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在野-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轻描淡写地道:“鹰爷的所谓‘事了’,指的是什么?”
龙鹰似是随意地答道:“就是当中土再没有用得者小弟的时候。”
太平嗔道:“你奸狡!”
龙鹰摊手道:“公主来教我说吧!”
太平没好气地瞪他两眼,道:“你是如何发现凌岸是阴癸派的妖人?”
一句话,龙鹰立知刚才有份参与东宫密议者,有宇文朔在,只有像他般的大行家,家族又曾长期与魔门斗争,方有资格从目击者的形容,确认“凌岸”显示出来的是如假包换的“天魔大法”。
问题出现了,就是龙鹰凭什么晓得“凌岸”是阴癸派的余孽?龙鹰该比神都的任何人,更没有接触“凌岸”的机会。
这是李多祚等想问而不敢问的问题,惟太平可直接问他,龙鹰则不得不答。
龙鹰不答反问,皱眉道:“公主是否将小弟不可告人的身世,当人情送了给你的太子兄长?”
太平避开他一双魔眼,垂下螓首,黯然道:“人家是不得不说,因早有人将你的出身来历,上禀太子,刚才我只是被逼重复一遍,你该猜到谁先出卖你。”
张柬之!
唉!于他来说,张柬之是罪无可恕。可是设身处地,却情有可原。知情者不止一人,异日李显登上帝座,张柬之为龙鹰隐瞒,犯的是欺君之罪,他肯冒诛家灭族之险吗?答案现时清清楚楚。
他为“魔门邪帝”的事实,在东宫的上层是通了天。认为他是受害者还是得益人,是魔门最大的妖孽,还是改邪归正的正义之师?如千黛所说的,纯视他们所执着的思维,是否充满着因以正统自居而来的谬误与偏差,是否受制于先入为主的成见、选择性的认知和视野,又或剩从自身的利益作为理解龙鹰的出发点。
总言之糟糕过糟糕,即使以前没想过杀自己者,会因他身份的泄露改变。
宫廷的斗争,确非和稀泥。
龙鹰满不在乎地道:“公主放心,小弟绝不怪你,如你不向你的老哥坦白,反令我担心。”
太平公主愁颜不解地道:“你这人哩!一点不知凶险,虽然魔门之徒的身份,连最敌视你的人,仍不得不承认你是无辜的,本难起波澜,关键在现时兵力分布的情况呵!使你成为了能威胁皇权的人。”
龙鹰恍然大悟。
对政治他尚处学习的阶段,可是对大周兵员的情况,却是内行人。
隋、唐两朝,沿袭后周的兵制。大唐开国,进一步发展为府兵制,在全国设折冲府六百三十四,关内占两百六十一,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战时召集,师还归田,颇得兵农合一的妙旨。
可惜已是唐初时的情况。
硖石谷一役,武周折损极巨,不得不征召牢内服刑者入伍,府兵制名存实亡,改由地方招募兵员,特别于边防重地,战功彪炳的大将如郭元振者,设立常备军之余推行屯田政策,在对抗外敌上卓有成效,可是却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懂军事者如张柬之、宇文朔之流,清楚这个情况,因而清楚龙鹰对未来新朝的威胁。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龙鹰终于明白,东宫集团和支持李显的朝臣,必须杀自己的理由。
太平微仅可闻的声音钻入耳内道:“走吧!没人敢拦阻你,永远勿回来!”
龙鹰重重吁出一口压在心头的鸟气,沉声道:“我会走,却非是这个时候。唉!我的娘!公主最好提醒太子和他背后那个婆娘,还有混蛋武三思,千万勿惹毛老子,否则天王老子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太平幽幽道:“他们正是怕你这样子。”
龙鹰叫屈道:“可以公道点吗?是他们来逼我,不是我去撩他们。”
太平平静地道:“此等事,有道理可以说的吗?”
龙鹰挨往椅背,颓然道:“请公主回去告诉太子,就说老子想和他们谈一桩大交易、大买卖,请他派有份量、可以作主的人来和我龙鹰谈判。”
太平淡然自若地道:“鹰爷是否想找死?”
龙鹰为之愕然。
眼前的太平公主,再非以前他认识的那位多情的美女,而是能着着制他的厉害角色。
太平续说:“惊魂未定下,现时没人奈何得了你鹰爷,可是让人家告诉你,现在的形势,是经过长年的策划和部署,已到了即使母皇霍然而愈,仍难以逆转的地步。人家明白你又如何?眼前就是成王致寇的局面,二张大势已去,你想陪葬吗?走吧!”
龙鹰微笑道:“不走又如何?”
太平没好气地道:“早晓得你这个态度。”
接着微嗔道:“不走便不走,勿怪人家没劝过你。告诉我!你是如何晓得凌岸是妖人?母皇和你说过什么话?让人家可回去向太子交差。”
龙鹰一怔后喃喃道:“公主够坦白,直截了当。他奶奶的,这是否‘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太平道:“你说还是不说?”
龙鹰哈哈一笑,道:“说又如何?不说又如何?噢!不要用那种眼光盯着小弟。事情是这样子的,当小弟察觉凌岸潜进来偷听小弟和圣神皇帝对话的一刻,同时感应到他的气场。这般邪恶的气场,尚是首次遇上,动疑下再以言语诈之,竟一箭命中红心。”
太平半信半疑,深深瞧他几眼后,道:“母皇又说过什么?”
龙鹰随口答道:“她向小弟交代后事。”
太平失声道:“什么?”
龙鹰洒然耸肩,道:“她自知活不过百天之期,不交代后事,交代什么?难道着我到东宫杀人放火吗?可以说的就是这么多,太子若认为不足够,请亲来问我,包保小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十五章一波未平
龙鹰尚未到如是园的大门,已知不妙,十多辆马车,鱼贯而出。他勒转马头,追上闵天女的座驾,骇然嚷道:“天女要到哪里去?”
车窗帘布给掀起一角,现出闵玄清的如花玉容,头扎道髻的她颜容略带苍白,神情却保持一贯的平静,深深瞧进他眼内去,轻轻道:“鹰爷好!”
龙鹰见她无惊无喜的神情,心中凉了半截,晓得继太平公主的打击后,另一个打击在发生着,硬将冲至唇边“你晓得我回来了”此句话咽回去,苦笑道:“天女是避祸去了,对吗?”策骑与闵玄清的座驾车并排而行。
闵玄清浅叹道:“鹰爷言重了,不过多多少少有点这个意味,更主要的是怪自己没有带眼识人,致陷今天的处境,俱往矣!玄清真的希望晓得的事没那么多。如果只是玄清一个人的事,大概会留下来,然而却牵涉到道门的荣枯,只好到西都避开一段时间。鹰爷请好自为之。”
刹那之间,龙鹰掌握到关键所在,无意识地勒停坐骑,说下去再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情况下,不方便说话,特别是关系到自身的秘密。
闵玄清以传音的方式,将最后一句话送入他耳里去,道:“玄清没向人泄露鹰爷另一个身份,鹰爷保重。走吧!”
看着闵玄清的座驾逐渐远去,其他马车逐一在身旁驶过,龙鹰心中百般滋味。
本来任何谣言,均难动摇闵玄清对他龙鹰的看法,因她早于当年在长安之时,已清楚其魔门邪帝的身份,并晓得仙子端木菱亦知此事,问题出在“范轻舟”身上,也出在现今龙鹰令闵玄清难以理解的行为上。
在闵玄清眼里,至乎熟知他的朝中大臣,龙鹰为避嫌疑,是不该在这个时候返神都,来了亦该立即离开,留下来便是居心叵测,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
龙鹰头昏脑胀的瞧着车队最后一辆马车,从旁驶过,进入他前方的视野内,完全绝对想不到挽留闵玄清的任何理由,除非向她揭开女帝的秘密。
他的情绪波动不大,因近乎麻木,脑袋难以正常运作,是没有感觉的那种感觉。自离开荒山小谷后,尚是首次有心爱的玉人,因误会而舍弃他,如避瘟神的离开他。
弄鬼的肯定是杨清仁,惟杨清仁对她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同时可看出,杨清仁已逐渐在她的芳心里,取代了龙鹰的位置。
忽然间,千黛今早说过的话似在他耳朵内响起,是言犹在耳。从没一刻,他像此刻般明了千黛暮鼓晨钟的一番话,是何等切合神都的现状。
你晓得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干什么,问心无愧有他娘的屁用?是要看别人如何看你。
“大唐梦”早走火入魔,形成令所有分享这个梦的人,包括闪玄清在内,被集体想象蒙蔽,见树不见林,没法掌握面临的风险,避重就轻,盲目应对任何可令梦碎的威胁,真心相信复辟大唐,乃唯一令国家重上正轨的坦途,远远落后于现实的形势,使杨清仁可乘虚而入,动摇天女对龙鹰本坚定不移的信念。
以杨清仁行事的为求目的,不择手段,除了向闵玄清透露天女早晓得他邪帝的身份外,亦会明示暗指武曌大有可能是魔门的人,这解释了龙鹰和武曌间离奇的关系,且确为事实,可令闵玄清即使未至全信,至少心内存疑。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范轻舟”和“东宫惨案”的暧昧性。张昌宗拦路挑战、李重润与二张的口角、马球赛、符太的参与,连串引发“东宫惨案”的事件,多少与“范轻舟”有关。在闵天女心里,就是与龙鹰有关系,加上杨清仁将龙鹰说得有那么不堪,便那么不堪,试问天女怎接受得了?伤心欲绝下,又不得不顾及道门与唐室的关系,惟有来个远走他方,避开嫌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女仍不肯出卖他,是情深义重。
当年龙鹰向她透露“范轻舟”的身份,没想过有后果,之后未有机会向她作进一步解释,忽然就在飞马牧场崭露头角,令强如杨清仁和宇文朔吃暗亏,又突然现身神都,然后是“东宫惨案”,龙鹰自问设身处地,亦会怀疑龙鹰藉“范轻舟”的身份进行阴谋,再加上龙鹰、女帝同为魔门的指控,故天女有不懂带眼识人的重话。
他奶奶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有太平公主,后有闵玄清,莫不是沉重至极的打击,令他感到无比的孤独。昔日在大漠独自北上,往找荣升铸剑大师不久的胜渡,希望通过他联系秘女万俟姬纯,只影形单,为何丝毫没有孤独的感觉?现在置身熟悉的环境和人事,反心内荒寒,充满似可令他窒息般的寂寞。
为何会这样子?
倏忽里!
他明白过来。
是短线目标和长线目标的分别。
那时他只要躲过敌人追杀,抵达黠戛斯,找得胜渡,就是达致目的,清楚明确,哪来余暇去想与之无关的其他事。
可是,此时此地的自己,却被周遭人和事的滔天巨浪淹没了。其“长远之计”,既遥不可及,又是毫不实在,令他身不由己的受狂潮怒涛抛掷舞弄,彻底迷失,鸟瞰式的视野一时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否做错了?
下一刻,他骤然惊醒。
障眼雾霾一扫而空。
马儿的四蹄踢着积雪,发出沙沙之音。
※※※
转入定鼎大街,十多骑从后追来,龙鹰放缓马速,向来到身旁的易天南微笑道:“大龙头你好!”
易天南指示手下们跟随在后,然后别头来用神打量龙鹰,神色冷淡,开门见山地道:“仞雨因何不随鹰爷回来?”
龙鹰终于亲身体会何谓“众叛亲离”,连万仞雨没有随他返神都,可以变成罪证。
如此劣况,是台勒虚云一手炮制出来,杀人不见血,无从化解,令龙鹰失去了驾驭各大党派的力量。
辛苦建立起来的声誉、军功,反变成双刃利剑,使他更是形迹可疑,因有夺取皇权的本钱。
龙鹰不想解释,又不能不解释,道:“他回来没什么事好干的,所以带妻儿到南诏散心。如有选择,小子不会回来。任何人都可以误解我,却千万不要是大龙头。”
他亲切的话,打动了易天南,令他绷紧的面容松弛少许,压低声音道:“准备在神都逗留多久?”
龙鹰诚恳地道:“大龙头请信任我,龙鹰从未改变过,当将圣上送入陵寝的一刻,就是功成身退的时候。”
易天南道:“圣上的身体真的这么差?”
龙鹰心忖政治就是如此一回事,满口谎言,分别在善意与恶意,并不提醒易天南须保密,因晓得说给他听,等于说给张柬之听,道:“比你想的更要差,圣上寿元已尽,看的只是可捱多少天。”
他先后向太平公主和易天南透露情况,是寄望张柬之等密谋举事的朝臣多点耐性,待“女帝”百年归老,让政权无风无浪的顺利过渡。也知此一奢望脱离现实,在台勒虚云能移山倒海的影响下,与二张对立的党派集团,形成了诛二张、杀龙鹰的共识。
易天南属支持李显者较外围的人,未必清楚真正的情况,因隐隐感到矛头直指女帝和龙鹰,念在与万仞雨的关系,又或背后有张柬之在主使,遂来探他的口风。
人们的定见偏执,决定了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女帝”的健康状况,是由龙鹰的口说出来,当他们再不信任龙鹰,实话可变成欺骗,任何解释亦是徒然。
大街人车往来,舟船穿行,可是龙鹰竟有走在万里无人的荒漠内的感觉。
易大南默然片刻,沉声道:“鹰爷走吧!”
千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今天内,易天南是第三个这样劝他的人。
第一个是太平公主,她最清楚己方对龙鹰的态度,亦对龙鹰最具震撼力。龙鹰没法分辨究竟是出自太平私心的想法,还是受命而说。
在斩杀“凌岸”之前,台勒虚云定以杀龙鹰为终极目标,更是他筹谋已久、力所能及的事。
可是“凌岸”的败亡,破坏了台勒虚云本无懈可击的部署。
台勒虚云的鸿图大计,一环扣一环,当“凌岸”此一环被龙鹰拆开,猝不及防,始料不及下,顿然令他阵脚大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当杀龙鹰非若以前般易似反掌,稍次之策就是逼走他,永远放逐。此计厉害之处,就是如龙鹰坚拒离开,等于反证龙鹰有谋夺皇位之意,形势对龙鹰更为不利。
“东宫惨案”将各大势力推往与女帝和二张对立的一边,空前团结,朝臣和武氏子弟间的矛盾也暂遭搁置一旁,敌我分明,偏在这时候龙鹰奉召回来,张柬之等怎么想,最不懂政治者也清楚。
第二个劝他走的是闵玄清,她亦是最清楚龙鹰实力的人,劝他走不是怕他小命不保,而是劝他悬崖勒马。
他奶奶的!
被人误解的感觉真不好受。
易天南劝他,是在尽江湖道义,提醒一句,龙鹰不听,他亦没法子。
龙鹰从容道:“我意已决,大龙头不用劝我。”
易天南叹道:“鹰爷是否清楚自己的处境呢?”
龙鹰冷哼道:“比任何人猜想中的更清楚,在此我重申一句,对权位龙鹰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否则不会长留高原,到今天才回来。大龙头明白吗?”
易天南苦笑无语,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因晓得在“东宫惨案”愈滚愈烈的波涛里,理性早遭没顶,余下的就是仇恨和报复,龙鹰的回来,二张因女帝病倒减弱的声势,大有从弱转强之象,至少在兵变诛二张的行动上,不可不将龙鹰考虑在内。
此是没有人可改变的事。
如龙鹰仍在,干掉二张仍改变不了女帝大权在握的情况。
龙鹰轻描淡写地道:“我倒有几句忠言,希望大龙头听得入耳。”
易天南一怔道:“说呵!”
龙鹰传音入易天南之耳,一字一字,清晰铿锵地道:“不论事情朝哪个方向发展,当太子复辟为皇,如武三思仍在,大龙头立即解散洛阳帮,避往扬州,只要保存元气,终有卷土重来的一天,否则不但性命难保,且祸及家人。言尽至此,大龙头别矣!”
说罢一夹马腹,催马疾飙,刹那间将易天南和其手下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