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白宫-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克松也由此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精心准备了八年再度参加竞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击败现任副总统而当选总统的前副总统。
就在尼克松宣誓就职前一个星期,国会根据约翰逊总统的提议,将总统年薪从10万美元提高到20万美元。这成为民主党前任给尼克松这位共和党新总统送来的一份意外贺礼。
理查德·尼克松:跌宕浮沉圆梦想蜚声四海成功连任(1)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宣誓就职。尼克松政府首先面对的就是日趋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日益高涨的反战浪潮。
在约翰逊政府后期,美国经济就显示出了颓势。尼克松上任时,消费品价格以每年10%,甚至更高的速度上涨,而工会则不断争取大幅增加工资。与此同时,商品生产持续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也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危机。1971年,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这是自1893年以来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面临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不得不推出了“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制度以遏制通货膨胀;裁减联邦雇员;削减外援开支,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
经济的不景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反战情绪。尼克松总统的第一个任期一直被此起彼伏的反战浪潮包围着。1969年春天,达到服兵役年龄的青年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又发起了反战示威活动。1969年10月15日,越南停战日,许多知名人士纷纷在集会上发表演讲。11月15日和16日这两天,反战活动更是达到了高潮,30万抗议示威者云集华盛顿。而此时,尼克松总统仍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不为所动。他仍然不放弃在越南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甚至一度将战事蔓延到了柬埔寨。
虽然尼克松在国内问题上只有招架之力,但他在外交领域却显示出了世界领袖的风范。面对美国经济实力下降、霸权地位丧失的现实,尼克松清醒地转变了联邦政府的外交策略。他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讲话时着重强调:第一,美国恪守条约义务;第二,军事防卫问题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这一主张立即被冠名为“尼克松主义”。
此后,尼克松主义逐步扩展为美国的全球政策。尼克松还在内容上对“尼克松主义”进行了扩充。他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和平战略”,以此规定美国的海外“义务”及其与盟友的关系,规定美国对华和对苏政策的指导原则。
尼克松主义在越南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越南战争“越南化”。根据“越南化”的指导方针,美国将采取一项与南越政府合作的计划,训练和装备南越军队,并逐步由南越军队替代美国军队承担防务,美国军队则逐步撤出越南。1969年,在越南的美国地面部队有54。3万人,1970年削减为34万人,1971年削减为17。7万人,1972年又进一步削减为2。5万人。1972年8月,美军最后一支地面战斗部队撤出越南,只留下军事援助人员。
尼克松主义在冷战世界格局下的具体体现则是推行相对缓和的外交策略。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出现转机。
靠反共起家的尼克松从全局出发,迈出了发展中美关系的第一步。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通过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发表讲话,正式宣布他将于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尼克松政府随即做出了积极友好的姿态。10月,美国不再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国很快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而台湾国民党政府则被逐出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对中国进行访问,开创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史上的新纪元。尼克松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也是第一位访问一个与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的美国总统。
继成功访问中国之后,尼克松又开始了他的苏联之旅。5月22日,尼克松一行抵达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举行高级会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莫斯科的总统。5月28日,尼克松应邀到苏联电视台向苏联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告诉苏联人民:“作为两大强国,我们有时会成为竞争对手,但我们永远也不需要成为敌人。”尼克松的这次苏联之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国领导人会谈期间,共签订了8项协议与条约,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立联合贸易委员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限制核武器条约。会后,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保证实现两国“和平共处”的十二点宣言。
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外交活动,尼克松逐渐确立起世界领导人的形象。也正是通过这些外交活动,选民们逐渐认可了这位总统。
1972年大选开始时,谋求竞选连任的尼克松在党内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挑战,在党外却迎来了不少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开始领先的是缅因州国会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和卷土重来的休伯特•;汉弗莱,华盛顿国会参议员亨利•;F•;杰克逊和南达科他州国会参议员乔治•;麦戈文紧随其后。除此之外,明尼苏达州的尤金•;麦卡锡和亚拉巴马州的乔治•;华莱士作为隐形对手加入了竞争,他们迟迟没有决定是参加民主党预选还是自己另立山头。这也给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此前,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也是这次竞选的热门人物。然而,他的竞选活动却因为一场意外早早收场了。爱德华•;肯尼迪是肯尼迪家族的希望,他的家族赋予他无穷的魅力。在民意测验中,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查帕奎迪克事件却使他的政治前途蒙上了阴影。1969年7月的一个夜晚,肯尼迪的汽车冲下了马萨诸塞州查帕奎迪克的一座桥。肯尼迪没有及时报案,而是弃车离开现场,导致车内一名女子的死亡。事后,他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在重重压力下,爱德华•;肯尼迪不得不宣布放弃总统竞选。一开始遥遥领先的马斯基和汉弗莱因为初选的预选成绩不佳而在总统候选人提名预选开始后退出了竞选。5月15日,又一位民主党候选人被迫退出了竞选。在南方拥有很高支持率的乔治•;华莱士在马里兰的一个购物中心遭到了枪击,腰部以下瘫痪,被迫退出竞选。而原来不被看好的麦戈文这时却在各州的预选中连连获胜,成为一匹黑马。麦戈文曾是历史学教授,在肯尼迪政府中担任过低级官员。1962年进入参议院,1971年后在一些抗议集团的活动中崭露头角。
理查德·尼克松:跌宕浮沉圆梦想蜚声四海成功连任(2)
7月10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迈阿密海滩召开。4年前在芝加哥遭受的耻辱迫使民主党进行了内部改革。麦戈文参与制定的代表遴选新规则使更多的妇女、青年、黑人获得了代表名额,而城市大亨、工会领袖和职业政治家在大会中的力量被削弱。民主党代表大会中新加入的这些新鲜血液成为麦戈文的忠实拥护者。于是,麦戈文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获得了提名。麦戈文选择密苏里州参议员托马斯•;伊格尔顿为自己的竞选伙伴。伊格尔顿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自由主义者,来自边疆州,并有体力劳动者作为自己坚强的后盾。
然而,麦戈文提出的激进的左派政纲却与不少民主党人的理想相去甚远。在越南问题上,麦戈文要求立即从越南撤回美国军队,并主张特赦那些拒绝去越南服兵役的人。在内政方面,他主张进行税收改革和大幅度削减国防开支,呼吁规定最低收入标准和向穷人提供公共服务工作,要求用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以消除公共学校中的种族隔离。美国选民通过电视看到麦戈文在一群妇女、黑人和大学生的簇拥下,高喊着“美国人应该在不受歧视、不受迫害的情况下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习惯”。于是,麦戈文就被理解成福利权利、妇女解放、黑人暴力主义、同性恋以及堕胎的拥护者。可以说,他的左派主张吓跑了不少信奉传统的选民。
相比民主党的混乱形势,尼克松和共和党的竞选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8月末,共和党代表大会在迈阿密拉开了帷幕。尼克松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提名,副总统阿格纽也再次获得提名。
为保证竞选成功,尼克松批准成立了独立于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负责筹款拉票工作。这一委员会确实在尼克松的竞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承担了主要的策划、组织工作,还创记录地筹集了6千余万美元的竞选经费。
尼克松不仅有出色的竞选班子,还在选民中间拥有不少支持者。尼克松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虽然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经济情况仍不容乐观,越南问题尚未顺利解决,但他在外交领域的出色表现使他成功树立了世界领导人的形象。美国选民通过电视目睹了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机场的历史性握手,也看到了他与赫鲁晓夫在克林姆林宫的历史性会谈。这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不仅显示了尼克松非凡的外交能力,也使尼克松的领袖风采深入千家万户,大大提升了尼克松的知名度和支持率。随着竞选活动的展开,尼克松继续巩固了自己的优势。
而他的对手麦戈文却又遇到了新麻烦。共和党代表大会结束不久,就有消息传出,麦戈文的竞选伙伴伊格尔顿过去曾因神经抑郁症发作而几度住院接受电疗。麦戈文随即表示“百分之一千”地支持伊格尔顿。然而,一些党内老资格政治家和媒体对麦戈文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麦戈文改变了主意,要求伊格尔顿自行退出,并转而选择前和平队队长、肯尼迪的妹夫萨金特•;施赖弗为竞选伙伴。伊格尔顿事件再次使麦戈文陷入了被动的困境。他不仅因此浪费了宝贵的竞选时间和经费,还被指责为机会主义者。《圣路易斯环球民主党人报》就尖刻地批评道:他的行动“暴露出他缺乏普遍诚实和政治勇气,表明他是一个露骨的机会主义者,出于赤裸裸的权宜之际,他可以甩掉自己挑选的竞选伙伴”。
10月26日,大选投票前12天,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越南和平已指日可待了。”他表示,虽然尚未签订正式的停火协议,但在秘密谈判中,他已与北越代表达成了实际协议。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再次推进了尼克松的竞选势头。
11月7日,大选结果揭晓,尼克松大获全胜,赢得了超过4700万张选民票(占总票数的60。69%)和49个州的520张选举人票,而麦戈文只得到了2900余万张选民票(占总票数的37。5%)和两个州的17张选举人票。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971年通过、1972年7月1日起生效的第26条宪法修正案规定,18~20岁年龄段的青年首次获得了选举权。然而,他们在这次选举中并没有发挥什么影响力:他们中间只有不足一半的人参加了投票,而且他们的选票并没有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基本上平均地投给了两位候选人。
理查德·尼克松:跌宕浮沉圆梦想踌躇满志梦碎水门
1973年1月20日,尼克松再次宣誓就职。
在就职演说中,他踌躇满志地向国人宣告:“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世界和平新时代的门槛上。”他还许诺要使未来四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四年。
1月27日,尼克松就职连任后的一星期,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和平协议。协议规定,在越南的25000名美军在协议签字后的60天内撤出越南,北越方面则释放他们所拘押的590名美军战俘。虽然停火没多久,南越和北越又开火了,但美国总算从这泥潭中挣脱了出来。正当美国人民开始欢庆和平的时候,水门事件引发了新的危机和分裂。
水门事件发生在1972年的竞选过程中。1972年6月18日,有人非法进入设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保卫人员发现后,立即报警,当场逮捕了五名作案人员,其中有一人是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顾问。事情发生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米切尔立即声明该委员会与这一事件毫无关系。五天后,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白宫的任何人员与水门事件无关。在尼克松的一再否认下,不少选民将这一事件理解为民主党的竞选花招,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由于处于总统大选这一敏感时期,国会也没有立即就这一事件展开调查。
1973年,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国会参议院以70票对0票一致通过决议,成立一个以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萨姆•;J•;欧文为首的七人委员会,对水门事件一案以及1972年总统竞选情况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华盛顿大陪审团就水门盗窃案举行了听证会,纽约大陪审团也开始了竞选中经费开支问题的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丑闻被揭露出来。调查显示,尼克松确实在1972年总统竞选活动中采取了不光彩乃至非法的手段:他的竞选班子成员在设在水门大厦内的民主党总部内安装了窃听设备;一个阴谋小组潜入民主党,试图在民主党候选人之间制造不和;事发后,白宫授权收买水门事件中的被告,并企图用其他方式来掩盖罪行。此外,调查发现尼克松政府还试图利用有效的联邦工具压制政敌。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尼克松与水门事件有牵连,但他还是一再否认自己有任何不恰当的行为。1973年7月7日,国会参议院要求尼克松向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交出自己所掌握的文件。尼克松拒绝了。他还表示他将根据宪法拒绝向委员会提供证词。就在这时,白宫的谈话、电话录音系统打破了僵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精巧的录音系统是尼克松为了准备撰写回忆录而下令安装的。
就在尼克松深陷水门旋涡的时候,副总统阿格纽也成了丑闻主角。1973年8月,报界披露,阿格纽在担任副总统前后都接受过承包商的贿赂。阿格纽随即在电视记者招待会上坚决予以否认。9月下旬,巴尔的摩市大陪审团就阿格纽受贿案开始了听证。10月10日,阿格纽出席巴尔的摩的一次例行法庭调查。在法庭上,他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已经辞去了副总统职务。
阿格纽辞职后,杰拉尔德•;福特继任副总统,成为美国宪法第25条修正案的第一个受益者。1967年,联邦各州批准了国会通过的第25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的第二款规定:“如遇副总统职位出缺,总统应提名一位副总统,经国会两院以多数票批准后就职。”福特是密歇根州的共和党国会众议员,1965年以来一直担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对于尼克松来说,福特是一位效忠于他的老朋友。当尼克松深陷水门丑闻的时候,他更需要的不是助手的能力,而是忠诚。对于国会而言,福特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不仅当了25年的国会众议员,而且始终给人以诚实正派的良好印象。在经过为期2个月严格而详尽的调查,确认福特没有什么不妥当行为后,国会两院批准了对福特的任命。
然而,阿格纽的辞职再次打击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