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靖康志 >

第160章

靖康志-第160章

小说: 靖康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舅父大人的话,谌儿不知道错在哪里!”
  孝庄眉头一皱,道:“难道一个男人只为爱情活着?”
  赵谌的执拗劲儿又来了,道:“舅父大人不是也曾经为了明媚姑姑,放弃了一切吗?”
  这,怎么又是明媚啊!
  朱孝庄有些恼火,起身走了两圈,再度坐下,道:“我已经放下了,你呢?”
  赵谌本来有些担心舅舅会生气,听到这话,急忙问道:“真的?”
  说那句话的时候,当然不是真的,但是,外甥问了,是不是真的呢?
  孝庄不能当着外甥的面说谎,所以,孝庄决定真的放下,将刚才的谎话,变成现在的真话!
  孝庄郑重地点头,道:“当然!”
  说完,浑身轻松,仿佛明媚真的成为记忆中的美好,与现在的生活再没有一点关系了。
  赵谌迟疑着道:“如何能够做到呢?”
  是啊,孝庄是怎么做到的?
  孝庄道:“找事情做,让时间去印证一切!”
  赵谌颓然坐下,沉默移时,悄声问道:“那个辽国公主,舅父大人是见过的吧?”
  孝庄笑道:“嗯,是啊!不但见过,还为她画过一副画!”
  “那是怎样的女人?”
  “造物主的宠儿,不是语言笔墨能描绘得出的!”孝庄话锋一转,“谌儿,你已经是大人了,应该为你父皇分忧,就不要再添乱了。东南恐又有战事,朝中也不安生,你仔细想想,你父皇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吗?”
  赵谌想到父皇的好,想着自己的不是,轻声啜泣起来。
  “你父皇要做光耀千秋的事情,你呢?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能担得起这千钧重担吗?”
  赵谌连忙说道:“不会的,不会的!”
  “哈哈,有趣,真是有趣啊!”
  突然外面传来赵桓的声音,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小跑着出来迎接。
  “儿臣叩见父皇!”
  “臣朱孝庄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孝庄跪倒的姿势是极慢的,等着赵桓的那一声“平身”过来,那就省得跪了。哎,怎么还没有动静!偷偷地抬头,看到了赵桓的笑脸。
  赵桓笑道:“你在等什么?等着朕说平身?”
  “谢陛下!”朱孝庄借坡下驴,身子直起来。
  赵桓奇道:“朕说什么了,你就谢?”
  孝庄道:“臣最近为国事操心受累,有点上火,今天本想向陛下求点好药,竟忙忘了。臣刚才只听到‘平身‘二字,别的没听清楚!”
  “你……”
  赵桓气得一摆手,向屋里走!郑七郎、岳云跟着官家进去,然后才是舅甥二人。
  为了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孝庄笑着问道:“陛下刚才说有趣,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也让臣高兴高兴!”
  赵桓想起来又笑了,道:“郑七郎你来说,不妥的地方,岳云可以补充!”
  “是!”
  七郎站在屋子中间道:“是这么回事!臣今天就辈分问题与岳云进行了一番有益的探讨,其中颇有曲折,能令陛下高兴,臣心愿已足!”
  “别废话,说正事!”
  岳云还在生气,居然不顾陛下在场,将七郎的面子摔到了地上,还恨不得踏上几脚呢!
  事情说来也不复杂。今天,岳云看到郑七郎一脸愁容,也是好心,上前问了一句:“咋啦?”
  七郎抱住岳云大哭道:“兄弟,让我最后叫你一声兄弟吧!恐怕今后咱们做不成兄弟了!”
  岳云不解,忙问为什么。
  七郎摇头晃脑,道:“我未过门的妻子是华福帝姬赵赛月对吧!”
  岳云点头,这个事情,大宋没几个人不知道的,又有什么好说的。
  “你的母亲是柔福帝姬帝姬赵嬛嬛是吧!”
  岳云依旧点头!
  七郎为难了,万分痛苦地说道:“你看啊,在太上皇的女儿中间,柔福帝姬赵嬛嬛排行第十,华福帝姬赵赛月排行第十九。赛月应该跟柔福帝姬叫什么?”
  岳云上去摸摸七郎的额头,一点都不热,没有发烧的迹象,随口应道:“十姐!”
  七郎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道:“问题来了,你的母亲是我妻子的十姐,那么,你应该跟我叫什么?”
  什么?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岳云大怒,看着无耻的郑七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七郎真是够气人的,生怕岳云整不明白,还要做进一步的补充:“不好意思,你应该叫我十九姨夫!所以说,咱们兄弟可能做不成了嘛!”
  岳云晃动双锤,上来就砸,七郎一边躲闪,一边嚷道:“讲理,咱讲理不行吗?”
  岳云哪肯讲理啊,讲理的后果就是原来的兄弟,变成了什么狗屁的十九姨夫,所以,岳云也不能讲理了!
  赵桓正好路过,见自己的两名爱将正在上演骨肉相残的悲剧,不能不拦住,问个究竟!
  赵桓一听,真是有趣,带上两人来看儿子。
  孝庄听完,笑道:“这个事情还真是难办!”
  七郎耸耸肩膀,一副占了便宜还卖乖的表情,道:“我看,真的做不成兄弟了。对不起,我的好兄弟,哥哥也不想这样,真的不想这样啊!小可怜,来让哥哥抱抱!”
  说着抱抱,七郎却不敢向前一步,那边的岳云正满眼喷火,好像要杀人哩!
  官家、殿下还有朱学士都在望着,也不能动手,岳云大怒道:“你只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做到了,我就叫你十九……”
  后面的两个字,岳云硬是咽了回去,七郎已近准备好先答应一声,过把瘾,不想,竟然接空了。心道,这个岳云也不是非常缺心眼啊!
  “你只要敢跟我父亲叫一声十姐夫,我就认你这个长辈!”岳云恶狠狠地说道。
  七郎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无论到什么时候,他也不敢跟师傅叫姐夫啊!师傅会杀了他这个欺师灭祖的徒弟,父亲会杀了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官家会不会也来凑这个热闹,把他从阎王殿里拎出来,再杀一次呢?
  七郎急得直挠头,任凭智计百出,现在也想不出主意来!
  “哈哈”,那三位开怀大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孝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她变成了他的什么,他应该叫她的父母什么?即使他叫了那个什么,他的父母会不会答应那个什么?会不会直接吓死啊?
  不会的,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的,孝庄一边欺骗自己,一边安慰自己,一边笑话别人!到底是朱孝庄,你看把他忙的!
  笑够了,赵桓忽然说道:“最近朝廷事情比较多,想不想出来做事?”
  赵谌知道,父皇是在以这种方式和好,心中感动,道:“父皇,儿臣,儿臣愿意!”
  说到后面,差点落泪了!
  赵桓起身,拍拍儿子的肩膀,道:“好了,都过去了!明日进宫,见见你的母后,她一直在想你呢!你自己也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读书也好,做事也好,总之不能闲着,朕和你舅舅都有老的那一天,国家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啊!”
  “是!”三个年轻小子躬身回道。
  “就以男人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给朕看!”赵桓说完,起驾回宫。
  第九卷 第四章 升龙(一)
  二月底的交趾都城升龙城,被春天的暖阳所笼罩,整个城市撒发出无限的活力。升龙城原来叫大罗城,大概在一百二十年前,李公蕴迁都大罗,并且改大罗城为升龙城,历经百年的发展,升龙城已经成为交趾国第一大城,就是在南洋各国中,升龙城的繁华富庶也是非常出名的。
  城内人口十余万,分内外两城,内城是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三个称呼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交趾人心中却有不同含义。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居住之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办事之所。京城环绕皇城,三十六街坊、兵营环布其中。升龙城与大宋东京汴梁城有一点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花木繁多,百花四季常开不谢,似乎整个城市总是都被浓浓的花香所包围着。
  兴建于八十六年前的独柱寺,是李氏皇族礼佛之所,也是升龙城内佛教的圣地。顾名思义,独柱寺还真的就是建立在一根柱子上的八角古亭,那是一根石柱子,远远望去,灵沿池波光浩渺,独柱寺犹如伏在湖面上的一朵出水芙蓉,圣洁庄严,令人不由得生出敬仰之心。还剑湖是城内最大的湖泊,南北长六百步,东西宽七十步,虽然与汴梁城的金明池相去甚远,到底也是难得的妙地了!湖之西有一座文庙,庙内夫子、周公的塑像与大宋境内的塑像几乎一模一样。
  由文庙再向西去,有一条街坊叫做铜行街,铜行街上开着很多店铺,经营着各中铜器。也有几家银器店,光顾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人家除非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也着实令人羡慕呢!铜行街上有一家“秦家馄饨”,小店不大,除了东家只雇了一名伙计,东家秦二,本是宋人,算起来,来到升龙城谋生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
  秦二四十出头,为人和气,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乐意帮个人,解个困什么的,人缘很好,左邻右舍提到他没有不挑大拇哥的!
  “召二哥,来一碗馄饨,再来两个炊饼啊!”一名瑶族汉子,来到殿中将担子放下,看着邻桌的人吃馄饨,直吞口水呢!
  这里的人,打招呼不像中国人那样复杂,“您早”,“歇着哪”,“吃了吗”,“再见”。只要是招呼人,这里一律是前面一个“召”字,后面再加上称谓。
  伙计是个京族小伙子,叫陈三强,看到来人,端了东西过来,重重地放下,碗里的汤都溅了出来,嘴里还嘟囔着:“召五叔,什么时候结账啊?”
  汉子抢过东西就吃,吃了三个馄饨,才道:“不急,不急!下个月一定结,一定结!”
  汉子的牙齿非常黑,这里的人都这样,有染牙的传统,秦二刚来时非常不适应,看着这一口口的黑牙,总觉得自己在和小鬼在说话呢!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习惯成自然,真是一点都不假呢!
  秦二和善地笑着,道:“这孩子,怎么和客人说话呢?阮老弟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烫着。”
  阮五不停地点头,也不停地往嘴里塞东西,真是一副好牙口呢!
  这时,殿内忽然走进来一名中国装束的男子,年纪大概在三十岁左右,长相平常,不过他的一些举动还是引起了秦二的注意。
  秦二上前,刚想做合十礼,忽然变了,抱拳拱手道:“请问这位小哥,要吃点什么?”
  汉子道:“老哥请了,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什么人?”秦二警觉地向店内瞟了一眼,见并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才放心。来人尽管在刻意掩饰着口音,秦二还是一下就听了出来:此人必是来自大宋东京汴梁,而且是土生土长的汴梁人。
  “五年前,这里是不是有一位从大宋来的姓聂的商人,他也是做铜器生意的。”
  秦二压抑着心中的惊喜,道:“聂东家与我相熟,在这里做了一段生意,已经于前年到阇婆国去了!”
  “呀,那可怎么好呢?”汉子喃喃自语道。
  秦二道:“小哥可是从大宋来的?”
  “正是!聂东家是在下的族叔,我们兄弟三人前来投他,不想他竟然不在这里了!这可怎么好呢!”
  秦二笑道:“这有何难,天下汉人是一家,请把那两位兄弟请进来,见见面,先吃点东西,安顿下来再说!”
  小伙计又嘟囔起来:“东家也是的,咱一天又能赚几个钱?”
  小伙计的话,那汉子听不懂,出去唤人了!
  秦二却道:“话不能这么说,能帮人就帮人一把,咱将来有了难处,未必就没有人帮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殿内的客人频频点头,说话的功夫,外面的人进来了。
  共有三人,一人四十岁左右,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大概在二十岁上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那名四十岁的汉子,才是三人的头领,而且此人是个经历过生死,办过大事的人!
  三人都大包小裹,带的东西还真不少,秦二道:“如不嫌弃,到里面先喝杯茶,看看咱的茶可还喝得?”
  “大恩不言谢,叨扰了!”
  “请!”
  “请!”
  秦二吩咐伙计在前面照应着,带着客人到后面来。前面做买卖,后面住人。一个小院子,两排厢房,收拾得很整洁,看起来主人是个勤快人呢!
  请客人坐了,秦二亲自倒茶,刚刚坐下,领头的汉子道:“这只银锁,乃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可惜坏了。东家看看能不能找人帮着修修?”
  一只银锁,做工精细,惟独右下脚缺了一块。秦二道:“请稍候,我去去就来!”
  秦二一心的欢喜,回到卧房,在一处最隐蔽的所在,取出一个绿缎子包,几下打开,里面是一块铜牌,牌子上面还缀着几根银链子。来到外间,将铜锁与铜牌一接,恰好是一只完好的铜锁!
  一名兄弟在头领的示意下,出去守着,秦二撩衣下拜:“开封府越大风,参见上使!”
  “老哥快起来!”头领将秦二搀起来,扶好坐下,深深一拜,“在下聂仲远,开封聂府尹是本家的叔叔,在组织内大家都叫我十五月,叔父大人临行前关照,一切听秦老哥招呼,还请老哥多多关照!”
  府尹的侄子,而且是十五月,秦二说什么都要起来见礼,否则也坐不安稳,聂仲远只得从了。他们同属于一个叫“风花雪月”的组织,秦二对于组织内部不是很清楚,他没有下属,只有一个上司就是开封府尹。八年前,秦二拜别家中老母,来到交趾升龙城,潜伏下来。他一直等着上面来人,今天,八年过去了,终于来人了。而且,来人竟是十五月。
  关于组织,秦二知道的不多,也没处打听:风组,刺探情报;花组,是一群负责特殊任务的女子,听说都像花儿一样绚丽;雪组,实施阻击暗杀任务;月组,负责组织内部协调管理。十五月,应该就是月组的最高长官了。
  见过面,聂仲远取出一封信函,双手交给秦二。秦二回到里间,取出一本《论语》,按照信笺里面标示的数字,找到每一个字,终于弄明白了信的内容:“有事交趾,将城内情况送出!”
  即使信笺落到了敌人手里,恐怕也搞不懂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看信中的内容,难道要打仗了吗?
  秦二出来,与聂仲远商量详细的行动方案。事情很急,后天聂仲远等人就要走了。秦二将店铺交给伙计陈三强打理,自己出去打探情况。四人分好任务,分散开来,秦二与聂仲远一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外城东南方向的一处军营。路上,聂仲远看到了新奇的东西,总要问上一问。慢慢明白了,通过身上的衣服就可以分辩一个人的身份:平民百姓穿褐色布衣,低级官员穿蓝葛衣,高官贵族穿红袍,衣服的式样与大宋区别不大。
  聂仲远看到一名女子,头上带着长方形的红帽子,上身穿束腰蓝衣,下身穿开衩至腰间的长裙,披肩长发随意地垂在脑后,站在街边,一阵风吹过,撩起了长裙,越发显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了。
  秦二道:“那是一名瑶族女子,说到她头上的帽子,还有一段来历呢?”
  “哦?”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瑶族中间流行一种怪病,女子长到十三岁,大多都会患病。患病之后的女子,头发、眉毛脱落,死的很凄惨。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名剪掉了头发的女子,虽然也是十三岁,竟没有生病。所以,瑶族人认为,是恶魔把族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带走了,于是,在十三岁之前,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