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这样啊。”淳歌拍案,这事儿就算成了,他最后说了一句:“过年之前,我要见到我的粮仓满到堆不下啊。”说完淳歌也不看这俩人一副要死的样子,直接找乐山玩耍去了。
留下的这俩人,皆是哭丧着脸,俩人对视一眼,整一个难兄难弟,他们家大人不把他们的剩余价值炸光是绝对不会罢手的,亏他们还想过个好年,都是做梦了。
淳歌这边紧锣密鼓地筹集粮食,而京城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向来身体倍好儿的苏见豫病了,常言道病来如山倒,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有苏的顶梁柱倒了。于是边境的苏佑启便临危受命回京照顾老爹,表面上是为了照顾苏见豫的身子,事实是那些大臣知道苏佑君是个没用的,找了苏佑启监国呢。反正无论如何,苏佑启都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他特意绕到淳歌这儿,打着有事相商的名,与淳歌告别。
淳歌也是赞同苏佑启回京的,他知道苏佑君并不是无能之辈,但却不能在明面上做出圣明的姿态,若是换成苏佑启在前苏佑君在后,这事儿便能好办许多。更何况,这俩兄弟一个负责国事,另一个便可以照顾苏见豫。淳歌还让人通知他舅舅秋神医,老实说他也很想回京照看苏见豫,但是他的身份尴尬,只能吩咐几句,满心忧郁地目送苏佑启离开。
第三百一十章 乐山的幸福生活
第三百一十章乐山的幸福生活
年节将近,已是腊月初,依照往常的惯例街上是车水马龙,天公作美气温也不寒冷,许多的百姓都在这会儿一家人出游。因为边境的安稳,大家倒也敢去外边逛逛。整个松城唯独只有府衙的官差还没有放年假,最忙的要数松城知府官淳歌,这位号称全年无休的官大人。
“我说淳歌,你忙,倒也要有个限度。”乐山双手拿着两个烤地瓜,用脚踹开了淳歌书房的大门。
“我说大哥,你就不能疼惜疼惜我的门啊。”淳歌喘了口气接着说道:“若是坏了,就得出钱修,我都穷死了。”
“啧啧啧”乐山摇头说道:“都说是越有钱越抠门,我说你都家财万贯了,还在意这么一点小钱?”
“小钱不是钱啊,一个铜板也是子儿。”淳歌还真是穷疯了,这些天光是明面上支出的账目就是一笔极大的数字,心疼得淳歌像是被刀刮了一样。
“行,你穷你最穷。”乐山嘴上这样说,但心里绝不这么想,先不说淳歌自己的私有财产,光说秋家分给子衿的那一份,到头不都进了淳歌的钱袋子,倘使淳歌这样的算穷,那他就连一个烤番薯都买不起了。
“哥,没事把门给关上吧。”淳歌被一阵冷风冻着了,心想大概是他好几天没出这个门,才会被冷到的吧。
“得,你就是一个大爷。”乐山这辈子算是被淳歌吃得死死的,他放下手中的地瓜,一转身关了门,这才坐到淳歌身边。拿起一个地瓜,很满足的剥皮,吹得干干净净后‘恭恭敬敬’地递给淳歌。
“吃吧。”乐山贴心地送到淳歌的嘴边。
淳歌忙起来的时候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府衙的人就常笑话,说淳歌这人没个老婆在身边绝对活不下去,因此乐山这个哥哥自然就充当起了老婆的角色。陪吃陪喝那都是小事,特殊时期还得服侍淳歌用餐,就像这样,如此才避免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因为外界因素而陨落。
“哥。这个没熟。”淳歌抬头直愣愣地望着乐山,想他将阿奴给派出去了,自然是吃不到一顿好点的早餐,索性他就不吃了,还好乐山每次都会带烤地瓜来,只是这一次的很硬,硬得他都不能忍着不说了。
“很硬?”乐山很奇怪地看着地瓜。这玩意儿摸着挺烫的,难道没熟吗,乐山自己也顺着淳歌咬过的地方,吃了一口,好吧,的确有点硬。
“好吧,这次火候没控制住,我再去弄一个。”说着乐山便要将这个俩地瓜回炉重造。
“算了吧。”淳歌这么说并不是怕麻烦,只是他有理由相信等到下一次这俩地瓜出场时。会是漆黑焦透的模样,再说自打乐山不用夜里行军,他的厨艺就直线下降,这几次的地瓜,哪有一次是好吃的呢。而淳歌虽然在心中嫌弃,但还是会怀着感激的心很愉快地吃完。
“那行,外边有一层是烤熟了的。你吃那一层,我吃硬的。”乐山把熟了的那一边放到淳歌的嘴边。
“男子汉大丈夫,哪用得着这么麻烦。”淳歌这会子倒是体现出男子汉气概来了,一口下去干掉了大半个。
于是乐山憨憨一笑,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向阿奴讨教厨艺,毕竟照顾好淳歌是他首要任务,反正如今也无仗可打。他这些年学会的可多了,像什么铺被子,洗衣服晒衣服的都不再话下,虽然他的这些能力都是被淳歌训练出来的。但他每回都会很嘚瑟地寄信回家,向他老爹和老弟交代自己与淳歌是多么的自在生活。当然,在东南的那俩人自然是不会介意的,谁让人家淳歌的儿子在东南呢,他们可以把玩元宝这家伙嘛,于是乎可怜的元宝硬是越来越胖。因为都是被大家伙给捏的。
“大人,大人。”正是淳歌与乐山的温馨时刻,宋琦的手扒上了淳歌的门,咣当一声,书房的门又被开了一条小缝,那宋琦可怜兮兮地走进门来,抹了抹鼻涕,挥了挥眼泪。
“大人,下官做不到啊。”宋琦猛地端起淳歌喝过的一杯茶,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喝了才是王道。
“那些家伙都不像家里缺粮少钱的,为什么就是不肯把粮食给我呢。”宋琦在北方各个城市绕了一圈,就是没人肯施舍他一点粮食,他又不是白白拿人家的,他是付钱的,为啥就没人肯让他轻松一点呢。
淳歌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乐山默默地将宋琦放下的茶杯推得远远的,,他可不想淳歌顺手就拿来用,那得多脏啊,要用也得是他喝过的茶杯,那才是正常的。
“大人。”宋琦这边才消停,那开了条小缝的门,再一次被人重重一敲,原是王祥来了,这人一敲门,不过片刻,这扇饱经沧桑的书房门终于光荣的倒地了,王祥还来不及诉苦,就发现房中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望着他。
宋琦与乐山的眼中自然是幸灾乐祸的喜悦,他俩可没少敲打这扇可怜的门,至于这门死在王祥的手中,也会姓王的自己倒霉,人品背。而淳歌,则是抬起了埋在账册里的头,冲着王祥宽容一笑,随即直接拿起手旁的大算盘,使劲儿地摇了摇算盘便低头算起细账。
正当王祥以为这事儿会这般容易的揭过时,淳歌噙着笑意,用的是格外温柔的语气说道:“总共一百两银子,本官不接受票子或是欠条,烦请现金结算,不客气。”
王祥的手不禁抚上了这安详地躺在地上的门,你到底是什么门,怎么比金子还贵呢。宋琦与乐山俩人不约而同了偷瞄淳歌一眼,还好这门不是坏在自己手上,否则这一年的活计可就白干了。
“大人,您当真要如此狠心吗。”王祥这几年的演技也是突飞猛进,说着便要挤出一滴泪来。
拼演技。这个松城还有比淳歌更厉害的人吗,貌似没有。
淳歌眉心微微一皱,做出一副‘我关系’的样子,眼中露出沉痛的眼神,说道:“我知道你的钱也不好赚,没事儿,我忍着,不过是寒风凛冽罢了,让我彻夜冻着。如此便可省去茶钱,你真的不用给。”
“给”话音刚落,王祥就从怀里掏出百两银票,以光速递到了淳歌手中,只见淳歌故作弹泪的将票子收进了怀里,瞬间恢复正常。
“你也没收到粮食。”淳歌的话可不是疑问句,只是他似乎并不吃惊王祥没有筹集到粮食。
老实说王祥是王家子弟。在北方乃至有苏,人人都得给个面子,这样的人竟也收不到粮食,这才是令人奇怪的事儿。
“是啊,跑了好几个熟人,大家伙都没有余粮,我这才发现大人您是多么的英明。”其实王祥去借粮的时候,大家伙都是满口答应,等开始算起今年的收成时。所有人都吃惊了,大伙竟然是一个结果,余量不足。这让王祥不得不在心中佩服起淳歌的先见之明,顺带着还让人家知道了余粮短缺这个潜在危机。
“你是说,你不仅没弄到粮食,反而让被人注意到了储粮的重要性。”淳歌这家伙精明得像只狐狸,哪能是王祥几句奉承话就能忽悠得了的。人家一听就知道王祥犯错了。
“大人我没有说会有旱灾,他们应该想不到的,想不到的。”王祥绝对不敢告诉淳歌他爷爷王公已经猜到这个消息了,不然他有理由相信淳歌会先扒他一层皮,再说。
“说吧。”淳歌白眼一翻,有些无力道:“王公是个什么态度。”淳歌真的不想王公掺合到这件事来,因为他知道,王公这家伙铁定会打东南粮仓的主意,说白了他还是怕亏本啊。
王祥措手搓脚地蹭到淳歌身边,将怀里的那封信塞给淳歌后。立马闪得远远的,王公就给了他一封信,说是淳歌问起时再给,他当时还说淳歌一定不知道,这下他算是明白了他说这话时,王公那似笑非笑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淳歌也不废话。打开王公的信,内容也简单但却出乎淳歌的意料,王公竟然同意让淳歌往东南购粮,并且用的是市价。淳歌心中的大石总算是落了下来,他最担心的就是东南粮商冒然参与北方筹粮会引起王公的不满。他也怕王家会借着与他的关系狠狠地坑上东南商家一把,这样一来他可就是里外不是人了。好在王公率先给出态度,想来王家其他人也不会反对了。
“大人,爷爷他说了什么。”王祥瞅着淳歌脸色见好,便试探着问道。
“王祥,你明日便通知阿流筹粮,你亲自去一趟东南。”淳歌把手中的信扔给王祥说道:“务必要在元宵之前把粮食给我运回来。”
王祥接过信,心中也算是松了口气,还好他爷爷出马,这才没让淳歌陷入尴尬的境地,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该拿什么脸面回来见淳歌呢。
“行,大人我这就回去准备,一准赶在元宵之前。”语毕王祥就像领了军令状似的狂奔出去。
“都这么多年了,这家伙怎么还是说风就是雨。”望着王祥急匆匆的背影,淳歌不由得叹道。
“那是大人你太暮气了。”宋琦接过淳歌的话,眼瞅着淳歌今年才只是弱冠,可过得生活确实老学究的生活,半点激情和乐子都没有,连个小妾都没见着,自然是会羡慕人家王祥的青春活力啊。
“我们家淳歌可是最年轻的知府,你才暮气,你打小就暮气。”乐山搂过淳歌的肩膀,毫不客气地数落着宋琦。
宋琦知道乐山是个弟控,他可惹不起赶紧遁走。看着宋琦灰溜溜离开的样子,淳歌的小脸扭作了一团。
“哥,干得漂亮,以后接着这么干。”淳歌丝毫不在乎自己现在在乐山的怀里,反倒是勾上了乐山的背,说道:“冲你今天的表现,咱出去搓一顿再回来。”刚说完,淳歌便拉着乐山起身,俩人就像是狐朋狗友一样勾肩搭背,丝毫不顾形象地走在街上。
这一天淳歌与乐山喝得很晚,也很尽兴,直到夜里三更天,他俩才慢悠悠地回去。这个时辰的街上,压根就没人,乐山起初是扶着酒量浅的淳歌,最后是直接抱起,反正也没人瞧见。府衙的守门人是见怪不怪了,别说乐山抱着淳歌,就是乐山扛着他们知府大人都不是什么怪事儿,要不是淳歌早就有老婆孩子,他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淳歌与乐山只见有什么禁忌之恋的,不然乐山怎么会成为大龄单身青年,眼中就只看得见自己的弟弟呢。
只是乐山素来我行我素,不会理会外界的留言,这回乐山趁着淳歌睡着,正坐在床边凝视着这个人,偶尔为这人理理碎发,偶尔捏捏这人的脸。他觉得他现在很幸福,能陪在这人的身边。想着想着,他也就睡了过去,第二天早晨,自然是这俩人挤在一张床上,争着一条被子,千篇一律地乐山被淳歌踹下了床。
淳歌的卧房中传出阵阵的惨叫……
第三百一十一章 北夷抢粮
第三百一十一章北夷抢粮
有苏建朝将近一百余年,内忧外患可谓是源源不绝,且不说外患,但是内忧就已是延续了数十年。在安南十六年的时候,有苏的第一内患山匪,被官毅率领的官淳歌等东南将士剿灭,有苏朝境内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都说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已然准备就绪就只剩下外忧这一样东西能能够时刻威胁这有苏的边境安全。
有苏朝是汉人大将所建,这些年同化了不少少数民族,让许多番邦诚服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之下。但惟独有一个种族,自始至终都是有苏朝廷的心腹大患,那便是北夷。
北夷二字顾名思义,自然是北方的蛮夷,依照史料记载,北夷是原先突厥的遗民,《北史》中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说的是突厥人有匈奴人的血统,大抵居住在北方。这些关系也是难以理清的,但只有一点,这北夷与汉人素来不和,堪称是世仇。
现今的北夷不像四五十年前一样,是个不大不小的不落,因为有苏的内战,给了北夷极好的修养时机,人家不仅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发展成一个小国家,更是趁机掠夺了较多边境的城市。有苏最初时风气尚文鲜少有武将,直到苏见豫继位才稍稍改善了一点,有苏朝内出现了包括官毅,楚战,苏佑启等一系列的名将,这才阻止了北夷试图侵占北方领土的浪子野心。
尤其是安南十八年时的松城保卫战,更是打响了反击北夷的一炮。定山王与官淳歌不仅顺利的保卫住松城,更是将边境的北夷赶回北方的深处,足有两年不敢出门,为一直处于弱势的有苏狠狠地扳回一城。
有苏人不喜战事,尤其是北方的有苏更是向往和平,因此,经过两年多和平日子的熏陶,他们也渐渐忘了自己所处的乱世。与爱好和平相反的自然是好战因子的北夷,不得不说北夷这个民族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就一直是侵略的代名词。他们可是马背上的儿郎,什么和平都不如冒险来得刺激,再加上他们的物资实在是少得可怜,若是不抢不夺,他们的日常生活便也会有了困难。所以无论出于那个方面,北夷就是注定会与有苏发生战事,这是连岁月都不能磨平的羁绊。
“有多少人?”以为年轻的男子。约是三十余岁,俊秀的脸庞不沾染丝毫的情绪。
“四百人。”男人的下方站着许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身着华贵的衣裳,算不上脑满肠肥,只能说整体水平较为健壮。
这一帮人就是有苏的劲敌北夷,那个男子是北夷新任的可汗阿史那伊然,而下面的人则是北夷的朝政大臣。他们这些天几乎天天是这般对话,旁人兴许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对话的双方却是明了自己的处境。他们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北夷饿死的人数。话说苏佑启将北夷赶回北方的深处,不仅是断了北夷的财路,更使老可汗因受打击较重而猝死。原本如今应是北夷大王子继位,谁让那人不声不响死在松城城下,这才让这个年纪轻轻的阿史那伊然有了继位的机会。起初所有人以为这个王子年幼不能胜任大位,谁知阿史那在继位之初便用雷霆手段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有苏的边境比以往更加的严密,但有了新可汗的领导北夷也正逐步走向富足。只是所有的和平都在今年的夏天被打破了。
北夷在这一年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旱灾。说不上颗粒无收,但国内的粮食收入还不能足够供给一个城市的百姓食用,到了冬天更是出现了大批量饿死的百姓,快到年节了,这个死亡的数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