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央情报局档案 >

第2章

中央情报局档案-第2章

小说: 中央情报局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盛顿的学习能力和独创性是人所公认的,这位几乎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年轻人正是凭着艰苦的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当他看到间谍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他的这种学习和创造能力便不可遏制地发挥了出来。    
    华盛顿虽然愿意忠于英王,但是他更爱北美殖民地的那片热土以及那些渴望自由的人民。在二者只能择其一的情势下,很快,华盛顿就走向了宗主国的对立面,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华盛顿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深知情报工作重要性的他很快着手创建一套美国自己的情报体系。    
    1776年,他组建了一支专门用于执行侦察和突击任务的部队——“诺尔顿”突击队。这支部队是美国最早的军事情报部队,今天美国陆军的突击队、特种部队和“三角洲”部队都将这支部队视为他们的前身。    
    万事开头难,华盛顿最初的尝试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    
    1776年,在英军的猛烈攻击下,大陆军被迫退出长岛地区,为了解英军军事力量和部署情况,年轻的耶鲁毕业生、“诺尔顿”突击队员、上尉内森·黑尔奉命去英国占领区内打探情况。所以黑尔在严格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间谍。    
    黑尔强壮、勇敢、满腔爱国热忱,但是他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经过任何专门的间谍培训。他一潜入敌后,就被英军一个经验丰富的反间谍人员——假扮成大陆军间谍的英军少校罗伯特·罗杰斯盯住了,黑尔不但相信眼前的人是“自己人”,还毫无戒备地将自己此行的任务和目的和盘托出。    
    这样,黑尔因为轻信他人而被捕,随即被判绞刑,英军为了恐吓大陆军,将黑尔的尸体悬挂在绞刑架上达3日之久。黑尔在临刑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为传诵的名言:“惟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祖国。”这句名言被刻在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黑尔雕像上,长久地伫立在今天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总部,以纪念他的爱国热情。    
    


第一部分:华盛顿:美国情报之父美国国父的苦心经营(2)…(图)

      华盛顿吸取教训,加大对情报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他派遣多名军官潜入北美各重要地区,谨慎地建立起情报网络,并逐步扩大,同时招募、培训了很多单独行动的优秀间谍人员。他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在经费方面不惜花大价钱。有官方记录表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华盛顿光为费城的间谍就开销了6170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他用于情报收集的经费大约占所有军费开支的10%。在当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华盛顿的这一做法不可能不引起争议和不解,但他以坚定的决心、巨大的魄力和崇高的个人威望而将这项事业坚持了下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些重金花费是有丰厚回报的。    
    不久,华盛顿的苦心经营渐见成效,他手下的一群得力干将在英军的各个驻地内外都安插下了大量间谍。在英国人控制的一些重要城镇里,从贵夫人到平民乞丐,间谍分布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无孔不入。    
    在费城,有一位端庄娴雅的贵夫人,定期举行各种沙龙和宴会,衣香鬓影,名流云集,很多英军高级指挥官都是她的座上客。谁也不知道,这位热情美丽的女主人却是华盛顿手下的情报高手。这样的间谍网一经建立,威力极大,华盛顿每天都能接到有关各地英军调动情况的汇报。在关键时刻,神通广大的间谍们甚至还能搞到敌军指挥官的作战计划。    
    “考尔帕”谍报网就是这一情报体系中最为优秀的小组之一。    
    “考尔帕”间谍网是1776年英军占领纽约城以后,华盛顿在城中布建的大批间谍网之一。它有20多名成员,联络人是康涅狄格第二轻骑兵团的本杰明·陶马奇少校,华盛顿最为得力的谍报干将之一。    
    1780年7月的一天,在哈得逊河畔的秘密据点里,少校收到一位代号叫“夫人”的谍报员的紧急报告,英军主将亨利·克林顿爵士计划派军队走海路,攻击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这支法国部队是前来支援美国人的独立革命的,历经了两个月的海上行程,刚刚才上岸进行休整。狡猾的英国人打算在法国人立足未稳之前就把他们都消灭。华盛顿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将计就计,设置了一个巧妙的圈套。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一名当地农场主咋咋呼呼地跑到英军哨所,说在附近的路上发现了一些文件,上面透露了可怕的革命者的进攻计划。同时,一支大陆军的队伍假装大摇大摆地向纽约推进。多疑的克林顿信以为真,立即下令部队从海上撤回增援纽约。这份宝贵的情报挽救了由罗香波将军指挥的这支法国军队,而正是这支军队,在1781年10月9日约克敦围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迫使英军主将康华利投降。    
    华盛顿的手下有一类特殊的间谍,他们多单独行动,执行秘密任务,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知道其身份和活动的只有很少人,有的甚至由华盛顿一人直接领导。这类间谍一般都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做掩饰,神通广大,往往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人们广为传诵的华盛顿圣诞夜渡河袭击敌营的传奇,就是在这样一个出色的间谍帮助下实现的,他的名字叫约翰·霍尼曼。    
    约翰·霍尼曼在战前是一个做纺织品生意的商人,因为同情独立战争而愿意为华盛顿效力。1776年,他奉华盛顿的命令,去新泽西的新不伦纽克搜集情报。在那里,他成为一名专做牛肉生意的人,财产颇丰,并宣称忠于英国——并且曾因为这个差点被“叛变的暴徒”抓捕。霍尼曼很快就成了当地知名的亲英派商人,他的生意做得很顺当,并因此与特伦顿地区的英国驻军和黑森雇佣军(系英国从普鲁士征召的雇佣兵)建立了密切联系。他的慷慨、友好和“对大不列颠的忠诚”,使他得以和一些英军高级指挥官攀上交情。    
    1776年12月22日,华盛顿司令下令,逮捕“亲英奸商”霍尼曼。    
    然而,没过几天,霍尼曼奇迹般地从大陆军的军营里“死里逃生”,“逃回”新不伦纽克。此时,华盛顿已知道,特伦顿地区的英军已被派往纽约,只留下黑森雇佣军驻守。指挥官鲁尔上校狂妄自大,他的部队也嗜酒成性,疏于防备,没有修筑任何防御工事。逃回去的霍尼曼向鲁尔上校报告说,大陆军都待在冬季兵营里,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军士们更加放心,昼夜狂欢。就在圣诞节的夜晚,华盛顿指挥军队悄悄渡过特拉华河,正陶醉在圣诞节欢乐中的黑森雇佣兵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好束手就擒。特伦顿之役规模不大,但这个胜利是在战争初期大陆军屡遭挫败,士气最为低落的关键时刻取得的,因而意义重大。显然,霍尼曼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谍报工作因此显得更加意义非常了。    
    


第一部分:华盛顿:美国情报之父美国国父的苦心经营(3)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手下有一名代号为“355”的女间谍,她善于伪装,行踪诡秘,机智大胆,颇得华盛顿的赏识,甚至被称为“完美的间谍”。作为一名间谍,她的成绩堪称完美。她揭开了美军叛变将领本尼狄克特·阿诺德的真面目,后者企图以2万英镑的价格将西点要塞出卖给英军。同时,她还单枪匹马擒获了英军情报首脑约翰·安德烈少校,使英军的情报网几乎陷于瘫痪。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她功不可没。“355”的真实名姓至今仍不可知,在很多人看来,她是拯救美国的英雄,也是所有美国优秀间谍的女祖师。    
     反间谍战暗流汹涌    
    作为后起新秀,华盛顿创下的北美情报组织进步很快,表现也堪称出色,但间谍历史比光荣革命还要久远的英国人也不是好糊弄的,亲英的破坏分子甚至一度混进了华盛顿的卫队,成为最接近和保护他的人。幸而,华盛顿还有一位优秀的反间谍助手,他就是后来美国联邦法院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    
    1776年夏,纽约地区的托利党人(亲英的保皇派)策划了一个阴谋,企图破坏纽约城的防御设施和军事建筑,迎接英国占领军的到来。在英国总督和纽约市长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他们有恃无恐,气焰嚣张,甚至设法策反了华盛顿的卫兵。幸运的是,这个阴谋很及时地被察觉到,在杰伊的主持下,革命党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调查这一阴谋。杰伊四处布满眼线,从嫌疑最大的人着手,绝不轻易打草惊蛇,一个个顺藤摸瓜,最终将阴谋分子一网打尽,华盛顿的卫兵托马斯·希克伊因涉案被处决,英国总督一直逃到纽约港的英舰上,才保住一条性命。    
    杰伊辖下的“纽约调查委员会”专管反情报事务,搜捕间谍、亲英派托利党人、阴谋和破坏分子。这是一件让人头疼的差事。在战争初期,支持独立的北美人并不是很多,英军的节节胜利使一些本来同情和中立的人也对革命失去信心,英国人乘机以土地和金钱为诱饵,招募了大量的亲英分子刺探情报,其中有不少是颇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和富商。同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缺乏管理,起义军最初的反间谍活动也是一片混乱,该抓的不抓,不该抓的乱抓,还有人乘机公报私仇。    
    杰伊改变了这些,他不断使人们明白反间谍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下属的组织和管理,还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精干的反情报特工。科劳斯比就是杰伊手下最为成功的情报人员之一。他的故事至今还在哈得逊河流域流传,很多人相信,著名作家詹姆斯·F·库伯的小说《间谍》主人公就是以他为原型。    
    科劳斯比原来是个鞋匠,战争爆发后,他采用多个化名,混进了不同的托利党组织,收集他们的活动情报并及时向杰伊汇报。他使用的化名如此之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以不同的身份出现,有时连杰伊都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科劳斯比最大的本事就是,总能在自己参加的组织被围捕时“设法逃脱”。这是十分危险的。托利党人很可能因此怀疑并识破他的身份,除了杰伊等少数高级反间谍官员,不明真相的革命者完全可能将他误作托利党人逮捕和击毙。更麻烦的是,哈得逊河地区如此狭小,居民住得密集,几次“大难不死”的科劳斯比到处蹿来蹿去,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人对他的面容都熟悉。这让他不得不减少用化名的次数,并且为其找到充分的理由,当然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避革命党人的追捕”。    
    科劳斯比也有倒霉的时候。    
    1777年10月,他去哈得逊河北岸的马尔伯罗执行任务,装成一个被革命党人追捕和迫害的亲英派人士,在一个小酒馆里“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在纽约城等地搞破坏的经历,并“惊喜”地结交在这里“偶然”结识的托利党“朋友”。这个酒馆本来就是亲英分子经常聚会的地方,这位极端“崇拜和忠诚”的“史密斯”先生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欢迎和接纳,他顺利地混入了一支由英国人指挥,由当地托利党人组成的武装分队。    
    有一天,科劳斯比得知,部队将在第二天晚上突袭革命军,便以“史密斯”的名义巧妙地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杰伊。革命军的一支突击队早早埋伏好,把不知圈套傻傻地走近来的托利党人打得无还手之力。科劳斯比本来准备偷偷躲进一堆干草垛,事后再爬出来,假装又一次“死里逃生”。但突击队员用明晃晃的刺刀对着他,他不得不举起双手以示投降。执行任务的突击队长并不知道科劳斯比的真实身份,科劳斯比也绝不能告诉他。于是他与所有的“同党”一起都被押回了杰伊的住处。科劳斯比满怀希望,可是杰伊恰好在这个时候外出了,他的运气简直糟透了,尤其是他的战友正在外面拿着枪商量如何处置他们这些“敌人”。    
    万幸的是,杰伊的女仆认出了科劳斯比。聪明又好心的女仆想法支开了守卫,让他们去喝白兰地,并巧妙地放走了科劳斯比。这次可是惊心动魄的冒险。“史密斯”先生“死里逃生”的消息传遍了托利党分子社团,“勇敢而机智”的他很快又加入了新的托利党组织,同时收获的还有信任和钦佩。     
    


第一部分:华盛顿:美国情报之父美国国父的苦心经营(4)

    与杰伊同时堪称华盛顿左膀右臂的是一位世界级知名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位发明避雷针的北美绅士,除了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科学家,还是华盛顿手下名头最响的间谍。只不过,他的威力主要发挥在外交和社会活动场合。    
    1776年,富兰克林成为北美革命者驻巴黎的半正式外交公使,他的主要任务是设法与法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英国。富兰克林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诙谐幽默,处处表现得诚实无私,谦虚友好,颇得法国人的好感。他所表现出来的北美人的形象与法国人心中傲慢浅薄的英国人形成鲜明反差。法国政要和巴黎民众都很喜欢他,对他所代表的北美革命也充满同情和支持。这种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不错的私人交情为富兰克林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制造宣传和舆论攻势是富兰克林的拿手好戏,他不断地制造假消息,揭露英国政治和军队的种种黑幕,通过各种渠道地巧妙散播出去,而他本人的“正直品格”使得这些消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英国的形象在法国甚至欧洲越来越糟糕。    
    1777年,莫名其妙地,在北美殖民地作战的普鲁士雇佣军内部忽然流传出一封信札,据说是普鲁士王储写给他在英军服役的雇佣军将领的,这封信很快也流传到欧洲大陆。王储在信中说,他怀疑英国人为了减少补偿金,故意瞒报雇佣军阵亡人数,他还“建议”雇佣军指挥官不要救治伤员,因为伤员都是“残废”,毫无用处,而英国人付给阵亡者的钱比伤员多得多。这封信件在雇佣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和愤怒,逃兵数量激增。欧洲各界对英国花“血钱”将那些把士兵生命当做商品出卖的做法抗议如潮,英国外交部和军部一时疲于应付。自然,这封信札的作者正是富兰克林。    
    1782年,富兰克林又精心炮制了另一杰作。    
    这次,他伪造了一整版波斯顿报纸。在这份报纸上,分类广告、地方新闻和花边轶事样样齐全。其中有则文章称,英国派驻加拿大的皇家总督正在向其印第安盟友悬赏收买北美殖民地人的头皮。报道强调说,许多印第安人卖给总督的头皮实际上都是妇女和孩童的。消息立即在英国国内和欧洲各地激起轩然大波,抗议浪潮不断,反对派辉格党人乘机强烈要求政府澄清事实,并尽快结束战争。英国政府这次真是被弄得焦头烂额,窝火得很。    
    有趣的是,富兰克林甚至曾经一度当上“海盗”的头子。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有相当数量的革命者驾驶着武装船只,在海上四处拦截英国的商船,富兰克林就负责在欧洲各国港口协调这些私掠船活动。他有序地安排出击计划,还组织一批专门的港口工人,负责对这些私掠船提供补给、维修和销货。法国政府对这些“海盗”活动睁只眼闭只眼,有时还同意购买从英国人那里抢来的“赃物”。“销赃”得来的资金则被富兰克林用来购买军火和军舰。富兰克林的“海盗”活动给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