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土耳其的面纱-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人呢,2004年人均GDP4000美元,居者有其屋,出入有私车,短假去海边,长假去欧洲。 听说我要去土耳其长驻,加拿大驻华使馆的公使李普曼先生大叫:“哇,你要去那么好的地方呀!”他是位中国通,在北大学的中文,还是工农兵学员呢,娶了个中国舞蹈学家,说一口地道的普通话。我在加拿大时他还纠正过我的汉语拼音呢。等我在北京再见到他时,他已经又娶了唱阿姐鼓的朱哲琴了! 我惊讶道:“难道那儿比加拿大还好?” “那当然!那儿的人又会玩又会吃,气候还好。”他说,一点看不出虚情假意来。 我默然。虽然去出过几次差,但怎么也不会觉得它比加拿大还好呀。 是啊,光听名字,土耳其是挺土的。估计翻译当时也没想到几十年后竟会有懂中文的土人(我对土耳其人的简称,绝无贬义)抱怨这个土字用的不好。无论从英文Turkey或土文Turkiye的发音上看,特字好像更接近些。但我以为,反倒是“土耳其”三个字够有韵味,并且充分体现了其独特性。 从名字上已经反映出我们对土耳其的一种偏见和误解了,加上国内对它宣传较少,国人实际上确实也不了解土耳其。举个例子。小布什将要打伊拉克时我正好在北京休假。一次坐出租车,朋友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回土耳其。出租车司机还算有点地理知识,知道土耳其离伊拉克不远,便问那儿挺危险的吧?我看他一脸担心,就跟他说,几天前新疆地震,有个土人朋友来电话问我:你没事吧?我说你听了是否觉得可笑?同样的道理,你刚才问的话要是土人听了也会觉得挺可笑的。这事说明的是双方相互了解不够。 我在土耳其四年,接待了许多国内团组和来玩的朋友,其间没听到过一句说土耳其不好的话。访问结束时通常听到的是:没想到土耳其这么好!倒也不是说土耳其有多么好,而是来前把它想得太差,一看之后产生巨大的反差。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明土耳其如何“不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证一下。 首先,“土”一般是指人穷,没见识。土人呢,2004年人均GDP4000美元,居者有其屋,出入有私车,短假去海边,长假去欧洲。我们是刚刚兴起私车没几年,土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着自家的车到处跑了,而且大部分车还是土耳其制造!欧洲、日本、韩国在土耳其都投资有汽车生产厂。从国民经济的结构来看,服务业占64%,工业占22%,农业占14%,已然是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们大部分人仍旧以为它还在盛产安卡拉羊呢。说到钱,这两年,中国开始有了百富榜,2004年荣知健以14亿美元身家再登榜首。土耳其报纸也做了报道。与此同时,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刚去世的土耳其首富Sanbanci先生却排名世界百富之列呢? 其次,“土”还指像农村,不洋气。如果光看建筑,那它是不如咱们,到处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在土耳其到处可见多层小楼,表面看杂乱无章,但从飞机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它们分布很有规则,且都红顶白墙,绿荫掩映,很是漂亮。而且从人文角度衡量,高楼大厦并不适合居住,而是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环境恶化的象征。可怜我们还以为那是发展的标志!记得有人说过但无从考证,某国家领导人访问土耳其,夫人在车上见小山头上全是一栋栋的小楼,惊叹土人有钱,到处是别墅!因为中国人的观念,小楼大都是别墅。陪同没有解释,因为土人还没有发达到欧洲的程度,而且有些小“楼”不过是远处好看,实际却是土耳其有名的“一夜屋”,即贫民窟(因一夜间建成而得名,也因此可想见其质量和水平)。 “土”还指教育水平低下。但土耳其的识字率却高达95%。小学到高中实行义务制教育,国立大学的学费也很低,如最好的受美国承认的中东技术大学最便宜的学科一年学费才几百美元,最贵的也不过一千多美元。当然,有钱人家孩子上的私立大学一年学费几万美元的也多的是。义务制教育的好处是大多数人可以受教育,保证国民的知识水平。而且,土耳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校每周一和周五都要举行升降旗仪式,学生们排得整整齐齐的合唱国歌。重大集会、甚至足球赛开幕时第一件事必然是奏国歌,这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满怀激情高声高唱。 我在这儿说土耳其不土,并非是扬土贬己,而是希望我们自己能放眼世界,多了解别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土人笑称我们修长城是为了挡他们的。这一挡不打紧,把我们自己给锁了几千年。这二十年,“城门”打开了,但我们心中的墙呢?
第一部分:土耳其不土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图)
如果把亚洲比成一匹马,那么安那托利亚高原,就是那马头。马头撞到欧洲的屁股,鼻子裂开一条缝,这缝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而留在欧洲的鼻尖部分,也就是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像一匹烈马,从亚洲狂奔而来,一头撞进欧洲大陆“,土耳其著名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及其国土形状:如果把亚洲比成一匹马,那么安那托利亚高原,或称小亚细亚,就是那马头。从地图上看,土耳其的地形活脱脱就是一个马头形。马头撞到欧洲的屁股,鼻子裂开一条缝,这缝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而留在欧洲的鼻尖部分,叫特雷斯(Thrace),也就是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占全国面积的3%。不过可别小看这3%,它可是决定了土耳其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地位。正如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阿卜杜拉·居尔所说,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一脚在欧洲、一脚在亚洲。用中国话说叫“脚踩两只船”。其实能做到脚踩两只船,是好事,是一种优势。还有一句中国话叫“左右逢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世界在一体化,语言也需要进化。过去贬义的,今天未必不能是褒义。话说这整个马头,好似浸泡在海里一样:北边头上顶的是黑海,西边是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和达达尼尔海三个内海,西南靠着爱琴海,南边坐着地中海,也因此造就了它漫长的海岸线和如诗如画的海景。村上春树花了一个月,才走完它的黑海沿岸。不知是时间不对,还是季节不对,或者是情绪不佳,总之在大作家的《雨天炎天》里看不到他在描写希腊时的热情和浪漫,字里行间充满了坏情绪。建议想来土耳其旅游的人千万别带这本书。 长约1660公里、宽约550公里、总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人看来够小的,但在欧洲,它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之和!近7000万的人口也只有德国可以抗衡。这等块头,是够欧洲人掂量掂量的了。 按自然地理划分,土耳其分为七个大区。 黑海地区,指北部黑海沿岸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此区多山,森林茂密,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四分之一。该区以农业为主,玉米是主要农作物,榛子、茶叶和烟草也是本区特产。 马尔马拉地区,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和安那托利亚的西北部。虽然面积最小,人口却最稠密,是土耳其最发达的地区。 爱琴海地区,包括爱琴海沿岸和西安那托利亚地区。盛产烟草、棉花、葡萄和橄榄,为国家贡献了大部分农业产值。 地中海地区,在安那托利亚南部。托罗斯山脉在此突起,在山麓以南形成了肥沃的低谷,使其成为著名的农业区,棉花、柑桔、蔬菜、香蕉等是主要产物。 中部安那托利亚地区,平均海拔在100-1200米,是安哥拉羊和绵羊的主产区。 东安那托利亚地区,为最大和海拔最高区,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人烟稀少,主产小麦和大麦。 最后是东南安那托利亚地区,多为荒地,耕作主要靠引水灌溉,是土耳其主要的产油区。著名的GAP综合项目,即东南安那托利亚综合水利项目就在此地,土耳其最大的水坝――阿塔图尔克大坝也坐落在此。 按行政划分,土耳其共有82个省份。但省都很小,且主要负责教育、治安、医疗卫生等,经济职能主要还是在市政府。省长由中央政府任命,更多的是荣誉职位;而市长都是民选产生,掌握实权。 怎样形容土耳其呢?土耳其人说它是“多样化的一致,一致的多样化”(Variety in Unity, Unity in Variety),西方人说它是地球的十字路口,朱镕基总理形容它“一水融通南北,二桥横跨东西”。本人用最直白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认为“独特”两个字大概最能概括土耳其的特点了。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不东不西,说它东西横跨欧亚大陆、南北纵贯黑海和地中海,好像地球的中心,可《圣经》上却又明明白白写着地球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它明明大部分在亚洲,却又处处以欧洲国家自居(幸亏欧洲国家同意它参加欧洲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赛事,要不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又多一强敌)。 其次,以民族论,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突厥或匈奴,被汉唐赶至西域,却找了这么块好地方留了下来。经过与当地及周边国家逾千年的混合交融,形成了今天不东不洋的人种。 第三,以宗教而言,它虽然95%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但感谢其国父的远见卓识,早在宪法里规定了政权的世俗性,并身体力行引导人们走西化的道路,实行开放的伊斯兰,以至今天被美国赞为穆斯林国家的楷模。所以在土耳其随处可见衣着时髦的现代女郞,也不乏蒙头巾的妇女。强烈的对比,显示的是开放与保守两种力量的激烈碰撞,同时也展示着土耳其的开放与自由。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土耳其人本身的独特,使它在世界上卓尔不群。看守这本书,估计大家就会对土耳其的独特性有一些认识了。
第一部分:土耳其不土土耳其简史(图)
那年8月份正好有机会出差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便买了余先生的《千年一叹》,边走边看,深为先生的博学与才智折服。但看完后却发现此书有个遗憾:凤凰卫视和先生落掉了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发源地,那就是土耳其! 土耳其著名的专栏作家艾谢·奥斯金曾这样写道:她在美国上第一节艺术课时,教授写了1453四个数字,然后说:谁能解释其含义,谁就可以在期末时得A!教室里鸦雀无声。但艾谢知道,而且所有的土耳其人都知道,这是奥斯曼帝国攻占拜占廷的时间!美国教授给艾谢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土耳其人!正因为奥斯曼帝国推翻了拜占廷帝国,才有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我引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一般认为土耳其即小亚细亚,也就是今天的安那托利亚高原的历史始于奥斯曼帝国建立的1453年。但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却绝非如此简单。记得2000年凤凰卫视推出千禧之旅,并请得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说古论今。那年8月份正好有机会出差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便买了余先生的《千年一叹》,边走边看,深为先生的博学与才智折服。但看完后却发现此书有个遗憾:凤凰卫视和先生落掉了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发源地,那就是土耳其! 诸位切莫以为我是要拉先生一辨以增名气。然则但凡对安那托利亚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希腊神话有一半是在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的土地上演绎的。众神之山就是今天布尔萨省的乌鲁达山,目前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滑雪胜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本意是牛渡过的口岸,也是得名于希腊神话;大家都知道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却鲜有人知它是在土耳其的恰那卡莱地区。倒是布拉德·皮特演绎的美国大片《特洛伊》让土耳其举世闻名(这也是美国电影巨大影响力的显著一例!)。还有许多知名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成果显示,这块土地的文明史甚至比它名气更大的两位邻居――埃及和希腊还要早!其丰富和复杂程度远非一两本书能涵盖的。这里只是想把它的历史轮廓简单勾勒一下,使大家对土耳其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当然这并非土耳其的历史,因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故简称之。 美国曾拍摄过一套24集的纪录片《失落的文明》。其中有一集是关于安那托利亚文明史的。里面讲述了古代赫悌人的故事。那是公元前3000年。虽然美国考古学家的发现可以把安那托利亚人类活动时间表推算到公元前1万年,但那太抽象,我们在这儿说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赫悌人存在的记录最早见于《圣经》,只言片语描绘的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国家,但史学界却找不到《圣经》之外关于它的任何记录,直到其首都哈图萨斯的遗址被发掘出来,人们才知道它确确实实存在过,并且就在土耳其中部距安卡拉东边约200公里的求鲁姆市附近。赫悌人的文明程度据说可与古埃及媲美,安卡拉市的象征物就是赫悌的遗物:用青铜铸就的一面图案复杂的旗帜,上面并排着两头牛和一只鹿。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入侵,赫悌帝国消亡。公元前7世纪,吕底亚王国又取代了腓尼基人。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大帝征服吕底亚,将安那托利亚并入波斯帝国。大概自这时起,穆斯林世界与欧洲的冲突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谁说美国打伊拉克不是古代十字军东征的继续呢? 继恺撒大帝在黑海边发出“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的千古豪言后,公元前334年,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亚洲,在今土耳其的哥迪翁挥剑斩断千年无人能解的“哥迪翁结”(Gordion Knot)。英年早逝于巴比伦即今天的伊拉克后,他创立的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安那托利亚成为塞尔柱王国的基地。公元前30年,罗马人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划为帝国的亚洲行省。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世界中心,繁荣的象征。这以后的历史就简单了。罗马帝国分裂,安那托利亚成为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在此被奉为国教。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廷,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帝国被列强瓜分,其后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战争,收复安那托利亚,并于1923年创立土耳其共和国。 历史年代表是枯燥的,但如果你知道诺亚方舟最后停泊在土耳其东部的最高峰阿拉拉特山顶上、众神之王宙斯心爱的女人化作牛跑过山谷形成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千古之战――特洛伊战争就在恰那卡莱海峡边上进行、复制的木马现在还摆放在其遗址、迈达斯国王在哥迪翁点石成金、圣母玛利亚终老于伊兹密尔附近的小山坡上,其居住的小屋已成为基督教的圣地之一,等等,你就会对土耳其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向往。是的,土耳其的历史并不长,但安那托利亚的文明史却源远流长
第一部分:土耳其不土永恒的伊斯坦布尔(1)…(图)
海峡像一块蓝色的绸带,飘然将欧亚大陆隔断。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就横跨在这方充满浪漫与传奇的海水之上。 传说众神之王宙斯好色,看上一位神臣漂亮的女儿。因怕善妒的王后赫拉发现,便将“小蜜”变成牛藏着。然而还是被赫拉知晓。王后倒也不说破,只悄悄变成牛蝇痛咬牛小蜜,牛负痛而逃。宙斯不忍见心上人受苦,挥袖引海水淹没其跑过的山谷,以退牛蝇。山谷遂成海峡,便是今日令人魂牵梦萦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据说在希腊语中,Bos就是牛,Phorus指海峡,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