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束手 >

第313章

束手-第313章

小说: 束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懒得想章节名啊,罪过罪过

第五百六十九章 心静如水, 无欲则刚7

第五百六十九章心静如水,无欲则刚7

“王权需要官派的前进,官派便能一往直前,如今王权需要官派的没落,如何才能保住官派的根基,尤其是在没有你的时候。”曾沉皱起了眉头,退后并非上上策,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淳歌淡淡地望着曾沉,这个男子,他们相识在年少,所幸是在岁月的年轮中,他们从没有彼此放弃过,因此,将官派交托给他,淳歌并没有什么不放心。

“也是,等几年后,世易时移,谁也说不准今后的事儿。”慕容夜的眼中透出幽光,今日苏见豫逼着他们走到这步田地,来日休想再从他们这儿得到一丝一毫的好处。

“官派之事交给你们,我很安心。”淳歌深知这一次官派的劫难不能出现任何一丝他的手笔,所幸他原先就已经将大部分的事物放下。

“皇上如此作为,我等已然寒心,再加上太子也并非善类,若不是官派需要人帮衬这,我倒也想辞官归隐了。”曾沉长叹一口气,帝王家无情这是常事,但苏见豫他们一家却将无情无义占了个遍,委实也是少见的,因此曾沉便也起了退隐的心思,奈何淳歌走后留下这官派的官员,都是些有志的后起之秀,少不了会得罪高官大户,需要一个镇得住场子的人。一时间他也走不开啊。

“忠君爱国”慕容夜哂笑一声:“他算是哪门子的君,没有丝毫的仁义之风,百姓之于他,不过是随时抛的工具罢了,我就不信了,有淳歌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朝中还会有傻子对他们苏家掏心掏肺。”

“好了”淳歌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此事已过去,无须再提。”

“好,那我问你。你传信来说。要开设书院,这又是为何?”曾沉早前收到淳歌的消息,大吃一惊,开设书院。虽然招揽了人才。但却不能解决淳歌离开朝堂后的当务之急啊。

“书院。你开书院能做什么,一个破书院,难不能还能为你撑起南方的人脉。那些个南方的高门大户,哪个不是对你避而远之。”慕容夜不满意地嘟囔着。

在南王被除之后,淳歌好不容易才将南方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谁让当时南方最后势力的人是淳歌呢,可现在淳歌失势,若还想掌握南方的大权,便只能在百姓威望这一点上做文章,但南方一战,百姓死伤无数,新一批的百姓不一定会买淳歌的面子,淳歌想要保住自己在南方的地位,就必须要再度赢得南方众人的崇信。

本来淳歌平定了南方之乱,又是声名大噪的好时机,可苏家的打压,白白地让他失去这个大好机会,现在离开朝堂的淳歌,犹如折断翅膀的雄鹰,有心却也是无力。

“我这学堂所针对的是两方面,一是士子,二是农民。”面对曾沉两人的不看好,淳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回应。

慕容夜本还想抱怨几句,但猛地一听淳歌这句,便也不由自主问道:“怎么说?”

社会的人士,分为士农工商,淳歌一个学院竟要包揽士与农,倒也稀奇。

“我这学堂,所请的先生可不是那些半袋子书生,我要请,就请那些寻常人请不起的人。”淳歌为官将近十五年,这十五年间他的交友之广并非寻常人能所料,他要开个书院,能请来的必定是各行各业的龙头,试想这样一个学院,怎么会不扬名有苏呢。

“那我俩便在京城静待你的书院扬名天下。”曾沉知道淳歌的心思难猜,但有自己独到的简介,既然淳歌认为书院能扳回一局,那他便卯足了劲支持。

“多谢。”淳歌这一声多谢发自肺腑,他虽是官派的创始人,但曾沉与慕容夜才是一只守护这官派的人,在这样危难的时刻曾沉与慕容依旧如同当初一样,支持着他,这份情谊他应下了。

“阿流。”淳歌又看向沉默许久的夏之流,他并不知道夏之流早在谈话之初便神游天外了。

“啊。”淳歌一声叫唤,夏之流恍若大梦初醒,他方才一门心思便是想着怎样将淳歌养回几个月之前,现在的淳歌太过瘦弱了,看得他忍不住地心疼啊。

“我是想让你每两个月便空出三天的时间,帮我的书院授以行商之道。”

“行商?”夏之流愣了愣,淳歌不是说书院回收士子与农家子吗,为什么还要叫行商,再者说士农工商,商可是最末尾的啊,即便他肯传授经验,也不一定有人肯学啊。

“淳歌,商这一块,只怕是无人肯学吧。”曾沉也是如是想得,虽说东南这一块经济十分发达,但百姓普遍还是看不怎么上从商之人的。

“你们莫要忘了,当世大儒,哪几个没有沾着点商人的影子,近的不说,便说王公吧,他从商也没见得说瞧不起他了。”淳歌深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道理,只有让书生自己获得生存的能力,从自己书院出来的人,才会自强不息,不至于因为苏见豫的一句话便要死不活,大不了可以像他一样,辞官归隐。

夏之流三人皆是一怔,淳歌这般安排是铁了心要将朝廷今后的人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啊,这样的想法若是被苏见豫他们洞悉,只怕淳歌每个好下场啊。

“淳歌你这招棋是不是走得有些险了?”慕容夜试探着问道。

“我可并不是只让他们学商,医、农、武这几项我同样会让他们学,青山书院要么不教,要教就会教出非同寻常的人才。”淳歌既然敢说,便是已经想好了解决的方案,单独学商定会惹人怀疑,那么淳歌索性让人家什么都学,彻底颠覆书呆子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淳歌,你”变了,曾沉深深地望了淳歌一眼,以往淳歌行事,谨慎得几乎不露出一丝一毫的破绽,而现在,淳歌摊开了自己的漏洞,让人家有心也无力去钻,曾沉的脑中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仿佛现在的淳歌正与那人重合起来。

淳歌岂能不知道曾沉的意思,以往他想守住的太多了,他不愿负了苏见豫的养育之恩,不愿负了官派众人的期望,更不愿负了对林洎的承诺,结果呢,苏见豫与他反目,官派因他被排挤,而林洎彻底地离开了他,他什么都守不住,什么都失去了,这样的他,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心如水,水乃是至柔,亦是至刚。”淳歌微微一笑,说道。

曾沉等人闻言便沉默了,心静如水,无欲则刚,林洎一死,果然是将淳歌心中最后一点波澜都给平息了,真不知该为淳歌伤心,还是该为淳歌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高兴啊。(未完待续……)

PS:ps小陈更新了,先送上一小章。

第五百七十章 书院伊始

第五百七十章书院伊始

淳歌的一趟杭城之行为他省去了书院的很多不便,更是让南方的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辞官后的淳歌不但没有如众人想象中的意志消沉,反倒是操办起书院来了,这一书院更是请来了司马舒先生坐镇为副院长,而北方大儒王公亦是成为书院的客座讲师,南方第一首富夏之流乃是淳歌书院的投办者,官家遗留下来的兵士则是书院的守护者,身为天下最为考试的读书人官淳歌自然而然是书院的院长。如此阵容,彰显了淳歌这么些年苦心经营的人脉,横跨南北,纵横各业。

果不其然,当青山书院开远招生之时,天南地北的学子慕名而来。青山镇不过是个小地方,怎么可能将慕名的士子全部收下呢,如何招收学员成为淳歌开办书院以来的第一个问题。说来也是好笑,人家办书院,怕的是没人,淳歌倒好,他这边是人太多了,需要删减。可大部分学生的背后都是有权有势之辈,拒绝任何一个都很有可能得罪其身后的家族势力,因此天下喜好看热闹的人都搬了条小板凳等着看淳歌出糗。

怎奈淳歌依旧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淳歌,这样的问题淳歌稍稍一抬手便解决了。

人家青山书院发表声明,无论是七八岁的稚子,还是十七八岁的学子,只有在通过青山的考验之后,才会被认可为青山的学生。一时间这入院的考试内容成了天下人讨论的热门。像什么诗词歌赋自始至终就没见着身影,反倒是一个个道德和人品的考验层出不穷,像什么几个学子之间的同甘共苦,面对弱势人群时的带人处事,只要你通过了,青山便会派人将你接过去,许多学子连自己什么时候通过考验都不知道,就迷迷糊糊地进了梦寐以求的青山。

为此青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倒不是些才高八斗之人,更像是普通的学子。大部分的人都在嘲笑淳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淳歌却愣是没有回应。因为淳歌的冷处理,让青山书院淡淡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个极其平淡的日子,尘封许久的青山书院正是开院了,淳歌以及所有青山书院的讲师悉数到场。王公。夏之流。东南有些名气的人都为淳歌捧场,这声势是非一般的大。

而淳歌看着那一张张鲜活且年轻的脸,并没有格外地兴奋。保持着他一贯的云淡风轻。

林方将淳歌推到最高处,淳歌面朝众人,清浅一笑:“今日能与诸位相逢在青山,是我官淳歌的荣幸。”

简短的几句客套话之后,淳歌看着那些一脸茫然的学子,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在诸位之中有七八岁的稚子,以后束发的少年,零零总总越是五十余人,诸位或许不知,在最初足有千余人愿来我青山就读,而我青山独独招了诸位,这又是为何呢?”

淳歌这问题可是困恼了一众学子的大问题,他们也不是很清楚,若是比才华,那几个被青山拒之门外的人都是小有名气的才子,若是比家事,好些个达官显贵的子女被隔在这道高墙之外。他们还真就不知道自己有何德何能,竟入了这眼高于顶的院长的眼。

“先生,我也很好奇这个问题,和我一起报名的人,他的文章做得比我不知好上多少,可青山却招收了我?”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在静寂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说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是啊,世上的人千千万万,我怎么就看上了你们呢。”淳歌坐在轮椅上环顾众人,笑道:“但你们可知晓,书院可成就一个人的学识,却不能造就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于一个心性歹毒之人而言,学识是他手中杀人的利刃,一旦出鞘必然见血。”淳歌朝着那孩子和蔼一笑,道:“而我青山书院并不愿做这些人的磨刀之石。”

“凡我青山学子,绝不存害人之心,绝不行伤人之事。”淳歌环视众人,见许多学子的脸上露出了哂笑之意,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在如今这个世道,不伤人不害人的人,便是被人欺辱之人。

“然”淳歌双手紧握轮椅,借力而立,背手而战,坦然道:“我青山书院之人,并非软弱无能之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故而,我青山所教之学子,不动则已,一动必惊人。”淳歌成功地看到了所有人惊讶的模样,接着道:“我青山所教的便是如何一鸣惊人,所愿传授之人,也必是心性德行较好之辈。”

淳歌的青山书院最重要的宗旨,便是德行的教育,重德而不重名声。淳歌就不行,他这满书院的大儒,还叫不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便是他选人选德的根本原因所在。

听了淳歌一席话,尤其是见到原本安静地坐着的淳歌,猛地站了起来,那种不怒自威的冲击,那种平静之下的波澜,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所有人的心,他们第一次这么渴望成为淳歌口中的青山学子,第一次这么渴望成为淳歌所说的人。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十个人的眼睛,死死盯住淳歌,那一抹纤瘦得可以被一阵风吹走的人,这个人使他们的院长大人,也是当是最为惊艳才学的天才。

“见过院长。”众人同一动作,同一语言,同样得拜服于淳歌,行了一个晚辈之礼,这便意味这这些孩子已经成为了最早的一批青山的学院。

东南那些前来观礼的众人也是一惊,淳歌似乎就是有那种奇特的本事,不用做什么,也不用说什么豪言壮语,便能收服众人。瞧着底下那一位位年轻的面孔,他们总觉得东南的未来,甚至是有苏的未来,便在此处了。

淳歌这个院长说了几句之后,司马舒这个被淳歌抓来做苦力的副院长,便只能充当那个最为啰嗦的人物,将学院的一众规矩,一众理念,解释一番,而淳歌此时已经悄然退场。但却没有一个人发现,因为所有的人正沉浸在独一无二的青山书院的文化中,他们的眼前仿佛已然有了一个包罗万象的青山书院。(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暗潮汹涌的三年

第五百七十一章暗潮汹涌的三年

南方因青山书院的落成轰动一时,而官淳歌这个名字好似也因为这一件事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然而热闹过去后所剩的便也只有一片冷清了,经此一事,有苏竟再也没有什么关于官淳歌这个人的消息了,那个曾经撑起有苏半壁江山,风华一时无二的男子,就这样安安分分地一院之长,再不理朝中的俗事了。

至于曾沉与慕容夜,在参加完青山书院的落成仪式后,便回了京城依旧做他们的京中官员,同一时间,官派也随着淳歌的离去,名存实亡。与这些事情相对的便是,世人称之为傻瓜太子苏佑君的崛起。此人雷霆之势先是肃清了大多数林派的残存势力,而后是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监国太子,自他握权的第一时间便于老牌的王爷北王,也就是有苏仅剩的一个藩王签订领地条例,每一桩每一件,无不显示着他惊人的天赋,于是太子党也应运而生。

太子党,它不似林相的与林派,不似淳歌的官派,而是有苏下一任天子的直属属下,若无意外这一批跟着苏佑君的人,将会使下一届的朝堂核心,无怪乎朝中众大臣争相投靠太子,丝毫没有一点儿的矜持可言。而那所谓的当今圣上,似乎有乐于见成,并不理会当今太子的结党营私,好似能有一个人为他扫清了长生不老的障碍,能让他再统治有苏千秋万载一般。故而太子一党在朝中那可算是一时风光无二啊。

面对朝中一边倒的局势,曾沉他们也只是让官派众人夹着尾巴做人,好在官派所吸收的人才,都不是些世俗之人,他们倒是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冷落,官淳歌的淡出官场而另觅它派。每每遇到忍无可忍之事,曾沉总是会轻描淡写地说出一个等字,大家伙心中便会燃起熊熊希望,仿佛那个曾经缔造过无数传奇的人物,在下一刻便会一如往常一般帮他们度过难关一样。

反正不管官派众人期盼的那家伙是否出现。太子一党前进的脚步是始终没有停歇。在太子的英明领导之下。战乱后的有苏正在有条不紊的恢复,尤其是太子身后的众官员更是被世人成为有苏的中兴力量,让太子殿下可谓是得意非凡。

与太子关系较好的定山王,不知为何近些年来与太子并不如以往那样兄友弟恭。还有那位神秘的三皇子。更是甚少出现在朝堂之上。不知不觉中。朝堂竟又分出了好几个派系。处在领导委实的自然是太子党,而朝堂中第二党派竟是以定山王老丈人高卿士不,现在应该称之为高相为首的为定山王效力一派。而第三种则是想曾沉慕容夜他们这般无门无派的官员,自打淳歌离了朝堂,官派一说便也为人取缔了,在朝中人眼中,曾沉慕容自然变成了“自由人”。

最初那年,这朝中两党还是相安无事的,但是后来相互扯皮的情况便也出现了,高相身为一国宰相,自是想要权势之人,而苏佑君他能放权,但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