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静点点头:“宋先生,您放心吧。”
王先生辞别要走了。道静不安地望着他,心里不知是喜还是忧。王先生轻轻对道静说:“安心教书,您姑母过几天会看您来的。”
道静点点头,微笑着说:“您见了我姑母,就说我在这里会好好地教书的。叫她放心。”
王先生走了,宋郁彬和道静又谈了几句话,忽然门帘一掀,一个三十多岁瘦削、苍白的女人拉着道静的男女学生走了进来。
宋郁彬见这女人进来,站起身向道静介绍:“这是内人。她身体不太好。”他又替这女人介绍道静,“这就是县里督学王先生介绍来的张先生。以后你要多照顾她。”
那女人并不答话,却用了一种奇怪的、好像窥探什么似的锐利的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林道静。这使得道静有些气恼。幸亏那男孩子缠着那女人喊:“娘,娘,俺要上庙看戏去!
看戏去!“那女人的眼光才转了过来,对道静笑笑说:”张先生,您往后多费心,孩子小,不懂事。“
道静忍住气,点点头拉住两个孩子的手,问:“你俩叫什么?”
“男的叫文台。”孩子没有回答,是他娘,那眼睛好像刀子样的女人回答说,“女的叫小素。”
“文台、小素,怪好听的名字。”道静笑着抚摸着两个孩子的脑袋说,“你们爱听故事吗?”
“爱听!”文台一下子拉着道静的胳膊,“老师,你会说五鼠闹东京吗?”
道静笑着:“我知道的故事倒是不少,可就是要给听话的孩子说。文台,你还爱听什么故事?”
没等文台想好,小素替他说了:“他就爱听打仗的。一听说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他就连饭都不吃啦。”
“去你的,黄毛丫头!”看样子,文台比小素厉害得多,他向姐姐一努嘴,小素就不言声了。
把这些看在眼里的宋郁彬望着妻子笑道:“这位张先生很好,我看准能教好他姐俩。张先生的屋子收拾好了吗?”他又转脸对道静,“张先生,请安置一下。我父亲这两天身体不大好,过两天再替您引见。”
刚说到这里,却见一个穿一身深灰粗布衣裳、高而瘦的老头,拄着拐杖走进屋里来。他一进门就冲着道静高声喊道:“我干吗用引见!这位是张先生?辛苦辛苦啦!”说完,不等道静答话,他就转向儿子皱着眉头——这使得他的瘦脸更像一块风干了的豆腐干,“快麦收啦,里里外外,进进出出的事,郁彬,你要多想着点啊。西头王老增那三亩青苗地,你到时想着叫长工们割了它。还有宋文刚的二亩也卖给咱们了。这些事你也替我想着点!早晚这家业还不都是你的!”
“爹,您上了年纪,少操点心吧。”宋郁彬满不在乎地笑着说,“我外边的事还忙不过来。保定律师公会来信叫我,我还想去一趟。家里的事,少跟那些穷乡亲要点,又算得了什么……”
不等儿子说完,老头宋贵堂喊了起来:“郁彬,你呀你呀,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业是容易得来的吗?早晚得叫你给我暴了骨[暴骨,倾家荡产之意——原注]!”说着,他又指着揪着他的拐杖要去看戏的孙子说:“小文台,小文台,你呀,你呀,又是一个败家子!”
宋郁彬夫妇看着老头,并不搭腔只是笑。老头子就气昂昂地拄着拐杖走了出去。可是走到门边他又转过头来对站在窗前默默地看着这一家人的林道静打量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她,好像看她会不会偷东西似的。同时嘴里却对两个孩子喊道:“文台,小素,好好跟着先生念书啊!十块钱一个月的工钱,还要管吃住,你们就要把爷爷坑死啦!”
这个夜晚,道静睡在那间陌生的糊得雪白的小房里,眼前总晃动着两个人影,一个是宋郁彬的老婆,这个长得正好和她丈夫相反的黄瘦女人,那两只大眼睛像刀子一样闪着锐利的光,当它在道静眼前一闪时,她的身上不禁起了一阵寒战——她说不上是由于厌恶还是因为恐怖。另一个人影,就是那个拄着拐杖的大地主宋贵堂。他盯着道静,好像用粗嘎的高声在喊:“别偷我啊!我十块钱一个月把你雇来,还得管吃住……”
道静躺在炕上,一个人对着窗外皎洁的月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干么要受这种污辱?”她自己问着自己,“这日子怎么过呵?侍候少爷小姐,还得挨太太和老太爷轻蔑的、仿佛看小偷、妓女的那种眼光……”
“我那侄儿留下话,要叫你这城市姑娘多受点锻炼。”姑母这句话像灵芝草一样立刻医治了道静的心病。她翻个身,给自己打着气,“道静,这是党派你来的,你要听话。鲁迅说过,‘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这一夜,她就在不安和自我斗争当中过去了。
过了两天,用讲故事的办法,道静已经征服了小少爷宋文台。这使得她心上稍稍高兴一些。而宋郁彬也并不像王先生说的那么怕人。她反而觉得他是他们一家人中比较通达情理,也是对人最好的一个。他在第二天还对道静说过这样的话:“张先生,我真不愿在家里帮助老人过这些收租讨债的日子。可是没办法呵,父亲老了,这几亩地算把我的前途都断送了——我原是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呵。”
道静听他说得恳切,竟有些同情他的遭遇。她想,一个大学毕业生就这样碌碌无为地住在家里,未免有些可惜。这高大的院墙多么像囚人的牢笼呵。
道静感觉宋家大院像个囚笼,房屋的构造也真像个囚笼。
宋家的大黑梢门里,一共有三个正院,三个跨院。一进大门的正院里,一排南屋是账房先生收粮、放账、过秤和十来个护院打手住宿的地方。北屋五间两跨,那五间就是道静刚来时和宋郁彬谈话的客厅,两边跨屋是做为男客的客屋。前院东跨院有一大排牲口棚,此外,就是长工们的低矮的住屋。
中间正院是一个大四合院,老头子宋贵堂住在北屋,东、西、南十几间屋子都是他的铁门仓库。最后面是一个大三合院,五间明亮宽敞的大北房住着宋郁彬夫妇和他的孩子,西屋是宋郁彬的书房,东屋是他两个孩子念书的地方。这第三层院子的东跨院,北屋三间是女亲戚们的客房,(道静就住在其中一明两暗的西头一间里)其余后跨院的东西厢房是厨房和女做饭的、做活的住屋。中间跨院是碾棚和堆着各种农具、家具的屋子。这一家老少不过五口人,(宋贵堂的老婆已死)前后占了总有六、七十间房子。而这些屋子的四周还有一堵高高的仿佛城墙一样的墙壁把它们围绕起来,这也就是道静叫它是牢笼的一个原因。另外宋家规矩森严,男做活的不许到中间的正院去,更不用说后院了。女客人呢,即使是宋贵堂的女儿,出了嫁的姑奶奶也不许住在他的正院,而只能住跨院的女客房。正院和跨院虽有角门相通,但中间也隔着一堵坚实而高大的砖墙,门还是铁的,晚上一上锁,跨院和正院便成了两个世界。
道静住在这个牢笼里,而且两天之后,还发觉自己真的被人监视了。和她住对面屋的陈大娘,是给宋家地主缝缝洗洗的老女工。白天道静去给孩子们上课,她也去正院做活。可是,等道静下了课一回到自己的屋里时,她也立刻跟着走回来。这还不算奇怪,这两个晚上,道静有两次都看见这个女人站在外间屋的小窗前向道静屋里偷偷地望着。道静心里怪腻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刚一来就叫他们监视起来了?
……道静痛苦地寻思着,可是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她忽然想陈大娘并不像一个奸诈、诡谲的女人,为什么不可以……王先生不是还嘱咐她,叫她在长工当中做些工作吗,这老女人也是个受苦人呀。这样打好了主意,于是,第三天的晚上,道静就轻轻走到陈大娘屋里和她聊起天来。她们谈了一会儿家常,道静忽然单刀直入地开了腔:“大娘,您干么老是那么关心我——好像我是淘气的小娃娃?……这是咱们哪位东家叫您这么做的呀?”
陈大娘那张布满皱纹并且还有几颗白麻子的脸涨红了。
她看着道静,呆了一会儿才讪讪地说:“先生,您别多心,没有人叫我……我看您一个大姑娘孤身一人来到这里,怪可怜的……”陈大娘说的不像假话,道静的心立刻软下来。她看着大娘笑笑,就转了话题:“大娘,您家里都有什么人呀?您就是这村子的人吗?”
“先生,您问我的家吗?”大娘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家啦,老宋家就算我的家啦。”
“那,您家里的人呢?”道静忍不住追问下去。
大娘用衣襟擦擦眼睛说:“老头子上井陉煤窑去背煤,砸死在煤窑里;有个小子也早死啦;还有个闺女,婆家把她带到外省去也好几年没有音信。”
“噢,大娘,您是个苦人啊!”道静的同情代替了憎恶,她看着大娘,大娘也看着她,两个人都心照不宣地互相望着。
也奇怪,从此以后,宋郁彬的老婆对道静的态度有了好转,她那刀子样锐利的双眼变得温和了。陈大娘呢,虽然仍然住在道静的对面屋里,却不再跟踪着她。而且,她倒照顾起道静的生活来——常常替她带回一壶白开水;或者替她屋里的煤油灯灌满煤油。不过道静还是不敢和她多接近。
(第二部)第八章
白天,道静到正院书房去教两个孩子念书,功课完了,有时也领着他们到外面转转——她是家庭教师也是保姆。有一天,道静领着文台偶然转到和跨院相连的一个大院里。这里是宋家打场的大场院。方圆足有二亩地。靠南头几棵枣树旁边是一排低矮简陋的小房,这里是宋家储放牲口用草的地方。
宋贵堂可有算计,穷人恨财主恨极了,放火烧财主家时,最爱先点草棚子。于是他把草棚盖得离他住宅远远的地方。即使有人放火,也烧不到他的仓库和住宅。
道静和文台闲蹓着走近草房。在这房前有个衣裳褴褛、花白头发留得很长的男人在铡草。他低头铡着,旁边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替他送草。道静和文台走到他们旁边,那男孩摸一摸几乎盖不住屁股的破裤子向文台一咧嘴,算是招呼;可是,那个铡草的男人却连头也不抬,只是一上一下在铡刀旁边摇动着他的膀子。
“老师,咱们走吧,这儿没意思。”文台拉着道静要走,道静也刚要转身向回走的时候,那个铡草的男人忽然向道静扭过了头,道静也正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头向这两个铡草的人看着。于是他们的目光相遇了。就在这时,道静不禁大吃一惊,那黧黑的苍老的脸上,有一双奇异的白眼仁正死死地盯着她。而除了这白眼仁,她还看到一张熟悉的好像在哪里见过的脸……
“在哪里见过呢?……”道静正在心里惊奇地问自己,那双白眼仁不见了,这个苍老的男人又低头铡起草来。
道静拉着文台走出了这个场院的小门外,他们来在一排小树林里。道静忍不住问文台:“小台,刚才那个铡草的老头是什么人呀?”
“长工——郑傻子。”文台一边爬上一棵小杏树去摘青杏儿,一边回答老师的问话。
“郑傻子?”道静惊奇地又问,“他没有名字吗?”
“那个傻东西就是没有名字呀。老师,给你。”文台把几个青杏向道静身上一扔,自己就爬在树上得意地吃起杏儿来。
“长工郑傻子”这几个字整个下午都在道静的心里来回转游。他那褴褛的遮不住身体的破衣服,他那黧黑的布满被生活折磨的皱纹的脸,他那没有表情的好像鱼眼一样的白眼仁,尤其当他盯住自己时,那张又熟悉又忠厚的宽脸膛使得道静的心里又纳闷又不安。
“究竟在哪里见过呢?……”道静奇怪这个人是这样熟悉,可是,就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他。
过了两天,傍晚,道静从前跨院经过时,在井台上,她又碰见了郑傻子。他正摇着辘轳在打水。院子空旷旷的只有他一个人。道静走近井台,想跟他说句话。可是没容她张嘴,郑傻子又朝着道静看起来了。他那奇异的白眼仁又死死地盯着林道静。那黯淡的眼神在黯淡的黄昏中显得多么可怕——那是愤怒?还是悲伤?还是道静曾经把他的孩子推到井里?……而且,这可怕的眼光竟一步步地向她逼近了。郑傻子放下辘轳把,跳下井台,竟朝着道静走过来了。道静吓得心里突突直跳。她想扭身逃跑,可是她不是懦弱胆小的人。于是,她朝着郑傻子迎去,并且轻轻喊了一声“郑……”郑什么呢?她没法说了。她只红着脸向这个可怕的人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郑傻子用一条污脏的手巾擦擦脸上的汗,然后朝着道静发出了一个奇怪的声音:“你不姓张你姓林!”
只有几个字,可是把道静震动得耳朵嗡嗡直响。怎么?他会知道自己姓林?他怎么会知道的呢?如果叫宋家知道了,那如何得了……结果她还是从郑傻子那里逃走了。回到屋里,道静苦苦地思索,“在哪里见过?在哪里见过?”终于让她想起来了。
九年前,在十二岁那年,道静跟随她的地主父母来到古北口外去收租。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黑妮长的又漂亮又温柔,而且手儿也巧。她会绣荷包,会描花朵,会缝布娃娃,还会说故事、扑蝴蝶。道静爱上了和她同年的小姑娘,每天每天都要背着徐凤英和弟弟小风到黑妮家里去。因为徐凤英不准道静和佃户的孩子一起玩,她说这些人都是蠢人、穷种。但是道静不管这些,她还是要去找黑妮。在那个低矮的茅屋里,不光是黑妮可爱,连黑妮的爸妈也全都那么可爱。黑妮的父亲郑德富,又结实又厚道,不爱说话,一说话就笑。他常常从山上捉一些好看的鸟儿送给道静玩。黑妮的母亲呢,又安稳又温柔,长的也好看。她比徐凤英对道静可好多啦。好像道静什么好东西也没吃过,她常常把藏着的几个核桃、红枣从口袋里拿出来,珍重地递到道静手里说:“妮,吃吧,吃吧,穷人家没好东西呀。”
道静吃她家的东西觉得分外香甜。
两个小姑娘越来越亲,道静甚至为黑妮挨了徐凤英的打骂,她也绝不丢舍黑妮。可是有一天,终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件深深镂刻在道静心里使她永不能忘的事。
一个上午,道静又去找黑妮。一进门黑妮正坐在门槛上抽抽噎噎伤心地哭,她娘坐在炕上也在哭。她爹就站在她身边拉她,好像要把她拉到什么地方去。
道静站在门外呆呆地看着。只听黑妮哭着说:“爹呀,娘呀,你们行行好!……俺可不上婆家去啦,饿不死你们,也饿不死俺……”
黑妮娘盘腿坐在炕上,大把抓着眼泪。她呆呆地看着唯一的女儿,半天,才扭过头去说:“孩子,你再在家里呆下去,咱,咱一家三口,可,可就全要饿死啦。丫头,好妮子,你是懂事的孩子,上你婆家去吧!咱们打下的那点粮食全给地东交了租子,早就没的吃了。前些天吃点糠糠菜菜,这些天连树叶树皮也都吃净了……”
黑妮娘哭得说不下去了,黑妮爹接着拉住黑妮的小胳膊说:“上婆家去吧!再跟着你爹娘,孩子,咱,咱一家子可就都活不成了。”
家里没有的吃,黑妮七岁上就给一个小商人家里做童养媳。婆家拿她当牛马支使,还不断挨打受骂。所以,每次回到娘家,她都不肯再回去。可是爹娘没的吃,又每次都不得不狠心把她赶了走。
黑妮一个劲哭,精瘦的小肩膀抽动着,在稀烂的破衣服里面鼓起老高。那两只悲哀的大眼睛就像要挨宰的牝牛,谁见了都要掉泪。十二岁的女孩子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