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483-男人四十 >

第5章

2483-男人四十-第5章

小说: 2483-男人四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思考着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地为自己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其实不光我是这样,几乎所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都在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断求变。比如作家,虽然也有专心写作的模范人物,但也有很多人在写作的同时也进军其他的领域,多方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还参政,成为政府审议会的专职评论员。    

  从表面来看,他们只是机缘巧合才有了那样的发展,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预先筹划好的。他们对于自己能不能一直写下去深感不安,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才会积极地参与市民活动,或者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容易引起审议会注意的题目来写,这样才为自己后来的成功转型创造了机会。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比起那些自命不凡,从不努力充实自己以至于最后一直都郁郁不得志的人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刻不忘充实自己的做法要显得聪明得多了。    

  其实,评论家的工作并不轻松。老百姓们只看到表面的风光,所以容易产生“评论家的工作真轻松,只要在电视和杂志上发表些自己的见解就行了”的误解,实际上他们说每一句话,写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周详的思考,花费不少的心血。    

  比如,我认识一位年过七十,但还活跃在新闻界的评论家,他成名于三十五六岁,并从那时起就建立了自己的拥护者俱乐部,如今该俱乐部的会员企业已经多达三千家,俱乐部的会费是每年三十万元,所以光是会费一项,他每年的收入都高达九亿日元。算起来,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在电视和杂志上抛头露面只不过是为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做宣传而已。    

  当然,他的俱乐部不同于那些歌星的歌友会,只有获得没有付出。他每年可要向会员们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和信息,这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其业务推广过程的艰辛也可想而知。正是因为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拼搏,所以虽然年过七十了,却仍然感受不到生存的危机,活跃在第一线。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知识要不断地更新

  那么,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保证二三十年后的生活无忧呢?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朝着哪个方向改变自己呢?如果你不具备独一无二的才能的话,就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你创业也好,考取专业资格也好,其内容必须合乎时代的要求,否则只能被时代大潮抛在身后。    

  但是,预测未来的潮流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现在认为有前途的方向到了二十年后很    

    

可能就行不通了,那样,不但生活同样没有保障,你近二十年的努力也将是白费力气,一切又都得从头做起。    

  但是,我认为如今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变化根本没有规律可循。目前,日本正在实行小泉首相所倡导的“结构改革”,它的是非暂且不论,起码它将给未来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它无非就包括放宽限制和全球化规范这些内容。但社会结构的变化就不同了,你根本没办法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科技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基本观念的崩溃。很多原本理所当然的常识性的东西很可能到了这个时代就行不通了。从这个意义来讲,生活在如今的时代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以“生产性”为例进行一下说明。    

  如今日本经济的不景气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消费不足”。总起来说,就是生产过剩但是消费相对不足,所以才会导致不景气,再浅显不过的一个道理。    

  解决的方案之一便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弥补国内消费的不足,但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吗?对此,我深表怀疑。    

  因为目前全球的人口都呈缩减的趋势。虽然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还呈增长的势头,但日本,还有欧洲国家的人口都在逐年减少。    

  人口的减少必然意味着消费力下降。开发海外市场终有一天会走到尽头,到了那个时候,消费力只会逐年下降。但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的效率却只会越来越高,除非有一天消费者们表示食物、衣服、装修材料等商品非手工制造的不要。这样的消费者虽然现在也有,但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商品还是属于机械制造。    

  如此,购买力连年下降,但生产效率却逐年提高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归根结底,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只能起到延缓不景气的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暂时性的现象,而是全世界将面对的普遍问题。    

  这样一来,跟生产效率有关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很有可能以后就行不通了。比如,恐怕没有人会怀疑“生产效率越高越好”吧,但以后就说不好了。在今后的时代里,未必就是“生产效率越高越好”,到时候,工作效率高的人不再是受重视的人才,反而有可能成为周围人的负担。    

  如此一来,对于“好职员”的评价标准有可能就随之发生变化。那些举止笨拙,工作效率低的职员在当今这个时代,无论有怎样的优点都算不得“好职员”,但在未来,如果他能够取得顾客的信任,那么就算笨一点,工作效率低一些,说不定都会成为各公司争先聘用的“好职员”。当然,未来是否真会如此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是显然的,那就是“在未来的时代到底什么类型的人才会吃香,谁也预料不到”。所以,谁也不可能知道究竟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比如说,就在几年以前,一个人只要会摆弄两下电脑就被奉为“高级人才”,但现在就不行了。人们已经认识到电脑只不过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你能使用这种工具做什么。看到一个人会用电脑就以为他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跟看到一个人会使剪刀就以为他能做裁缝一样荒谬可笑。    

  说到语言也是一样。在日本战败后的半个世纪里,只要会说英语就可以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但在今后,随着翻译软件的日趋完善,仅会一门英语根本算不了什么技能。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曾经可以用来傍身的技能有可能在一瞬间变得毫无价值。我们生活的时代变幻莫测,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把这一点时时记在脑里。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学做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不变应万变

  也许会有读者认为,既然将来什么技能有用根本看不透,那还准备个什么劲儿啊?但对于未来我们并非一点都不了解,虽然我们看不透什么技能将来会有用,但至少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技能适用于未来是看不透的”这一事实。了解到这一点,接下来只要考虑该如何应对就够了。如果你能认识到这是个变化莫测的时代,自然会积极思考,分析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这不也很重要吗?    

    

  既然这是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无法预测,那肯定需要我们具备临机应变这种最基本的能力。既然我们无法随着时代的变化,掌握所有昙花一现的技能,那我们就该重视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这样一旦有需要就可以迅速地掌握某种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就拿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来说,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不管计算机的程序和软件怎么变,它都需要一套好的操作系统才能运行。我们人也是一样,只要具备了相当于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那么只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安装适当的软件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一个人活到四十几岁,相信都有一套自己值得自豪的“操作系统”。但有一点务必注意,那就是以前好用的操作系统今后未必就一定好用,这跟落伍的操作系统上装不下升了级的软件是一个道理。我们这代人要在结构一新的社会中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就必须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升级。    

  所以在此我要提倡大家去“学习如何学习”,它听起来像绕口令似的,但其实内容十分简单。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平时我们学习为的只是掌握它的内容。比如你要参加司法考试的话,就需要记住六法全书的内容。你为了参加升学考试而学习的话,就要记住世界史里的重要年号、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语法还有汉字的读音等内容。因为要想通过考试,就必须把内容死记硬背下来。    

  但想想看,你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下来的那些内容在你通过考试以后还起过什么作用吗?恐怕没有吧。除了司法考试和国家医师执照考试的内容因为跟后来的工作有直接关系    

    

,不容易忘记以外,其他的内容,特别是为了高考而囫囵吞枣记下的那些内容恐怕忘掉的部分居多吧。世界史里提到的重要年号除了在电视的竞猜节目里偶尔出现以外别无用处,至于那些数学公式,参加工作以后用得到的无非是四则运算,其余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毫无用处。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应试教育毫无必要”,“学校里学到的尽是无用的东西”,但我却不这么想。因为在我看来,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们所掌握的并非那些应付考试用的具体内容。    

  比如,你在背诵世界史里的重要年号和英语单词的时候,掌握的是记忆的技巧。通过考试后,即便那些年号和单词在以后的生活中派不上用场,你从中培养起来的记忆能力和技巧却可以终生受益。    

  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吧。大多数人在背世界史里那些重要的年号时会掌握“利用谐音加强记忆”的技巧。通过考试后,这些具体的年号大抵是派不上用场了,但“利用谐音加强记忆”的技巧却大有用处,比如你可以用它来记电话号码。所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学到了什么具体内容,而是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技巧。    

  记忆的技巧不止“巧用谐音”一种。在心理学领域,将记忆的过程分为“铭记”、“保持”和“记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技巧。    

  首先,在“铭记”这个阶段,人们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输入大脑,因此在这一阶段,“集中力”和“理解力”十分重要。道理十分简单,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就无法将内容输入大脑,在集中精力的基础上如能更好地理解,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歌词,日语歌比英语歌好记的缘故。对于不理解的东西,人们记忆起来总是很困难。    

  接下来,在“保持”的阶段,人们将记下来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在这个阶段“反复”尤为重要。不管什么内容,重复记忆几遍总会在大脑里留下印象。    

  三个阶段当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是“记起”,即将记下来的内容输出的这个阶段。要保障顺畅的输出,就需要一定的训练。人们往往误以为只要内容存储在大脑中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调出来,但事实上,我们却经常遇到一个人名或地名明明知道却怎么也记不起来的情形。对四十多岁的人来说,这种“就在嘴边打转,但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情形尤其多。这跟记忆的保持时间长短并无关系,只不过在“记起”这个阶段出了问题而已。    

  要保证“记起”这个阶段畅通,就应该多做练习,频繁使用所记忆下来的内容。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就不要整天抱着参考书背,而要做些习题或者参加模拟考试,来激活你脑中存储的知识。    

  由此看来,与记忆的各阶段相应的技巧其实都是在应试教育中掌握的。而且,还不仅限于此,比如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屡败屡战的能力”,还有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由此可见,任何学习过程都不会是一种浪费,关键要看你能否意识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参加资格考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为自己打下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将来不管临时需要何种类型的知识,都可以迅速地掌握并加以运用。就像只要把电脑里的软件升升级,马上就可以使用一样。就算未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常识性知识都被摒弃,软件单靠升级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彻底更新也没关系,别忘了你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一定可以迅速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这个意义而言,简单地说,在这个年龄,随便学点什么都行,只要你学了,就是在为将来做准备。也只有这个年龄才可以单纯地为掌握学习方法而学习,二三十岁的时候工作压力很大,要全力以赴才能掌握工作技巧,应付手头的工作。但到了四十多岁,工作已经上手了,就有精力通过学习一些并不一定马上用得上的内容来掌握学习方法。    

  当然,如果学习的内容本身也派得上用场的话是再理想不过了。光想着反正都是学习“方法”而舍有用取无用的做法未免就太愚蠢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不管你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会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这个意义而言,绝对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光想着“现在学的东西说不定十年后一点用处都没有”而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结果空耗了岁月,最终什么也学不成。    

  其实,十年以后什么知识有用谁也不敢说,各种专业资格尤其如此。    

  以前,最吃香的专业资格就是律师和医师资格了,只要考取了,一辈子衣食不愁。但近年来考取这两个资格的人越来越多,以后想必即便考取了,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工作的。更别提公寓管理士,协助看护专业资格这些新生事物了,大家肯定会担心“会不会过两年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现在有些专业资格比较“热”,那是因为它们迎合了时代的需要,但只要社会的潮流一改,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废纸一张。你想,只要它们“热”就说明考的人多,最后考到手的人必然也多,那么人才市场马上就会饱和。很多人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犹豫不决,这也在情理当中。    

  但是,即便如此,参加资格考试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不管你参加的是什么专业资格的考试,在其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东西在你以后参加别的资格考试的时候肯定会派上用场。因为资格考试这个东西,虽然分为许多类别,但整体上是相似的。从报名方法到出题模式,大多同出一辙。因此,对一种资格考试有效的“出题倾向分析及对策”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其他的资格考试。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专业资格的考试,在“要怎样做才能及格?”这至关重要的一点上都是相通的。    

  因此,只要你曾参加过一次专业资格的考试,那么以后再考其他的专业资格就会显得驾轻就熟。凭感觉你就可以知道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及格?大体要花费多少精力看以前的试题?要留出多少时间用于背诵?做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