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5-血战台湾岛-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微微一笑,顺手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道:“反对者远非只有我的部属,这封书信中所言一定意味深长。”
何廷斌问:“此为何人来信?”
郑成功道:“此为临行之时有人送来的一封书信,本藩猜定便是反对东征者。”说罢,他将书信拆开,随意瞄了一眼便递给何廷斌,笑道:“果然不出吾之所料,且请先生念出来听听,看本藩猜得如何。”
何廷斌神色茫然地接过书信,先看书尾,署名却为“张苍水”三字。便问:“这张苍水十分耳熟,可是浙东先前拥戴鲁王监国的兵部尚书张煌言?”
郑成功答道:“先生记得不错,正是此人。请读吧。”
何廷斌轻轻诵念道:
……窃谓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业者,犹在地利。即如殿下东宁之役,岂诚谓外岛可以创业开基?以苍水愚见,不过欲安插文武将吏家室,使无内顾之忧,庶得专意征剿而已。但自古未闻以辎重、眷属置之外夷,而后经营中原者;所以识者危之矣!若以中国师徒,委之波涛浩渺之中,拘之风土狉獉之地,真乃入于幽谷,其间感离恨别,思归苦穷,种种情怀,皆足以堕士气,而顿军威,况欲其用命于矢石,改业于耰锄,胡可得也!故当兴师之始,兵情将意,先多疑畏。殿下诚能因将士之思归,乘士民之思乱,挥旗北指,百万雄师可得,百十名城可收矣!又何必与红夷较雌雄于海外哉?况大明之倚重于殿下者,以殿下之能雪耻复仇也。区区台湾,何与於赤县神州!而暴师半载,使壮士涂肝脑于火轮,宿将碎肢体于沙碛,生既非智,死亦非忠,亦大可惜矣!夫厦门(原文为“思明”,下同)者,根柢也;台湾者,枝叶也。无厦门,是无根柢矣,能有枝叶乎?此时进退失据,噬脐何及?古人云:“宁进一寸死,毋退一尺生”。使殿下奄有台湾,亦不免为退步;孰若早返厦门,别图所以进步哉!
何廷斌读罢,半晌无语。良久,方感叹道:“我不识其人,但尝听人言道,此人忠贞刚烈,乃是有为之士,此书信中所言,读来确是悲壮苍凉,令人心中隐痛不已。”
郑成功道:“先生所言极是,苍水以恢复明室为职志,置个人之祸福利害于度外,其心忠勇可嘉,本藩对其所作所为甚为钦佩。此封书信中所写,亦是言辞委婉,情深意切,不由得人不为之动容。”说到此处,郑成功长叹无语。
何廷斌道:“可他信中所书言辞辛辣,似是对藩主率军收复台湾之举颇多微辞啊!”
郑成功答道:“确是如此,可他又哪里知道本藩处境之危难啊!你来军中两月有余,多次议取台湾,均是参与其事,料想也已知晓,本藩此举,绝非为苟安于海外。台湾岛乃是我国之土地,我祖祖辈辈辛勤创下的基业,只不过由于国内战乱不息,方才容得红毛鬼子在岛上为非作歹,猖獗一时。国之每一寸土均为神圣之地,台湾亦不例外,维护其安定昌盛,匹夫有责,而绝非苍水信中所言,为‘枝叶’耳。还有另一层深意。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四十余载,长盛而不衰,靠的极重要方略便是‘富国强兵’。管仲深谙争战之道,曾对齐桓公言道:‘一期之师十年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说的便是战争耗费之巨。我十数万大军,连年争战杀伐,仅凭厦门、金门一叶偏隅,如何能长久坚持?台湾就地理位置而言,与金、厦只隔一海峡,一旦有事足以相互策应。听先生所言,该岛又为殷富之地。取之实为壮大根基,充扩军力。有了台湾这一稳实可靠之基地,小者可与厦门、金门成鼎足之势,凭险固守,令犯者怵之;大者可由此而西征北进,以图恢复。成功此心,苍天可鉴!”
何廷斌赞许地连连点头,说道:“最初,在下只是想到藩主大军威震华夏,旗帜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无敢抗者。对于收复台湾,实以为藩主振臂一呼,万众响应,天威一指,台湾岛唾手可得。却未曾想到内中有如此种种之艰难,可见创建大业之不易。今日方才深知,收复台湾之举乃是靠的藩主目光之高远,胆略之超群,力排众议而成。此举之深意绝非一次率师远征而已,实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极一生无何可如之遇,廷斌真是钦佩至极啊!”
郑成功谦道:“先生言重啦!量成功一人又能有何作为?不过是聚集众人的智慧与力量罢了,如咨议参军陈永华、五军戎政杨朝栋、忠振伯洪旭、建威伯马信、右武卫周全斌,乃至晚一辈的甘孟煜等一批文官武将的忠贞不贰,实是坚定了本藩的信心。便是先生的古道热肠,亦是为本藩添加了许多的勇气啊!”
二人从日出谈到正午,又从正午谈到黄昏,尔后秉烛夜谈,直至三更,方才稍作安歇。溯源澎湖
大军在浩淼的大海上航行了一日一夜,翌日凌晨,船队到达澎湖列岛。
郑成功醒来,略加梳洗,由何廷斌陪同缓步走出船舱,只觉得一阵阵湿润而又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倦意顿时消逝。他惬意地舒展一下身子,站在甲板上遥望四空,只见大海苍茫,波涛汹涌,群岛错立,果然别具洞天。郑成功未到过澎湖,见此情景,兴奋之情难以抑制,不自禁地吟起了《澎湖七十二屿歌》:
七十二屿称澎湖,沧溟万里开荒涂;
屿屿盘纡互钩带,洪波割据成方隅。
东西二吉门户壮,将军之澳为中区,
雄师镇压妈宫汛,天然犄角中邦无。
接着吟诵《澎湖三十六屿歌》:
台湾水道千余里,澎湖岛屿峙其中;
岛屿蒙洄三十六,其间强半人居丛。
宅中而广者大山,纵横三十余里间;
其东一屿形如鼎,名曰香炉不可攀。
西偏雁净山对峙,向无居人水潺潺;
山下之屿曰锭沟,鸡肾、员背、岛屿横。
……
屈爪、吉贝居极北,罗列拥抱若长城;
越而极西有目屿,遥望犹似人眼形。
正西澳有西屿头,西屿之西丁字门;
横于西屿如丁字,巨浪排空势若翻。
转北名为镇海屿,胜国屯兵作外藩;
南乃花、草屿相连,繁生花草始名焉。
大猫、小猫屿相近,间多怪石恍若镌;
……
《血战台湾岛》 第三部分第五章 枕戈澎湖 扬帆出师(4)
何廷斌见郑成功吟歌抒发豪情,颇感诧异,问道:“观藩主抒发情怀,倒似久别重逢,故地重游,莫非您到过澎湖?”
郑成功微微笑道:“非也,只不过是久闻大名,仰慕一见而已。歌中所吟,亦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形,正要请教先生详加指点呢!”
何廷斌略一沉吟,方道:“藩主歌中所吟七十二、三十六之数,据廷斌陋见,上指所有岛屿,下指有名岛屿,乃是取其天罡、地煞星宿之数目,并非岛屿的精确之数。其实,澎湖群岛东至阳屿,西至花屿,南至大屿,北至目屿,方圆十百四十余里,大小岛屿实不下一百余座,光有名字者就有五十余座,较大岛屿有妈宫屿、埘内屿、风柜尾、大山屿等。”
郑成功道:“原来如此。前人形容澎湖群岛,屿屿相连,形如排衙,先生可知诸岛之情景?”
何廷斌道:“澎湖僻居海外,却为日本、西洋、吕宋诸国船只过往所必经之路,实是中国海疆交通之要道。称得上前人所说‘为海上之藩篱,东西往来之要冲’。略观诸岛,有南港门,可直通西洋。北港门便是著名的镇海港。中间一澳,名曰暗澳,又名内澳,只有南侧一隘口可容方舟而入,澳中则可停泊舰船千余艘,正可为大军所用。四周虽为山地,却较平缓,可辟作园囿,栽种黍、稷、麻、豆、瓜、果、甘蔗等物,并可牧养牛羊牲畜。岛上百姓多为漳、泉之民迁移而来,以苫茅为屋,耕渔、牧畜为业,屿中推年大者为长。如无外侵,日子虽为清淡,却也甚为安宁。这便是澎湖群岛之大致情景,至于驻军泊船、攻防打仗之作用,乃需藩主慧眼,实非廷斌所能啦!”
郑成功听着何廷斌的讲述,连连点头,赞许道:“有先生这位台湾、澎湖通,确是助了本藩一臂之力。正如先生所言,这澎湖实为我东海海疆之交通要道,毋庸置疑,更为军事要地,需重兵扼守,还望先生以绘图之长,将澎湖诸岛之形状、物产、所处方位等逐一标绘清楚,以供驻守者所用,如此先生更是帮了本藩大忙啦!”
何廷斌亦微微一笑,颇为自信地说道:“这有何难哉,澎湖岛亦尽在吾胸中矣!”
正谈论间,中军官前来禀报,各镇船只已尽数停泊于妈宫港中,不知稍作歇息便即行军,还是登岛安营,等待藩主之命。
郑成功大声下令道:“登岛安营扎寨,严禁惊扰百姓!”
郑成功自率护卫亲军等驻于埘内屿,诸镇分驻各屿,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岛上百姓清晨起来,突见数百艘船只蔽海而来,以为红毛鬼子又来烧杀抢掠,个个惊慌失措,纷纷逃避。直到船驶近岛屿,看清楚船上一面面“郑”字大旗,方知是盼望已久的郑成功大军到了。当地百姓多为漳、泉之地的灾民,素闻郑成功大名,仰慕至极。澎湖距离荷夷霸占的台湾只有一百余里水路,百姓日夜担忧红毛鬼子前来袭扰,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郑成功早日率大军收复台湾,今日终于盼到了,个个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家家户户纷纷挂起了红绸绿布,以示欢迎与庆贺。不一会儿,各屿在屿长的带领下,百姓们成群结队,赶猪牵羊,抬着新鲜鱼虾,敲锣打鼓,前来慰劳各镇将士,其场面感人至深。
郑成功面带微笑,向埘内屿百姓连连拱手致意。杨朝栋、杨英等则遵照郑成功吩咐,向百姓赐予布匹、香料、烟草等岛上罕物,以示答谢。
一时间,军民之情交融,形成一幅幅动人图画。
大军到达澎湖的第二天,郑成功率领杨朝栋、甘孟煜、周全斌、马信、陈泽、洪暄等参军、镇督,巡视附近岛屿。
郑成功一行人众率先登上妈宫屿。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和,阳光和旭,岛上红花似炽,绿柳成阴,景色清丽宜人。在澎湖游击洪暄的带引下,郑成功率众人来到一座修葺整齐的妈祖庙前,距离庙宇不远处,却是一座破残不堪的城堡。显然那是荷夷留下的侵略罪证。
郑成功望望庙宇,又瞅瞅堡垒,微笑着揶揄道:“这帮红毛鬼自不量力,在妈祖金身之前耀武扬威,安得不衰乎!”
福建之地出生的文官武将,均熟知妈祖之事迹,可来自于北地的马信却不知妈祖为何许人,见藩主对其如此推崇,便问道:“这妈祖却是何方神圣?请藩主告之。”
郑成功道:“妈祖前身乃是古兴化府湄州岛上一年轻女子,姓林,闰名默娘,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庚中(960年)三月,自幼聪慧过人,喜诵以礼佛,十六岁时随父渡河,中流覆舟,不顾性命泅水救父,孝名广为传播。后又常出没于海上,救助遇难之人,并能驱邪救世,善心义举,颇为乡里爱戴。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在救人时不幸殉难,年仅二十八岁。自此,人们奉她为神,筑庙供奉,香火极盛,宋代、元代和我朝,均历封其为‘天妃’,可见其诚。”
马信再问道:“何又称之为‘妈祖’?”
郑成功答道:“闽语‘妈祖’即祖母之称谓,以此相称,更显亲切。妈祖在我东南沿海百姓心目中,视其为救苦救难之女神,凡飘泊于海洋者,遇狂风骇浪、极其凶险之时,只要祈祷妈祖保佑,即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真是有祷必应。由此,人们对其信奉之虔诚,比之对菩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想,妈祖神如此爱护她的子民,怎容外夷在她的香火之地肆虐横行?!”
马信听得颇为神往,感叹道:“一小小女子竟有如此之神力,真令我等须眉男子为之汗颜啊!如此番征战不能有所作为,将红毛鬼子赶出我宝岛台湾,真是枉为人也!”
众皆感叹不已。
郑成功率众人进庙,拜谒了端庄祥和的妈祖神像。尔后,来到那座破残的城堡前。那城堡倚山而筑,前面则视野开阔。郑成功站在城堡的颓壁上,遥望前方,大陆方向的海面尽收于眼底。郑成功不由得暗自惊心,幸好此次远征之筹划极为隐秘,未曾透露蛛丝马迹,否则惊动荷夷,对此城堡加以修葺,派一小队士兵扼守,再置放数门大炮对准前方水路,大陆水师纵有千艘战舰,亦难靠近。
郑成功庆幸之余,回顾洪暄道:“将军身为澎湖游击,此地便是你之天下啦!你当善之为之。”
洪暄点头答道:“是!末将定当勤勉努力,苦心经营,决不负藩主之望!”
郑成功道:“将军可知澎湖群岛与我内陆之关联及对我大军之重要所在吗?”
洪暄恭敬答道:“谨听藩主教诲。”
《血战台湾岛》 第三部分第五章 枕戈澎湖 扬帆出师(5)
郑成功回顾众人道:“澎湖岛与台湾一样,自古便是中国之土地。隋开皇中,虎贲中郎将陈棱始经略澎湖,发现居于此地者均为我轩辕子孙。追根溯源,方知春秋时期,楚国灭掉越国,越国子孙不甘心为楚奴,流亡于澎湖,得以繁衍生息。唐宋以后,内陆迁来的百姓日渐增多,到了元朝末年,始设巡检司,隶属同安,后因故而废止。我朝嘉靖年间,渐重海上防务,复设巡检司,后遇国事纷乱,再度废弃。后为荷人乘虚而入,霸占至今。此次跨海东征,兴师动众,势在必得。此后,大军将以台湾为根基,则澎湖群岛既为台湾之门户,又是联结厦门、金门之要道。日后海上一旦有事,澎湖必先被兵。故以往凡觊觎台湾者,必先占领澎湖。澎湖背倚台湾,南趋南峤,北走登州、莱州,西渡厦门、金门,近者一日,远或数日,海天万里,不过衣带之水而已。故此,若以重兵扼险于此地,则南北之交通登时断绝,而台湾有恃无恐,遂得安然矣!”
郑成功对澎湖群岛之军事位置细加论述之后,又转而嘱咐洪暄道:“以上可见,你负任之重。大军出发之后,便在此地屯集粮草和转运军队,你速将岛上之城堡、炮台善加修葺,严加防守,我将加拨一员勇将率一支人马协守。”
洪暄大喜,连声答应。
正在此时,突然传过来一股焦煳味道,接着无数片纸灰如黑蝴蝶般飘袅而至。众人望过去,只见离城堡不远处长满灌木丛的荒坡上有一百姓,在几座荒坟前祭扫。
郑成功略一沉思,料定那人必对大军有所帮助,便率众走了过去。
这边,几座坟茔,荒草萧萧,纸灰飘摇,显得颇为苍凉。那祭扫者是位七十余岁的老人,见到人来亦是视而不见,弯腰低首只顾烧纸。
郑成功唱个喏道:“喂,老伯请了。”
那老者方才抬起头来。只见他满脸沧桑,肤色黑红,身材瘦削,却显得精神矍铄,身子骨十分硬朗。他眯住眼睛向郑成功细加端详,又向众人扫视一眼,扬眉问道:“您莫非便是国姓郑王爷吗?”
郑成功谦逊答道:“正是在下。请问老伯尊姓大名?”
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