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小武 上-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先生这样理解此诗,倒是有趣。盖公道,当年我老师告诉我,这诗是桧国人讽刺他们国君声色嗜欲太重,不能做到以礼文节制自己的。不过象先生这样的解释,照儒家看来,虽然驳杂不纯,但用来探究左姬的心理,倒似乎颇为适合。只是老臣奇怪,左姬在广陵国如此得大王宠幸,又会有什么不快呢。
左姬笑道,我只是胡乱唱来,哪有那许多的微言大义了。好了,既然盖公要我鼓瑟一曲,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我弹首自己最喜欢的曲子《飞凤孤桐引》罢。
刘丽都道,好啊,左姬快弹来,别和他们嚼舌根子。
一个侍从过来移走那架筝,换上瑟,那瑟长一米多,宽度相当于长度的三分之一,两端髹有黑漆,绘有精致的涡状花纹,上绷着二十五根雪白细丝绞成的弦。左姬跪在瑟前,轻轻调了调弦柱,抚摸着那素弦,吟道,瑟兮僩兮,恂栗也。然后双手一扬,左手勾曲,右手作拨挑状,就要按下。却听得外面有人哈哈大笑,这么热闹,也不叫我。
今天真热闹,连你也来了。刘丽都对那人道。小武一看,原来是刘宝,心里顿时不快,他知道刘宝和赵何齐关系密切,说不定一直在暗地里商量着要自己的命呢。幸好刘胥去长安后,赵何齐也回楚国了,说过了新年再来委禽,正式向刘胥提亲。虽然刘丽都几次安慰小武,说自己绝不会嫁给赵何齐,可这终究是小武心中的一个隐患。有时候,他竟然寻思,是否要想点什么计策,将赵何齐除去,才算了结自己一桩心事。
刘宝踱到小武身旁,阴阳怪气地说,沈亭长,恭喜啊。刚才国相送来邮车传递的诏书,皇帝改年号为征和了。并且大赦天下,凡是在诏书下达日期前犯下的罪,除了大逆不道之外,全部赦免。嘿嘿,这几天不知将有多少逃犯刑徒跑回家正正当当地过新年了。沈亭长,是不是也想回豫章啊?
沈武心里一阵大喜,没想到这个讨厌的人竟带来了这么不讨厌的消息,更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快就大赦天下,这下公孙贺父子该失望了。不过,现在回家也是个幻想。难道皇上下诏赦免了我,公孙贺就会赦免我吗?他们一定在到处找那份招供文书,也一定猜想那份文书被我带走了,幸好我当时聪明,一看到朱安世的供状,马上意识到自己做为第二知情人,一定会凶多吉少。于是暗暗将那份文书藏匿于家,一旦有变,能顺势携带,偷偷跑去长安告发。现在公孙贺不敢以丞相的名义通缉我,但一定派出了不少舍人心腹到处暗中寻找我。我跑回家乡,不是自投罗网吗?于是小武淡淡地说,何必回豫章,青山处处皆可以埋葬忠骨,大王待我不薄,我这辈子一定要报效大王。现在有了赦书,我可以不躲藏在王宫,能明目张胆地出来为大王效命了。
刘宝哦了一声,显得有些失意,沈亭长自我期许很高啊,难道你真有什么本事,能为父王效力吗。他把〃亭长〃二字咬得很重。
小武心里颇为恼怒,这小子也太看不起我了,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又不敢当面顶撞,只好淡淡地说,的确没什么本事,只是稍微懂得一些断案。高皇帝曾说过:狱者,天下之重事也。恐怕也不能太把它不当一回事罢?
刘丽都插嘴道,刘宝,你言辞怎么如此刻薄。知道沈先生是老实人,就光欺负他。
刘宝哈哈了两声,岂敢岂敢,姐姐请来的客人,我怎么敢欺负。
刘丽都道,不跟你拌嘴。你刚才说皇帝改元征和,难道真应了那段童谣:〃征和之中。长安洶洶。老龙一怒大龙红。渭水赤色无西东。小龙飞出天下同。〃她不由得低声吟诵起来。
刘宝恍然道,不是姐姐提醒,我还真没想到。的确,征和之中,就是说的这个年号啊。
刘丽都看了盖公一眼,道,嗯,好了,别提这些了。父王什么时候回来,有消息没有?
刘宝道,的确随诏书送来了父王的书信。父王已经动身回广陵了,并说皇帝御体好了许多,心情也不错,没有象往年那样谴斥列侯。而且加封我们广陵国一万五千户的大县呢。看来皇帝真的很喜欢父王啊。好了,刚才听到左姬要鼓瑟,怎么不鼓了。他转身走到左修跟前,伸出手,放在瑟弦上,求王妃也赐我一曲罢。
左姬脸上变了颜色,局促地说,我今天累了,先回去休息。大王大概很快就会回来罢。
刘宝凝视着左姬的俏脸,意味深长地说,我看起码还得一个月,长安路途遥远,不是想赶回就能回的。父王毕竟不是象大雁那样,长着一对翅膀嘛。
左姬跪直身子,道,我先告退了。王子、翁主、盖公、沈先生,你们继续罢。说着,侍从装好筝、瑟和博山炉,她们几个一径出门去了。
刘宝盯着她离去的背影,看来我是个多余人,把王妃吓跑了。对了,姐姐,赵先生也来了书信,说半个月后会来广陵,他可要一直住在我们宫里,等父王回来正式下聘呢。恭喜姐姐将嫁入巨万富室。若是嫁个寻常列侯,未必有这么风光。我看赵先生真的是太喜欢姐姐了,姐姐对他那么冷淡,他也百折不回,真是可敬可佩……
行了,刘丽都烦躁道,你说完没有。他是不是送了你什么重礼,让你如此替他说话?
刘宝笑道,姐姐真是太了解我了,若是一个什么狱吏亭长能给我送得起重礼,我自然也会帮他说话。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父王说了,为了共同的利益,你是非嫁他不可的。
刘丽都拍案而起,怒道,刘宝,你现在就给我滚蛋,你去告诉那赵何齐,再敢来骚扰,我斩下他的狗头。
刘宝愣住了,悻悻地说,姐姐怎么如此凶狠,那赵何齐也真是死心眼,喜欢上一个悍妇。难道他天生的乐于受虐不成。好吧,我走,你有脾气,好好留着对父王去发罢,那才算你能耐。
他说完,一甩袖子扬长而去。刘丽都心烦意乱地说,讨厌!本来高高兴兴的事,都让这个小竖子给搅了。
小武沉吟不语,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安慰她,他本也不惯说安慰人的话。何况,这事涉及到王室的婚姻,他有什么资格发言呢?他只有在心里想,用什么法子,可以避免刘丽都被那个姓赵的给抢去?
盖公安慰道,翁主不必忧虑,你实在不愿嫁给那个什么赵何齐,待大王回来,我劝谏劝谏他就是。我在广陵国已有近二十年,大王对我还算不怠慢,我也从没求过他,或许能听我一次也未可知。
刘丽都叹了口气,眼中泪珠莹莹欲落,盖公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别的事或许父王会答应你,但是这件事绝对不会的。父王想凭借这场婚姻来交结楚王,恐怕是无可奈何的了。
盖公诧异道,有什么值得嫁女去交结的?难道大王和楚王有什么图谋不成?如果是这样,老臣更要劝告大王,不要干这蠢事。以广陵国和楚国的土地,加起来还不到大汉的百分之一。如果真的意图不轨,我看只有灭族一途。
刘丽都低声道,盖师父,这些事本来不该告诉你。你还是不要去劝谏了,我们另外想法子罢。
盖公正色道,老臣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再说,如果我想出广陵,区区几个王宫侍卫也挡我不住。广陵县并不大,真要告密再方便不过,出东门不远就是广陵国相府和内史府,不过我和大王相处这么久,还算有感情,我不想看到你们结局悲惨。特别是你和刘霸两个,我都很喜欢。你虽然顽皮一点,可是本性很善良我送给你的那张小弩,你没有用来乱射杀人罢。
小武暗暗惊讶,这个老头子除了嗜好儒术,难道还擅长击刺不成?原来刘丽都那从不离身的小弩是他送的。那弩制得的确精致,虽然小,而结构特异,射速惊人。这老头子真是心灵手巧,也许就是漆雕开那派传下来的所谓儒侠罢?
刘丽都道,没有啦,盖师父。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射人家的。至今也只用它射死了三个人,那是公孙贺的舍人走狗,如果我当时不射杀他们,你老人家早就见不到我了。
盖公颔首道,那就好,夫佳兵者,不祥之器,越是锋利越是不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要用它。我当年若不是一时年轻气盛,射伤了同门的一个师弟,哪至于躲藏在广陵国数十载。倒不是我不敢出去,而是没有脸面出去啊。自己犯下的错误,只能自己一生去品尝。好吧,赵何齐的事,我们大家都来想想办法。
刘丽都道,好啊,我们打个赌,如果你想不出来,就得让我射死他。
盖公道,胡说八道,那得看他是什么人了。他脸色端凝,唉,如果他真依仗势力,强迫你不已,那么射死他也无妨。老臣平生最恨仗势欺人的东西。
听他们这样谈话,小武心里很是温暖,虽然他并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是一件自己很关注的事,能得到别人支持,心里陡然也就觉得自己强大了许多。一定要阻止那个赵何齐,自己本是因为刘丽都才来到广陵,她要真的嫁走,自己孤身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未免太过凄凉。好在赵何齐是个商人,商人就有商人的弱点。他脑中似乎已经有对付他的办法了。
三
赵何齐没有想象的那么早来广陵,他几乎是和刘胥同时到达的。刘胥果真是满面春风,他一坐下,就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皇帝果然对太子很冷淡,朝会大典那天,太子的车马受惊,在建章宫驰道上飞奔。竟然被水衡都尉兼侍中江充下令射杀,理由是没有天子诏令,绝对不许在宫里驰马。
啊?刘丽都也惊奇地问,难道他不怕误伤了太子,这,这个赵虏胆子也太大了?况且太子也只是因为马受惊,并非故意在宫里奔驰的。卫卒射士还真敢发箭么?
刘胥笑道,我开始也很惊讶,江充下令时,建章监任广国也表示异议,不肯奉令。可是江充发怒道,如果违抗他的命令,将立即奏禀皇帝,将任广国治以大逆无道罪。任广国知道江充的能耐通天,近几年当绣衣直指使者,已经处决了十几位列侯。自己的爵位还不到列侯,岂敢不听。他犹豫了一下,只好下令给建章宫卫卒,将太子的驷马射成一个刺猬。可惜,射士们武艺精良,竟然没有一箭射中车厢。虽然那车也只是一辆前导车,太子真正乘坐的车还跟在后面。不过,那车里的太子也是吓出一头冷汗了。
赵何齐道,这个任广国也算聪明,很会计筹利弊的。如果经商,倒是一把好手。我想皇帝一定大大夸奖他了。
刘胥道,赵先生猜测得对。太子非但不敢发怒,反而立即下车,躬身给江充赔罪,说射死自己的马没关系,只是希望江充别上奏天子。那马也实在是因为受惊才会狂奔,雅不愿因为这事让皇帝不悦,皇后担忧。
刘丽都睁大了眼睛,岂有此理,一个皇太子,跟那个下贱刑徒道歉?
刘胥不满地说,丽都什么时候同情起皇太子来了。我只觉得,如果真的射死了他,那才叫热闹呢。江充不但没有回谢皇太子,反而盛气凌人地说,臣忠心事职,不敢不奏上皇帝。而且还要依照律令,没收太子的随从车马,以为惩戒。
这下连刘宝都张大了嘴巴,天啊,这个江充是不是疯了。
刘胥道,谁知道呢。皇太子仍然低声下气地向他求情,说,并不是爱惜这几辆车马。主要因为车马是皇后所赐,这样会让皇后忧愁。如果皇后有恙,皇帝将会怪他不孝了。但是江充瞧也不瞧皇太子一眼,假装客气但是声调冷漠地说,下臣只懂得奉国家律令,不知道徇私,请皇太子自己去向皇上解释,万勿为意。此刻皇上正驾临建章宫前殿,等候太子和诸侯王、列侯及郡国使者朝贺,皇太子不要再耽搁了。说着他抬脚先走了,皇太子孤立在那里无趣,最后也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皇帝听到江充禀报怎么说?大家听到这里,都有些喘息了。
刘胥道,皇帝竟然当场嘉奖了江充,赞道〃此真人臣之所当为也〃,并当即赏赐江充大量财物,一殿群臣都为之愕然。太子只好向皇帝伏地请罪,并当众向江充道歉。
天,刘丽都叹道,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赵何齐得意地说,看来李女媭的祭祷巫山颇有效果,皇帝脑袋发了昏,才会对皇太子如此憎厌。想想看,一个储君,被一个从赵国逃亡来的刑徒羞辱,而且不是一般的当众羞辱,甚至在皇帝眼皮底下将太子的驾马都射成刺猬,这除了用丧心病狂能够解释之外,那就隐隐有皇帝纵容的因素了。皇帝居然还夸奖这种可怕的举动,那意思不是很明显吗?
刘宝插嘴道,这个江充是什么来头?
赵何齐道,王子不知道么?江充原名叫江齐,是赵王刘彭祖的舍人,他有个很漂亮的妹妹,嫁给了赵王太子刘丹,所以很得赵王的宠幸。刘旦对他也信任有加。后来刘丹怀疑他向外人抖露了自己隐私,非常生气,派人捕捉他。他听到消息,一溜烟就逃了,刘丹没抓到他,只好将他父亲和几个同产兄弟杀了解气。他于是改名江充,蒙骗乡里啬夫
,伪造符传向西逃入函谷关,到长安伏阙上书告发刘丹和自己几个亲妹妹通奸乱伦。皇帝大怒,立刻下诏邯郸县令发车骑甲士驰围赵王宫,将刘丹下狱,槛车征往长安。刘彭祖携重金到长安四处活动,也没能将儿子救出。
刘胥道,这个赵王彭祖也是个可笑的人,只有他们父子俩能做出这样有悖常理的事来。
刘宝道,怎么可笑了?
刘胥道,此人阴险狡诈,颇有心计,尤其擅长栽赃陷害,每当朝廷派遣二千石的官员到赵国,他表面上都装得非常恭敬有礼,暗地里却派人调查他们的隐私,一旦和律令扯得上边,他就指使人去长安告发。所以赵国虽然是个小国,所害死的二千石却在天下郡国中排行第一。后来长安官员都把出任赵国相、内史、都尉一职视为畏途。即便是勉强不得已去就任,也都战战兢兢,不敢管事。这彭祖就代替朝廷官员治理政事,他喜欢做些小吏干的勾当,比如时常带着几个随从,深夜巡行亭里,逐捕盗贼,敲诈过往客商。后来商人们听说彭祖为人阴险,行为有悖常格,都吓得避开邯郸,绕道而行了。
刘丽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赵王还真有点性格。难以想象他脱下黑色庄重的诸侯王礼服,穿上小吏的红色服装,在深夜里带着几个随从到处乱跑是什么样子,肯定滑稽的要命。太有趣了。
刘胥也笑了,虽然有点性格,可难道不是太无聊了吗?一个诸侯王,干这种琐事。他还写信给他弟弟中山王刘胜,指责他就懂得淫乐,不知道尽藩王之职,助皇帝分忧,管理国家。
刘丽都道,据说那个中山王娶了无数个妻妾,生了一百二十六个子女,是不是真的啊?
刘胥道,你就知道猎奇,关心这些。赵先生,你认为江充一定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赵何齐道,当然,要不怎么敢这样跟皇太子过不去。看来江充还有下一