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532-明清宫廷档案 >

第4章

3532-明清宫廷档案-第4章

小说: 3532-明清宫廷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嵩诮袢障闵焦澳凇!   
    南三所又称绿瓦三所,原名撷芳殿,曾是皇子的住处。    
    以上区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


第一部分第二章 故国慷慨有余哀(5)

    从这一区域向北,又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靠近紫禁城东城墙的那一片,在明代,建筑物很少。偌大地盘儿,只有仁寿殿、哕鸾宫和外东裕库几处建筑物,孤零零地立着,显得空荡荡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玄烨下旨,在这片地方为其母亲建住宅,遂建起了宁寿门、景福宫、东宫和西宫等。乾隆年间,弘历又瞄上了这块地皮,苦心经营多年,为自己造了一个“养老院”。    
    玄烨八岁登基,六十九岁归天,当了六十一年皇帝。据他自己统计,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秦始皇到玄烨,当上皇帝而又有年号的,共有二百一十一人。其中,玄烨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当然,后来者也没有超过他的。    
    弘历二十五岁即位,八十九岁驾鹤西去,是自秦始皇以来,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间,可以超过玄烨。但是,弘历为了显示自己“孝敬”和“寡欲”,多次声称,绝不超过祖父的在位时间,并在晚年积极筹划在位六十年后的退养之所。乾隆三十七年,弘历决定在爷爷为母亲建造新居的那个地方,为自己造一个“干休所”;前后用了五年时间,建成了宁寿宫。    
    珍妃井这是一组自成体系的建筑群,其形制和功能、用途,主要仿照内廷中宫,兼有外朝三大殿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弘历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想沽名钓誉,又极其“恋栈”;既想退居“二线”,又不甘心放弃作为皇帝所享有的一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退居二线后,处境都不怎么样。弘历不能不留一手!    
    宁寿宫的正门,名为皇极门——太和门在明代曾经名为皇极门,由此可见弘历心理活动之一斑。门前矗立着由二百七十块琉璃砖砌的九龙壁。它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巨龙、山崖、流云和海水浑然一体之雄伟壮丽;而且在于,从东边数起,第三条白龙的肚子上,居然有一块木雕。不知是制作者失误,还是后人修补。    
    进皇极门,迎面是宁寿门;与宁寿门相对的是皇极殿。太和殿曾名为皇极殿。其形制如乾清宫,规模略小;殿内东边设置“铜壶滴漏”,西边有一个大自鸣钟——连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利”,弘历也不打算放弃。    
    皇极殿后面的宁寿宫,形制如坤宁宫,但比坤宁宫小。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坤宁宫里有的,这里都有。    
    由此向北,进养性门,里面的养性殿,形制如现任皇帝住的养心殿。殿内正中设御座。殿内东西,各有别室,曲径通幽,颇为隐秘,一如养心殿的格局。庭院之西,有礼佛用的塔院。    
    养性殿后面的乐寿堂,面阔二十一间,为藏书之处;其东、西两廊,墙上镶嵌着一百多块法帖石刻。    
    乐寿堂北面的颐和轩,为读书场所。其后有长廊通向北面的景琪阁。阁后是整个宁寿宫“干休所”的后门贞顺门。门外有夹于高墙之间的宽阔街道,通往神武门。    
    贞顺门内东侧,有一眼小水井,井口围着石栏。它处在偌大紫禁城的偏僻角落,简直就像一粒灰尘。自从它被冠以“珍妃井”的名称后,却成了许多游人极力寻找的一个“景点”。    
    原来,1900年农历七月二十日,光绪皇帝载湉所宠爱的珍妃,被慈禧太后手下的太监崔玉桂投入这个井里。人们为载湉和珍妃之间的爱情所打动,对珍妃敢于蔑视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感到敬佩,亦对她悲惨的命运寄予惋惜和同情,“爱乌及屋”,“珍妃井”有了名气,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人曾写诗叹曰: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言外之意,锦衣玉食的帝后妃嫔,还不如平常夫妻幸福美满。    
    许多人都知道,颐和园德和园里有一个壮观的大戏台,殊不知,它是仿宁寿宫里的畅音阁大戏台建造的。畅音阁大戏台在养性殿东院儿,地下有水井、水池,台上有机关,地板和天棚都是“活的”。与戏台相对的阅星楼,是帝后看戏的“包厢”;其两侧的廊道,是王公大臣看戏的地方。    
    这个院子后面,有庆寿堂、景福宫,以及礼佛用的梵华楼和佛日堂。乾隆四十九年,弘历这一“枝儿”,五代同堂,在景福宫搞了一次“派对”,宫内留有弘历写的匾额:“五代五福堂”。    
    养性殿西边,有一个长方形的乾隆花园。有迷宫之称的符望阁,坐落在花园北部,内装修极其精美,壁画迷离;布局复杂多变,通道真假共存,似通非通。    
    花园最北端的倦勤斋,绿顶黄檐,极为雅致。斋内设小戏台。    
    整个宁寿宫建筑群占地,南北长420米,东西宽120米,耗资巨大。然而,弘历于乾隆六十年,把太和殿那把“天下第一把交椅”,让给他的儿子嘉庆皇帝颙琰(死后葬在河北省易县清西陵昌陵)后,以“太上皇”之尊,继续住在养心殿;除了偶尔在宁寿宫吃吃喝喝外,一天也没在这儿住过。史载,太上皇“归政仍训政”,“军国政务仍奏闻,秉训裁决。”朝臣们参加颙琰主持的早朝后,常常要跟在这个“儿皇帝”屁股后头,去养心殿“补课”。届时,弘历居中面南坐在宝座上;颙琰脸朝西坐在一个凳子上,与大臣们一起聆听太上皇的谆谆教导。    
    宁寿宫东边,紧靠紫禁城东城墙,有南十三排和北十三排,那是禁卫军的营房和太监的住处。    
    出宁寿宫正门皇极门,向西过锡庆门,北面是奉先殿。明代,因为“太庙时享未足展孝思之诚”,而在紫禁城里建了这么一座“小太庙”。里面有很多单间儿,每间供奉一位先皇和后妃的牌位。宫中每月都变着法儿地给祖宗上供,“食谱”天天换,如:初一卷饼,初二髓饼,初三沙炉烧饼,初四蓼花,初五羊肉面角,初六糖沙馅馒头,初七巴茶,初八蜜酥烧,初九肉油酥,初十糖蒸饼,十一日面烧饼,十二日椒盐饼,十三日羊肉小馒头,十四日细糖,十五日玉茭白,十六日千层饼,十七日酥皮角,十八日糖枣糕,十九日酪,二十日麻腻面,二十一日蜂糖糕,二十二日芝麻烧饼,二十三日卷煎,二十四日熝羊蒸卷,二十五日雪糕,二十六日夹糖糕,二十七日雨熟鱼,二十八日象眼糕,二十九日酥没烧饼……嘉靖年间,雷击奉先殿。人们议论纷纷,大臣王廷相乘机上疏说:“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小臣廉。”他认为,奸臣严嵩带头搞不正之风,胡作非为;只有除掉这个奸恶之徒,大小臣工才能廉洁自律,老天爷就不会拿皇上的祖宗“撒气”了。    
    明代,皇太子在奉先殿西侧的毓庆宫居住,时称慈庆宫。神宗朱翊钧刚刚坐上金銮宝座,慈庆宫后房被烧毁。大臣们认为,这是由于皇上工作有失误,老天爷才给脸色看的。御史胡孝疏打了一个报告,奏请皇上放后宫宫人一条生路,还说什么“唐高不君,则天肆虐”。别看朱翊钧当时才十岁,历史知识还是蛮丰富的,对胡御史把他比喻成了不争气的唐高宗李治,很不高兴,给胡孝疏一个“斥逐为民,永不叙用”的处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 故国慷慨有余哀(6)

    光绪皇帝载湉小时候曾在毓庆宫读书。他的师傅有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孙诒经和松桂。松桂专职教授满文,不掺和闲事。跟着载湉这么一个倒霉的皇帝混事儿,师傅们大多没落好。后来,夏同善被贬到一个省去“主持学政”,死在任上;孙诒经因过失而被罢官;翁同和由于策动并支持变法,被撵回老家江苏常熟。只有孙家鼐混到了“宰相待遇”。    
    逢祭天地、社稷、祖先、孔子,以及祈雨求福的敬神礼佛活动,皇帝要提前沐浴,吃素,在毓庆宫西侧的斋宫独宿一日或数日。有时,也选择其他清静地方斋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载淳(死后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惠陵)死了。按照慈安、慈禧两位太后的决定,六日夜间,备法驾卤薄,把四岁的载湉,从宣武门内的醇王府接入皇宫,继承大统。初七,开始为载淳发丧。两宫皇太后决定,以后每年七月“享太庙,致斋三天。”    
    武英殿建筑群皇帝“致斋”,得“独守空房”。对于一个好色的皇帝来说,“独居”实在难以忍受。明世宗朱厚熜斋居时就心猿意马,动不动就溜出斋宫,去找乐儿。    
    清代,斋戒日到来之前,太常寺官员在乾清门左侧立一个“铜人”,提醒皇帝“该斋戒了”;同时告诫出入内廷中宫的人:请勿打扰。    
    斋居时,皇帝暂时“离世”,脱离红尘,偶尔会有人乘机制造点麻烦。传说,乾隆皇帝弘历宠爱香妃,皇太后屡劝无效。有一次,趁弘历斋居,皇太后把香妃传到慈宁宫“谈话”。弘历闻讯,知道大事不妙。等他仓皇赶到慈宁宫,香妃已经香消玉殒。    
    不过,有人经过一番考证后说,香妃就是容妃;皇太后比容妃死得早。    
    斋宫之北,有一组由六个形制相同的院落组成的建筑群,统称“东六宫”,是皇帝老婆们的寑宫。东六宫和奉先殿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东端是苍震门。出此门向北,有一个夹道,通向神武门。清代,每天都有十来口猪,通过苍震门入后宫。    
    东六宫东侧,有果品房、缎库、茶库、供奉昊天上帝的玄穹宝殿。    
    东六宫北面,是“北五所”,有如意馆、寿药房、古薰房,以及内廷太监办公处四执库和敬事房。据说,珍妃“投井”前,曾被幽禁在北五所的三所。    
    北五所后面的东铁门,通往神武门。    
    紫禁城西路建筑,目前只有少部分对外开放。    
    进午门,向西穿过熙和门,可以看到午门西侧的灯库和木库。向北跨过金水河,入武英门,里面的武英殿,规制与东路的文华殿相似,也是一个学术场所。明清都设置“文华殿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为内阁的重要官员。任职者都是学识渊博、深受皇帝信任的角色。    
    明代,皇帝有时在武英殿召见大臣,有时在这里斋居。明末,太和殿、乾清宫一带破败不堪。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武英殿“办公”,并在此称帝,国号“大顺”;称帝第二天,匆忙率军撤出北京,不久全军覆灭。清军入京,顺治皇帝福临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康熙年间,在这里开馆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由玄烨的三儿子允祉主持,在武英殿编印成书的。他们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铜版活字印刷技术,大量的铜铸活字版,贮存在西华门外“武英殿活字版处”;乾隆年间,在武英殿编刻印刷的书籍,被称作“殿版”,为当时最珍贵的版本。武英殿的东、西配殿,都成了书库。    
    武英殿西边的尚衣监,曾是皇子住处;咸安宫,曾囚禁过废太子允礽,后来毁于火灾,改建成西洋式的宝蕴楼,贮藏文物;南薰殿,藏历朝历代帝后、圣贤画像。    
    武英殿北,是清代的内务府。这个机构相当庞大,“总管内务府大臣”都是满族亲贵,由皇帝任命;级别虽在二三品,但是,作为皇帝的“大管家”,权势和“油水”都极大,胆子更大。总管及其属下,以权谋私成风,甚至经常敲皇上“竹杠”。道光年间,皇帝旻宁(死后葬在河北易县清西陵慕陵)有一天想吃一碗片汤。内务府为此造了一个“预算”:新建御膳房一处,专供片汤,设若干官员管理,需要一批厨子、杂役,开办费需要白银数万两,每年的经常性开支需要白银数千两。旻宁闻奏,传旨内务府:前门外有一家小饭馆,做的片汤味道最好,四十文钱一大碗;你们到那儿“进货”就行了!    
    内务府北边,西为慈宁花园,是慈宁宫的附属建筑;东为造办处,隶属内务府。    
    造办处的工作很繁杂,掌管着许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大能建房筑屋、制作家具,小能鼓捣工艺品。故宫现存的珍宝中,说不定就有造办处的手艺。造办处还附设五个地下冰窖,冬季凿冰存于窖内,备夏季消暑用。    
    再往北,就是当年的单身女人宿舍——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等人的住所: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说白了,住在这里的,是一水儿的寡妇。皇帝的老婆,多而年轻;皇帝一死,身后总要丢下一大帮未亡人。当初建造紫禁城时,考虑得非常周到,为她们预留了生活区。    
    住在慈宁宫里的太皇太后、皇太后,有当皇帝的儿子、孙子撑腰,有职有权,日子过得蛮充实。儿子或孙子差不多天天都来给老太太请安,嘘寒问暖。亲王老婆、诰命夫人们,按规定轮流来陪老太太闲扯。老太太有指导、协助皇后管理后宫的责任,请示汇报工作、拉关系走后门儿的,川流不息。逢元旦、冬至、老太太的生日,以及给老太太上“尊号”,册立后妃等,慈宁宫都举行盛大典礼。公主订婚、出嫁,老太太要在慈宁宫宴请驸马(清代叫额驸)的母亲及其家里有身份的女眷。清代,每年正月十六,老太太在慈宁宫宴请外藩公主、郡主,以及蒙古王公的老婆们,皇后、妃嫔,还有诸王、贝勒、贝子、满族一二品大员的福晋,出席作陪。    
    有儿有女的太妃、太嫔,日子还好过一些。没儿没女的先皇遗孀,日子过得就冷冷清清了。“架子”大,开销多;先皇在世时,要是没多攒点儿私房钱,光靠“津贴”过日子,难免有窘迫的时候。据末代皇帝溥仪说,清末有些太妃、太嫔,就不时求太监帮忙,到市面上去代卖“针线活儿”。    
    清初,康熙皇帝玄烨曾在慈宁宫东侧,为太皇太后新建了一座寝宫。现在,连影儿都见不到了。    
    在清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孝庄太后,凭着聪明才智、清醒的政治头脑、灵活的政治手腕儿,在顺治初年和康熙初年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对巩固儿子、孙子的皇位皇权,稳定政局和发展国家,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玄烨对他的这位老奶奶感情至深。为了让她安享晚年,玄烨命令为她建造新居。孝庄太后入住后,常在孙子面前称赞这座寝宫如何如何的好。孝庄太后去世,玄烨又命令,把这座寝宫拆运到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去,在孝庄太后的墓旁原样建起来。    
    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和慈宁花园,与紫禁城内其他寝宫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佛堂多。这些措施,对寡妇们无异于“雪中送炭”。像同治皇帝载淳,死时丢下的四名皇贵妃、贵妃,年龄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六岁;那位十六岁的寡妇,四十六岁才去世。“漫漫长夜”,也只有“佛”能给她们些许慰藉。


第一部分第二章 故国慷慨有余哀(7)

    唐诗中有许多凄婉哀怨的诗篇,描述后宫女人老朽、寂寞、凄凉的生活状况;然而,并不是所有先皇的遗孀,都有这样的“福分”的。两千多年前,汉代废止了古已有之的后妃为丈夫殉葬的制度。明代,这个制度死灰复燃。诏令建造紫禁城的成祖朱棣,有十六位妃嫔殉葬;为他的儿子仁宗朱高炽(葬在十三陵献陵)殉葬的,有五名妃嫔;为仁宗之子、宣宗朱瞻基(葬在十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