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问题 >

第12章

问题-第12章

小说: 问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报名小院的大门口,广院的学生正在起劲兜售着他们自己编写的各种应对艺术类考试的小册子。三张课桌拼出的摊位前始终围满了前来报名的少男少女,他们一边翻看小册子,一边不时打量一下眼前的广院学生,眼神里有些羡慕、有点羞怯、又充满希望。    
      院门口临时设起的卖盒饭的摊点生意很好,因为前来报名的人大多都是早饭前就赶到这里排队的,这个盒饭摊是从早晨卖到中午,顾客就没断过。走进报名现场才见识了什么叫“火爆”。排球场大的院里排队等候报名领表的人绕了三圈,人数得上万了。人多密度太大,加上天气奇热,很多排队的考生都只穿着短袖T恤,汗流满面地缓慢地向报名楼挪近。在保安的同意下,记者挤过三层报名考生进入了报名楼内。上千名报名学生已经把一层大厅装得满满当当了。各专业报名台前挤满了咨询的考生,大厅中间的几张办公桌上永远都趴着好几位填写报名表的学生。最辛苦的是负责报名工作的老师们,他们一个个满头是汗、口干舌燥,可还要耐心地解答每一位报名者的每一个问题。    
      负责报名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整个上午报名者已经超过1000人。    
      3月14日,星期四。一转晴好的天气状况,北京刮起了大风。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专业报名的最后一天。    
      记者问来自江西九江和广西的两位考生为什么想考表演系,她们回答:“觉得表演挺好玩儿。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喜欢,像我们这样处在花季时的学生都有明星梦。”    
      全国各地的考生都来了。这一天,北京电影学院里各种带有典型地域特点的年轻面孔出奇的多,同时,操着各自浓重口音的家长们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据说仅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人数就超过了1万。    
      三大现象    
      在几天时间里,记者先后在艺术类专业报考开始比较早的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采访,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火爆的场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火爆场面的背后有三大现象发人深思。    
      现象之一:家长全力支持虽然今年高考艺术类专业报名的考生格外多,但大多数学生    
      都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而几乎每一位陪同孩子报名的家长都对自己孩子投考艺术类专业的选择给予百分之百的热情支持。在北京电影学院,记者碰到一对刚刚从湖南赶来报考动画专业的母女,她们的态度非常明朗,不怕走南闯北,就是要将报考艺术专业进行到底——    
      记:你是报动画专业的吧?    
      学生:对。    
      记:知道考你这个专业的有多少人报名吗?    
      学生:500多人。    
      记:能录取多少?    
      学生:25个。竞争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考了。    
      家长:动画在中国是冷门,我们小孩说正因是冷门才想在这方面有造诣。    
      记:那么多孩子要报考艺术院校,您有什么感想?    
      家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那时候,他们挺懂事,知道该学什么。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能不能考上不知道,但我们支持他们,作为家长都希望他们能考上。我的小孩儿还报了    
      天津美院,已经在长沙考了,还考了武汉华中理工,下一站准备到广州考。    
      现象之二:考生报名存在盲目性考生的勇气加上家长的支持,高校艺术类专业的门槛快被这些艺术发烧友给踩破了。但他们真的了解自己的艺术追求吗?他们对所报专业究竟有多少认识呢?    
      记:你这是报的什么专业呀?队这么长!    
      东北女孩:服装设计吧。    
      记:你怎么选了一个队最长的排呀?    
      东北女孩:反正选的人多这个专业就好吧。我是这么想的。    
      记:我听你不是北京人,东北人?    
      东北女孩:嗯。    
      记:为什么要一个人来报艺术类专业?    
      东北女孩:想出来闯闯吧。我感觉艺术类比别的好吧,挺另类的,我也说不出来,    
      反正感觉挺好的,挺刺激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所报艺术专业的具体特点并不是十分了解,所掌握的专业知也很有限。    
      现象之三:热门专业更热    
      记者观察采访到的另一个现象是如今社会上比较流行和热门的一些艺术专业报名人数尤其多,出现了扎堆现象。比如现在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等都成了最抢手的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    
      三大理由    
      记者调查发现,报考艺术类专业有三大理由:    
      理由一:文化课成绩不好也能上大学    
      一位报考东华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曾对记者坦言:自己文化课成绩上不去,参加普通高考上本科分数线希望不大,但仗着自己有点绘画功底报个艺术专业碰碰运气,要是专业考试通过了,即使文化成绩低,被录取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理由二:也许明天我就能变成明星    
      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越来越主张个性张扬,追逐成名成家再也不会受到指责和非议。越来越多的少男少女希望通过考取艺术专业来圆自己的明星梦。    
      理由三:好工作加高收入的诱惑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的渴求自然也与日俱增。与艺术相关的行业市场看好,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加上艺术领域的工作大多收入不低,都成为吸引学生争挤独木桥的理由。    
      当然,在所有理由之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理由,那就是,大部分考生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    
    


 第六章 高考学子热扣艺术之门2。高考学子热叩艺术之门(二)

    究竟为什么今年高考艺术类专业报名会出现异常火爆的态势?几所高校负责报名招生工作的负责人分别从各自角度分析了其中原因。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张会军:    
      “一个是电影学院建院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表演教育当中或者电影教育的地    
      位,我们是惟一一个专门的电影院校;第二是我们电影学院培养了一些人,这些电影演员做出了一些成绩,对母校影响也比较大;第三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对电影这个行业比较热衷,觉得成名快,现在的孩子又有个人的志向,愿赌服输。”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绍文:    
      “一是发展前景好。入世后,北京市确定了都市工业方向,对服装业人才需求大。    
      而且现在人们对美的追求欲望大了,学生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艺术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是精神上的享受。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人们对艺术的渴求越来越多。今年高考中的艺术专业报名热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号,它暗示着艺术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现象,它让我们体会到开放的力量——不必压制个性,任何人都可以骄傲地宣布“我想成为明星!”    
      它让我们感受到年轻的勇气——为实现梦想敢于面对最激烈的竞争;它让我们看到平    
      等的光芒——艺术走下圣坛,你不仅可以远远地欣赏,还可以走进去创造你自己心    
      中的艺术作品。这几天,大多数高校的艺术专业还依然在忙着报名或考试工作,这幅热闹、忙碌的图画应该令人高兴,因为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人多了代表着社会在进步。    
      存在的误区    
      为了应付好人数爆增的艺术专业报名工作,北京服装学院的赵东主任已经连续三天没能回家了。他声音沙哑地告诉记者,学院每年艺术专业报名学生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比几乎都在20比1左右,这个比例远远大于高考中非艺术专业的录取比例。    
      而据记者了解,在其他艺术院校或某些综合大学的艺术专业报考与录取人数也都相差悬殊,像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比例更是达到一百比一甚至几百比一。    
      太多的追梦人和最终太少的梦圆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我们不能否定某些艺术院    
      校或专业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办学实力,这是令人欣慰的;我们也应该尊重少男少女们追求梦想的行动,这是年轻的权利,也是争取机会的努力。但是,面对悬殊的报名与录取比例,为了年轻学子们能在成长阶段少走一些弯路,我们还是想用行家的话来给踊跃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们降降温。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张会军:    
      “我们看了很多报表演系的同学基本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实际这里面水分也很大,其他院校有些孩子身高、长相、语言都不过关,有的孩子连普通话都没掌握就来了,你也不能不让他报啊。愿望是好,但不实事求是,没有从自己的专业素质出发。你光有良好的愿望没有必要的准备,    
      包括他的知识准备和条件准备,我觉得也是不行的。很多学生有盲目性,觉得我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实际不是这样的。电影所有的专业都是比较残酷的,因为它必须要有一定的修养,一定的技能,还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演员这个行当,我觉得大浪淘沙,不是说拉个人上去就可以成功的。”    
      现在,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或高校中的艺术专业    
      的提前报名和考试工作都在陆陆续续进行着,最终的报考人数还无法统计,但从记者采访和各地传来的信息显示,今年的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一定大大超过往年。学生们还在热情高涨地走进艺术专业报名处,高温中,我们来听听专家冷静的分析。    
      中国社科院学者陆建华:“我觉得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一个专业,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艺术类学校的报考人数一直跟实际录取的人数相比很悬殊。即便是这样,每年还是有很多学生报考艺术类的学院。艺术类学校的就业前景我个人感觉有点像运动员,就是说家长花了很大的血本,花了很多精力,一旦获得成功就名利双收,雅一点讲就是有很好的社会形象,有很好的社会地位,有很好的收入,这样也能满足一些孩子家长的荣誉。对明星合理或不合理的追求,如果100个里面成1个,从示范效应来讲其他的孩子也会源源不断地靠拢。”    
      看着办公楼下报名的长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张会军指出,很多报考艺术专业的考生存在一个误区:错误地认为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低。“我们学校现在的文化课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提高,我们学校现在每年500分以上的考生已经非常多了,最高能达到600多分。我个人认为,你文化课不好的孩子专业课也不行,    
      专业课好文化课也很棒,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素质加强以后对其他东西也特别好懂,你专业课好文化课考不好,电脑录取你连提档线都到不了,根本出不来你,没用。”    
      对此,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李小华院长也做了特别强调:    
      “过去把艺术专业作为纯艺术类,招法就是数学不算分,其他分加起来比较低,这个    
      基础上按专业排队,只要你专业好,文化够了很低的分数线就能进来。现在是误区或者老皇历了。近10年这种情况基本改变了。”    
      陆建华先生谈到了今年高考艺术专业报名热中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有两条,一个是从现在,包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年轻人,即    
      便是受到系统专业培训,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也就是说他读完书以后掌握了知识想找一个好的工作很难,这点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所以有很多孩子希望在艺术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本身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个人的志愿和整个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个难题还是没有解决,从今年报考艺术院校的人员剧增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考生开始对自己现有的艺术水平和对未来前景抱着过分理想化的期望。理想化我觉得很正常,但过分就不好了。    
      “第二点就是我们艺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年轻人认可了,也就是说以前你可能凭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天生的舞蹈天才,稍加不正规的训练就可以成名。但是,大家现在看到,要成为非常专业非常有前途的艺术方面的从业者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单靠偶然的运气成名或者成功这种几率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是好现象。但是,第一种现象是过分理想,它会导致一些失望,一个是考不上的失望,还有一个是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两个东西是并存的。”    
      看到有这么多人想要以艺术为职业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对艺术的尊敬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对于考生们来说,如果你已经报考了艺术专业,请你一定用最大的热情和努力把握好这次机会。当你站在艺术专业报名处时,记住: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第六章 高考学子热扣艺术之门3。Crazy for You 

     文/毛舟    
      其实,本手记更准确的题目应该是“Crazy for Art”,用这首已经不新的歌曲名做题目是    
      因为它的演唱者麦当娜至今还特立独行地活跃在演艺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她到底是个成功的艺员。    
      2002年开春时节,我在北京一所所艺术院校的门口领教了少男少女们对艺术的疯狂追逐。    
      最燥热的一天,北京广播学院西门口外。不宽的马路两边早已停满了车,送考生前来报考艺    
      术专业的私车、公车、出租车堵得一塌糊涂,喇叭声不绝于耳。自行车见缝插针,也是一    
      辆挨一辆蹒跚向前。从广院西门口到斜对面报名的小院门口之间,两路人相遇了——一路是    
      广院在校学生,他们拿着各种考前辅导小册子热情地推销着;另一路是前来报名的考生,他    
      们翻着小册子观察着广院学生,有点羡慕有点羞怯还很有点不以为然。他们之间有了这样的    
      对话——    
      对话一:    
      广院:你想考什么专业?    
      考生:导演。    
      广院:那你发表过什么作品吗?    
      考生:我还没上学呢怎么发表作品?    
      广院:考广院最好发表过作品,写过剧本、小说之类。要不你的竞争力不强。    
      考生:那可说不准。我没发表过什么,但今年秋天准和你同校。    
      对话二:    
      考生:哎呀妈呀,这北京咋这热!    
      广院:你是东北人。    
      考生:听出来啦。    
      广院(看他手中的报名表):怎么,你要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