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483-男人四十 >

第6章

2483-男人四十-第6章

小说: 2483-男人四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只要你曾参加过一次专业资格的考试,那么以后再考其他的专业资格就会显得驾轻就熟。凭感觉你就可以知道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及格?大体要花费多少精力看以前的试题?要留出多少时间用于背诵?做选择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等。    

  而且,在选择参考书和试题集方面你也会比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人显得有经验。因为出这类考试用书的不过也就是那么几家出版社,它们出的书看起来颇为相似,不易选择。但如果你实际用过,就会知道哪家出版社的哪个系列比较好用,可以拿了就走,根本用不着看里面的具体内容。    

  此外,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外,你在心理方面也比别人有优势。如果你参加过资格考试并考取了,那么假设三年后想要再考取其他的资格,心理上的障碍就要比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人小很多。因为你在之前的应试学习中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所以重新开始学习对你来说不会太困难,而对于那些远离校园生活多年的人来说,这一步就迈得相当艰难。    

  说到“学习的习惯”,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只有小学生和中学生才需要,其实不然,中老年人才更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的习惯”。因为小孩子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不管是否情愿,所以他们那根“必须学习”的弦是一直绷着的。但年过四十的成年人就不同了,他们周围不存在那种强迫他们一定要学习的环境,所以时间一长,这根弦自然而然地就放松了。而如果他能在这个年龄参加一次考试并通过的话,这根弦就容易重新绷起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当然,从次数上来说,通过考试的次数越多,你从中获益也就越大。我的周围也能看到一些不断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取得一个又一个专业资格的人,有的人还戏称他们为“资格考试狂”,但平心静气地想想看,他们通过多次的考试的确掌握了不少技能,充实了自己。当然,如果不实际从事该行的工作,专业资格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他们在考取这些资格的过程中掌握了多种足以傍身的武器,只不过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罢了。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走一步看一步”是高明的生存之道

  因此,如果你打算未来靠着某种专业资格吃饭的话,与其在那儿为不知该考什么专业资格而苦恼,还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一个再说,管它是什么资格。这个资格十年以后是否有用谁也说不好,但你从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和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后肯定会派得上用场。将来如果真的出现了生存危机,那么再去考一个在那个时代吃得开的专业资格就是了,反正你已具备了通过考试所需的各种素质。    

    

    

  而且,当你切切实实地拿到一个专业资格的时候,你就会从中获得鼓舞,对自己也将充满自信。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有没有“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成功与否。如果仅因为看到社会变化太快,今天还炙手可热的专业资格转眼就会变为废纸一张这些负面因素而变得消极颓废,整天想着“反正干什么都毫无意义”的话,你将一辈子都生活在生存危机的阴影里。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想未来的事,先把现在能做的事情做好再说。如果现在自己能做成一件事,那么不管将来的时代怎么变,自己也不可能变成废物一个。    

  我在开发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收益。就像大家不知道将来什么专业资格会吃香一样,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所研究的课题在十年以后是否能赶上社会的潮流,取得经济效益。    

  既然世态如此,对我们这些评论员来说,重要的就不是去猜测未来,而是看有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准确地把握民众关心的问题,并迅速地展开研究。    

  所以我认为自己更重要的不是去考虑将来的事情,而是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变化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走一步看一步”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消极,但我却认为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它是一条真理,对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惧失败,反复挑战。这才是高明的生存技巧。    

  对这一点,我是身体力行的。你看我的研究课题,包括教育问题,老年医疗问题,还有在下一章里要谈到的精神分裂症型人的问题,涉及到各个领域,但无一不是权宜之计,我从未想过要把一个课题持续做上好几年,而是根据社会关心点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当然,我并不认为我的这种做法是盲目的跟风,因为所有的课题我都已浸淫多年,而其中所包含的我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信念都是统一的。但具体到各部分内容来看,其中也不乏“新生事物”,这些都是为了不让自己“挑战”的感觉迟钝而新追加的部分。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领跑人总是占上风

  说到底,我的研究课题都不是那种独创性很强,除了我不做第二人想的问题。任何人只要好好学习一番,基本上都可以与我一较高低。就像拥有相同技能的人才一多,市场就会饱和一样,如果有一天跟我研究同样课题的学者或评论家多了起来,那我同样有可能丢掉饭碗。    

  对此,我是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所以每接受一个新的工作,我都抱着一个态度,走     

    

一步看一步,姑且试试。心想就算一条路因为竞争的人太多走不通了,大不了换个方向,重新开始学习就是了。但意外的是,我并没有遇到很多对手。结果,每一条路现在都还没有走到尽头。    

  比如,七年前我开始在月刊杂志《现代》上发表关于老人问题的文章。当时据我所知尚无人涉足这一领域。但它毕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所以原以为很快就会出现大批的追随者,市场也将迅速饱和。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涉足这个领域,那还可以以此谋生,但只要大学的学者也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竞争中来,就肯定不会有我的立足之地了。因为相比之下,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而且也容易在医疗现场展开实地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可实际上呢,七年的时间过去了,至今我还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没有竞争者出现。是因为大家都懒得学习?不愿意挑战新生事物?还是因为大家的生活都闲适安逸,根本没有危机感,认为自己不需要多做努力也可以生存下去?总之,我纵横论坛七年,未逢敌手,这真是一个意外之喜!    

  此外,反宽松式教育这个题目我也做了多年,但至今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取代我的人。再看心理学这个领域,我自出版第一本有关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书以来已经快有十年了,出版关于抑郁症的书也是一九九八年时候的事了。这些课题当中,不论哪一个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想到能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它们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出书和演讲的机会。说得粗俗一点,这钱未免有些太好赚了。    

  正是我的这些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虽说在这个时代要讲究审时度势,“走一步看一步”,但不论是什么领域,往往是领跑的人比较划算。这有可能是因为很多人都在想着“这个课题说不定马上就不时髦了”,也就不去努力尝试,其结果造成领跑的人“稳坐钓鱼台”。    

  经常听到有人对我说,“和田先生,您的法宝可真多”。但在我看来,我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增加傍身武器的数量,只不过因为“居安思危”,总想着要趁一种武器还没落伍就迅速将它更新,其结果却是不但掌握的武器的数量增多了,而且很多种武器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依旧领先,日积月累下来,显得我的法宝越来越多而已。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机会等人

  结果我意外地发现,人们通常不怎么愿意尝试新生事物。每当我创办风险性企业或者开始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总在担心后面会不会马上有人跟上来,蚕食我新开发出来的市场,结果却发现,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反过来说,“跟风”的做法有时候比我们想像的有效。当一种生意十分兴旺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盲目跟风,因为他们会想,“肯定会有很多人跟风,要是我也掺和进去的话,就要 一起死在里面”。    

  但事实上看看实际的例子,我们会发现,真正会去效仿的人并不多,其结果是很多时候领跑的赚钱,跟风的人也赚钱。比如在咖啡店这个领域,最先取得成功的是德特尔连锁店,后来星巴克的做法跟它同出一辙,只不过在审美情趣方面略做变化,也取得了成功,还有再后来的塔立姿,无一不是成功的典范。杂志出版业的此类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的确,如果没做成“领跑人”,是会给人缺乏独创性的印象,所以才会有很多人犹豫,不愿意“跟风”。这种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只要你的商品或者在经营方面有独到之处,就不必担心,况且还有人先为你开辟出了市场,这不是更省力吗?    

  前面我已说过多次,我没有卓绝的才华可以靠它吃上一辈子,所以一直在学习,以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去。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那种能想出独一无二的点子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但是没有这种才华的人只要掌握了生存技巧就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同样可以生存下去。    

  所以,即便你不是“领跑者”,而只是个“跟风”的,那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敢不敢于实践,能否做到不瞻前顾后,“走一步看一步”,及时调整策略。    

  在今后的时代,只有敢于不断向新生事物挑战的人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不管你是参加资格考试也好,想做某一行业的开拓者也好,都应该勇往直前,对自己充满信心,想着“这样一定会赚钱”,“只要考取了这个专业资格没准就能找到工作”。    

  相信上了四十岁的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做法太过轻率。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通常放不下架子,觉得太赶时髦的话,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深度。“轻率”的做法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我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我希望大家明白,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做抉择时就必须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干脆利落,绝不能拖泥带水。因为人的普遍规律是年龄越大,越不如年轻的时候有闯劲,会变得越来越瞻前顾后,所以才要有意识地纠正这种变化,保持住生命的锐气。    

  你不要总是杞人忧天,一件事还没开始做,就先想着“现在的知识更新得这么快,就算学了,到时候也用不上”,“估计也就是今年热这么一阵,肯定到明年就不行了”,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到头来什么也做不了还不说,由于缺乏实际锻炼,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也不能增值,这样就算有好的机会给你,你也根本做不来。所以你一定要纠正自己的观念,别整天想着“反正就是一阵儿”,而应该积极地想,“现在我应该做这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做试试。试验的次数多了,你各方面的能力也将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这样就足以应对退休后的生存危机问题了。    

  如果从这个年龄开始就不敢挑战新的领域的话,就会失去对新生事物的那份敏感与关注,加速情感机能的老化。要让你的头脑和身体永远保持年轻,现在就应该养成挑战新事物的习惯,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它保持兴奋的状态。


第三部分:职场生存技巧如今的中间管理层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不但要为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操心,在公司也是最左右为难的时候。虽说在这个年龄要抓紧时间为五六十岁时候的创业做准备,但相比之下,如何将眼下的工作保住,平平稳稳地退休一事显得更具紧迫性。    

  这个年龄层的人在公司里要面对的问题可谓形形色色,其中普遍认为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因为这个年龄层的人通常位居公司的中间管理阶层,上面有上司要讨好,下面有下     

    

属要拉拢,自己却成了“夹层”,想想看就够难做的了。做这个位置的人比起做实际工作来,处理好上下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只要你能让上司满意,使下属驯服,别人对你的工作的评价自然就好。所以说处理好上下关系才是这个年龄层职场生存技巧的关键所在。    

  当然,中间管理层这个位子自古以来就不好做,但是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这个位子尤其难做了。    

  因为如今以四十多岁为分界线,年龄在这之上和以下的两个群体的个性迥然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整整差了一百八十度,几乎没有一点共通之处。    

  但是时间退回到二三十年前,也就是如今四十多岁的这批人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公司的时候,他们与当时四十多岁的上司之间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了,不管在哪个年代,年轻人和中年人之间的代沟永远存在,所以两方的口诛笔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方说“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是不像话”,而另一方则说“这帮老家伙脑筋死板,真够烦人的”。但归根到本质的话,他们其实都还是一类人,性质完全相同。    

  在我看来,所有的日本人可以以是在一九六五年之前还是之后出生划分为两种类型,它们具有截然相反的个性。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来讲,现在年龄不足三十七八岁的人跟年龄在三十七八岁以上的人根本就不属于一类人。    

  而且,二者的差异在各个层面都有体现。所以,很多四十多岁的人跟二十几岁的年轻职员打过交道之后都会有“就好像在跟外星人说话一样”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如今的中间管理阶层的日子比以前可要难过得多了。


第三部分:职场生存技巧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上不来

  不过,两个年龄层之间存在的这种显著差异对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也不尽是坏事。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曾提到过,如今四十多岁的人还属于年轻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日本人口年龄构成情况的变化自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    

  但是无论中年人占总人口的比率怎么变,只要底下的年轻人的工作能力上来了,年龄比他们大的四十多岁的人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作“年轻人”了。如果二三十岁的人精明能干, 锐不可当,能对四十多岁的人构成威胁,那么“新生力量”的王冠自然应该戴在他们的头上,再怎么也轮不到四十多岁的人。四十多岁的人只能“上行”为“中坚力量”。    

  但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是无论什么领域,年轻人根本就顶不起来。正因为二三十岁的这批人工作能力不行,所以四十多岁的人就一直被当做“年轻人”看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成熟,而是因为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消极,他们精神上萎靡不振,缺乏竞争意识和个性,根本没有那种显示自己,超越别人,独占鳌头的愿望,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进行详细的阐述。相比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