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变-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睿满意的点点头,显然对这番话还算受用,他想了想,说道:“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卜机你知道,你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朕和诸位爱卿磋商已久,依未能决,你还是再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看着司马睿那张儒雅清秀的脸,不知为何我竟从心底生出那么一丝亲切来,他那温和的眼神,澄净而清澈,很难让人联想到冰冷的皇权。
想到这,我不由说道:“陛下,卜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进太学读书。”
“读书?”
“读书!”
大臣们一片哗然,而司马睿也很是错愕。王导倒没有什么,只是王敦的目光却如剑一般射过来,看得我浑身不自在,而谢鲲看我的眼神则很复杂,庾亮则一直微微点头,也不知道他究竟什么意思,其他大臣则开始窃窃私语。
好一会,司马睿才回过神来,问道:“卜机,常言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了一身本领,就当报效国家,为何你却没有这样?”
“卜机生也寒微,长也艰辛,然报国之心,日夜不敢忘,如今承蒙陛下厚恩,卜机自然当肝脑涂地以报,可是卜机深以为自己学识浅薄,恐不能担当大任,如蒙陛下厚赐,能让卜机进太学读书,日夜聆听圣贤教诲,贞明其德,陶冶其思,则卜机必能脱胎换骨,报效皇恩。”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七章 太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的目的,当然一来是培养大儒,二来就是各级的接班人了。
因此,太学是从西汉起,就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本来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儒学根本没有任何地位,甚至没有公开的教授,儒学家也基本死绝,只有少数地方还有私家教学,却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后来,东汉建武五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汉灵帝熹平四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两汉时太学在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
魏文帝曹丕黄初中恢复了洛阳的太学,有博士十九人。太学生在魏明帝时增至千余。时依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
而在本朝,武帝时就有太学生7000余人,依《晋令》规定,试经及格者可拜郎中。不过教育体制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专设了国子学,形成了贵族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制。我如今乃是寒族,当然只能选择太学了,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皇家人丁单薄,所谓的国子学也已经名存实亡。
不过,天潢贵胄毕竟也是少数,如今虽然世族门阀位高权重,却也还没有完全忽略了中层的人才,在太学里,无论是先生还是弟子,也都是人才济济。
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战国、秦朝已有博士之官,用来管书籍,备顾问。自西汉始,以对弟子授业传道为博士的主要职责。同时还要奉使议政,试贤举能。汉代规定博士须熟习经史,“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一代鸿儒巨贤,方能充当博士。
自西汉武帝草创太学,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其在学人数,至西汉末仿孔子弟子三千,太学亦设员三千。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于建武五年十月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于是立五经博士。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建太学,距皇宫8里,学业重开。刘秀曾多次亲幸太学钦鉴诸博士相互论难,考究诸生学业,观看学生的“雅吹击磐”等娱乐活动,并物质奖励博士弟子以劝学,从此,原本一度衰落的太学重新名扬天下。
自董卓之乱,太学被毁,典策文章,竟共剖散。当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才又扫除太学灰碳,补石碑之缺,备博士员,开始招收弟子。至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又以古文、篆、隶三体刊刻石经《尚书》、《春秋》二部,以供取正。太学自曹魏在废墟上重建,至晋武帝时再次“廓开太学,广延群生,天下磷萃,远方幕训,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晋武帝曾三临太学并行大射礼,王公卿士、博士助教,并治礼掌故、弟子门人咸在列位。又设宴班飨,对学生的“勤学务礼,遵修旧典”大加赞赏。对学校各级官员,下及学生、乐工,厚施丰备。“人知所劝,宇承风,莫不景慕”,并与咸宁四年十月二十日立碑颂德,此即《三临辟雍碑》,太学再次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可惜永嘉之乱,洛阳太学复又被毁,如今太学南迁建业,在朝野的共同努力下,才又焕发生机。
因此,从策略上来说,我选择进入太学,还是很有考量的,一方面,固然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补上过去缺乏正统教育的一课,另一方面,进太学也只是暂时的沉潜,避开当前大热的情况,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再者,在太学里,等待雕琢的璞玉也实在太多,而如今,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啊!
我几乎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而欢欣鼓舞了,但是我知道,司马睿还没有说话,而他没有说话,一切都是未定之天,天知道他脑子一热会做出什么决定来。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八章 库部
【第二更了,大家多多支持吧,订阅收藏鲜花都往上上吧,多谢了。】。。。。。。。。。。。。。。。。。。。。。。。。。。。。。。。。。。。。。。。。。。。。。。。。
周围,是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等司马睿的决策,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
半晌,司马睿才注视着我,沉声说道:“卜机,你想好了?”
“末将已经考虑周全,请陛下成全。”我坚定的点点头。
“那好。”司马睿深吸一口气,道:“既然爱卿你想文武双修,也是朝廷的幸事,希望你在太学里好生读书,不要堕了朕的威名。”说罢司马睿沉吟一番,道:“拟旨,加封卜机为威信县侯,食500石,入太学读书。”
“微臣领旨谢恩!”我朗声说道。
“同时。”,司马睿想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再授予卜机库部郎中,原郎中田木,准其告老还乡。”
库部?我愣了一下,才意识到是掌管军需粮草,隶属于度支曹的部门,忙道谢恩。
而一直浑浑噩噩的王导,目中却瞬间闪过一丝璀璨的光芒。
“列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司马睿淡淡的扫视了群臣一眼,王导永远面如和煦,王敦一直威风凛凛,谢鲲这次紧锁眉头,而庾亮却若有所思。
“既然没有,诸位就回去吧。”说罢司马睿霍然起身,朝后宫走去,而马凌赞许的看了我一眼,一挥拂尘,尖声说道:“退朝。”
“万岁万岁万万岁。”自然是一阵山呼,而不少臣子却面面相觑,尤其是钟铎等人,面色犹为不豫。
我看见了,却也能视而不见,等到出宫时,我跑上去主动和钟铎打招呼,却被他“哼”的一声晾在那里,等他们走远了,我还隐隐听见“胆小鬼”,“软骨头”这类的话。
“走吧。”谢鲲从我身边走过,身后也跟着一大群人。而对面的对头们,却也都虎视眈眈的看着我,而他们的表情,却也丰富无比。
于是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退朝后,谢鲲府上,众人济济一堂,谢鲲郭璞上座品茗,虽然神色不算太好,却也没说什么,只是两个小丫头却似乎很是不满。
“卜机哥哥,你也是,那太学有什么好的,一群腐儒摇头晃脑的,根本学不到东西的。”谢蕴小嘴嘟得老高,看起来对我这个决定很是不满。
“呵呵,话不能这么说,再说了,腐儒可是进不来太学的。”我端着茶盏,笑吟吟说道。
“那有什么用?之乎者也能打仗吗?之乎者也能开疆吗?项羽说的好,男子汉大丈夫,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就好了。”谢蕴还是不服。
“之乎者也当然不能打仗,但是可以教化人心,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再辅以教化,施以仁义,则百姓畏于私而勇于公,平日里安居乐业以事稼穑,战时则奋勇当先,悍不畏死,只有这样,前方的将士们才打得赢啊,不然,就是将军再勇不可挡,谋士再妙计迭出,也是没有用的。”
“哎呀,卜机哥哥,你那是谋万世者,没有用的,如今形式危如累卵,都火烧眉毛了,我们要的是速成之法,你明白吗?”
我淡然笑了笑,没有回答。
“虽然灵儿知道,卜机哥哥你是要暂避风头,可是舍将军而就库部郎中,似乎很。。”谢灵沉吟了一下,有些犹豫。
“就是嘛,一个库部郎中,才从四品呢。”谢蕴也很是不满。
“妙,就妙在这库部上。”郭璞放下茶盏,插了一句。
“怎么说?”谢灵显然很有兴趣。
“这库部虽然隶属于尚书省,可是这库部的郎中却可以专奏皇上,独自为之,不必受尚书省节制,而且,库部掌军械器用,卤簿仪仗,兵籍文书,全国的山川河流的地图典籍,嘿嘿,若是庸才在,自然没油水也没好处,可是有心人的话嘛,嘿嘿。”郭璞越说越得意,忍不住奸笑起来。
“若是好好干,我就知道天下有多少兵马钱粮,知道天下各处的雄关险隘,知道各个府库有多少刀枪剑戟,还可以处理陛下出巡的依仗车马,总之,看似小官,学问还大呢。”我也信心满满说道。
“而且,你们还忘记了一点。”谢鲲也饶有兴致的说道,“库部去年仓库失火,皇上大怒,经三公九卿会商,决定库部单独配禁卫军1000,由库部郎中节制,不受大将军管辖。”
说到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这么说,虽然是文官,依旧可以名正言顺的掌兵了,1000人,虽然不多,却也不少啊,尤其是在建业这核心之地,有时候几百人就可以翻天覆地,何况是 1000人,在豫章的时候,我不就是靠着1000人纵横南疆么,虽然这1000人不可能比得上谢家亲卫的精锐勇武,却也不会差到哪去吧,再说了,有库部的精良装备在,还怕打造不出一只铁军?
想到这,我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了,看起来司马睿当真“贼”的很啊,不知不觉就给了我一个大枣,我是不是得去好好报答他呢?
“皇上,在下一盘大棋啊。”郭璞悠然说道,却把我们原本飘散的思绪有拉了回来。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九章 大棋
【大家多多支持吧,收藏和订阅很需要的说。】。。。。。。。。。。。。。。。。。。。。。。。。。。。。。。。。。。。。。。。。。。。。。。。。。。。
“大棋?”谢蕴皱起眉头,嘟起可爱的小嘴,很是不解的问道,而此时谢灵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不是大棋,很难说。”谢鲲很谨慎,毕竟这个问题着实事关重大,“不过如果是的话,那我们的皇上,”司马睿苦笑道:“那可就是国手啊。”谢鲲话里话外也不甚唏嘘。
一时间,众人再次陷入了沉默,我当然明白这些话的意思。自从南渡以来,由于当今皇帝司马睿乃是王家拥立,本质上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像开国诸君那样自己打下的天下,如今手上有没有信得过打得赢的军队,因此如今的皇帝,说好听点是虚君垂拱而治,说难听点就是傀儡大权旁落了。
这事才朝野上下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连我当年行走江湖的时候也知道,司马睿基本上是个摆设,大概就是哼哼哈哈那类人,可是,政治永远是复杂的。他虽然没有实力,可是在道理上,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总有人,会主动向他靠拢,而作为他自己,既然已经站到了名义上的巅峰,想名实相副也是人之常情。谁愿意去当牵线木偶呢?
况且了,司马睿就算自己不愿意,那群野心家们也会去窜错他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想必如今的权臣们自然心里有数。
可是,若是一切是司马睿自己操纵的,那么,性质就变了,起码,会让那些大佬们心里很不安生的。
而如果司马睿居然一直在布局谋划,甚至筹备了很久的话,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司马睿的隐忍和心机了,因为为人君者屈于臣,谋大事者忍于蔑,确实是太难太难的事情,甚至比韩信忍胯下之辱还要难得。毕竟韩信昔日尚落魄,而今朝司马睿可是天子。
早在南疆叛乱前,当时我和谢鲲就大略商讨过这个问题了,当时谢鲲得到提拔,算是司马睿发出的信号,但是当时我们理解的是司马睿简单的打压之术,毕竟在之前的近十年里,王家由于定策之功而一直权势熏天,谢家,庾家也只是最近才缓过来的,作为天子,扶植较弱的打压较强的也是最普通的御下之术了。
可是这一次,一切却就大不相同了。
这一次,可以说司马睿是妙手迭出。
首先,让谢鲲出镇京口,就是一招打入。毕竟这乱世里,一看地盘二看实权三看兵马四看钱粮五看人才,对于谢鲲这个级别的人,有功当然要赏,可是赏什么,可就大有学问了。
封爵加号,说实话没有任何意义,实权?他司马睿自己也没有,最多只能给个名正言顺让谢鲲自己去抢,但是司马睿还真就这么做了,而且一次还做了个大的。
京口!司马睿果断甚至说是急不可耐的把京口给了出去,这一下,从明面上,谢鲲所得不可谓不丰厚,从利益上讲,谢鲲也算捡了个大便宜,谢系人马有了京口这个战略位置极端重要的地方,必然实力能更加迅速的壮大,可以说,有了京口,一下子就让谢系的实力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可问题是,如今朝廷的党争,已经到了近乎惨烈的程度,给了谢家一个京口,无异于把谢家也推倒了风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