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357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门庭清冷的韦家老宅,再次迎来一个轻车简从的客人,却是即将上任商州的江淮租庸调副使韦伦。

  他本是天宝中期朔方节度使韦光乘之子,虽然出将门之后,走的却是文途,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整顿钱务,减少劳役,增加效率颇有建树,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韦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以绩效改任大理评事。

  然后杨党被株连,他也沉沦了好一段时间,还是靠着时任中书的堂兄韦见素发话,才不至于被那些小人继续落井下石。这些年勤勤勉勉谨小慎微的从监察御史、剑南节度行军司马,充置顿使判官,屯田员外、侍御史一路熬过来,好容易才外放专任一方。

  商州又曾经是龙武军攻略关内的重要据点,虽然已经号称撤出,但是长期把持地方上利益的牵扯,也不是那么好割断的,因此他冒这被人弹劾畏事拖沓的风险,也要来先见上一面,讨个主意。

  “大兄……”

  面对韦姓里出的第七个宰相,并且历仕两朝,以太子少师安然退养,并依旧保持强大影响的存在,哪怕是号称正支嫡出,将门之后的韦伦,也要俯首侧目,恭敬的喊上一声兄长。

  “十九郎……”(唐人以同宗兄弟为辈分排行,因此在能生养的世家大宗,排到数十上百号都不稀奇。)韦见素似乎早知道他的来意,递过一个册子。

  “这是……”

  “京学三附的本期名册……”

  “大兄的意思……”

  “无非让你看看有什么可意的人没有……”

  “营造,匠做就不要说了,那些吏目科的钱粮、工务、笔掾之中,就没可用的么……”

  “这些附属学堂,学的否是工巧之计,不怕影响前程的发展么……”

  韦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小心道。

  “迂腐啊,这些东西虽然偏专,却都是吏才时务,可谓上官耳目手脚的补充,要知道龙武军这些年的名下,放出去多少人,大都会在其中挑选上一些有专长的,作为僚属班底带到任上,他们既有同年之谊,又好帮衬,不至于被地方老吏豪强,轻易蒙蔽了去……”

  “多少官声,就是栽在这个上下其手上……莫名丢了前程。”

  “朝廷为什么宽许他们,因为这对加强朝廷的权威和影响,也大有裨益的,所谓吏从公出,总比任用私人,更妥帖一些吧……”

  “大兄是说……”

  听对方东拉西扯了一大堆,韦伦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有些不确定。

  “朝廷调用云梦军州三县军民,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起码襄州任上,至少也要举荐外放一二,你如果结上这个渊源,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不要说其他的,光这个平乱的功绩,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你以为那位第五大夫,在这江淮租庸调使任上,为什么乐不思蜀屡屡不愿晋身,又凭什么底气,能在地方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号称理财高手……”

  “将来若是将来朝廷下定决心,让这位入相……”

  韦见素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转而言他道

  “再说襄州之乱,声势虽大,但本身为祸毕竟有限,真正麻烦得是事情的背后……”

  “襄州乱军头目康楚元那些人,可是正经从江西长沙调防过去的官军……眼下朝中现在可是有意在江西道和山东道间,分出个荆南道来啊”

  “为闹饷而哗变逐走太守也就算了,怎么会那么凑巧刚好知道,江淮租庸调使那里,还有两百万缗没有上解的钱帛……”

  韦见素放下茶盏。

  “要知道朝廷已经有主张招抚的声音了……”

  “大兄……”

  韦伦心中一凛,有些寒意透过后背,却又庆幸起来,饶是没有白来这么一遭。

  “人老了,连言语也不利落了……”

  韦见素的往后一靠,让身体深深陷在熊皮的软榻中,叹了口气,再次转而言他。

  “韦家的远宗别支,有的是闲余游业,无所事事的子弟,你可以从其中挑选一二比较入眼的,推举入学……”

  “将来有所学成,都是知根知底的自家人,又有提携之恩,带到任上,也好相互帮携……”

  “我们韦家好不容易在这里占了些先手……我是年事渐高,格局已成,难再有寸进了,但你们却没什么可犹豫不前……”

  韦伦心事重重的走了后,御赐松鹤绵泽的玉屏扇后,转出一个身影,却是御史中丞的韦家老大韦鄂,他皱着眉头,走到父亲身前道,扶住他的手,轻声道。

  “阿父,何至于此……”

  “我知道你想入相,但也不要忘了我们的本色和立身之基……”

  “阿父……”

  “从入剑南的那一刻起,在那些人眼中,我们就已经与龙武军站在一起,有了牵扯不断的关系和因果,你以为一句置身事外,就可以轻易抹平隔断的么……”

  ……

  同城的京师大学堂学政厅。

  “这些人枉度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怎么还看不清楚……还想牵扯我进去。”

  王维吹起吹茶水上浮沫,对这刚刚卸任京兆尹的王缙笑道。

  “兄长会不会太严词厉色了,好歹这些人有本家的渊源……族里那些宗长知道了,也怕不好交代啊”

  对方有些担心地道

  “成都两学,功在长远,自古多兵为将有,兵法以将门世系,是以将帅得其人则兴,不得其人则衰,得其人则成事,不得其人则败事,多少王师劲旅,尽落灰灰,自此后,将帅多出公门,虽师徒乡党依旧,却可以吐故纳新衍演不息……”

  “光着一项,他就足以名概万世,立于不败了,他又开学多宗影响日深,其中许多传授出来,已经成为国家的根基和干才,把他拿掉容易,但是想否定他所做的一切却没那么容易,所言所学具与国家兴盛息息相戚,一旦没控制好牵连起来,就是国家动荡那么简单了……”

  “况且他出道时孑然一身,出身卑微,现在已经天下寒门庶族的一杆旗帜,也是朝廷制约那些门阀的重要棋子,不能轻易动的,朝廷好容易借战争削弱了这些门阀,或许处于形式所需打压有之,但是绝对不会轻易拿掉他的……”

  “武侯一脉,可是正宗的王佐之学,可惜他入了武途,不然政事堂中未必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啊……”

  “本家一门两宗既有竞斗,也有携手,虽然枝叶繁盛,勉为七族之首,但也是树大招风……”

  “自从祁国公(王仁皎)被罢之后,这些年光凭祖宗家业遗泽,也不过抱残守缺,也要谋求顺应时世的立身存续之道……你我所做的事情,也是殊途同归,不过是让后人多一个选择而已……”



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二隆奇的汉道昌

  梁州流民大营的初级学堂,一群少年在晨风中活动着身体。

  十二隆奇却蜷成一团不起眼的身体,躲在角落晒太阳。

  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战争孤儿,他是个被称为杂胡崽子的混血儿,最明显的,就是他眸子中那一线不知道来自父系还是母系的蓝色。

  在大唐漫长的边境上有大量他这类的存在,胡风素来开放,大唐边民们也对男女之事看的很开,随着边境部落的迁徙和冲突,因为来自父母某方一时的欢愉和冲动,而意外诞生又被遗弃的产物,

  此外,

  那些因为流放的女囚总是僧多粥少,为了解决生理问题的边军们,经常会跑出自己防区去“抵御犯边”,然后就地为促进当地的民族大融合,身体力行的做出一些强有力的贡献。

  因此,哪怕在最和平的时期,也常常会发生大唐边境微微向外的弹性扩张,也大大加剧了这种弃儿的产生,在部落繁盛的时候,通常不会拒绝血统不明的新成员,但是在部落最困难的时节,也不介意减少一些消耗生存资源的嘴巴。

  往往一场雪灾后,胡人经常互市的临时营地角楼里,都会多少一些这样的弃儿,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活到成年。

  十二隆奇,无疑是幸运的,当他还是被裹在肮脏的兽皮包裹的婴孩,从迁徙部落的马背掉下来的时候,遗失在旷野里哭哑了嗓子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不是时常神出鬼没紧随这部落迁徙的牛羊,等着便宜大餐的荒原狼,而是一个没有孩子的牧牛老人和他的狗。

  十二是老人捡到他的那天的牛群数目,隆奇是老人死掉的一条老狗的小名。出自牧人朴素的使用哲学而已。

  从小的玩伴就是牧犬和牛羊,还有荒原里永远也不会缺少的野狼和鬣狗,老人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养者,酗酒和暴躁,总让他身上永远不会缺少粗暴鞭笞的痕迹,也让他过早的变得沉默寡言,因为辩解只能带来更多的痛苦,老人好歹活到了他的六岁,然后被牛群的主人当成添头,辗转卖给了新的主家。

  然后赤身裸体仅围那块出生就裹着的破兽皮,泡在牛粪堆里一点点的长大,仅仅因为可以为主人家节约布料,一次次在最冷的冬天,因为蜷在干草堆里取暖而被刻薄的主人用鞭子抽醒,理由是污了草料。

  突然有一天,主人家也不存在了,只有满城挣扎在惨叫声中的火焰和血水,无数穿甲的人,象草原上最凶狠的狼一样,将主人家涂成灰头土脸的女人们,不分老幼一个个拖出来,围起来折磨的一点点断气。

  但是却没有人理会,满身肮脏牛粪,泥猴一般骨瘦如柴的他,因为在太臭了。

  所以他成了废墟里唯一的幸存者,象幽灵一样游荡在死城里,靠和野狗争吃吃还没腐坏的生肉,活了下来,好在老天见怜,在他测地蜕化生野兽之前,终于有一队路过的军人,把他当作完成任务的添头,送进某位权贵家庭建立的收容所。

  能吃个半饱的杂糊糊和许多人挤在一起热乎乎的通铺,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象在做梦一般,走路都象踩在云端里的不真实,虽然不免还要受一些体罚和劳役,每天还要背诵和朗读那些感恩和忠诚的内容,不停的输灌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

  收容所的人,用了很长时间,才让他梦中不再象狼一样嚎叫。又一点点的纠正他们自幼的生活环境所造成恶习和时不时爆发歇斯底里的恐惧、焦虑情绪。

  也一点点的明白,他们的身体生命,都是属于某个力排众议,决定收养他们的人。

  对于这一点,他也并不觉得如何意外和不甘,早年的经历让他知道最朴素的哲学,人养牛羊,只是为了喝奶吃肉而已,供养他们,操炼他们的身体,教授他们知识,然后获得他们的忠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现在,

  他们都是刚好过了集体成人礼的孤儿,然后到这里来进行了半年的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学一些基本格斗的技巧和一些生活技能的。

  许多人也多少明白,既然已经长大,收留的地方,没有理由再白养着他们的理由,更加振奋的操练,争相表现起来。

  首先一批身体素质最好反应最灵敏的被选拔出来,送进军中,据说如果其中表现优异的,还可以进入某位大人的亲事府做事,鲤鱼跃龙门变成拿粮饷和津贴的官人。

  随后的几个月里,还经常会有一些身份显赫的大人物来访,他们往往坐在屏风后面,观察他们的训练,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当天的晚上,就有一些同伴铺盖消失,时间长也知道,哪些人是被上头看中给挑走了,被挑选过剩下来的熟人越来越少,以月为单位补进来的新面孔越来越多,如果找不到去处,就只能去海南开荒了。

  要知道,哪怕是是去剑南工场里做学徒工,然后有机会被当做家养的熟练匠人来培养,一步步做到工长或匠头,虽然苦点累点也比这个前程好。

  因此,

  仅剩的一些同伴也不免变得有些烦躁起来,找上新人头破血流的狠狠打了几架,被关了好些天小黑屋的禁闭,只有他还无所谓的叼着草根,整天得空就懒洋洋咪着眼睛,依靠在墙根晒太阳。用别人窃窃私语的话说,他就是个天生的乞儿命。

  突然太阳给阴影给遮住,十二隆奇不耐烦的拨了拨手,想挪个地头。就听一个憋在嗓子厚厚的声音

  “就是他了……”

  “大人,这厮可是出名的懒散啊……”

  “某的勾当,需生的不起眼的才好……”

  “管饭饱么……”

  他嘟囔道。

  “傻小子你有前程了……还管什么饱饭”

  领来的人气不打一处出,狠狠踹了他一脚。

  浑浑噩噩的在同伴羡慕的眼神中,他被拉上一辆四面封闭的大车,里面已经被十几个人象肉罐头一样挤的满满当当,只留天顶一个出气的窗儿。门板栓子直接被用大力压在他后背上蹬了两脚才合上的,随着哐当摇晃的车子,咯的生疼。

  随着道路的起伏和颠簸,在车厢里,发出抑扬顿挫的哎呦声。颠的头昏脑胀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然后车门突然打开,他象货物一样,被一群人推挤的倾倒在地上。

  起来活动麻痹的胳膊腿儿,才发现块石码成的墙面。

  象是深山中的某处荒废的军寨,被简单修缮开出一个营地来。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田地房屋甚至还有一整条街的店铺,只是气氛有些诡异,人人都对他们习以为常的视而不见。

  然后是在山林里几乎无止尽的生存试炼,学习设猎、垦田、伐木、种菜、亲手筑屋,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几乎什么都做。偶尔会有人被抽出来,给半块饼子,然后蒙眼丢到山林深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找回营地来。

  有一些人永远消失在山林中,还有一些人,则因为出色的表现,被一些来历不明的人看中给带走。

  偶尔也会有人也在观察他们,只知道他叫卢大人,很少说话,但是那张让人做梦都会梦魇的脸让人格外印象深刻。

  终于有一天,这批被层层淘汰剩下来的人,被带到一个院子里。

  “现在我们上的眼力一课,怎么观人察物的。”

  门户推开,看见这个满面风尘的老头和他的行头,少年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还有小声地道“这不是东门头的铁算刘”,

  主事的人开声道

  “不错……还有些眼力”

  他又拍了拍手,

  而另一位出现,少年之中就有些骚动了,他额头那个标志太有名了,作为轰动一时小儿止啼的着名江洋大盗,在京畿、关东地区来去如风的三眼血倪俊,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让官府悬红高涨的人物,一度把他的图像贴满了街头。

  ”这些相面的就是靠察言观色的眼力混饭吃的,而这位正是其中的翘楚……

  带他们来的领队,也站在高处箭楼里,陪着那位卢大人低声说话。

  “作为他教授出吃饭的本事的代价,是本家给他优裕养老的承诺。根据对方的外表神态言谈举止,迅速判断出相应的对策,这是他们能够生意兴隆,成为料事如神传说的诀窍。”

  “那位则是街头扒手的总头目,偷儿们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因为清街被清进了大牢,被仇家指认出来,三木之下无不应承,连带将整个窝点销赃网络一网打尽,现在是京兆府的外围据点和眼线之一……”

  “还有那个家伙,别看她一幅老太太的模样,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壮年男子,则是因为擅长易装,伪作女身,混入大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