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搿⒖⑸蜓簟⒘裳簦鞒剩钣婪季斡肫浼湎准葡撞撸ρ恐虼吮幻馑廊巍!肚迨妨写糠〕即祝坷钣婪肌罚78。李永芳子李率泰、巴颜等人随清军入关为领兵重要将领。李永芳四世孙李侍尧少年即任清宫侍卫,深得乾隆信任,称为天下奇才,破例授满洲副都统。吏部以李侍尧为汉军,不能任满洲官缺,乾隆回答:“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数年即擢至两广总督。李侍尧历任两广、陕甘、闽浙总督,所在贪赃纳贿数额巨万,都因乾隆怜其才而获赦免,其宠信非同一般。但对李永芳降清一事,乾隆说:“律有死无贰之义,不能为之讳。”与李永芳相似的还有孟乔芳、张存仁、祖可法、鲍承先、耿仲明等人,都被列入甲编。
2.在明朝位居高官,降清后更为信用,为清统一全国立下大功,如洪承畴。洪承畴,福建南安人,早在崇祯初,洪承畴已官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为统一权力镇压农民起义,明政府命他兼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负责协调各战场。他老谋深算,先后俘虏农民军领袖高迎祥,击溃李自成部,为扑灭农民起义立下大功,成为崇祯帝的心腹干将。皇太极建立大清改元崇德后,屡次进攻明朝,明关外防线频频告急。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派八旗兵围攻锦州,洪承畴又受命总督蓟辽军务。次年洪承畴亲率八总兵、步骑共十三万人出关解锦州之围。洪承畴采取步步为营、以守为战的方针,屯兵松山城。但崇祯皇帝连下密诏,要他迅速发动进攻。洪承畴迫不得已率六万军队展开攻势,结果被擅长野战的八旗兵战败,又在高桥遇伏,死伤五万余人。洪承畴率败军退守松山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城被清军攻克,并被俘虏。皇太极非常重视洪承畴的才干,相传派孝庄皇后出面招降洪承畴后,又亲自宴请他。皇太极对洪承畴的优礼,曾引起满洲将领的不悦。皇太极问这些人:“我们几十年来拼命作战栉风沐雨,是要干什么呢?”诸将答:“欲夺取中原。”皇太极笑着解释说:“拿走路打比喻,我们这些人都看不见路,今天找到了一个向导,我怎能不高兴呢?”昭梿:《啸亭杂录》,卷1,8页。洪承畴降清后,即编入镶黄旗汉军。多尔衮率八旗兵入关,洪承畴入内阁总理军务,成为清统一全国的主要智囊人物。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占领南京后,清政府把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的重任交给洪承畴,特地为他铸了一颗“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印”,准许便宜行事。在以后的时间里,洪承畴设法摧毁了南明唐王和鲁王政权,其间父亲去世,清政府都不允许他回籍守制。顺治十年(1653年),大西军李定国部进攻湖南,接连打败清军,洪承畴又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委以全权,规定巡抚总兵等大员俱受其节制,攻守便宜行事。洪承畴为消灭桂王政权及镇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即位后因病致仕。洪承畴可以说是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之一,松锦战役之后,崇祯帝误听洪承畴战死,赐祭十六坛,于城外建祠,准备亲临祭奠亡灵,听说他投降乃罢。洪承畴这样的人物入《贰臣传》,乾隆的心理是比较矛盾的,他既指出洪承畴以经略丧师俘擒投顺,大节有亏,又表示洪承畴宣力东南颇树劳伐,“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后人应该给予谅解,“则于洪承畴等又何深讥焉”《清高宗实录》,卷1051,24页。。
3.明清两朝均任高官,却系两朝奸臣,如冯铨。冯铨,字振鹭,顺天涿州人,明万历进士。他因卖身投靠大宦官魏忠贤,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后因与魏忠贤摩擦失势。崇祯帝诛除魏忠贤,查出冯铨给魏忠贤祝寿所著百韵诗,因此被免官为民。清军入关,征原明官僚入朝办事,冯铨闻命即至,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冯铨旧习不改,到处招权纳贿,御史李森先弹劾说“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魏)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此通国所知者,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声名狼藉如此。当时掌权的摄政王多尔衮因冯铨带头剃发穿满装,怀疑汉大臣有意陷害他,故没有处理。福临亲政后,斥责冯铨受叛将姜瓖贿银三万两事被揭发后,就应当主动辞职,“乃隐忍居官,七年以来,无所建白”,勒令退休。后来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冯铨又复起为大学士,康熙初去世。《清史列传?贰臣传乙?冯铨》,卷79。清初的金之俊、陈名夏等人皆属冯铨一类人物,“在明朝俱跻显秩,入本朝仍忝为阁臣”,乾隆说当时为尽快实现统一,对他们“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然而这类人“再仕以后,唯务颜持禄,毫无事绩足称”,因此被编入乙编。
盛世修书褒忠贬奸:贬斥“贰臣”(2)
4.前后在两朝做官,又暗中诋毁清朝。所谓既做婊子又想树贞节牌坊之人,如钱谦益。钱谦益,字受之,常熟人。明万历进士,擅长诗赋知名。本为东林党人,崇祯继位后官礼部侍郎。明亡后他拥立潞王,与拥立福王的马士英不合。福王为帝后,钱谦益为保全自己,上疏颂马士英拥立之功,反而升为礼部尚书。多铎率清军进入南京城,钱谦益是迎降清军官位最高者,降清后为礼部侍郎、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在所著《初学集》、《有学集》中,利用文字攻击清朝,以掩饰自己的秽行。乾隆特别痛恨钱谦益,在没有编纂《贰臣传》之前,乾隆就大骂钱谦益是一个“有才无行之人”。他说:“钱谦益果终为明臣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誊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清高宗实录》,卷836,5~6页。乾隆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烧毁钱谦益的著作,以两年为限。待编《贰臣传》时,又专门指出:“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齿于人类矣。”
5.明清之际,存在明、清与农民军三股政治势力,有些明朝官员,先投降李自成农民军,后又降清,不只当一回贰臣,如龚鼎孳。龚鼎孳,字孝升,崇祯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李自成攻进北京,授龚鼎孳为直指使,负责巡视北城。清军入关,龚鼎孳又降清为太常寺少卿。顺治三年(1646年),龚鼎孳以父亲去世请赐恤典,给事中孙垍龄上疏反对说:“鼎孳辱身流贼(指李自成),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闻讣仍复歌咏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由此可知他并不为清朝出力做事,因此恤典未得又受降二级处分。《清史列传?贰臣传乙?龚鼎孳传》,卷59。龚鼎孳曾弹劾冯铨“为(魏)忠贤义儿”,冯铨反唇相讥说:“何如逆贼御史!”龚鼎孳说,魏徵也曾投降过唐太宗,当时在场的多尔衮讽刺龚鼎孳道:“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鼎孳自比魏徵,而以李贼比唐太宗,可谓无耻。似此等人,只宜缩颈静坐,何得侈口论人!”他就再不敢讲话了。乾隆说,“龚鼎孳曾降闯贼,受其伪职,旋更投顺本朝,并为清流所不齿”,点名将他列入《贰臣传》乙编。
凡被编入《贰臣传》的人,在明末清初之际,有不少是清朝花费相当工夫争取之人,若祖大寿。天聪五年(1631年)大凌河之役明军弹尽粮绝,祖大寿投降后,佯称助皇太极取锦州,回锦州即毁前约,坚守锦州十余年。松锦战役后又降皇太极,照样受其优礼。因此,他们降清后对清朝忠心耿耿,效力卖命者多,孔有德战死,耿仲明自杀,尚可喜因其子叛清忧愤而死。他们哪里会想到,百余年后竟被录入《贰臣传》中,连开国元勋范文程,在明朝并没任职,乾隆仍说,“范文程本系明季诸生,臣事我朝,致身通显,虽非如洪承畴等身事两朝可比,然与纯儒品节不无遗议”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代文字狱档》,下册,556~557页,上海书店。,他的忠君标准,达到极苛刻的程度。
盛世修书编满族要典:弘扬民族传统(1)
乾隆在位期间,编纂了大量的书籍。据《清史稿?艺文志》统计,由乾隆发起编纂的书籍有一百三十种左右。乾隆年间编纂的这些书都有“奉敕”或“御定”字样,说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书生皇帝。
满族出身的乾隆,非常注意编纂关于本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作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措施。自明末满族共同体形成以来,发展迅速,作用巨大,乾隆关心本族历史是自然的,但主要与现实政治相关。乾隆在位时,满族已入关百年,大批满族人离开东北老家与汉族杂居,使他们从语言文字到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已与汉族无明显区别。即使在东北,乾隆后期汉族人也在关外占多数。乾隆说:“八旗满洲、蒙古子弟自其祖、父生长京城,不但蒙古语不能兼通,即满洲语亦日渐遗忘。”语言文字改从汉族,意味着重要的民族特征的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意识也渐趋淡漠。盛京有个叫世臣的礼部侍郎,他家久居北京,对到东北当官很不高兴,在诗中大发牢骚,有“霜侵鬓朽叹途穷”,“秋色招人懒上朝”,“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等句,全然忘记了东北才是满族人的老家,竟以宋代苏轼遭贬职自喻。乾隆得知后,非常生气,把世臣革职充军黑龙江。《清代通史》,卷中,29页。满族人的尚武风气也大不如前,甘肃巡抚鄂昌,听说从兄鄂容安参加平定准噶尔战事,竟云“奈何,奈何”《清史稿?鄂昌传》,卷338。。清朝以骑射定天下,八旗兵中的满洲八旗尤为国家柱石,民族意识的淡漠既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影响到对皇帝的忠心,长此以往,对拱卫清王朝的统治是不利的。鉴于这种情况,乾隆通过编纂与本民族有关的书籍,来激发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巩固共同民族心理素质,使全体族人深知保卫大清王朝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试举几部有代表性的书籍加以说明。
《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清朝皇帝提倡敬天法祖,因此乾隆每天早晨起床后所做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前朝实录,以学习列祖列宗的治国方略。他在讲话中经常引用皇祖康熙、皇考雍正的行事准则来说明问题。他一生多次到处巡游,就明确说是效仿康熙所为,连南巡的次数都同样为六次。对清太祖努尔哈赤,他更是无限崇敬,亲自书写专文为《我太祖大破明师于萨尔浒山之战书事》,极力渲染祖先的赫赫武功,文中把参加此次大战的明朝军队扩大为二十万(据今天专家考证实不足九万人),说此役仅杀死明军就有十万以上,后金一方仅牺牲二百人。乾隆在文章最后晓示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我祖如此勤劳所得之天下,子若孙睹此战绩,而不思所以永天命、绵帝图,兢兢业业治国安民,凛惟休惟恤之诫,存监夏监殷之心,则亦非予子孙而已尔。”《清高宗实录》,卷996,32页。通俗来讲,只有永保大清帝国绵长永存才算他的子孙。
写一文章当然不够,乾隆又下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据文献记载,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东北这块“龙兴之地”所从事的军事活动详细绘成地图。由盛京将军弘晌具体完成交付审阅时,乾隆认为所绘地图过小,因此只能在图上标注地名,“不能复列事迹”,指示重新修改,“我太祖太宗大破明师于萨尔浒山及凡战胜攻取之地,开创艰难,皆有山川疆域可考,自宜节举大要分注图中,俾我世世子孙按图瞻仰”。为此,乾隆要求绘大地图一幅,从满族发祥地长白山起,到建立后金、进占辽沈及迁都盛京等开国事迹,“并为标目,兼清、汉字分注图中,俾了如指掌,以备观省而示久远”《清高宗实录》,卷1011,4页。。乾隆还派遣在宫中的西洋人赴东北测量里程,以保证绘图的精确性。书成之后,乾隆亲自为之命名为《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并题诗一首曰:
龙兴东海佑承天,创业时自二帝肩。因以舆图考当日,注之战迹示千年。……享此泰平守器者,可忘先业驰勤虔。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乾隆为编纂该书发表的上谕如下:“八旗满洲姓氏众多,向无汇载之书,难于稽考。著将八旗姓氏详细查明,并从前何时归顺情由,详记备载,纂成卷帙,候朕览定刊刻,以垂永久。著满洲大学士会同福敏、徐元梦遵照办理。”《清高宗实录》,卷8,2页。乾隆没有提到名字的满洲大学士是鄂尔泰,以后还加派他的弟弟和亲王弘昼主持此事。先后费九年时间成书,共八十卷。乾隆为该书亲自作序,再一次表示此举目的在于“联人情之涣,而维旧俗之漓”,希望“无隳厥绪”。该书辑录了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所有的满洲姓氏,以及这些姓氏的祖先归顺爱新觉罗家族的时间、原籍居住地。全书共著录姓氏一千一百十四个,每一姓氏中凡功勋突出者专门为其立传,事迹不突出者,则简单记载于后,共立传二千二百四十人,附载者四千九百三十八人,其中提到名字者则达数万人之多。参见辽沈书社影印出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可以说是全体满族人的总族谱。本书的编纂,必须对全体满族人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以汇总资料。每个满族家庭,必然因此掀起一种寻根忆旧的风气,编纂书籍的过程也是民族意识复苏的过程。
实践证明,本书编成之后,对遏止满族姓氏的汉化确实卓有成效。满族姓氏,习惯上称名不称姓。姓氏辈辈不变,名在同辈之间无规律可循。如太祖诸子名为: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八子皇太极,太宗诸子有豪格、叶布舒、硕塞、常舒、福临;世祖诸子有福全、玄烨、常宁、隆禧。从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名字上看不出同辈之间的关系。但从圣祖玄烨开始,渐倾向汉族习惯,他的儿子命名一律用“胤”字开头,如胤禔、胤礽、胤祉;孙子辈用“弘”字起首,如弘皎、弘晌、弘昼、弘历等等。满族官僚汉化程度更为严重,以大学士鄂尔泰为例,《清史稿》中他与张廷玉合为一卷,读卷首目录为:“鄂尔泰、弟鄂尔奇,子鄂弼、鄂宁;张廷玉,子若霭、若澄、若渟,从子若溎。”除非专家,从名字上很难区分族属。至于一般满族人家不仅命名从汉俗更为普遍,连姓也改从汉姓,例如瓜尔佳氏改为关家氏,富察氏改为傅家氏,钮祜禄氏改为郎氏。一次,乾隆接见应升满洲官员,正黄旗满洲骑骁校塔清阿,奏称姓高家氏,多隆额奏称姓杨家氏,且二人均为东北满人,使乾隆发出“似此沾染汉习,满洲旧姓,将来必至泯没”《清高宗实录》,卷979,4页。的感叹。所以乾隆编是书,加上严厉斥责满族人用汉姓,结果绝大多数满族人都保留了满族姓氏。
盛世修书编满族要典:弘扬民族传统(2)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族在关外信仰萨满教,入关以后,又把这种信仰带到关内。萨满教没有固定的教规教义,据乾隆说,主要是祭天、祭神和祭佛,“惟姓氏各殊,礼皆随俗”,实际上是满族共有的一种信仰习俗。乾隆年间,这种习俗也逐步削弱。乾隆举例说:“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