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道士-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河北帮有三大王,杂项王李三楞,瓷器王杜仲、人脉王瘦猴刘。
第五十五章 捡漏
李孝清找到魏三爷,其实本是希望这魏三爷能把那瘦猴刘找来大家好好谈谈,可是这魏三爷一说这李孝清就明白了,这现在这个年代,以前的那一套统统都不管用了。
放在解放前,像是魏三爷这样的人那是得靠人请,才能出山的给别人断事的。咱们中国以前的传统的社会是人情仲裁的社会,像是一个宗族内部或者几个帮派间发生了纠纷都得靠德高望重的人来仲裁,这凡事都讲究规矩二字,这老辈人要是发生冲突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官府衙门,而是街坊邻居,让大伙评评理。
而像中国现在的社会凡事讲究的都是法律,而法律是有空子可钻的,何时法律惩罚型社会都是有空子可钻了,越是看似完备的法律世界,能钻的空子越大,人们说咱们国家不健全,说老美和那些欧洲国家法律健全,可是哪些地方的法律不照样有空子留着给人钻吗?有钱人可以请有名的大律师,那些巧舌如簧,口吐莲花的大律师让他们不仅仅能让他们逃出法律的制裁,还能利用这些完备的法律对付他们的敌人。
中国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有些事情涉及的不仅仅是法理,再者说在国内在以前一些帮派纠纷、族内的丑事是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谈的,两方发生纠纷,有谈不妥的事情,一般都是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来调节,或许这些人不懂这双方矛盾因何而起,却是会尽量做出合规距的仲裁。
魏三爷他以前就是干这个的,即便是现在,这不少潘家园的生意人有什么纠纷之类的,都找这魏三爷给分辨分辨。魏三爷一般是把双方一起叫来,摆上一张八仙桌,放上几碟点心,泡上一壶好茶,大伙无论是有多大的仇怨都得坐下来好好唠唠,魏三爷管他这仲裁方式叫“品谈”,最多时候魏三爷连着四五个点都没断过茶水。不过魏三爷的品谈是给懂规矩的人准备的,可这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这守规矩的人越来越少,这魏三爷的“品谈”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虽然魏三爷,估计很难约到瘦猴刘,不过今天李孝清到这魏三爷这爷没白来,至少是知道了李三愣子和那瘦猴刘这俩人的来历了。这就足够了,那李三愣子李孝清是见识过的,人长得壮实,话也不多,平时看着老老实实的,做起生意却是精明的很,不过李孝清倒是没听说过这瘦猴刘。按理说被人叫做人脉王的瘦猴刘应该是个红人啊,他在这潘家园待的时间不短了,真真确确是不知道这瘦猴刘的名声。
李孝清带着这张嫣子和门殿鹏一起在这潘家园溜达,李孝清也没啥意思,忽然他随手在一个地摊边上停了下来,坐到摊主准备的小凳子上,跟摊主点头致意。
李孝清随手把那摊主递给他的手套戴上,这古玩街的古董有不少是出土生坑的物品,不能用汗手直接拿取,一般都戴着手套或者拿着器物的边缘,避免把这东西弄脏了。李孝清拿了一对闷尖狮子头,轻轻的盘了几下。这老板看李孝清的手法挺老道的,笑呵呵的说道”老弟,眼力不错啊!我这摊子就这对闷尖狮子头值钱,我这一点不扒瞎,这是海淀区那棵树上的,全国野生的就那几棵,这对是野生的,我以前在天桥淘的,是解放前的货。“
话说这野生的闷尖狮子头,现在基本上已经完全绝种,当然这不能确定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野树,目前已知的野生闷尖狮子头全国仅有三棵,北京海淀的一棵。平谷与门头沟的野生闷尖树各一棵,可惜的是现在都被毁掉了。平谷和门头沟的这两棵树所结的核桃,形状与海淀的这棵模样还真是不一样。平谷那棵闷尖的特点是平底,长脐,纹理较深,粗细适中,边没有海淀的这棵那么宽,但还是比较厚实的,上色快,从侧面看,平谷闷尖的肩膀显得比较方,不是那种圆头圆脑的。和其他两种闷尖一样,平谷闷尖的尖部也是具备“山”字形的特点,尖的两侧各有一个凸起,可以起到保护尖的作用,因此看着比海淀的要有棱感,而海淀的相对来说圆润些。李孝清看着这对核桃就知道这虽然是闷尖狮子头,至于是不是野生的,他不知道,不过这对玩意绝对不是民国之前的的,因为这核桃做的不怎么样,这上面的颜色不正,闻着还有股子蜡味明显是做旧的。
李孝清一边摸着这狮子头,一边抬起头看着这人问道“兄弟,这闷尖狮子头品相不错,开个价吧!”
“我这对东西你也看出来了,的确是好东西,最少得八百块。”八几年这八百块钱能干好多事了,李孝清看了眼这张嫣子,忽然笑着问道“你那有多少钱?”李孝清搓着手,眼巴巴的看着张嫣子。
“我出门就带了一百。”张嫣子说完就把这一百给李孝清了,李孝清看着这一百块,从这兜里又掏出了三百,然后又看看这门殿鹏,门殿鹏从兜里又拿出了三百。
李孝清笑嘻嘻的说“老哥,我这就七百块钱,你要是说行,这对狮子头我就拿走了。”
“小老弟啊,我这是看你是真心想买我这东西,我也不黑你,七百块你就拿走吧!”这人说着就把这对核桃包了起来,递给李孝清。
李孝清一边说着一边说道“老哥啊,我看你这还有不少铜钱,我挑几个,最近犯小人,我找几个铜钱系脚上,避避小人。”
“得,兄弟,我这家里有五帝钱,你要是要的话,我明天还出摊子,你给点钱就拿走吧。”这人算计着,还能从李孝清这赚上一笔,于是开始和李孝清套近乎。
“不用那么麻烦,我就从这小堆里挑几个得了。”李孝清随手的从这一大堆锈迹斑斑的铜钱堆里跳出来**个品相不错的。李孝清也是懂规矩的人,按照规矩把自己挑出来的古钱给这摊主看看。这摊主买卖东西白搭出去的东西,买家挑完了得必须给摊主看看,避免这摊主漏掉宝贝,要是检查无误以后这你在捡漏那摊主就算是眼气也是没招了。
“得,小伙子你这运气不错啊,这五帝钱被你凑齐了两个,康熙、乾隆通宝都弄到了,这也算你运气了。”说着这人把这钱往一个塑料袋里一装就送给李孝清了。其实李孝清也知道,那两个品相不错的康熙、乾隆通宝也是假的,李孝清看着年份应该是民国时期伪造的,用来配五帝钱的。五帝钱有却邪破煞的功效,有旺财、催财、化解五黄煞、开口煞、太岁方的用处。所以民国的时候不少的有心人自己开始造了不少五帝钱,攒在一起当真的卖钱。
不过李孝清看中的是这九个里面中的一个钱币“得壹元宝”的铜钱,这钱虽然被锈渍包的挺严实的可是李孝清路过的时候还是用神识扫到了。李孝清陪着姜明经常逛这潘家园,一边用神识扫摊子,一边唠嗑,这早就成习惯了。
得壹通宝的来历,还得从大唐叛将史思明与安禄山一起,以诛杨国忠为名叛乱说起。乾元二年再陷魏州(今河北大名)正月一日于城北筑坛,自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自乾元二年正月一日至四月七日,熔佛寺铜器铸得一钱,钱文隶书旋读。里面有记载是,说那:“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既而又恶‘得壹’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由此推断,得壹元宝废止时间应在上元元年夏季。所以这得壹元宝的铸行、流通,只是昙花一现,虽然不在古币五十珍里面,但是却相当的具有收藏价值。
据说在当时,星月纹寓意“进步”和“成功”。史思明想讨吉利,在钱币上铸月纹,所以这元宝的背面一般都有月纹。其中,还有穿上、下、左、右皆铸有月纹之币,尤为鲜见,而李孝清把这铜钱握在手中,真气一拧,这上面的铜锈就落下了,李孝清拍了拍手这上面还真是全是月纹。
关于这得壹元宝还有个故事,由于这玩意由于传世不多,在古币收藏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顺天易得,得壹难求”,因而得壹元宝素为泉界珍视。清代的时候有一个典当者急着用钱,这人估计也是大户出身,路过此地急着用钱,将一枚得壹元宝典当给一个山西当铺。山西的当铺老板当时爱不释手,立马二话不说给典当者“钱三万”。清朝的钱三万,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啊,这么多钱当时要是兑换出来,估计得用马车拉回去。
有意思的是这山西的当铺老板跟别人说,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价,给了三万,这样典当者以后就别想再来赎回它;我在前面推测急用钱的那位典当者是大户人家出身就是因为他后面的一句话,他跟自己的朋友说“自己是故意贬低它的价值,只当了三万,正是为了以后能赎回它。”由此可见这钱的稀罕程度了吧。
李孝清看着手里的铜钱说道“小鹏,咱们几个换身衣服,去那李三愣子的店里看看。”说完这还看了看张嫣子,张嫣子不知道这古玩行情,问道“你还要买东西?我身上一分钱都没了。”
李孝清笑着说道“得,刚刚你们俩出力了,算你们入股,一人占三成,我占四成,待会有了钱平分,我去看看那杂项王李三愣子。”说着就走了出去。
第五十六章 李三楞子的生意经
李孝清和张嫣子换了一身衣服,李孝清把他那一身道士服换成了一身唐装,还穿上了一双皮鞋。这门殿鹏就看着李孝清的脸部开始慢慢的变换,下巴开始逐渐变尖,脸盘整体变小,这整个人慢慢的就成了一个老头模样,他又用手指在自己的额头上划了两下,李孝清的额头迅速的就出现了几道皱纹,李孝清也一下子就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中年老者。
门殿鹏听说过,中国所有的拳法都是取像而成,练到一定的程度,身体可以发生变化。而中国最早开始推广的武术,便是华佗的五禽戏,华佗是当代名医,他极为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他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
这五禽戏便是按照意象而成的功法,像这样的功夫中国有很多,五禽戏里虎有三绝,能强体;鹿运尾闾,能实腹;熊善蓄力,练丹田;猿善伸展,可灵空;而鸟其实就是鹤,鹤善养神。太极拳、八卦掌也是外形其象,内蕴道意,其实任何一种拳法到了一定的境界都能达到这化身之境,而这化身的境界就是衍化的过程,让身体发生些变化。
不过当门殿鹏看到李孝清面部变化,是因为李孝清早就到达了化身的境界,可以用自身的拳劲,让骨骼移位,皮肤变化,这对于常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但其实这些都不是让门殿鹏最惊叹的,最让门殿鹏惊讶的是李孝清能随心应变,意想出自身的拳劲在体内游走变化。门殿鹏身体里有拳劲可是他想不出来,李孝清曾跟他说过这什么时候他能念想出拳劲的时候,那就是他由后天到先天,由外至内的时刻了,练武练得不仅仅是身体,练得也是心。
门殿鹏默默不语,他知道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时默默的跟在李孝清的身后,而李孝清刚刚是故意给门殿鹏看的,他自然也是知道门殿鹏心中所想,此时李孝清走在路上,手里摸着这铜钱,不一会就走到了这李三愣子开的石楠斋。
“掌柜的,我这有个铜钱,看不出是哪个朝代的,你帮我看下。”李孝清走到跟前说道。一听到这李孝清是找人帮忙看东西的,这掌柜的顿时没了兴趣,干脆也不走出去了,站在柜台后面接过了钱币。连放大镜什么的都没拿出来,手套也没戴。
可是在这钱币到手以后,这人明显脸色变了变,缓缓的掏出了放大镜,对着这钱币左瞧瞧右看看,最后咳嗽了几声说道“这是假的,不过年份是清朝的,不值什么钱,可是这东西不错,也就百八十块钱吧,您准备出手吗?我门店里收。”
“假的啊?”李孝清不动声色的说道,然后接过这钱币,问道“这是哪朝的钱啊?”
“唐朝的。”这人不动声色的说道,
这李孝清手里拿着这东西就往对面的店子走去,这石楠斋的掌柜连忙从这里面追了出来!嘴里喊道“老哥!咱们再商量商量!”可李孝清却是脚步极快,几下子就到了对面的店子里,这李三楞子的店对面就是豫省人开的,老板叫刘硕虽然长得不似那李三楞子那么粗犷,还带着一身的书生气,纵观中国历史骨头最硬还是那帮读书人,文人的要是硬气起来,这旁人还真没什么办法,但凡是国破家亡之后,在底下闹事的都是这些读书人,**是读书人、周总理是读书人这读书人学问多,见识多,所以主意也多,注意多的人就能招来一大堆有能耐的人,所以这刘硕也是这帮豫省买卖人的带头人。
不过说到底刘硕就是个典型的读书人,他开的也是杂项店,不过他发家和这李三愣子不一样,这刘硕当年跟过民国的大画家齐老学过三年的画,所以能和现在的一些文化名人称兄道弟,这刘硕的店虽然物件不多,但是保真,至于价格吗?自然要贵一些,但至少都还不错,物超所值不敢说,“物有所值”倒是差不多。所以收礼的人要是看到是收到的礼是从刘硕的博雅楼买的,这收礼的人也会高兴几分。
“刘老板啊,你帮我看看这东西。”李孝清把这古钱给那正和人下棋的刘硕,这刘硕听到有人叫他,以为是自己的朋友,结果抬头一看这人完全是个陌生人,这还打断了他下棋,心里有些不喜。但是还是拿起这李孝清的铜钱,戴上了眼镜看着这铜钱。
“唉?这位掌柜你这是干嘛啊?”这刚刚在石楠斋的那位掌柜的拽着李孝清,准备拉住李孝清到一边说悄悄话。
“没事,没事。”李孝清喊出来以后,这人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心虚的看着李孝清。
“我的天,这位兄弟,这可是个宝贝!品相极佳,背面满纹的得壹元宝。”刘硕一脸的欣喜,看着这古钱,连眼睛都要掉进去了。
李孝清摆出一脸的不知情的样子,问道“啊?假的也这么值钱吗?”李孝清伸着脖子看着刘硕手里的铜钱。
这刘硕气呼呼的说道“这要是假的我就把他吃了,这得壹元宝我又不是没见过,魏三爷天天在手着玩的除了那东北王张作霖的金币,还有就是一个得壹通宝,不过这得壹元宝,比三爷手里的那得壹通宝品相要好得多。”刘硕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石楠斋的那个掌柜的,在想想刚刚李孝清的语气,就知道是咋回事了。这刘硕语调十分轻浮的说道“做生意的不正经,天天靠歪门邪道挣那些不义之财倒是真不怕以后生孩子没屁眼!”
这石楠斋的掌柜当时就一脸苦相,十分尴尬的跑回了店里,这回店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的让人去找李三愣子去了。
“楞子哥,出大事了!”
“嗯,这么慌张干嘛?”这李三愣子看着这自家的掌柜的也是心里疑惑。
“发生什么事了?你这么着急!”这李三愣子此时正跟几个街坊打麻将呢,看到自己家的掌柜的来找,他这心里也是好奇。
“今天有个冤大头,到咱们店里问得壹元宝。”
“什么?”这李三楞子一把按住了这掌柜的,喊道“这是老天爷帮着我发财啊!”李三愣子曾经找过人给他算命,给他算命那人说他要发财谁都拦不住,但是他要散财谁也止不住。
“不过,不过他又走了!”这掌柜的只好老老实实的把这从李孝清一进店,到李孝清去找刘硕问这东西真假的过程全跟李三愣子说了。这李三楞子听完了不觉得这有啥问题,这掌柜的做生意是他教的,在他看来这并不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