晋国公?”
刘小七说道:“陛下肯定没有亏待晋国公。可是架不住朝堂那群尸位素餐的人,是他们亏欠了西北军。若非晋国公命大福大,西北军几万人都要被他们害死。”
永泰帝叹息一声,“朕也知道朝堂上乱糟糟一片,谁都不服谁。说起来朕是天子,可是很多时候,朕也要对朝臣妥协。朕不会亏待功臣,可是颜均公然抗旨,他就是不给朕面子。难怪朝堂上都在弹劾他,说他嚣张跋扈。”
刘小七说道:“陛下,会打仗的人都有血性,有血性的人难免脾气暴躁。他们说话心直口快,陛下不必当真。反倒是朝堂上有些人整日里夸夸其谈,其实真本事一点都没有。反而还天天拖标下的后腿。陛下,北方战火连天,民不聊生,陛下要早做决定啊。”
永泰帝皱眉,问道:“那你说朕该怎么做?”
刘小七当即给永泰帝建言,对那些拖后腿的人绝不能姑息纵容。既然一个个牛鼻子冲天,傲得不行,好像天下少了他们就不会转动一样。那就让他们去地方上任职,也好造福一方百姓。正好现在整个北方都缺人,就让他们去灾区,去战区做地方官。
永泰帝有些奇怪的看着刘小七。刘小七有些忐忑。
紧接着永泰帝哈哈大笑起来,“这个主意不错。既然那么喜欢说,那就去地方上教化百姓,平息战乱。”
于是第二天早朝上,永泰帝力排众议,将几个闹腾得最凶的御史全都打发到地方上当父母官。而且全都是反贼猖狂的地方。
几个御史大惊失色,这哪里是‘厚爱’,这分明是流放。明知道那些地方都要被反贼占领了,这个时候派他们去当父母官,等于让他们去死。永泰帝好狠毒的心肠啊。
刘小七站在永泰帝的身后,冷冷一笑。这些混账东西,等到了地方上,就算反贼收拾不了你们,颜均也会收拾你们。让你们知道嘴炮的下场。
明知是去送死,自然没有人愿意去。几个御史装病找借口,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进而推掉这个差事。
宋子期身为吏部尚书,自然不会让这些人得逞。吏部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即刻启程赴任,要么就罢官去职。再严重一点,就是以抗旨为由,直接流放西北。
几个御史被逼的没办法,不想死,又不想被流放,只剩下罢官去职一条路可走。
几个御史全被罢官,总算让刘小七出了一口恶气。
永泰帝也很高兴。就如刘小七所说,关键时候就该果断一点。
永泰帝下令户部,补上西北军的补给,同时给西北军论功行赏。然后再次下旨,催促颜均尽快出兵。
这点东西就想打发了颜均,根本就是做梦。
颜均再次上书,要求扩军。
这一次永泰帝很慎重,和朝臣们反复商量,同意西北军扩军。但是最多只能扩一万人。
有了这道旨意,颜均就不用偷偷摸摸的扩军。
颜均开始大张旗鼓的扩军,扩军规模不是一万,而是五万。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全靠四海商行养着。
颜均一边扩军,一边练军,同时还要关注容玉的动静。
容玉果然一路南下,一路收复打压当地的反贼。很快容玉的队伍就扩大了两三倍。
容玉的队伍扩大了,可是战斗力反而下降了。没办法,反贼都是乌合之众,比不上容玉的马贼帮都是精锐。
想要将一群乌合之众变成精锐,此事任重而道远。
颜均乐见其成,时不时派人给容玉制造点困难,拖延容玉练兵的进程。
颜均甚至派人挑拨其他反贼,半路上反了容玉。
容玉后院起火,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