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040921钤记中华(一)-书 法-李刚田 >

第2章

040921钤记中华(一)-书 法-李刚田-第2章

小说: 040921钤记中华(一)-书 法-李刚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纸上盖,那个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汉代人用印章,当时没有印泥,它是盖在泥上,刚才说这一卷,串简为册,卷册为卷,把卷上缠上一条绳子,在绳结上放上一块泥,然后把这图章打到这泥上,“使物转徙而不可发也”,就是这件东西,这叫文书,一站一站地传递,不能打开,就是快马扬鞭,一站一站地送到北京,送到京城这个文件送去,送去以后这块封泥不能打碎,如果这块封泥碎了,就是什么呢?就是你泄露国家机密罪,或者是偷看了,这个就要杀头了,所以那个时候它用印是那样用的,它并不是盖在纸上去印的,所以汉代人他有许多特殊的,现代人不可想象的一种书写习惯,他的用印习惯,因为汉代人没有桌子,写字一手拿一个竹简,一手拿一个毛笔,简笔俱动这样去写,写一个横,这样两个都动,写一个竖呢,它因为竖着不容易,竖越写越短,这个隶书它就越写越宽。 

  当时用笔,最开始用枣核笔,枣核笔是什么意思呢?笔里头有一个硬芯,笔毛披在外边,它像咱们沾水笔一样,笔头用秃了可以去掉,再套上一个笔头去用,古代长沙出土的那些笔,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那些笔就是这样的。说王羲之写字他笔成冢,墨成池,他练字练得很勤奋,笔就埋了几个坟头,都是他写坏的笔,就是退笔冢,什么叫退笔冢呢?就是把笔头退下来,用大筐装着,越装越多,最后把它埋起来,成坟头,称笔冢,埋成坟头那么勤奋。 

  咱们有时候旅游,到曲阜看到旅游景点销售部里边挂着王羲之的对联,那肯定是假的,因为王羲之那时候没有大纸,就不可能写对联,当时也没有对联形式,对联形式一直到了明代中叶,人们才开始用对联作为书法创作出现,当时最早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大纸,也没有对联形式,那肯定是假的。纸张出现以后,就是开始出现了后人总结王羲之的笔法,叫做“古法用笔”,咱们现在谈到的书法的最基本的技法,就是笔法。实际上它不是金石文字的笔法,不是隶书的笔法,隶书时代还没有笔法,笔法是职业书法家出现之后,纸张出现以后,文人对写字用笔的一种总结,总结出一种规律,叫做笔法,那么随着这种笔法工具在逐渐改进。 

  刚才说到清代的碑学兴起,它开始写金石文字,开始写隶书、篆书。隶书、篆书追求什么呢?它追求一种金石效果,就是苍茫效果,除了写得很清爽的效果,它追求一种朦胧效果,模模糊糊的效果,它追求一种书法审美上和声效应,这个词我这么说,比如乐器,咱们在弹奏乐器的时候,这个乐器咱们弹钢琴的时候,这个手弹的是旋律,那么这个手弹的是和声,伴奏是和声,那么在碑派兴起以后,在大幅作品的时候,这种和声作用要出现,所以单靠一种短锋的硬毫毛笔它就完成不了这种大作品,金石文字,所以就出现了长锋羊毫,长锋羊毫笔在清代中叶普遍使用,实际上从明代开始,到了清代中叶普遍开始使用长锋羊毫,这个就是说,它用笔的方法,根据材料它紧随着时代在变化,当代书法变化是更为丰富多彩。 

  近二十几年,书法在我们全国兴起了一个书法热,爱好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像我们是非常欢欣鼓舞的事,像我们从事书法专业的人来说,可以说如鱼得水,但是,早些年,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我学书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那时候很小,“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书法就作为“四旧”,作为封建糟粕都给清除了,当时就是谁要是写,你比如写颜真卿的字,有人说你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你就不能写。历史上这些书家的东西,都作为封建糟粕,我那时候写字就是比如我偷偷地借人家一本字帖,承诺人家天亮要还,晚上借天亮要还,这时候我晚上回家连夜通宵不睡,就把这个帖描啊,用薄纸附在上,当时也没有复印机,什么都没有,就在那儿描,通夜不睡把这贴描完,天亮偷偷还给人家,也不是别人吝啬,就是他这个东西,还不能暴露,暴露了就要被抄家,就会有这种危险,当时文化大革命学书法是相当艰难的。但是后来,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是1979年之后,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开放,书法艺术在这个春天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了。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在这个前后各省的书法家协会都成立了,一直到各县、各市县一级都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现在有七千多会员,加上县市一级的,大概我们这个社会里边从事书法和欣赏书法的人,要以上千万人口计算,这样一个书法热的一种大的背景,这个书法艺术探索也越来越多,它在打破过去人们的习惯的审美定式,在追新,追求一种新,在这个过程之中,书法在发展,人们在个性化,就追求个性,在个性化的过程之中,很多人感到迷茫,我们感到迷茫,什么是书法美,越来越搞不清楚,有些人就觉得你们专家眼中的书法美,和我们普通人眼中的书法美距离怎么这么大,你们在全国获奖那些作品,我看起来怎么那么丑,他能获奖,为什么获奖?我这个老师,我学了四十年书法,全国展,我一投稿就落选了,我的学生跟着我学了三五年,他就入选了,他就能入选,这是为什么?他就有好多这种由于追求不同理念不同产生很多差异,有很多问题,这个也是目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这个里边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叫书法?包括我们搞了几十年书法的人,如果问你,什么叫书法?你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或者几句话用一个概念的语言去说出来,所以对书法的认识不同,它就产生了对审美的很多差异,过去人对书法的认识,他是用美用结合式的书法,美和用结合,今天这个书法呢,它是多元的,多角度的,有些人认为书法是美用结合的,有人认为是纯欣赏性的书法,就好像咱们看到展览会上的那些作品,看到模特在走T型台那些衣服,看着很美,就是不能上街穿,咱们美用结合的衣服就是老百姓日常穿的衣服,既穿上舒服又要美,它是一种审美,但是更多的展厅艺术又是T型台艺术,实际上是服装的T型台艺术,所以它现在这个艺术在分化,古人欣赏艺术的方式它不一样,和现代人不一样,古人他是在品味书法,古籍上有这么几句话,就是“口诵其文,手楷其书,想见古人风采”。所谓“口诵其文”,古代人没有大纸,他这一篇书法就放在桌上,这么默默地读着这个文字内容,美妙的诗句,美妙的文章,默默地读,“口诵其文,手楷其书”就是用手或者用心玩味着他书法的美妙,笔势之间的关系,一笔一笔写过去,笔势之间的关系,想见其人风采,就是通过美妙的文字,通过美妙的书法,感受到这个人的人格力量,他的人格魅力,它是一种真善美合一式的欣赏,它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欣赏,这是古代的欣赏方式,这种欣赏方式一直延续几千年,带有浓重的古代文化的味道,它讲究很多,比如“书品即人品”这个关系,书品就是这个人他人品高书品自高,实际上它对书法的解读,就是对人生的解读,就是对道德的解读,它和现在人看书法不一样。 

  古人对书法是读,现代书法是看,全国展览,全国书法展览,一般早些年就是展出五百件,最近几届,我刚从全国八届书展评选我做评委回来,它入选要一千件,这个一千件作品你要去看展览,这个展厅中,你看三个小时就很疲倦,非常累了,三个小时一千件,那么一件能够看多长时间?三个小时,一百八十分钟,你要看一千件,大概一件作品能看二十秒都看不到,一件作品作者千辛万苦创作出来,你只能看到二十秒,这二十秒不能读只能看。看完了以后你很疲倦出来,出来有朋友问你,你觉得哪件作品最好,对你留的印象深,这个时候你可能说,西北角那件草书写得特别好,我印象特别深,这朋友继续问你,这件作品它写得什么内容?你可能茫然不知,没顾及它写的内容,就是你没有读,只有看,只有对书法的看,而没有对它进行读。 

  正是由于这种由读到看,看这个变化很简单,它实际上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古人的书法是读,是在书斋中,是静对着书法,今人的书法是在墙上挂着,在壁上观,在高大的展厅中、在众多的作品对比之下去读,这个时候众多的作品对比之下去看的话,哪件作品在形式上突出,首先就能打动你,打动你的是形式,比如咱们现在人们的审美方式在改变,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变,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很简单一些例子,你比如我们古代有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过去那种小农经济时代,一个村子我这家酒做得好,我的酒香,我住得再偏僻、巷子再深,这些老客户拿着酒壶来我这儿打酒,来我这儿喝酒,来我这儿聚会,酒好啊,我就靠这种酒好的诚信来吸引消费者,我不必要做什么,随着市场经济以后,就不行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过时了,你就必须做广告,巷子就必须不能深,广告做得要好,那么你这个货又必须是好,它比过去的农业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两重的,酒要香,巷子又不能深,这个例子在艺术创作上同样是这样,我们古代的书法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不要张扬,古人他用儒家的理念去对待书法,书法要无意于佳乃佳,就是我不是刻意地追求一种美,但是我在不自觉中表现了一种美,我要若不经意,作品若不经意,我反对刻意经营,追求一种“胜似闲庭信步”那种感觉,古人是处于这种感觉去写,他反对作品的设计性,但是在今天的展厅时代,你作品如果没有这种设计性,在众多作品对比之下,一千件作品,就是你是个灰姑娘,你长得再漂亮,你这个灰姑娘,人家很容易忽略过去,所以它这种审美形式变了,古人他对作品细细地解读,今天到作品的看,这种理念的变化,他对作品的技法和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